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年第105篇: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不必“高大全”

2020年第105篇: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不必“高大全”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在2020年度开始连载江苏省张家港外国语学校张悦群老师的“语文课理十五论”,已经发表的五六篇文章我已经阅读了,感觉到张老师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带有一种科学取向,讲究教学的内在逻辑与实际效果。第6期发表的是《“操作”基本论:课堂不可承载过重——是基本标准还是宏大理想》,从题目上看,这篇论文探讨的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即一节语文课究竟需要设置多少教学目标,如何设置这些教学目标,这些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宏大理想呢,还是给学生的学习设置基本的标准?我目前也在思考一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究竟应该如何确定,教学参考书上提供了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教材的单元导语、预习提示、课后思考题等也都暗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那作为教师,需不需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细化?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集中、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目标呢?这些问题,我暂时还没有一套基本的思路与操作方法。不过,张悦群老师这篇论文给了我较大的启发,总的说来,收获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我收获了“ABCD目标陈述法”的概念与基本内涵。如何陈述教育目标,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就提出:“陈述目标的最有用形式是按行为类别和内容两个维度陈述,行为类别指意欲通过教学发展的学生的行为类型;内容指被学生的行为加以运作的教材内容。”教育目标分类学的集大成者布卢姆认为,一个目标的陈述包含一个动词和一个名词,动词一般描述我们意欲实现的认知过程,名词一般描述预期学生要学习或建构的知识。他的教育目标分类,主要也是从六大认知过程和四大知识及其对应关系的角度进行的。张老师在论文中又介绍了阿姆斯特朗和塞维吉提出来的教学目标陈述技术,即ABCD目标陈述法。教学目标要含有ABCD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依次为教学对象即学习者、行为即学习者的行为、条件即学习者行为所产生的条件、标准即学习对象行为的标尺。将这三种陈述方式对比就可以看出,泰勒侧重于行为类别与学习内容,布卢姆则将行为类别扩展至认知过程,将学习内容凝聚为知识,他们没有提及学习的条件以及达到的标准。ABCD目标陈述法不再将学习定位为认知过程,也不再将学习结果理解为不同的知识形式,而是又回到了泰勒的“行为”的称呼。不过,这并不是说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对教学目标的陈述是无意义的。张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即“每位同学在解读杜甫《春望》一诗的基础之上,找一首与其写景三层次相同的古诗,且作简要解说”,按照ABCD目标陈述法,“每位同学”自然是学习者,“解读”“找”“解说”就是学习行为,“在解读杜甫《春望》一诗的基础之上”就是学习的条件,“找一首与其写景三层次相同的古诗,且作简要解说”就是学习的标准。其实,按照布卢姆教育分类学的观点,该目标的学习行为中的“解读”“解说”等,对应的就是理解、分析、创造的认知过程,而对学习标准的陈述,则包含了运用和评价的认知行为。总之,接触并学习了“ABCD目标陈述法”,这是阅读论文的一大收获。

第二,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不是越多越好,越高越好,而是要恰到好处,不能以宏大理想代替目标中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应该是全班学生能够达到的底线标尺,是学生可操作性的基本标准。我非常认同张老师的观点。新课改后,不少语文教师完全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三维目标的方式罗列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是对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混淆。张老师提供的一份《纪念白求恩》的优秀教案,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角度设置了7个学习目标,其中情感目标是“学习课文,了解学习白求恩的精神”“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美、行为美”。在张老师看来,这样的情感目标过于宏大,基本上无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直接实现。况且,一篇课文一个课时,居然设置了7个学习目标。过去我的疑问在于,像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内容,也不是某一节课所能实现的目标,而是一个长期浸润的过程,既然不是靠一两节课就能实现,那教学目标中到底要不要出现这个内容?张老师这篇文章,解答了我的困惑。他举了《我爱这土地》一课中“培养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等目标的例子,并且将这种宏大理想的目标转变成为“通过‘接受刺激-感悟情感-追究哲理’的阅读步骤,用一二百字陈述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及背后蕴含的哲理”,这就将宏大目标具体化了,那么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也就有了落地的可能性。

第三,教材的助学系统例如单元导语、预习提示、课后思考探究题也是制定本课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但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就拿《纪念白求恩》所在的单元来说,单元导语明确指出“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句,并在你喜欢的或疑惑的地方做标注。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这两句话的前一句是具体的阅读方法,即勾画关键语句、做标注等;后一句话则是教学的具体内容,核心的要素是“理清作者思路”,“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是学习的条件,“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句等方法”不是说要学会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句的方法,“学会”的学习行为对应的内容是“理清作者思路”。因此“理清作者思路”才是本单元的核心教学目标,如果把“整体把握文意”当作主要教学目标,那就有点错位了,至少在这个单元里,“整体把握文意”不是最核心的教学目标。按照这样的思路,张老师也设计了两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前者是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来理清作者思路,后者是通过段落内部的层次来理清作者的思路,并且十分注重学习的迁移。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张老师的设计只是能给我们提供重要启发的一家之言,教学目标的陈述,还应该经过多重机制的筛选,以后将继续阐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效课堂组织与实施(中期报告)
名师示范,把语文教学引向何方?
听课回响(二)
课堂教学:精心预设,期待生成
典型教学行为剖析
张应莲: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优化设计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