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社会学究竟在研究什么?
来源:网络
编辑:学长


其实有很多人对社会学究竟在学什么感到疑惑。很多朋友或者亲戚一听我的专业是社会学,马上反问:社会学是什么?起初我还能跟他们说一些自己的粗浅见解,到后来,干脆不想回答了。在社会科学发展不充分的国内,像社会学这样的学科只能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

以我目前的知识水平而言,不论是宏观理论,还是微观研究,细看都包含以下两大问题:

1、究竟是社会结构决定了个人的行为,还是个人的微观行动塑造了社会结构?

这个问题贯穿了整个社会学史,并产生了众多理论分支。

如果说孔德、斯宾塞是社会学的启蒙人物的话,那么从涂尔干那个时代开始,社会学逐渐有了自己的研究问题和方法。涂尔干认为,社会学所关心的问题和研究对象就是所谓的社会事实,它独立于个人的思维和行为,不应该用类似哲学的思辨方法进行研究,并且社会事实是凌驾于个人之上并且决定着人的行为的,而且可以用类似于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量化研究。以上观点都可以反应在涂尔干《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等著作中,涂尔干一直认为集体(群体)对个人的塑造作用是巨大的。

而与涂尔干同时代的韦伯则更加强调“理解”在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强调历史回溯和多社会比较的方法。韦伯的著作实在是丰富又广泛,集合在几大卷的《经济与社会》里。但总归还是研究宏观社会是怎么影响个人的。

中国人最熟悉的马克思,社会学领域专门把他视为冲突论的鼻祖,其理论的宏观自然不言而喻。多分析社会阶级冲突与社会变迁。

以上三人可以说是社会学的三巨头,你可以看到之后几乎所有的社会学理论和研究都在他们那里找源头。

之后的理论逐渐发展,最重要的两大流派就是结构功能主义和冲突主义。前者注重某一个社会部分的功能和作用,后者则关心社会的冲突成分,比较适合解释变迁。但不管哪一种,都属于宏观理论,适合于国家甚至世界范围的问题解释。

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社会交换理论和20世纪30年代的符号互动论,就是一些社会学家认为宏观理论不能解释全部社会问题的结果。社会交换理论的更多源头来源于经济学,而符合互动论的很多观点根植于心理学。二者的目的都是想要解释中观或者微观层面的小群体、社区甚至几个人的问题。

所以宏观与微观理论的分歧,就在于此。一个认为社会力量是巨大的,个人无能为力,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个人都会社会结构的控制;另一个认为个人的作用不可被忽视,是个人形塑了整个社会。

我们在这里不是做理论评判的。个人认为,不同的理论就适合解释不同的社会问题。所以你可以看到社会学研究有的上升到国家层面,有的却又细微到个人之间。没有孰是孰非,能有力解释社会现象的就是好理论。比如讲到医疗体制问题,你既可以从国家层面的医疗体制出发,阐述怎么进行体制改革,也可以就事件本身而言,分析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社会学和心理学最大的区别是,心理学关注某一个个人,而社会学关注个人的互动和个人的群体。比如心理学和这个人做访谈,最终解决的是你这个个人的问题,而社会学和你做访谈,不是解决个人问题,而是要访谈更多和你类似的人,解决你们这个群体的问题。

2、时代性反思:现代性与现代性反思问题。

我们经常能听见有人抱怨“这是个物欲横流的时代” “现在人们都金钱至上” “拜金主义” 等等。其实这个问题在社会学领域早已经有人反思。早在18、19世纪西方社会工业革命起,到现在,包括现在的社会学学者,一直在反思。其实社会学很多时候就是在处理个人与时代的关系。我们个人很多时候也在思考“我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阶段?“ “未来社会的走向究竟是什么?” 从韦伯的悲观主义倾向到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再到贝克的风险社会,凡是一些对社会学理论有过重大贡献的社会学家对这一问题都有自己深入的思考。感兴趣的可以读一下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哪怕现在很多学者做的一个领域内的某个研究,也离不开当今的社会大背景。最近我们院的丁瑜老师有一本书很火——《她身之欲》。讲珠三角地区“小姐”的生存状态和自我身份认同。其实说到底就是来自农村的女孩想要融入这个现代化的城市浪潮,所付出的努力与艰辛。还有现在社会学的阶层问题、劳工问题研究等等,都离不开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浪潮的阐述。

最后,我还想说,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立足之处,否则这个学科没法建立。所以社会学在发展之初就想要找到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所以才有社会学就想要研究“社会事实”,社会学应该也能做到想自然科学的方法一样对社会进行量化研究,而后来有学者发现光分析数据是无法真正了解这个社会的,这样只能解释很表面的问题,所以又发展了质性研究,提倡田野调查。不管怎么样,也不论是哪个学科,包括经济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等,都是认识这个社会的一扇窗、一个视角,我们都不应该妄自菲薄或者狂妄夸大,刻意贬低或者抬高某一个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因为一个真正人想要真正的认识社会,仅掌握某一个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社会科学领域本来就应该打破壁垒,在研究一个专业领域的时候,借鉴其它学科的视角和研究方法。

所以有时候感到心寒的是,人人都知道金融管理是干嘛的,却鲜有人知社会学的作用。但伤心之后,再用社会学的视角去分析:我们就处于这样的工业时代,个人能做的也许就是一点点地让更多的人看到社会学的影子,了解社会学。

注:内容仅做学术分享之用,若涉及侵权等行为,请先与微信号xuezhang820联系删除,万分感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反思社会学小扎(李猛)
回应 | 为什么是“入门”书而不是“劝退”书?
郑杭生:中国社会研究与中国社会学学派(3)
应用社会学的现实关怀与理论进路
《个体社会学》秃头研究所祝你成功读书计划·DAY1
国标学科代码 :840社会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