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一年我十七岁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那一年我十七岁

作者丨秋阳

图片丨秋阳            编辑丨任晓娣

17岁的天空,阳光明媚、柳绿花红。而对于我来说,心里的伤痛却是我整个青春,甚至一生都抹不去的“伤疤”。每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总有一些劫难,一些苦痛,需要我们去经受,去承担。

                                              ——题 记

白露时节,人间臻美。

阳光下,广袤无垠的原野飘荡着玉米、大豆,以及各种农作物成熟的醉人馨香。我驾车带着妻女奔驰在220国道上,送17岁的女儿到故乡一所学院读书。

熟悉的道路,熟悉的环境和气息,把我的思绪带回了30年前,那一年我也17岁。

往事百转千回,历历在目,心中余痛隐隐袭来。

八十年代的初中毕业生,能考上中专是件特别荣耀的事儿,那可是让祖坟冒青烟:一是可以把农村户口转成城镇户口,二来毕业包分配,成为正式国家人员,意味着拥有了“铁饭碗”。况且学校有补贴,还能减轻家庭负担。所以成绩最好的学生大多选择考中专,剩下的才考高中。

中考,也因此被称为人生路上的第一次大考。而中考前的预选,则是那个年代成绩一般的学生,最害怕、最难熬的一道坎了。按照惯例,预选这一关首先要“刷掉”一部分学生。被刷掉者,大部分从此终止了学业,只有极少数能够返校复读。

1987年,我就读于利津四中初三、一班。我学习偏科,语文成绩名列前茅,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虽然数理化怎么学都成绩平平,但总体学习成绩在班里仍然居中上水平。所以,我对于预选这事儿没大放在心上,自信那都不是个事儿!

4月下旬,全体毕业生参加预选考试,随之就是漫长的等待。

一周后的一个晚上,有几个要好的同学来到我家,说在预选榜上没有看到我的名字,并非常真诚地宽慰我。

“预选落榜了!”5个字在我脑海不断闪现,如闷雷灌顶!我感觉整个身子像断了线的风筝,在空中随风飘荡。

我百思不得其解,这次考试发挥很正常,十几个平时学习成绩远不如我的同学,都榜上有名,而我却没有预选上。第二天,有几个关心我的同学也觉得不解,建议我去找校领导查看试卷和分数。可他们以各种理由再三推诿,就是不同意把试卷和分数公之于众。

人微言轻,正义失衡。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内心愤懑的滋味。

炎炎烈日,一筹莫展的我离开了校门。

“以后的路究竟该怎样走?”在那些和父母一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里,我在心底无数次地问着自己,对于一个17岁的花季少年来说,这个拷问未免过于沉重。

生活就像一出戏。没想到过了近两个月,事情有了可喜的转机——6月底,东营市教育局下发通知,当年没预选上的初中毕业生还可以参加中考。

天阴沉沉的,那天下午,我背着书包在教室不远处徘徊。几个同学课间看到了我,开心地跑过来,拉起我的手嘘长问短。不知为什么,突然间我发现,自己在这些同学面前矮了半截似的。

上课铃声响了!我坐在教室北墙最前面的座位上,认真地记着笔记。下午三节课,我没舍得走出教室半步。
         放学路上,狂风大作。我刚跑到家门口,豆大的雨点密集地砸了下来。可那一刻,我心里的雨下得更猛,每一滴都砸在我的心坎上,生疼。

 返校第二天,正式考试时间公布:7月12日到14日。那是我终生铭记的日子。因为,满打满算,我只有12天的时间复习!同学们在积极备考的那50多天里,我握笔的手拿的却是锄锨。

我对着天空,暗暗攥紧了满是血疱的拳头。尽管如此,总算还有希望。时间虽紧,但我却拥有了“拼一把”的机会。

珍贵的12天!每天24小时,我只睡一两个时辰,全身心扑向课本,投入复习。

很多同学动了恻隐之心,主动向我伸出援手,有的讲解几何题的解题技巧,有的帮我深入浅出地解析理化难题。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位平时很“哥们儿”的女同学,特地为我誊写了一份自己的考试心得……类似这般,拼搏路上的诸多感动,在我无眠的星空里,时常闪烁。

电视连续剧《亮剑》中,骑兵连长孙得胜直至部队战斗到最后一人,仍然挥舞战刀,呐喊着“骑兵连,进攻!” 那时的我,像极了战场上的孙连长:既已亮剑,就绝无回鞘之余地!

 7月12日上午,我毅然迈进了北岭乡中学考场的大门。考场上,我身心亢奋,状态极佳。冷静地告诫自己,一定要仔细认真,做对每一道本该做对的题。就算有些题不会做,也绝不轻言放弃。这是我作为一名考生应有的姿态。

8月份中考成绩公布,我最终以3分之差落榜。

那一刻,我的心情异常平静。后来我一直在想,如果没有那被无端丢弃的50多天,是否可以找回这3分之差?

我与中专、重点高中无缘了。随后几年,全国各地相继取消了中考预选制度。

这些年参加同学聚会,大家谈起当年预选“那点事儿”。因名额有限,考试结束后的几天,校领导家门庭若市……

初中毕业后,不少同学选择了复读,也有的直接回家种地或经商。而我想选择参军,相信部队是一方净土,也是锻造钢铁的最大熔炉。最终,因为父母坚决不同意而未能如愿。

我们都是时间旅行者 

为了寻找生命中的光 

终其一生 

行走在漫长的旅途上 

安迪·安德鲁斯

17岁,在人生中有着重要的含义,那是青春期最关键的时刻,是走向成年的最后一道阶梯。走过这一季,我决然抛却暂时的迷茫和痛苦,学会了站在枝头眺望远方的风景。

 9月10日,经初中班主任扈荣华老师推荐,我来到利津县职业高中学习。学校就设在初中老校园内,老师大多还是当年教我们的初中老师。

 3年高中,我挑灯夜读,向着知识的殿堂奋力前行。利用课余时间,我撰写了10余万字的中篇小说,散文、诗歌也相继在全国报刊发表。

当年那只遇见点风雨,就失去方向的雏鹰,如今羽翼渐丰。1990年3月,我携笔从戎,两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石家庄陆军学院,成为了村里建国后的第一位军官。

身披戎装,征战沙场。2011年初,我因汶川、玉树抗震救灾,以及推出一系列全国全军重大典型等新闻宣传荣立二等功。山东民政信息网“齐鲁儿女建功军营光荣榜”,刊登了我的先进事迹。利津县县长带领相关领导,给故乡的父母送去了立功喜报和1000元慰问金,并在县电视台进行了宣传……

“过去为没有得到而伤悲,过去也曾为失去而后悔,我想起这一切的一切,那都只是我心头一个结……”龙飘飘的歌曲《成长的岁月》,这些年来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17岁的挫折,让我懂得心头的这个“结”,是我成长岁月中必经的一环,它使我思想成熟、内心丰盈、灵魂升华。

黑色越野车如一匹骏马在220国道上疾驰。我回头望了一眼身旁的女儿,俊美的模样充盈着青春的稚气、朝气。我心中顿生奇想:女儿此去故乡读书,也是一所职业学院,刚好17岁,恰在这样一个天高云淡,金风送爽的时刻。这是不是意味着人生的又一个轮回?  

作者简介

秋阳,山东利津县人,山东青年作家会员,著有新闻纪实作品《没有硝烟的战场》《惊天动地战汶川》。长期从事军事新闻宣传,组织参与了抗击非典、汶川和玉树抗震救灾等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报道,以及一批全国全军重大典型宣传,作品多次在全国全军获奖。先后荣立二等奖2次,三等功8次。现任《解放军健康》杂志社副主编。

东营微文化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橄榄绿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张旋   任晓娣   吕娟娟   王霞   文姐

外联:郭杰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学勇:想起那年中考(一)
听,命运在叩门!
这算惊天豪赌吗:拿一年赌一辈子,输了就嫁人
你失去的机会,也许是更好的开始
中师生,你曾经历过一次怎样的“中考”
当年考个初中中专有多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