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应可军 | 《菊谱》和《六必酒经》




《菊谱》和《六必酒经》




文/应可军

经、史、子、集是我国图书分类的名称,统称“四部”。这种四部分类法自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了,作为一种传统分法,它在类分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经部”指儒家的经典;“史部”即历史,包括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子部”包括政治、哲学、科技和艺术等类的书;“集部”收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著作等。

现今经常提及宁海地灵人杰,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指出宁海文人辈出,著作多经、史、集类,子类偏少。其实不然,随着几位地方文献爱好者的努力,宁海人的珍贵文献不断发现,科技方面的著作其实也不少,其中《菊谱》和《六必酒经》是比较突出的范例。

菊花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早在二千年前,我国就有关于菊花的记载。菊花,绚丽多彩,千姿百态,色、香、姿、韵俱全。特别是傲霜怒放、凌寒不凋,岁晚弥芳的品格,更被人所推崇。文人墨客以菊为对象吟诗作赋的作品屡见不鲜,以菊言志,借菊抒怀。我县自古以来就有艺菊传统,早在宋代就有胡融的《菊谱》问世。史载:《百菊集谱》·六卷,汇编有关菊花品种文献的专书,反映宋代艺菊的成就。宋代史铸撰,(铸字颜甫,号愚斋,山阴人),“是书於淳祐壬寅成五卷。越四年丙午,续得赤城胡融谱,乃移原书第五卷为第六卷,而摭融谱为第五卷。又四年庚戌,更为《补遗》一卷。观其自题,作《补遗》之时,已改名为《菊史》矣,而此仍题《百菊集谱》……”其中五卷即所增胡融谱及栽植事实。宁海人南宋隐士胡融(1131-1230)字子化,又字少瀹,号四朝老农,世居宁海县城,终身隐居南塘不仕。著有《菊谱》外,还有《土风志》、《历代蒙求》等。

宁海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据宋人陈耆卿《嘉定赤城志》酒坊章中载:“酒税务在县东二十步前有熙春楼;塘下酒坊在县西四十里;砂碕酒坊在县北五十里;石马林酒坊在县南六十里;马筋酒坊在县北过海,难以里计外有柘浦、亭傍、紫溪、铁场、黄肚、严坛、桐山、东仓、须岙九坊今败阙……”宁海酿酒和饮酒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解放以后,曾在多处遗址上出土了古代饮酒器具,如岔路、梅林等地窑址、玉带河、象山港等处发现了大量的宋代韩瓶,就是例证。宋代,是浙江酒业繁荣时期,酒税是国家的大宗收入,宁海所属的台州府酒税每年达72148贯。宋代后期,官府酿酒已逐步转为民间私酿。从州、县,集镇、村庄,以至边远贫困山区的农民亦有私酿酒,家酿酒逐渐兴起。有关史料记载,清末及民国时期,宁海有酒坊30多家。酿酒已成为宁海风俗传统,逢年过节,都要酿酒。

道光二年(1822)杨万树撰写了《六必酒经》。杨万树(1771-1849)谱名家宜,号苏堤,清嘉道年间宁海缑城市门头人,他在青年时博闻力学,无奈在考场上多次搏击都败下阵来,于是绝意举业,以书史自娱。他生性慷慨,带头修宗祠,设家塾,乐善好助,有声于时。中年之后,他收敛了豪侠之气,归于沉静,居市井间,以把酒吟诗为乐。他喜欢喝酒,因仰慕苏轼醉吟于省城西湖的曲院风荷间,故自号“苏堤”。他家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善于酿酒。有一日,家人报说刚酿的酒发酸,他皱起眉头说:“我家没有恶狗,酒怎么会发酸呢?一定是酿造不得法的缘故。”于是他开始搜罗酿酒文献,悉心钻研酿酒技术。嘉庆元年(1796)他来到杭州,有机会抄读文澜阁所藏宋朱翼中《中山酒经》、窦革《酒谱》等书,又旁搜有关酿酒的历代文献,相互参考,终于豁然会悟。他在家乡从事酿酒50余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摸索出一整套有科学价值的酿酒经验,于道光二年(1822)撰写成《六必酒经》一书,有家刻本传世。作为清代浙东的酿酒专家,杨万树既懂理论,又懂技术,他写下的《六必酒经》主要总结了浙东酿酒的经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现知宁波地区古代唯一的一部酿酒专著。作为180多年前问世的酿酒专著,当时一出版,就得到强烈的反响,台地文人学士都不吝赞美之词,书后附倡和诗47首,有潘采田、王晋、龚浩、王会图等人。教谕戚学标(鹤泉)为其作序。这部酿酒专著的新发现,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浙东酿酒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杨氏指出:“水有甘者,有苦者,有咸者,有酸者,有香者,别酒亦当先别水。” 同时,又指出辨别多种水的基本要点:“江河之水多浊,清洌为佳;溪涧之水多淡,甘芳为贵;井泉之水,究其源流,地脉远来者为上,江湖渗入者次之,其城市沟渠污秽者不堪用。” 那时,中国还没有各种化学测试仪器,对各类水源不可能作出化学分析,而是从实践得出的,富有科学道理。现在中国各大名酒酒厂,奉为圭臬。

除了《菊谱》和《六必酒经》,还有宋代罗适的医书《伤寒救俗方》、元代李洧孙的《大都赋》、王俊华的地理志《洪武京城图志》、清代王嘉玉的数学《九章要略算法难题补遗》等等,我们应该组织相关人士,搜集整理宁海地方文献,尽可能结集出版,看来很有必要,以便全方位了解宁海,研究宁海发展史,展示宁海历史的真实写照,同时也使这些古籍为现代生活服务。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叶寒

□ 图片:网络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宋酒史!
郭清华【三国研究】诸葛泉与大汉酒的故事  
晚风青争||民间酒坊康万春
“源升号”酒坊
小酒坊酿酒需要哪些设备?
一瓶酒的生产成本是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