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稿】气荒下要谨防储气设施投资建设的矫枉过正

1

16

全文约3500字,阅读约需7分钟。

专注于天然气领域政策与法律的公号,已通过微信原创和赞赏认证。

点击标题下方“天然气与法律”(蓝色字体),和近3万业内同行一起关注。

作  者:肖皖林,2013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在湖北省能源集团从事燃气发电建设和管理工作。

相关链接:【政策】强力推进储气能力建设!10月25日前报送自查整改报告

2017年冬季,一场始料不及的气荒席卷全国除西藏、广西、广东、福建以及东北等少数省份以外的大部分地区。究其原因,一是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天然气市场需求增长疲软国内天然气勘探生产和管网设施投资力度不足。二是作为管道气重要进口来源的西二线大幅削减供应量;原定于2017年底投产的中石化天津LNG接收站未能如期试运行,导致供应华北的3000万立方米资源未能落实。三是国内工业生产、燃气发电、化工等领域用气需求增长,以及大规模煤改气带来的用气量较快增长,主要还是工商用气。四是之前的储气设施投资建设一直不足。多种因素的叠加和共振,导致今年气荒尤甚于往年。

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把污染防治提高到战略层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把污染防治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其中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根本在于加快建设和完善天然气基础设施。不论是看各地能源(天然气)十三五规划,还是看煤改气政策实施,都可以预见国内用气量还将呈较快速度增长,北方地区采暖用气量增长还将进一步扩大季节性峰谷差,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分户独立采暖用气量也要考虑。燃气企业及有兴趣的资本对未来气量增长都呈较为乐观的看法。

1 2005-2017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

注:2017年天然气消费统计数据尚未正式发布,预测值仅供参考。

1  2005-2016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趋势图

2017年冬季气荒暴露出我国天然气基础设施还存在较大不足;当前天然气行业生产、输配、消费环节多考虑按正常情况运营,无法有效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包括事故工况,如湖北省恩施市崔家坝“7·20”川气东送天然气泄漏爆炸事故,安全稳定供气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笔者认为,出于2017年冬季气荒的教训,未来1-3年上中下游都会加大储气设施的投资建设,以期尽快缓解稳定供气问题:

1、以弥补之前投资建设不足;

2、以增加天然气供应能力;

3、提高供气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此,笔者也提醒:要谨防储气设施投资建设的矫枉过正。

一、较快增长的用气量是加大储气设施投资建设的刚性要求

储气设施对于天然气供求平衡至关重要,目前我国每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对应的管网里程约70公里,仅相当于美国的12%;地下储气库形成工作气量64亿立方米,仅占消费量的3.1%,而世界平均水平约为10%,美国、欧盟分别为15%、25%,日本、韩国约为15-20%。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天然气调峰经验,综合考虑地下储气库、LNG接收站、气田等调峰方式,优化储气调峰设施布局。

2  不同国家调峰方式及调峰比例表

资料来源:国外主要国家天然气调峰调研

《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明确指出,2020年我国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比重将提升至10%,天然气利用量达到3600亿立方米。根据中国石油规划总院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天然气市场仍将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地域性差异显著,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东南地区和中南地区是主要消费区域,预计2020年约占全国消费总量的63%,环渤海地区占全国消费总量的19%、长三角地区占16.7%、东南地区和中南地区分别占14.7%和12.8%,而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天然气需求量居中,东北地区需求量较少,仅占全国消费总量的6.9%。

2  中国按地区分天然气需求分布图

华北地区受到气候季节温差及市场发展影响,成为冬季气荒影响最为敏感区域。2015年冬季,受到持续低温影响,华北地区天然气资源供应两度出现短缺。2017年冬季,华北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并蔓延至全国大部分地区。笔者认为,大力推动天然气储备调峰能力建设已经到刻不容缓地步,围绕华北、长三角、华南、中南和西南主要消费区域,在已经初步形成的京津冀、西北、西南、东北、长三角、中西部、中南、珠三角等八大储气库基础上,按照“先北后南、先急后缓、先重后轻”次序集中力量加大对调峰需求较大地区储气设施投资。首先对调峰需求量最大的华北地区已建、在建储气库扩容,尽快启动规划新建中石油文23、中石化文23等地下储气库项目建设;扩大环渤海地区LNG接收站储转能力,并新建LNG接收站,将该地区LNG接收站职能定位侧重于应急调峰;同时加强地下储气库和LNG接收站与华北地区主干管道互联互通。其次在长三角和中南地区新建若干个地下储气库,并与全国主干管道连接。再次在西北产气地区新建、扩建大型储气库作为战略储备。

3  我国重点储气库项目表

资料来源: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

二、加快推进储气设施市场化运作,鼓励燃气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大固定资产投资

加快推动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既定政策,国家发改委先后多次发布具体改革指导意见,2016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明确储气设施相关价格政策的通知》,首次明确储气设施天然气购销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这对吸引社会资本加大储气设施投资具有积极意义。

根据天然气利用政策,“保民生、保重点、保发展”是我国天然气行业发展基本指导思想,气荒发生时政府往往会要求燃气企业优先保证民生用气,而民生用气价格可承受能力弱,储气设施(不含城镇区域内燃气企业自建自用的储气设施)储气服务价格无法真正由市场形成,将打击燃气企业投资储气设施积极性。为落实天然气价格政策,提高燃气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储气设施积极性,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措施有利于形成储气设施市场化运作模式。一是充分保障城市燃气用气量,确保与民生直接相关城镇居民炊事、生活热水等用气(阶梯气价第一档以内),公共服务设施(幼儿园、学校、福利院、养老院)用气价格不变,其他各类用户实施市场化价格,政府对集中式釆暖用户等用气给予合理补贴。二是尽快推动储气设施向第三方提供无歧视公平开放,形成多元化主体参与的投资体制,加快储气设施建设。三是鼓励储气设施对外销售气量进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等交易市场挂牌交易,实现价格公开透明。

三、地方政府出于民生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大储气设施投入或督促燃气企业加大投入

过去不少地方城市燃气企业将发展重点放在了管网建设、市场开发上,对于储气设施投资相对不足,历史欠账较多。2017年冬季集中爆发的气荒过去后,相信地方政府很快就会督促燃气企业加大储气设施投入,提高天然气供应稳定性。价格管理部门应制定城市燃气企业配气价格管理办法,把投资和运行成本纳入城镇燃气配气成本统筹考虑,并给予合理收益。考虑政府监管要求和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城市燃气企业也应加快建设储气设施,以满足3~7天应急调峰储气要求为宜。

地方政府和燃气企业在储气设施投资建设的责任分配上,燃气企业可能会承担更大比例,这主要是基于各地财政支付能力而定,地方政府可能更倾向于给予土地、政策等支持。大多数地方政府的财政支付能力对此存在不同程度的力不从心。

储气设施投资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尤其是对中远期的气量增长要充分调研,在规划时留有余量、实践中分步实施,做到经济技术合理。如果矫枉过正,一会带来短期内投资强度较大,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和盈利;二会对价改、成本监审等形成干扰,尤其是城镇燃气企业投资建设LNG调峰站、高压储配站等;三会造成相关配套资源跟不上,如施工队伍、设备设施制造等(参考煤改气LNG点供造成LNG设备供应紧张)。

我国燃气行业经历十余年发展的黄金期后,在上游生产、天然气管网、LNG进口设施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但是与美国和欧洲等天然气市场发展成熟国家相比,在天然气管网总里程、储气设施建设上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天然气行业发展,政府在推进天然气体制改革时应坚定市场化方向不动摇。燃气企业不断提高发展质量,补齐发展短板,但也要谨防投资过剩。最终形成各方积极参与的“多元化”良好发展局面。

(彭知军对此文提供了建议)


公号新书正在热售中!

公号又出书了!《天然气行业法律实务2》开售!

购买方式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储气调峰能力欠缺,成天然气产业发展最大短板
政策解读 | 盈利模式终明确储气库迈出发展第一步
对“三桶油”和燃气公司储气调峰能力要求的政策汇总
天然气工业用户供用气合同
专家解读丨天然气储备能力建设不能再等了
推行“两部制”气价,这么干就对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