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青年故事 | 安恺凯:我与数学教育的“兜兜转转”

阅读提示


本文主要讲了安恺凯老师三个阶段的故事:与数学教育结缘、享受数学的缤纷、回到最初的原点。

我与数学教育的“兜兜转转”

安恺凯

(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

感谢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开设的新栏目“新青年故事”和陈飞理事长的督促,让我能有一次机会回望自己的求学经历。回首过去,不觉发现自己是一个慢热的人,在高中、本科、研究生的第一学期或第一年似乎总遇不顺,到了第二个学期或第二年又能坦然而上,究其原因是自己心性使然,到了一个新环境总好观察各类新鲜事物,待熟悉周围,又能专注于学业。
 一、与数学教育结缘

“风花雪月”似乎是江苏语文高考作文题给人的普遍印象。然而2008年,江苏高考改革第一年的作文题《好奇心》却无半点“风花雪月”之感,不顺手的作文题目定格了我最终的成绩,与平时语文成绩果真相差甚大,但内心还是较为平静,顺利地完成了余下的考试。在后来选择专业与大学的时候,并无太多犹豫,一是因为当时也没有专业的人给出专业的建议,二是自己想法比较单纯幼稚,想着数理化学了这么多年都没学到顶尖,自己还能学其他专业吗?加之自己偏好数学,家人也支持,就果断报考了离家较近的苏州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以后回母校当老师是自己最初的想法,果真也是最后的归宿。

苏大的数学教育如数学系所在的精正楼一样,有着良好的传承,中国授予的第一批18位博士之一的谢惠民教授在我读书的时候仍在任教,并亲自为苏大学子编写了苏大专属的《数学分析》讲义。华人第一位国际组合数学终身成就奖——“欧拉奖”获得者朱烈教授也出自苏大。然而因为第一年的慢热,自己并没有打下太扎实的分析基础,记得当时《数学分析》的授课老师张勇教授非常认真负责,把学生都叫到办公室,为每一位学生拍照留相,只为能使自己尽快记住每位学生,我对他诉说了很多问题——自己看不清想不清的困苦,他结合自身经历坦言自己本科阶段也有类似情形,到了研究生阶段,蓦然回首,很多问题便自然清晰了,我在往后的学习中果然也有相同感受。《中学数学月刊》主编徐稼红教授则担任《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程的教学,徐教授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至今记忆犹新,我与数学教育以及《中学数学月刊》的缘分可能就由此开始。

二、 享受数学的缤纷

在苏大第三年的尾声,新加坡国立大学数学系委派许其明(Koh Khee Meng)教授来苏大招录研究生,许其明教授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终身荣誉教授,德高望重,有着很深的中华文化情结,记得在他办公室除了陈列各类数学专业书,还有一套完整的《论语》。在年事已高的情况下,他仍然愿意承担来中国招生的工作,令人敬佩。招生的方式是由许教授亲自为我们讲授三周全英文的《图论》课程,然后基于这三周的内容对我们进行了一次测试,这样的考查形式抛开了学生以往的知识积累,着重考查学生内在的数学学习能力。同时还有简短的英语笔试与面试。记得在面试结束时,许教授对我说:“你的数学不错,但英语要加油。”这让我面红耳赤,所幸数学本身就是一门语言,槽糕的英语并未对后来的数学学习产生太大影响。后来在新加坡求学时,许教授仍然很关心我们的生活与学习,在假期时常邀请我们聚餐。

新加坡国立大学数学系学习时,当看到新加坡本地的学生都穿着领口卷边、颜色泛黄、甚至有洞的短袖时,我的内心是极为触动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数学系在亚洲甚至全球都是首屈一指的,几乎所有的数学分支都有相应的课程开设,且没有选课限制,对数学广泛的兴趣促使我在选定计算数学为毕业设计方向之外,仍选修了很多其他课程,甚至在同一时间选修了两门课程,记得是《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和《Advanced PDE》,当然这也有赖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完善先进的基础实施,每堂课都有视频回放或电子笔记,这样我两门课轮换着上,再自学补上未上的课程,最后两门课程成绩也都达到了A等级。其中教授《Advanced PDE》的尤释贤教授气质独特,印象最为深刻,记忆中教授是一头夸张的卷发和带有红口袋的牛仔裤,常因英文不能表达其所感所想,想在课堂上使用中文,终因课堂中有学生不懂中文而悻悻作罢,《数学传播》曾发表过对其的访谈文章,有兴趣不妨读一读,相信会对数学有新的理解。这样多元的学习经历为我后来在工作中开设多类整合课,以及研究高考试题背景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数学底子。

三、回到最初的原点

在硕士毕业时,我的同学兼好友杨海丰已经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的国立教育学院(简称NIE)担任研究助理职位。在他的引荐下,我认识了从事《图论》方向研究的董峰明教授,令我惊讶的是董峰明教授也是许其明教授的弟子,而且是中国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数学系的第一个留学生。董教授交给我一篇文章,限定我三周时间给出审稿意见,算是对我的一次考查。我通过一周时间发现了文章中的一些语法和证明过程中的错误,董教授对我的审稿反馈比较满意,便邀请我做他的博士生,但在申请时出了点差错,便错过了当年的申请。我回国工作的第二年,仍收到南洋理工大学的博士面试函,董教授帮我免去了数学与英语的笔试,只需去苏大参加面试。但我自知资质粗鄙,虽对数学学习兴趣广泛,但对更深入的数学研究内心还是有些忐忑,便决心安心从事数学教育工作。

回到江苏省天一中学工作的前四年是在初中度过的,这为我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初高中数学体系观。后转入高中,在带完一轮教学后,我开始尝试数学写作。正逢新高考改革热潮,便也写了一篇有关当年高考试题的文章,投到《中学数学月刊》后,不曾想到仅过三天便收到录用通知,徐稼红教授通过微信与我校稿,这也是我迄今为止审稿时间最短的文章。通过这篇文章,我也有幸结识了两位数学教育专家。一位是苏州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祁建新院长,祁院长在一次来我校开设讲座的过程中,提到了我的这篇文章,给出了一些肯定,让我始料未及,同时私下里对我的教学教研生涯也给出了一些建议,我始终铭记于心。另一位是上海市特级教师文卫星老师,在其公众号转发了我的这篇文章,后我在杭州高级中学参与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又与文老师偶遇,文老师对我开设的公开课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同行前辈的肯定让我对数学写作的兴趣渐浓,录用发表的文章逐渐增多,2023年有10余篇文章发表于各类数学教育专业期刊,同时自己也开始在各类网络平台不断学习同行的文章,刷知网逐渐像刷抖音一样频繁,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也成为我微信里的星标收藏。

参与工作室的面试过程似乎近在眼前,看着一排“参考文献”就坐在对面,心情激动难耐。工作室中很多老师的文章我都系统学习过,例如杨元韡老师有关数学美的几篇文章我是一读再读,每次都如饮甘露。杨老师在面试过程中与我谈了很多关于工作室的教研理念和发展方向,让我对工作室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只可惜我入会之时,恰是刘祖希老师和杨元韡老师他们到龄“退休”之时,以后少了很多当面请教的机会。对数学广泛的兴趣让我自己的数学写作也是写无定法,往往偶有所感,便付诸笔墨。希望日后借助工作室的平台不断学习进步,能如工作室中很多青年才俊一样,文章更富理论深度,见刊于核心期刊。但同时也希望能保持对数学各个方面广泛的爱好,继续将自己在数学问题和数学教育方面的小感触、小发现不断转化为文字。

阅读链接
——新青年故事专栏
余庆纯,李隽易:访刘祖希先生——欣逢ICME-14,邂逅当代中国数学教育发展
余晓娟:构建新时代教师学习生态——访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创始人刘祖希老师
余晓娟:乐学善学优学的时代青年——访“新青年数学教师工作室”部分优秀教师札记
杨志平:做青年数学教师的知心人——刘祖希老师访谈
刘祖希:阅读,丰富人生——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阅读故事
陈   飞:数学教育从“梦幻之地”启航
董   强:我的师范大学求学与教师生涯故事
黄贤明:师范——我与数学教育的“前世今生”
曹   艳:回忆影响我职业生涯的五位老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加坡SIM国际学校师资介绍 独特的STEM教育给孩子不一样的未来
刘坚:当前最紧迫的课题是研究学生
草根暑期学习笔记(9)第一届中考数学压轴题讲题比赛试题及直播视频回放
耶鲁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办学,培养亚洲新一代领导人!
随班就读学生数学学业评价工具及应用
深圳中学郭慧清老师荣获全国最美教师特别关注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