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年第56篇:单篇教学、专题研习与任务学习

2020年第56篇:单篇教学、专题研习与任务学习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高中语文教与学》2020年第3期全文转载了徐志伟老师发表于《语文建设》的论文《从单篇教学到专题研习到任务学习——以“唐诗单元”教学设计为例》。徐老师以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旅夜书怀》和王维的《山中》三首诗的教学为例,系统阐述目前语文课堂教学领域存在的三种教学形态:单篇教学、专题研习与任务学习。

首先是单篇教学,这是语文教师最为熟悉的一种教学形态。虽然课文处于一定的单元内容,但教师习惯进行的还是单篇文本的教学,“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只是单篇教学的参考或依据。例如将这三首诗的教学设计为:环节1:鉴赏《梦游天姥吟留别》,包括体会李白诗歌风格、对诗歌进行还原式鉴赏、欣赏诗中的景物描写、分析诗歌的主题。环节2:鉴赏杜甫的《旅夜书怀》,包括赏析首联和颔联的景物描写、理解沙鸥的意象、概括诗人的情感、体会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环节3:鉴赏王维的《山中》,体会这首诗的诗画合一的风格。环节4:整合、总结“唐朝的诗”和“诗的唐朝”。在作者看来,这样的单篇设计,实质上就是教师将文学史知识、近体诗歌知识、作家作品知识等教学内容进行精心选择与整合,然后进行分合有致、点面结合的“基于教师教的视角”的教学设计。这样的单篇教学,其实还是知识教学,着眼于学生的诗歌阅读与理解能力。

其次是专题研习。为了弥补单篇教学的知识单一化、课堂容量不足等缺点,不少语文教师开始探索专题教学方式,例如主题阅读、群文阅读、读写共生、整合式阅读等,这些都属于“专题研习”的教学方式。例如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环节1:诵读、学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环节2:诵读这三首唐诗,每人提出一个探究性小话题,全班交流,整合出若干探究性话题,例如三位诗人仕途受挫后的反应、三位诗人的诗风、三位诗人对“水”的描写、三首诗的取景特点以及情景结合的方式、三首诗的虚实结合的手法等。环节3:组成学习小组,任选一个话题,自主研读文本,小组合作学习。环节4:每组制作一个课件,全班分享研读成果。这样的设计比起单篇文本教学来,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不再进行碎片化的知识教学,而是对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一系列探究性话题;二是可以在比较与整合中学习诗歌,学生的阅读视野扩大了;三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交流与探究,分享学习成果。

再次是任务学习。陆志平老师对学习任务群进行过分析与概括,他认为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有三大特点:一是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的大单元设计,二是真实语文生活情境中的深度学习,三是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说白了,“学习任务群”的精髓在于情境、任务与活动。例如徐老师对这三首诗进行这样的设计:学习主题是“移天缩地在君怀”,情境是“走进唐诗,自主赏读,利用一周时间编制一个不少于十五篇作品的‘我的唐诗自选集’”,任务自然是“编制‘我的唐诗自选集’”。该任务学习一共包括五个活动:一是定人定类,浏览唐代诗人的诗集或选集,确定自选集的范围,可以是个人诗选或群体诗选,也可以是诗体分类或主题分类等。二是选篇组元,精选十五篇作品,分组分类编成“我的唐诗自选集”,制作课件,与同学交流选篇的理由与方式。三是诵读吟唱,挑选一首诗进行配乐朗诵。四是评点赏析,任意挑选八篇作品进行评点,挑选最喜欢的一首诗写一篇赏析文或评论文,字数不少于600字。五是编辑交流,给“我的唐诗自选集”取个名称,写一篇前言或后记,编辑排版并进行插图,做成纸质或电子本,举办班级自选集发布会等。这样的设计,是由主题、情境、任务、资源、活动五大板块组成的,其间还贯穿着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徐老师认为:“这个以语文素养为纲的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教学设计,主题统领情境,情境带出任务,任务选择资源,任务主管活动,环环相扣,一线贯通,与原来的基于教材内容的单元设计有所不同。”

这三种教学形态的存在,实质上是在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多种可能性。语文教学会逐步从单篇教学、专题研习,过渡到任务学习,这是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但这是不是说,单篇教学就没有价值了,专题研习就过时了,所有的课文都要用任务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其实也未必。单篇文本可以采用任务学习的方式,任务学习也可以纳入专题教学的内容,这三种形态之间不是、也不应该是对立关系。徐志伟老师说:“从单篇教学,到专题研习,再到任务学习,是逐步从不良结构走向良性结构,从控制走向解放的;也是由零散走向关联,由浅表走向深入,由远离生活走向实际问题解决的;是教师不断‘示弱’、退后,不断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站在课程中央的。”我的理解是,徐老师说的“结构”,应该指的是知识结构、学习结构,而教师的退后,不仅体现在任务学习这种教学形态中,也可以体现在单篇教学与专题研习的形态中。任务学习重视情境设置,重视真实情境中的任务解决,这是其优于前两种教学形态之处,但毕竟,这种“真实情境”也是“拟真”的,这种“任务解决”也是“虚拟”的,语文教学的根本要义还是在于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单篇教学能够调动学生,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形态。因此,我不建议对单篇教学和专题研习进行贬低,而将任务学习式的教学奉为至尊。

从教师的角度讲,那就更不应该奉行一种教学形态了。教师年龄不同,经验不同,知识背景不同,教学理念不同,教学风格也不同,有能力的老师当然可以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而习惯于单篇教学与专题研习的老师,也应该保留一些自主发挥的空间。我们可以期待教师都进行任务教学,但不能强行推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完整版】温儒敏: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
关键在于一个“整”字——谈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教育说||陆志平:从单篇到单元 从单元看单篇
【教学】曹茂昌︱单篇文言文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以《登泰山记》为例
范式转型:指向大概念的单篇教学——王崧舟《梅花魂》课堂教学评析
统编同步 | @新高一语文老师:统编教材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