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9年第120篇:【教研有味】之听肖培东老师讲教学设计

2019年第120篇:【教研有味】之听肖培东老师讲教学设计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很遗憾,我还没有机会亲耳聆听到肖培东老师讲教学设计,但是通过他的著作、他的课例、他的论文,我仿佛已经接受了一次专业的教学设计培训。特别是在读了肖老师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2019年第8期上的《立足设计,浅浅教学》一文后,对于教学设计有了更新的认识。

肖老师主张的是“浅浅教学”,这种“浅”自然不是浅显、浅薄,而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肖老师对文本有独到的解读,对教学内容有精准的把握,能够将教学和教研有机结合起来。不过,这些内容我自己也勉强能够做到。但大多数教师和培东老师的真正差距,还是在于教学设计,这是我对肖老师教学艺术的基本判断。我现在上课,也能够对文本进行透彻深入的解读,也能够把握到一节课的核心教学内容,而让我望尘莫及的是,这些教学内容要通过怎样的教学环节在学生那里落地生根呢?王荣生教授曾提到过,所谓教学设计,就是教学内容的安排。关键是,这种“安排”是最能体现教师教学灵感、教学匠心之处。肖老师有一句名言非常精彩,那就是“解文深,还得教学巧”。这个“教学巧”,本质上就是教学设计有没有创意。

我看现在的教学比赛,评委手里拿着的那张评分标准,过于繁琐。一节课要从几大方面评价,每个方面又有多少小点。其实大可不必,如果是我设计评分标准,就是三条:一是教学内容是否把握得精准,二是教学设计有没有新意,三是学生的“学”有没有落到实处。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都意识到了第三点的重要性,但对于第二点,或囿于自身水平,或缺乏相关意识,总是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我听过几节语文课,教师的素养不错,对教学重点把握得也很到位,但就是在教学设计上,没亮点,没新意,千篇一律。因此,我建议部分教师,一定要向肖培东老师学习。匠心、创意可能学不到,但要把握到其教学设计中带有规律性的内容。

回到肖老师这篇论文,标题是“立足设计,浅浅教学”。论文一共讲了关于教学设计的四个点,一是求简,二是求实,三是求活,四是求新。所谓求简,就是教学设计要简单明了,不要设置太多的问题,不要将整块的教学环节琐碎化。还有就是,教学目标容易达成,教学重难点容易解决突破。肖老师说:“教师设计的问题过多,使用的时间也就越多,学生思考回答的时间就越少,整个课堂就会陷入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的肤浅境地,阅读教学就会沦为一味解决问题的‘啄木鸟’家园。”他教《孔乙己》,就是抓住了一个“记”字,请学生思考你们最记得孔乙己的是什么?思考小说中其他人最能记住孔乙己的是什么?思考这些人真的记住孔乙己了吗?三个问题,多么简单明了,但又能直达文本最核心的意蕴。

所谓求实,用肖老师的话说就是:“语文教学设计要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提炼确定以语言为核心的教学内容,充分地开展语言活动,在丰富多维的语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而提升文化品位、审美品位。”或者说,肖老师说的“实”,就是能不能提炼以语言为核心的内容、设计以语言为内容的活动。这就涉及到很多教师设计的“拓展板块”了,所谓的拓展,不是脱离文本内容空谈价值观教育,而是要回归语言,在语言学习中把握文本的深层次内容。我倒是觉得,这个点涉及的问题虽然严重,但主要是意识问题,即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教学设计要符合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所谓求活,求新,我认为实质上是一样的。活,就是要面对学情变化的灵活处理,体现为教师的临场机智;新,就是要不走寻常路,有新意。当然,我认为这两条是最难学的。一来需要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公开课的经验,二来是要有天赋,这种天赋也是建立在对文本的敏锐捕捉以及“久经沙场”的经验基础之上的。想在这方面有所突破的教师,一定要去品读肖老师和黄厚江老师的课例,总结他们在教学设计方面的规律性的东西。目前,我发现肖老师和黄老师在设计语言活动方面都相似之处。好的教学设计,就是在确定教学内容之后,设计两三个语言活动,在语言活动的开展中达成教学目标。或者说,教学设计,主要就是设计“学的活动”。这种活动,现在越来越带有情境化、任务化的倾向,就是在真实情境中通过任务完成、问题解决而达成教学目标。前面曾提到黄厚江老师的《阿房宫赋》《猫》的课例,肖老师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颗小桃树》《论语(节选)》《溜索》等课例,都是如此。我们很多老师的课堂,还没有这样的意识,例如教《紫藤萝瀑布》,设计的教学环节就是“紫藤萝美在哪里”“哪句话写得最好”之类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虽然也指向了学生的语言活动,但缺少新意,无法触发学生的思维敏感点,教学效果自然要打折扣了。

我经常在文章中提到王荣生教授的设计思路:“依体式,定终点;缘学情,明起点;中间搭2—3个台阶。”具体的教学步骤是:(1)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目标,即教学的终点。(2)然后根据学生学情,明确教学起点。(3)中间设计2—3个教学环节,主要环节用时15—20分钟。(4)还要考虑与教学相一致的课前预习以及相关后续活动的设计,即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直接相关;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这就是教学设计带有规律性的内容。不过我觉得最难的还是“中间设计2—3个教学环节”,这就要用肖老师的观点来具体解释了。这2-3个教学环节,就是要简单明了、体现语言运用,同时要灵活求新,这就不是所有教师能够做到了。我原来专门总结过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思路,也提到过“创意设计”的问题,但“创意”这种东西太灵活了,只是举了几个例子简单加以阐述。肖老师的“活”和“新”才是需要细细揣摩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课,是“折腾”出来的
葛炳芳等 |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新范式
王旭东:我校语文校本教研的三阶段
[原创]倾听--韩宝成
重磅 | 北师大专家组:如何将语言、文化、思维有机融合进行教学设计,促进英语核心素养提升?
课堂教学要有“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