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2年第3篇:读文有思∣融贯式文本解读的实践及其教学转化

融贯式文本解读的实践及其教学转化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2018年,我在《课程·教材·教法》期刊上读到过一篇名为《融贯式文本解读:内涵、原则与方法》的论文,作者是华南师大的李敏和张广君。这篇论文让我收获良多,尤其是“基于母文本系统还原”的文本解读策略,目前已成为我进行文本解读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方法。最近,我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2021年第10期读到了一篇论文《<沁园春·雪>的融贯式解读与教学建议》,署名是深圳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李敏老师,想必是作者毕业之后加盟了深圳市教科研队伍中。这篇文章可以说是“融贯式解读”的具体案例,对一线教师而言,可能更有参考价值。

在作者看来,所谓“融贯式解读”,就是以人文化育为价值取向,以教材文本为解读本体和多维整合为基点,以读者、文本、作者间的多向交互作用为解读发生机制,坚持系统性、创造性、规约性原则,经由文本素读、文本细读、文本研读、文本创读四个基本环节理解和创生文本内涵,为确立合理的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生成坚定基础。按照这四个基本的环节,作者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为例,具体阐述了融贯式解读的实施路径。

首先是文本素读。这一点容易理解,“素读”俗称为“裸读”,这是读者与文本最初接触时的阅读方式,不参考任何已有的解读材料,直面文本,把握这首词的大致内容以及作者基本的思想感情。

其次是文本细读。“素读”着眼于整体理解,“细读”则专注于细节品读,重在发现矛盾。李敏老师引用了法国文论家阿尔都塞的“症候式阅读”理念,提出要关注文本内部的矛盾处、含混处、悖论处、歧义处等。这与孙绍振教授的还原式解读的理念也有相似之处。从英美“新批评”的观点看,这四个“处”实际上是一回事,翻译为“矛盾”“含混”“悖论”皆可。文本细读的重点是发现矛盾,这也是解读的关键。对于这首词而言,作者把握到了四个“矛盾点”:1.毛主席为何选择《沁园春》作为词牌名,有何特定的用意?2.“望”和“惜”统领下文的用法是《沁园春》这种词牌惯常用法吗?3.为何用“娇”“妖娆”来修饰江山?4.“风流人物”究竟是谁?

再次是文本研读。一是关于词牌名的选择。作者首先梳理了毛主席所写词中使用的词牌,其中用《沁园春》词牌的只有两首词,一是《沁园春·雪》,二是《沁园春·长沙》。唐宋时期以《沁园春》为词牌的作品,以苏轼的《沁园春·孤馆灯青》为代表,字数方面变体很多,其中以114字最为常见。而以《沁园春》为词牌的作品多用于抒发内心志向,这与毛主席的两篇作品是一致的。作者查阅了太白文艺出版社的《宋词三百首注评》,发现300首宋词中,无一篇是以《沁园春》为词牌的。笔者也查阅了唐圭璋先生的《宋词三百首笺注》,也没有以《沁园春》为词牌的作品。从这个角度看,毛主席选用《沁园春》的词牌,并非偶然,而是与词作抒发的思想感情有关。二是关于“望”“惜”的用法。作者对苏轼的词作进行了分析,发现苏轼词作中用的是“渐”“似”两字,很明显,这两个字不能起到统领下文的作用。这也可以看出毛主席对《沁园春》词牌作品的艺术创新。三是关于“妖娆”“娇”形容江山的问题,实际上与屈原“香草美人”的传统有些相似,即以“美人”象征婀娜多姿的江山,以男女爱慕之追求象征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四是关于“风流人物”的指代对象。“风流人物”究竟指代谁,我认为这本身就是一个“诗无达诂”的问题,指代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或者是作者自己,都是符合词意的。

最后是文本创读,这也是最见作者学术功底的内容。“创读”实际上是研读与个性化解读的结合,绝对个性化的解读是不存在的,个性化也要建立在学术考证与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将毛主席两首《沁园春》的作品进行比较式阅读。从意象来看,《雪》更加磅礴大气,而《长沙》相比之下要显得局促一些,尽管词中也有“万山”“大江”“百舸”等意象。《雪》选择的却是长城、黄河、高山、黄土高原等代表中华民族的原型意象。从化用历史典故的角度看,《长沙》列举的历史人物主要是“粪土当年万户侯”,而《雪》则用到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封建社会的帝王意象,毛主席还指出了这些帝王的不足之处,最终点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本旨。从情感基调上看,作者对《长沙》进行了考证,认为毛泽东当时被排挤出党中央,心情是有一些愤懑的,这首词本身中的“独立寒秋”等内容,也有一种失落之感。而《雪》更显得豪迈自信,“帝王气象”表现得更为突出。从押韵的角度看,《长沙》中的“秋”“头”“透”“流”“由”“游”“稠”等韵脚,往往表达一种惆怅失落、苍凉沉郁之情感。而《雪》中的“飘”“滔”“高”“娆”“娇”“腰”等属于开口呼,能够表达激昂向上的思想感情。

以上是从两首词的差异角度分析的,如果变换视角,从两首词内在关联的角度看,更值得分析。写作《长沙》时的毛主席33岁,词中虽有青少年的澎湃激情,但也有迷茫与失落,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问题。而写作《雪》时,毛主席是44岁,在经历了十多年的革命斗争之后,作者才明确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所代表的无产阶级才是中国命运的主宰者。两首词遥相呼应,一脉相承,不论是对比,还是联系,都能读出诸多意思来。

当然,文本解读的最大价值在于为教学提供基础和依据。作者在“教学建议”中也围绕文本解读的成果设计了相关问题,并提供了学习资料。不过这些问题以初中生为学习主体,难度略大。如果是高中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式、项目学习式等多种学习方式,是可以有效培养其思维品质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 沁园春•雪 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高宗义 || 诗词教学( 师恩难忘 8)
厚实铺垫,读中品悟——《长相思》教学设计——统编本教材解读第1140篇
郭文仪 | 离合之间:清代词学视域下的《柳絮词》
陆蓓容︱集词联杂说
词牌名和词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