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农信社小额农贷风险管理
小额农贷作为农信社的品牌信贷业务之一,它采用“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方式,手续简便,利率优惠,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民致富步伐,起到助推器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农信社自身的经营效益。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农户和个体业主未能按约还贷,致使小额农贷产生了潜在的风险。甚至走入因贷款风险而引发的惜贷、惧贷而拒贷的怪圈。
                              小额农贷风险分析
(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从借款人方面就潜在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接受信贷者不能按约偿付贷款的可能性,这是农信社面临的首要风险。部分农户违反贷款用途,忽视贷款性质。以生产为由借款,却用于建房、婚嫁等消费方面,甚至个别农户在贷款后直接用于赌博,还有的转借给他人无法按期收还或投资非农的高风险行业经营亏损,致使无法还贷现象大量存在。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个人信用保证贷款本息偿还,信用社凭借款人的契约性承诺提供货币资金。信用即借款人自身的人格信誉,属道德品质范畴,变数很大。由此形成的债务链极为脆弱,一经断裂和遭致破坏就会失去对信贷风险的约束力。
(二)、自然以及市场风险引发的小额农贷风险。由于农民属弱势群体,承受风险损失的能力有限,不论自然风险或是市场风险,一旦发生很容易超出农户的承受能力。农户贷款的用途主要是用于种植、养殖业和家庭手工作坊产业的投入以及消费性贷款,而种养业又是弱质产业,存在着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农户个体业主及小型企业生产的产品科技附加值低,管理机制不健全、相互间竞争无序,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农户信用等级和经营收入、还款能力会因农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而变化。这种风险将直接转化为信贷风险。
(三)、农信社自身存在的问题诱发小额农贷风险。
(1)、操作风险。首先贷前调查流于形式,信用等级评定走过场,造成授信不实。部分信贷人员风险意识不强,不按规范的操作程序办事,人为拔高农民的信用等级,抬高信用贷款核定额度,甚至将不符合贷款基本条件的农户推荐为信用户。同时,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方法本身也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存在“一评定终身”现象,动态管理、时时监测缺位,信用评定手段、方式也不尽科学。其次贷款审查存在漏洞。由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实行“凭证发放、随用随贷、额度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其发放大多由临柜人员办理。虽然严格坚持“两证”、“三见面”的原则,但无法考查贷款用途的真实性,这就造成有些农户乱报贷款用途,而贷款后转借他人,形成冒名贷款,造成贷款到期不能按时归还,最终形成贷款风险。再次贷后检查监督机制不健全。一方面,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小、分布散,工作量较大,而信用社信贷人员有限,势必削弱了对农户小额贷款的监管。另一方面,部分信贷员有“重企业,轻农户”的思想意识,认为贷后管理只适应于大额贷款,对小额农贷不适用。有的信贷员甚至认为农户贷款金额小,形成贷款风险每户不过几万余元。再加上有些农户贷款后外出经营,多年不归,下落不明,这是造成小额农贷风险的一大重要原因。
 (2)、部分信贷人员道德素质低下,人为造成信贷风险。
部分信贷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下,在“人情”、“关系”、“金钱”面前,存在贷款手续不完备或违规放贷的现象。由于小额农贷从建档、评级、授信、发证、到最后放款都是人为操作,加之有些信用社人员相对不足,部分信贷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搞人情贷款,自批自用贷款,假冒贷款,甚至给客户出主意化整为零,一户多证或一户多贷,形成实质上的“垒大户”,最终诱发贷款风险。
(3)、部分信贷人员业务素质差,形成信贷风险。对借款户生产及经营状况了解不够,特别是农村私营业主的流动强,所经营的项目变化多,信贷员对其监控力度差。虽然贷款手续合法,表面形式上符合信用社规定的贷款制度,但很可能其在实际经营中已严重亏损而信用社仍未察觉,此时的私营业主一走了之,造成众多债权人的债权得不到保障。有一些信贷人员缺乏相关的金融业务知识,不可避免地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呆帐、坏帐,严重影响了信用社的贷款质量。
(4)、信贷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存在重放轻管现象。有的认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小、风险分散,有风险损失也不大;有的片面强调工作进度、贷款面和投放额,贷款管理不到位。由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涉及千家万户,信用社难以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及其滋生风险的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和监督,由于受管理水平限制,弱化了小额农贷的风险管理。
(四)、农村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单一、额度小、期限短。
农户对贷款融资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特征。品种单一的小额信贷已经难以满足多层次的需求,当前小额信贷的额度、期限等特点难以跟上时代步伐。现行小额信贷的发放,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和养殖业,贷款投向结构单一;实行贷款额度“一刀切”制度、额度小,难以支持农户在高效农业、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等方面的大额资金需求;目前农村小额信贷期限最长一般不超过一年,使得小额信贷在促进发展农村经济的金融支持中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加大了信贷资金使用的风险。
               小额农贷管理风险防化对策
一、提高风险意识,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由于小额信用贷款主要用于农业领域,而农业生产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受到自然资源、气候及市场等因素的多重制约,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加大了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为了分散和规避风险,可在农村推行农业意外保险制度,扩大承担风险的主体,提高信贷当事人的抗风险能力,使农业风险由信用社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建立农户小额贷款的担保体系,积极推广农户联保、保证贷款,分散小额农贷风险。 
二、建立农户诚信调查制度。诚信调查对避免贷款风险起很大作用,信贷员在对农户发放贷款前,可以着手从对农户进行基本诚信度的调查,收集和掌握到农户从事经营活动情况、收入情况、还款记录等信息资料,应建立完整的农户个人档案。并依靠村、镇连挂干部和村级基层组织及贷款农户邻近村民反映的情况正确作出诚信判断。建立农村私营业主的产业发展方向和使用资金流向的定期分析制度,形成一种长效的贷款农户诚信体制管理机制。
   三、强化管理机制,从源头控制小额贷款风险。一方面运用科技建立贷户诚征系统,将贷户姓名、住址、经营场所、贷款金额、发放贷款信用社以及担保人姓名、住址、经济状况等内容实行辖区内联网,对不有不良记录的 “黑名单”在系统内部爆光,形成一种联防机制,使信用差的农户和农村私营业主无立足之地。凡上了银行诚征系统黑名单的贷户,一律禁止向其发放贷款,制止潜在风险贷款。另一方面健全贷款考察制度。充分发挥信贷外勤人轴对贷户人熟、情况熟的优势,让信用员参与贷款的考察,协助监督贷户的经济动向,详细了解每个贷户的生产经营状况,日常经济往来,履约信用状况,是否有赌博等挥霍恶习和不轨行为,掌握担保人的职业、收入来源,确保每笔贷款放得出、收得回。 
四、加强规范操作,确保推广各环节的工作质量。小额农贷在实施过程中,每一步操作要分别落实责任人,保证程序到位,管理到位,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解决。要以流程图的形式公开贷款条件、程序和相关办法,做到简明易懂,一目了然。对农户的评级、授信、发证、放贷、收贷收息等环节的工作要增强透明度,要建立和完善农户信用贷款档案管理家庭经济状况发生变化要及时更新,各级农村信用社要创造条件尽快实行微机管理和信息共享,并探索建立农村社会资信体系。信贷员要定点定贷,即确定农贷管辖片区和全年农贷净放计划、清收计划,并向农户发放便民联系卡,有事能及时联系。
五、适时调整信贷投向、投量,投放渠道和期限结构 。首先,把信贷资金支持粮、棉、油等基本农作物始终放在突出位置,打破过去“春贷秋收”模式,按照产业周期、性质和特点,放宽农民小额贷款还贷时间。其次, 逐渐增加信贷投量数额,扩大发放范围,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再次,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信贷投放渠道,积极支持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市场需要、效益好、销路广的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六、建立健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责任管理考核制度。为防范和化解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风险,必须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贷款管理责任考核制度。强化激励机制,提高小额贷款营销积极性。积极探索小额贷款业务与信贷人员效益工资挂钩机制,在遵循贷款操作规程前提下,推行小额贷款全员营销制,激励信贷人员积极、合理的用活、用足小额贷款业务。实行贷款奖励制度。将贷款责任与利益挂钩,一方面,可实行贷款本息收回后,按收息额一定比例进行奖励;另一方面适应宏观环境,合理执行问责。由于形成每笔不良必究,也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信贷员信贷发放的积极性。对因不可抗力或非信贷人员可控等符合免责条件的不良贷款,在维护信用社利益、保全债权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执行问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降低农户小额信贷不良率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户小额信贷扶贫绩效的实证研究(文本全文)-民族学、民风、民俗-学术研究-...
创建支农新平台 阳光快贷富三农
演讲稿:竞聘信贷处处长
变“要我支农”为“我要支农”
农村金融创新大有可为------关于河南省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的调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