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海泛舟——名师教学方法介绍 - Netboy Studio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课堂也在随之发生改变,那么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成不变。对于教学方法的变革,我国的教师也进行了努力和探索。

  一、尝试教学法
  ㈠、什么是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是江苏省特级教师邱学华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来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这种方法可分为五步进行,也叫“五步教学法”。
  第一步,出示尝试题。出示的尝试题要和课本中的例题相仿,同类型同结构,这样便于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去解决尝试题。
  第二步,自学课本。出示尝试题后,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时应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例题。阅读课本前,教师可以预先提出一些思考性问题作指导。
  第三步,尝试练习。最好让好、中、差三类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同时在草稿本上练习。练习时教师要巡视观察,及时了解学生尝试练习的情况。
  第四步,学生讨论。尝试练习后,可能一部分学生做对了,一部分学生做错了。教师应根据三类学生板演的情况,引导学生评讲讨论,让板演的学生讲一讲为什么这样算的道理。不同看法也可以争论。
  第五步,教师讲解。学生会做题目,并不等于掌握了知识,还必须懂得算理,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系统讲解。
  ㈡、运用尝试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1、五个步骤不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可有增有减,相互调换、合并,如第二步与第三步可以调换,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可以合并;可在第五步后面增加第二次尝试;可在第一步之后让学生讨论等。
  2、实践性较强的教材内容不宜用尝试教学法,前后有密切联系的教材,使用尝试教学法效果较好。
 
  二、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法
  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法是上海市青浦县数学教改实验的主要成就,创立者是以顾冷沅为首的青浦数学教改实验小组。
  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法,是指把教材组织成一定的尝试层次,教师指导学生尝试学习,同时又非常注意回授学习的效果,以强化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较好较快的发展。这种教学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第一步,诱导。即通过启发,创设问题情境。目的在于形成认知“冲突”。其具体做法是:①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选择尝试点,编成问题;②教师与学生共同对问题进行观察,使学生急于想解决,但用旧知识又无法解决,激起求知欲。
  第二步,尝试。即探究知识,旨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拟订适合学生水平的尝试层次,让学生在尝试过程中可以从事以下活动:①阅读教材和其他主要书籍;②复习某些技能和概念;③细致观察数式和图形;④进行简单的数学实验;⑤对数学问题迸行类比、联想或归纳、推演。通过以上活动,发现新知识和技能,解决提出的问题。
  第三步,归纳。具体做法表现在:学生根据尝试所得,归纳出有关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一般结论;教师通过必要的讲解,使其纳入整个教材所建立起来的知识系统中。
  第四步,变式。指教师对于一般结论,运用概念、变式、背景复杂化和配置实际应用环境等手段,编制好顺序排列的应用题,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方面的尝试。
  第五步,回授。即回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解,教师要采用多种途径随时收集和评定学生尝试学习的效果,如观察交谈、提问分析、课内巡视、课堂练习、考查等。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组织质疑和讲解。
  第六步,调节。指单元教学效果的回授调节。一般在一个单元或一章一册教学之后进行,以“阶段过关”为最重要,即给掌握阶段内容有闲难的学生以第二次教学机会,就存在问题帮助“过关”。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六个步骤不是课堂教学的固定模式,即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有侧重地灵活运用。其中,尝试学习是中心环节,诱导为尝试创造条件,归纳把尝试所得的知识系统化,回授和调节旨在提高尝试的效果。
  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在生源条件较好和师资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效果更佳。
 
  三、反馈教学法
  ㈠、什么是反馈教学法
  反馈教学法是特级教师刘显国创立的。它是运用现代三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有关原理,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结构,使受教育者在短时间内摄取最大而有效的信息量,并实现信息量的高速传递和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是以信息反馈为主线,把自学研讨贯彻始终。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法,使课堂信息的单向传递变成信息流通的双向性传递,它把学生自己学习的成果利用各种通道输送出去,然后收回外界对它的评议,从而检验学习效果和掌握深度,并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迸行调节和改进。反馈教学法强调了老师引导下的学生边学习、边思考、边总结、边创造。
  ㈡、反馈教学法的程序(三段六步式)
  1、导入新课过程——第一次反馈,架设桥梁
  新课导入主要是考虑如何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因为学生的心理状态,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如果对学习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就有利于知识的正迁移。导入方式可以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上导入;可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导人;还可通过问题或练习的讨论研究等导入。导入过程一般分两步:①出示基本概念复习题。让学生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基本概念和与概念有关的基本练习题。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情况,促进知识的正迁移,为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②学习尝试题。尝试题是为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这两部分进行后,组织学生讨论研究,教师巡视并参加讨论,以掌握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获得第一次反馈信息,再利用小结及时进行调控。
  2、学习探讨过程——第二次反馈,引发兴趣,积极探索
  导入新课后,要及时出示讨论题,引导学生联想旧知识,而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并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阅读课本、实验、观察、思考,认真探索,最后通过巩固练习、掌握新知识。第二次反馈成功的关键是教师要善于设问,让师生双方在知识的重点区域展开讨论,反复研究,以获取知识。这一阶段按两步进行教学:①出示讨论题。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水平,出示涉及新知识的讨论题让学生讨论。②阅读课本。通过课本的阅读讨论,使学生系统地了解知识的结构,发挥课本的示范作用,以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为自学探索打下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一次巩固性练习。进行第二次反馈时,教师应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及时进行小结和第二次调控。
  3、巩固加深过程——第三次反馈,深化知识,发展智能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与讨论,老师查看学生练习,听取同学的分析、判断或讨论,获取信息,然后利用小结,及时调控。这就是第三次反馈。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程度,使其能灵活运用新知识、培养智能。这一阶段按两步进行教学:①出示综合题。强化知识的综合与运用训练。②出示思考题。通过思考题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
  ㈢、反馈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1、精心设计各种层次的练习,复习题、尝试题、讨论题、巩固题、综合题、思考题,六类题贯穿于课堂始终,必须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这些题目。
  2、课堂教学的三次反馈要及时,评价、矫正也要及时,而且每次反馈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提炼和升华。要讲究反馈的多样性、有序性、针对性、效益性、可控性等,使教与学得到同步发展。
 
  四、情境教学法
  ㈠、什么是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江苏南通师范二附小特级教师李吉林倡导的。这种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也得到发展的方法。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创设或引人的情境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复杂的。但无论什么情境都以形象为主体,没有形象便没有情境,形象性是情境教学的本质特征之一。情境可分为直接情境和间接情境。
  1、直接情境
  由直接形象为主构成的情境整体。直接形象是指反映在学生头脑中的直感印象。反映的对象主要是非符号性的和象征性的实际物体。反映的进行主要信赖第一信号系统的功能。
  2、间接情境
  由间接形象为主构成的情境整体。间接形象主要指的是艺术的形象。如表演中的形象、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对情境、气氛的描述。间接形象的形成主要是个体第二信号系统功能。
  ㈡、情境教学法的特点
  直接情境和间接情境的情境教学法都有共同的特点:
  1、借助手段,构成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哪一种情境教学,总是凭借一定的手段展现给学生生动、具体的形象以及形象为主体构成的情境,最终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教学中引入或创设直接情境就是使学生身临其境,直接感知形成具体鲜明的形象。间接情境则主要使学生如临其境,凭借想象,展开联想,在脑海中形成表象,以获取言语直观符号的效果。
  2、以境激情,要使学生能触“境”生情
  激发学生一定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情境教学的第二个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引入或创设一定的情境是与激发学生的感情分不开的。如果有境不生情,就不能成为情境教学。
  ㈢、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1、创设或引入的情境首先要符合教学目的和内容,又要与学生的经验相一致,否则就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学过程中创设或引入情境,主要是要达到动学生之情,从而使之明理的目的。这也就是说情境要形象感人。
  2、情境要新颖,教师创设或引入情境只有新颖、奇特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探索愿望,才能发挥情境教学的效果。并且启发情境也要求教师用语言来配合,教师的启发语言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情境,进入角色,或展开联想,细致观察达到开拓学生思维的作用。
  3、教师本人的真情实感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教师有时就是情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间接情境的建立主要是通过形象的语言事实来实现的,当教师的真情实感首先进入情境中,学生才可能在言语直观和情境感染的双重作用下建立起间接情境。
  情境教学法在文科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广泛。如在语文课使用的步骤是:第一阶段,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把“言”和“形”结合起来,进行片断的语言训练;第二阶段,通过“观察情境教作文”,使学生加深体验,展开联想,构思陈述,促进他们情动而辞发;第三阶段,通过“生活显示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扮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六种不同途径,创设和教材有关的情境,进行美感教育;第四阶段,运用“形式上的新异性,内容上的实践性,方法上的启发性”情境教学的三原则,进一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五、自学六步法
  自学六步法教学模式是著名教育改革家、辽宁盘锦实验中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创立的。为增大教学功能,魏书生致力于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运用信息论原理提出了一套由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个步骤构成的教学程序,其中第一步建立信息量,第二、二、四步处理信息,第五、六步获得反馈信息。
  1、定向
  这是明确教学要求的阶段,在这一个阶段,要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如学到哪几个字词句,理解熟练到何种程度,文章表达和内含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
  2、自学
  学生根据学习的重点、难点自学教材,经过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学习速度快慢可根据实际情况完成部分自学内容,即使是理解课文,也不要求他们一次完成。学习优秀的学生可向深度、广度开拓。
  3、讨论
  前后左右每4人一组,把自学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也可以进行全班讨论。
  4、答疑
  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等。最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的问题。
  5、自测
  根据“定向”指出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学生进行自我测试,或自己出题,或相互出题,当然也不排除教师出题。题量限在10分钟以内,当场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6、自结
  下课前几分钟让学生总结一下这节课的收获,哪几个环节满意或不满意,让各类学生中都有一两名学生发言,使全班学生学习的信息都能及时反馈。
  魏书生强调,这种信息加工的“建立——处理——反馈”基本格局是不变的,但并不意味着以上六步在每堂课上都必不可少,可以依照课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理解课文的难易程度形成若干变式。如在处理信息的三步中,浅显的文章以学生“自学”解决为主,其他两步就少用或不用;若自测效果好,自结可从略。
 
  六、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法
  ㈠、什么是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法
  所谓“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简称“双分”教学法)就是在班级团体教学中,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在学习时人人有兴趣,各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其依据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因材施教”和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分组教学”的理论以及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策略”,还借鉴了复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做法。
  ㈡、“双分”教学法的具体做法
  1、了解差异,分类建组
  首先要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和测试工作。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体能、心理、学科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分类建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和闲难生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分组方式可与座位挂钩,也可不挂钩因班而异),让师生都明确某一个同学在某一阶段时间里所处的层次。与此同时。师生要共同建立起对教学的乐观主义态度和真诚的教学信心,使学生正确对待这种分组方式,防止优等生骄傲自满,中等生得过且过,困难生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绪产生。
  2、针对差异,分类要求
  分清学生层次后,教师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采取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目标,允许这类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经过一步或几步帮助逐渐达到大纲的教学目标;对优等生,则允许他们超大纲超进度学习。教师要较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
  要根据学生的组类制订教学目标。以时间来说,有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以内容来说,有记忆性、理解性和运用性目标;以深浅来说,有基本、中等和较高目标。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既要重视教学中的统一标准,着眼面向全体,突出教学要求的一致性,以保证大多数学生打好坚实的素质基础,达到目标要求,又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考虑目标的弹性设计,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做到保“底”而不封顶,做到“划一性”与“层次性”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目标确定后,要拟出细目表,提前向学生公布,增强学生学习全程中的有意注意,便于学生自学、自测,使达标性成功和优胜成功者都成为可能。
  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⑴、备课
  借鉴复式备课的模式,从教学目标的制订、内容确定、时间的分配、步骤的安排、方法的选择到教具准备都要坚持与优等生、中等生、困难生的实际相适应,从而使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抓住三类学生,做到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⑵、上课
  “双分”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结构一般是:分类自学——集体讲授——分类质疑——分类指导——分类练习——集体小结。简称“两合四分”。要做到“分”而不离,“合”而不死,具体步骤一般如下:
  第一步,优等生(或部分中等生)尝试新知(3分钟左右),通过这个环节,培养优等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困难生(或部分中等生)配置补偿(3分钟左右),主要是解决旧知识为新知识搭桥的问题。在学习新知识前,教师通过事先了解,设计出配置性题目,进行诊断练习,对检查出的缺漏进行补偿,扫清新授课的障碍。
  第二步,初步小结和讲授新课、新内容(20分钟左右)。初步小结是对尝试新知识和配置补偿的扼要总结。在讲授新课,新内容时,要注意在同步教学中渗透异步教学,多为困难学生设置几个台阶,便于他们接受;要努力做到浅者深之,以激发优生的听课兴趣。
  第三步,分组精练(5分钟左右)。主要是让三类学生分别完成精选的三组练习题中的一组。
  第四步,复习巩固(8分钟左右)。主要是针对新授与练习中的反馈信息作适当处理,将本节课所学内容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与运用。
  第五步,目标延伸(4分钟左右)。对优等生适当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设计一点练习让他们探索;对困难学生,对他们学习本课中的疑难问题要诊断,要采取有效方法补救;至于中等生,要求他们自我选择,或赶优,或自我复习巩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强化目标意识,做到课前揭示各层次的学习目标,课终检查是否达到目标。另一方面要把握课堂提问策略,让各类学生有输出信息的均等机会。通过教师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优秀生的优势,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在巩固练习时,检查困难学生的理解程度,及时查漏补缺,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促进各类学生相互促进。
  ⑶、作业
  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一般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面向中等生,课内作业有时也可分层要求。困难学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量力而行。一是发展深化题,即根据优秀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练习巩固题,即根据中等生设汁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三是放缓坡度题,即根据学习困难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进行分解或给予具体提示的题目。
  在作业的判分上,做如下改革:一是对中等生,做对“拔尖题”,半倍加分;对困难生,做对“提高题”,半倍加分。做对一道“拔尖题”,一倍加分。二是暂不打分,困难生做错题暂不打分,待他们真正搞懂订正后,再给他们打分。三是多次加分,针对困难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再设计点题目让他们补练,练一次,进一步,进一步就加分。对于中等生、困难生难以做出的题目,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辅导和再做练习,使中等生和困难生的“赶优”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尝试→矫正→再尝试→赶优”。
  ⑷、辅导
  一方面侧重于完成现阶段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类辅导以不增加课时、不搞全班性补课为原则,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辅导。具体地说,对困难学生采取个别辅导方法。辅导内容提倡“三超”,即旧知超前铺垫,新知超前预授,差错超前抑制。使学生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对中等生采取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当小组无法解决时,教师作适当提示,促使中等生互相取长补短,完成学习任务,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优等生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外,主要通过帮助成立学科兴趣小组、组织参加各种竞赛参与学习困难生辅导等方法,发挥优等生的潜能优势,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迅速发展他们的自学能力。
  另一方面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兴趣、爱好,培养其优良品德和创造才能。这类辅导主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来实现。具体来说,优等生参加学科兴趣小组,参加提高性的辅导活动;中等生分学科建立自学小组,参加补缺性的辅导活动;困难生建立补课小组,从最低起点开始进行补课性的辅导活动。各组定活动时间与地点,人数一般不固定,中等生和困难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小组,有时可以临时改变,比如,困难生有时对某一知识已经掌握了,不要再补了,就可以参加高一层次的小组活动。
  在课外活动中,既要发挥学生特长,又要重视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⑸、考查
  实行阶段考查与年级过关相结合。年级过关由教导处根据大纲要求命题,统一组织,每学年末安排一次。
  阶段考查包括单元、期中和上学期期末考查。一般由任课老师自己依照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类考核。每份试题都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深化题三大类。基本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提高题是供困难生选做,中等生和优等生必做的;深化题是供中等生选做,优等生必做的。分类考核后,教师要区别检测的不同结果,采用不同的矫正措施。对已达标的学生,要向他们提出“巩固性”或“扩展性”的目标;对未达标的学生,除通过补课、个别辅导、建立帮学小组等方法进行“矫正帮助”外,还要认真组织平行性检测,以确保各类学生都达到预定的阶段目标。
  “双分”教学法十分重视单元过关检测,把它作为补正学生知识缺漏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步骤是:复习→测试→分析→矫正→自结→目标延伸。
  ⑹、评价
  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教师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品尝成功的喜悦;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取激励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
  4、阶段调整,激励进取
  在阶段考查、评价的基础上,每学期科任老师都要集中对各个学生进行二至三次的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组别调整。对进步明显的提高一个层次;对有后退的,一次可提醒、鼓励,下次仍跟不上的则降低一个层次。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与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欢迎光临 http://www.netboy365.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美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分析
“教学模式”系列文章选萃(二)
如何让物理尝试目标教学法走进学生课堂
《就业与创业指导》教学尝试
“超越式教学法”契约作业的研究 ——以小学英语教学为例
五部教学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