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村信用社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农村信用社作为经营货币这一特殊商品的企业,其风险性尤为突出。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农村信用社的管理多以自发式“自律”为基本特征,内部管理不完善,规制建设薄弱,基层社执行力极差,导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违规不究等现象时有发生,加上农村信用社稽核监督力量有限,致使大量风险隐患产生,成为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顽症”。
  一、明确重要风险,增强风险意识
  ——操作风险。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战线长。过去,由于内控制度的不健全和不完善,致使对基层社的管理难度增大,效率降低,联社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形同虚设,风险防范能力弱,隐患多。省联社成立后,加大了规范管理力度,提高了基层执行力,使这种无序经营现象和违规行为有了较大改观,但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操作风险。今年,省联社推行规范化管理,启动了管理操作流程,推出了“百福卡”,核心业务也已全面上线,使得农村信用社运行进一步规范化、科技化、多元化。但一些员工规范化操作意识不强,在现实工作中以方便为出发点,还习惯于老一套的做法,不按流程办理业务,致使风险漏洞百出,这对于已实现业务经营科技化、信息化、电子化的农村信用社来说,所产生的危害更大,风险更高。如为了聚集更多的信贷资金,每个信用社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揽存活动。一些员工走村串户上门揽存,自收自存自送存单(折)给存款户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操作既不符合安全规定,也不符合操作流程要求,风险系数过大,容易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形成较大的操作风险。再如贷款发放时,一些员工不按流程操作,往往图方便,减少其中的某个或多个操作流程环节,给图谋不轨的员工和借款人以可乘之机,导致新的风险点产生。
  ——信贷风险。贷款是农村信用社主要经营项目,也是主要的风险点。省联社成立以来,相继下发了一系列贷款方面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为基层社规范信贷管理提供了依据。但除省联社成立前形成的信贷风险外,一些新的信贷风险仍然存在。仅小额农贷来说,其风险性尤为突出。表现为一是对农户信用等级评定面窄,存在评定盲点,特别是长年外出务工人员大部分未进行信用评定,这部分农户需要贷款时信用社多采用现场评定的方法,使评定结果难以达到真实、可信,给贷款带来信用风险;二是农户信用等级评定不扎实,有的信用社依靠村委会搞评定,按关系定等级,使评定结果失真,导致农户信息资料不真实,甚至评审资料的内容填写不全面,难以在发放贷款时提供真实的农户信用信息,易产生决策风险;三是年审走过场,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规定,信用社每年应对农户信用等级进行年审,重新评定农户信用等级。但是,一些信用社在年审中走过场,对农户信用等级该降的不降,该升的不升,该记的未记,导致对“夫妻”授信,重复、多头授信,“透支”放款等现象时有发生,潜在风险显现无疑。
  ——行为风险。省联社推行规范化管理,下发了员工违规行为扣分办法,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员工工作中操作无序的现象,增强了员工依规照章办事的责任意识。但员工行为风险仍然存在。一是岗位设置虽然基本完善,但还存在部分社岗位设置不到位现象和外勤人员顶内勤岗现象,导致柜面操作流程执行不严,风险漏洞多;二是农村信用社员工整体素质偏低,对规范化和管理操作流程的重要性认识不深、理解不透,致使在执行中存在不到位现象,导致风险的产生;三是个别员工思想觉悟不高,受拜金主义和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违规违法操作,给农村信用社带来巨大的资金损失,造成较大的行为风险。
  ——信用风险。在农村,农民对贷款存在许多错误认识,一是认为贷款是国家对农民的扶持资金,可还可不还;二是认为我是农民,无钱还贷或不还贷款银行拿我没办法,逃废银行债务现象严重,导致农村诚信度日益下降,信用环境低下。而作为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农村信用社来说,为支持“三农”经济的发展,几十年来先后投入了大量信贷资金,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也因农户的信用度低产生了大量不良贷款。另一方面,一些党政干部的贷款,在银行催收时往往是认账不还,甚至赖账,长期占用农村信用社资金。再则,少数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从地方的短期利益出发,维护企业利益多,把农村信用社看成是一块“大蛋糕”,在处理农村信用社维权问题时,过于维护地方和部门利益,进行“暗箱操作”,损害农村信用社的利益,导致大量信用风险的产生。
  二、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建立教育机制,努力提高全员综合素质。建立长效、科学的员工学习制度,从政治教育、文化教育、业务教育、道德教育入手,加强员工综合素质教育力度,积极开展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管理操作流程、业务知识及、先进人物及先进事迹学习和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言行规范教育、组织原则和纪律教育、依法合规经营教育、大局观念教育、案例警示教育,尽快建立起各级农村信用社学习型组织,通过学习和教育全面提高全员综合素质,增强员工依法合规经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构筑员工牢固的思想防线,杜绝员工行为风险产生。
  ——建立岗位机制,形成高效的监督管理。以制度管人是硬约束,以人管人是活约束。在岗位设计上应坚持以下牵制原则:一是体制牵制。不论前台、后台;不论一线、二线;不论内勤、外勤,均应坚持审批、操作、监督三权分离,人员分离、职能分离;二是程序牵制。按业务流程顺序操作,不能漏、逆程序操作,更不能单人操作。三是责任牵制。不仅强调责、权、利相结合,而且强调岗位联保,责任连带。在监督上既注重个人自律性监督,岗位之间互相监督,更应该注重发挥联社业务部门和稽核监察部门的再监督作用,同时要补充起领导人员的突击性抽查监督和上级部门工作性的巡回监督,多筑几道监督防线,必须一级盯住一级,确保万无一失。
  ——建立管控机制,加强对基层网点监管力度。各级联社要加强管控机制建设,建立一支以联社稽核监察人员、基层社兼职稽核员及委派会计为主的环环相扣的监管队伍,协助联社加强对基层营业网点的管控力度,特别要加强对重要岗位、重要部位和重要空白凭证的管理,确保各项管理制度、防控措施和责任真正落实到每一个网点、每个岗位及每个经办人员,切实做到职责分明,监管到位。要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工作。特别加强对员工八小时以外的行为监控,及时发现员工中的不良倾向,纠正员工的错误思想,严肃处理违规员工,积极引导员工树立农村信用社“勤奋、忠诚、严谨、开拓”的企业精神和“社兴我荣,社衰我耻”主人翁思想,人人成为农村信用社金融卫士,从源头上消灭风险隐患。
  ——建立查处机制,提高全员的执行力。省联社成立以来,先后下发了各类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以规范农村信用社管理,降低经营风险。但要确保规制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农村信用社应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检查和处罚机制,以强有力的检查和处罚手段为后循,加强对基层社执行规制的检查力度,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好落实。在检查过程中实行查教结合,即由检查人员及时指出查出的问题,并现场讲解相关制度或管理办法,宣传执行规制的重要性,解答员工的疑问,提高全员对执行规制的认识,从而主动参与到农村信用社规范化建设行列之中。同时,各级联社要强化业务管理部门和稽核监察部门的现场查处职能作用,严格执行《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员工违规违纪行为处罚办法》和《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员工违规违纪行为扣分办法》,对违规行为严查严究,从根本上提高基层社执行力,杜绝各类违规操作行为,使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行为合规合法,把新增操作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建立信用机制,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美德,积极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环境。力争取得地方党政的支持,通过开展“信用乡镇”、“信用农户”的评比,提高民众的信用意识,尽快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同时,坚决打击和制止信用缺失行为。对拖欠贷款的党政干部,采取强有力的行政措施清收;对恶意逃废债务的企业、个人,严厉打击,司法部门要加大对信贷诉讼案件的执行力度,切实维护农村信用社债权,降低信贷风险,为农村信用社经营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村信用社年度工作规划
响水联社: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变“要我支农”为“我要支农”
对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评级授信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汗水化成金凤凰
让农民享受金融血液的滋养(2) - 中国农村金融 - 中国金融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