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格栏坪村,茶乡里的皮影戏

写在秋季

2020-11-6

所见所闻

见证乡村新面貌

格栏坪村,茶乡里的皮影戏

/香袭书卷

车子从襄阳古城行至两个多小时,我们在2020114号来到了位于保康县店垭镇格栏坪村。这是秋日里一个极好的天气,天空湛蓝,有云朵在上面绘制图案。开往大山深处的路边,树木的色彩艳丽,绿的,红的,黄的。路边的野菊花一大片一大片,晃动着小脑袋,甚是惹眼。

村口一排垂柳随风摆动着枝条,迎接着来往的路人。格栏坪河在光阴里述说着往事,它像是要告诉我们,关于格栏坪村近些年来的变化。

一,茶花香里话诗情

这是一个以茶为主要产业的村落,有着“茶叶之乡”的美誉。秋阳下的茶地里,人们正在忙着清理地里的一些枯草。乡村是静谧的,一派美丽的田园生活画卷,在眼前铺开。

一行行整齐的茶树,在宁静之透出生机。村头两位老阿姨,边走边嬉戏。看着她们两个迎面走来的样子,让人想起闺蜜之间的最美好的样子。其中戴着金耳环的阿姨,比较爽朗。问起近些年来的生活,阿姨声音洪亮地说:“我们这里是无粮村,靠着种茶为生。集体大面积种茶,每户有两三亩地。平日里自家地里的茶事做完了,就到集体茶厂里采茶或者做施肥除草之类的杂事。”

两个阿姨抢着告诉我种茶,采茶的乐事。“有多余的时间,我们就会在村里的茶场采茶,采的茶论斤称,论质给价。比如说采摘清明节前后的春茶,一斤可以收入到五六十块钱,到了夏季茶就不值钱了,一斤也可以卖到两三块钱。也有一块多的。”

那个慢吞一点的阿姨,好不容易插上嘴,赶紧对我说:“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到了冬天就给茶树施肥,割草,只要你想做事,身体好,勤劳,就有钱。”那个说话如蹦豆子一样的阿姨,看着被闺蜜抢走了风头,声音提高一些。

“采茶还是累人呀,春茶出来时,再热,太阳再大,你都得去把茶采回来。你不采,过了时间,价钱就不好了,过了采摘时间芽就老了。那段时间,晒得呀,黑黢黢的。”边说边指着山上的茶地,“你看,我们这里每个角落都种的茶,除了自家的一点菜园之外,只要是空地处,到处都是茶树。”

原来村里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新模式建起了茶叶加工营销龙头企业,以此引领全村及周边茶农过上劳动致富的好日子。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漫山遍野都是茶树。山坡上竖着几个醒目的大字:“格栏坪,中国最美休闲山村”。明明是种茶,怎么就成了休闲山村了呢?

我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在村子里寻找答案。格栏坪村里,村民1050人,312个农户,他们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在光阴里守着自己的古村落。据考证,格栏坪村是先楚文化的发祥地,三国,明清时期留下的遗迹很多。村子把这些古迹修复,然后打造成种植休闲为一体的山村特色。

村子里有三百多年前的古屋,正在修复中。村民说:“这里将是村里文化教育的基地。”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在岁月的打磨中,留下了斑斑痕迹,也留下了璀璨的历史文化。

顺着山路往村子深处走去,一个美丽的山谷呈现在眼前。村里人告诉我们:“这里是花千谷。”花千谷,一个多么诗意的名字,让人联想起了与爱情有关的美丽故事。

我被眼前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山石是喀斯特地貌,每一处的山石,都像是人工堆砌而成,实际是天然形成的。秋天的格栏坪,随处可见的古树,漫天的红叶映红了整个花谷。路边的各种花朵,在风中快乐地唱着歌谣。

在一大片茶树中,花千谷让人浮想联翩。与心爱的人,牵着手走在这样的地方,站在连理枝前许下永不分离的心愿,在布满风车的山廊里说着情话,情更浓了。那些见证与爱有关的日子,有茶香满园,有山色斑斓,有值得记住的风中诺言。几座小木屋,适合四季居住。春来采茶,夏来听风,秋来赏叶,冬来听戏。

我惊叹于这样一个美丽的古朴村落,能够有着如此诗意的田园生活。日落黄昏,晚霞把红叶染得愈加绚烂,茶花静静地开在村头。吃完晚饭出来,村子更加安静。走在山路上,看着近处的灯火,同行的人中有人说:“只有在小时候,才有这样的宁静。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中国悠久的茶文化里,充满了诗意与爱意。“醉美格栏坪,爱在花千谷。”这是一个新兴的乡村建设村落,有着农耕文化的底蕴,有着创新创造的精神,有着休闲娱乐的理念。它,因此而正在变好。

二,乡村皮影戏

在乡村的所见所闻,时时都有惊喜。藏在乡村的瑰宝,除了自然风光,还有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格栏坪村的皮影戏,唱着光阴里的腔调。

我在古老的唱腔里,忘记了今夕何年。随着老人的声音,穿行在他手中的人影中。牛皮纸,竹竿棍,用一根根线穿起来的人物,行走在白色幕布上。敲锣打鼓的人,把气氛渲染得动人心魄。

老人咿咿呀呀的唱腔,大多数句子是听不懂的。但是他手中的皮影,栩栩如生,引人入胜。演到动情处,老人的脚下发成巨大的声响,原来老人的全身都随着皮影的晃动,手舞足蹈。因为到了戏情的高潮部分,老人早就忘了这是在演皮影戏。

身心投入的手艺人,很多时候都处于忘我的状态中。一个个皮影,剪裁出不一样的造型。头戴钗子的女子,身穿袍子的包公,以及一群能够走动的皮影人。

老人收放自如的手中皮影,在铜锣声中忽上忽下,忽远忽近。唱词里的故事,已经无关紧要。一张幕布,一盏灯光,几个皮影,一位老人。乡村皮影戏,也许不再是人们休闲娱乐的主体,可是它依然在历史的河流中,泛出朵朵浪花。

一招一式,一动一静,老人把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皮影映在幕布上,透过灯光看见的影像,像一个个行走在生活的人。人生如戏,皮影戏里写的是故事,唱得是人情。一腔一调,有板有眼。手中的皮影在上下移动,幕布上的人影活灵活现。

一张白布,后面打着一盏灯光,几个皮影被竹竿用绳子撑着。幕布后的老人,还有敲锣鼓的人,沉浸在戏情里。不知道唱出的是别人的故事,还是自己就是故事里的角色,皮影与自己已经分不清了。

演完一部皮影戏,老人停下手中的活计,安静地整理那些皮影。“老师傅,这皮影戏叫什么名字?”“包公陪情。”老人抬起头,红润的面孔在幕布后,露出笑容,脸上的皱褶舒展开来。

皮影戏的道具并不复杂,人也并不多,三五个人就行了。锣鼓与皮影相辅相成,演皮影戏的人,把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皮影,先在幕布后面,挂成两排。锣鼓一响,皮影就动了起来。人们被这些皮影吸引着,突然唱腔起,顿时入戏。

看皮影戏,需要感悟,所以幕布前的看客,大多是安静的。被皮影牵动的心事,看似在幕布上晃动,那一刻脑海中的人,也是纷沓而至。听戏,是内观自己。看似皮影在动,实则是我们的内心在行走。

幕布前的看客,有人紧锁眉头,有人静默沉思,有人笑逐颜开,每个人都在戏中,皮影的线在老人手中,我们的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中。一台戏,就是一段浓缩的人生剪影。

皮影映在幕布上的影子,只是一个道具。倘若没有演皮影老人注入的情感,它是呆板的。我们也是那一个个皮影,被生活的手牵着,想要走出好看的姿态,需要用真诚的热爱。

想起小时候看过皮影戏后,睡觉前就会在自家的墙壁上,用手指摆出不同的造型。剪刀,鸭子,小鸟,我们会用自己的想象,把手指摆成影子。很多年了,再忆起小时候的皮影戏,印象就模糊起来。

在格兰坪村遇见皮影戏,它从远方的记忆里走来,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一出现就点燃了我心中的情感。小时候看得是热闹,而今历经世事,看皮影戏里,是人间万象。

动情,不仅是演皮影戏的老人,还有坐在幕布前看皮影戏的人。一间不大的屋子,几把木制的椅子,灯光落在幕布上,皮影戏开始,久远的记忆启动。看戏人与演戏人之间,被一个个皮影融入在了一起,那里是相同的乡情。

三,好山好茶好生活

格栏坪河里的一群鸭,在秋天的暖阳中,悠闲地游来游去。发出“嘎嘎”的声音。人们在茶地里做着农活,抱起一捆杂草的乡民,从茶树中露出友善的笑意。

修复古建筑的工人,正用刨子在木头上打磨。一陇陇的茶树,排着整齐的队伍,接受着生活的检验。它们用一朵朵的茶花,证明着对大地上人们的热爱。

演皮影戏的老人,整理着手中的皮影。茶乡里的皮影戏,留在了我的记忆里。多年后再忆起,我会想起这个村子的名字,格栏坪村。

格栏坪村,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建造的美丽乡村,以及乡村文化,就像是格栏坪河的水流,源源不断,川流不息,向着美好的生活奔赴而去。


写在秋季

散文集《生生不息》,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作者:香袭书卷。有喜欢的读者朋友们可以通过添加微信的方式直接购买,单本售价:58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物道 | 女人织着针线活,男人抽着大烟袋,只等一出好戏开场
戏里戏外说哇扬
七绝 皮影
泰国皮影——喃戏
【中国日报】中国皮影戏
中华传统文化——皮影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