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藏在柘林小山岗上的古兵寨,著名大师学者的文章都提到过它

上一次我们探访了饶平的古城,大城所城。

大城所是明朝重要的海防卫所,迄今600多年。

明朝初期,广东沿海一带经常被倭寇侵扰,为了防御,中央王朝便在沿海设置卫所。

潮州府在沿海设置了4个卫所,大城所便是其一。

点击图片观看往期文章

实际上,不止是大城所,当时整一个东里半岛都是抗击倭寇的主要场所。

这里说的东里,指的是饶平县的滨海一带,包括今天所城、大埕、柘林三镇。(“柘林”潮州话读“只篮

特别是处在海边的柘林。

拓林,一个倭寇活动非常活跃的场所,一个非常重要的海防要地。明朝实行海禁之前,柘林港已经有很多外国商船来这里贸易。

俗话有云,“先有柘林港,后有汕头埠。”

曾经的柘林一带称为柘林澳,是粤东沿海船舶避风和停泊条件最好的内海之一。

柘林对面是南澳岛(与柘林曾经都属于海阳县宣化都),它们之间的海峡,是福建、浙江南下广东的必经之途。

于是乎,在大城所的东南面,三面环海的柘林,自然而然成为了倭寇进攻的第一线。

饶宗颐先生编纂有《潮州志·大事志》,里面记载了很多在柘林发生的战斗。

向上滑动查看

嘉靖五年(1526)柘林民吴大与吴三聚众驾海舟十余艘劫杀惠潮。

嘉靖二十三年(1544)李大用船近百艘合攻东路,官兵并柘林、下岱乡民竭力守御。

嘉靖三十二年(1553)八月东莞何八寇东路柘林,协守指挥马骧、东路指挥张夫杰不敢迎战。

嘉靖三十三年亚八弟亚九肆掠海上,是年六月初六日攻柘林,千户夏琏死之。

嘉靖四十三年柘林海兵谭允传作乱,广东提督吴桂芳平之。

万历元年(1573)林凤初遁钱澳求抚,自澎湖九奔东番(台湾)魍港。为胡守仁所败,是年冬凤犯柘林、靖海、碣石。(《明史·凌云翼传》)

万历二十六年(1598)四月,闽中盗引倭大艘十余,入犯柘林、碣石,惠潮副使任可容剿之。(黄佐《海上事略》)

隆庆元年李锡为福建总兵官,海寇曾一本至闽,锡出海御之,与大猷遇贼柘林澳,三战皆捷。(《明史》212《李锡传》)

如此重要的一个地方,有没有建设一个类似大城所般的城池来防御?

答案是有的。

不过不是建设卫所,是建一个水寨(兵营),而且历时很长,直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朱厚熜的年号)才在这里建设一个水寨。

其实,在明朝初年的时候,为了抗击倭寇,这里就设置有水哨。

根据《东里志》记载,明朝初的时候,洪武二十六年(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柘林设置水哨,与大城所同时设立。

在海阳县的苏湾都北部的东陇设置有水寨,位于现在的澄海界内。

不过这种水哨是打游击的,由水寨的官兵兼哨,饶宗颐《潮州志汇编》里记录水寨到柘林的时间需要一天,猜测当时官兵有时候来有时候不来,似乎对柘林防守作用非常微弱,也给了倭寇有可趁之机。

△明朝初年的潮州府地图

而且,在嘉靖四十五年正式设寨以前,柘林自明初以来只有指挥(官名)一个人监管,兵额及战船都没有明文规定。

因此,柘林原来仅有极薄弱的设防,称乱的活动分子往往以柘林为攻取据点。

这期间,倭寇侵扰非常频繁,海上寇盗活动加剧。暹罗(现在的泰国)、诸倭及海寇常泊巨舟在这里为患。

而且有时候民跟寇是合二为一的。

在明代军事制度上,军与兵有严格的区分,前者指有固定军籍的卫所旗军,后者指各地临时招募的民兵。

民兵防御寇乱,往往摇身一变又变为寇。

特别是在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戍守广东潮州饶平县柘林澳的水兵因缺饷叛变。

那时,柘林水兵是从东莞招募而来,非潮州本地人,他们集合一批东莞盐徒,驾船攻击省城广州,朝野为之震动。

以及,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4月,福建诏安人吴平率民众造反,福建、广东官军费了很大的精力才合力剿平。

彼时广东海防形势已非常严峻。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两广总督吴桂芳上奏疏,得到嘉靖皇帝的同意,在广东沿海设置了六大水寨。

它们分别是——柘林、碣石、南头、白鸽门、乌兔、白沙港。

六大水寨的设立,使广东海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广东海防分哨系统,由原来简单分东、中、西三路,兵员装备都很少的境况,转变为严格规定兵船驻地,信地,分哨海澳,还有会哨地点。原来的卫所旗军为主,招募水军为辅的境况,转变成了卫所旗军为辅,招募水军为主。

各水寨指挥,也由专职参将、守备、把总负责。督理广州、惠州、潮州的海防参将总领柘林、碣石、南头三个水寨。监察方面,海防佥事负责柘林、碣石两个水寨。

广东海防日趋完善。

据《饶平县志》记载,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朱厚熜的年号)改东路为柘林寨。

另,提督侍郎吴桂芳奏募民兵1716员,领战船大小45只,以指挥(官名)一员将之。

柘林的军事地位大为提升。

柘林寨与黄冈、大城所互为犄角之势,成为了饶平的海上门户。

如今,这个古寨还存在吗?是什么样子呢?

当我们满心欢喜带着无人机来到柘林的时候,却发现它早已经毁坏。

它没有大城所那么幸运,寨的全貌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一段残缺的围墙作为昔日军事活动的见证。

它的遗址,位于柘林古镇东北面的小山岗上。

虽然不完整,但是从地理位置可以感受到,古寨所处地方形势的险要,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可以窥见建寨者的军事能力。

如今,在柘林发生的每一个故事,都随着古寨戎装剥落而慢慢被人遗忘。

跟柘林寨相关的遗物,剩下风吹岭东麓雷震关口上的石刻。

上书:

崇祯十三年季春立

盘诘 奸细

缉获 盗贼

管柘林寨事都司曹

崇祯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的年号,明朝末年的时候海寇大乱,南澳不守,以柘林为军事重地。风吹岭,作为出入柘林的要道,当时应该有派兵在这里设防巡查。

饶宗颐曾撰文说,“楷书字大如斗,令人触目惊心。盖此处为重要关隘,由海路登陆必经之路,故设防以备不肖之徒。”

参考资料:

饶宗颐|柘林在海外交通史上的地位

陈春声|明代前期潮州海防及其历史影响

陈贤波|柘林兵变与明代中后期广东的海防体制

潮州和饶平的地方志




好文要等别人转你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爱军 吴宏岐 | 明嘉靖、万历年间南海海防体系的变革
明朝的倭寇
微言杂语74——《明史》中的倭寇(下)
作为碣石人,你知道碣石镇的历史变迁吗?
皇明經世文編(明)陳子龍等 選輯●皇明經世文編卷之二百六十七
明清时期中国海防杂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