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校之道|灵魂的根须应该伸向何方——河北省冀州中学心贴心的“人格塑造”教育(下)

因势利导,用“心”暖化心结

【马孟祥】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和性格形成的阶段,在这个时期青春期交往过甚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很难从思想上真正解决,我就利用孙膑赛马的故事,让学生们体会其中的道理。孙膑为什么能够取胜?就是利用了正确的排序。在游戏比赛中也是这样,打扑克,同样的一把牌,不同的出牌顺序就有不同的结果,下象棋、下围棋也是这样,在生活当中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先买车后买房,人家说:“这个人不会过日子”,如果先买房后买车都觉得很正常。在高中阶段谈恋爱和考大学也是这样,如果想先搞对象,后考大学那就是错误的排序,其结果是可能搞成对象,就考不上好大学。如果先考大学后搞对象,那就既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又可以找到更理想的对象,二者可以兼得。老师和家长不反对任何一个学生搞对象,但是反对的是在中学时代搞对象的时机不对,如果到了大学或参加工作以后你还没有对象,家长和老师都会给你主动牵线,帮助你找对象,所以希望同学们不要忘记眼前最应该做的事是什么,不要排错了顺序。采用这样的方法给学生做工作,学生从心理上很容易就接纳了。

【陶继新】您太有智慧了!高中生正处青春时期,喜欢异性,当属正常。要想做到只恋不爱,真是难上加难。于是,有的学校就下了一道死命令,如果谈恋爱,就劝其退学。这种方法,确实起到了禁止学生谈恋爱的作用。可是,它也会在学生的心里投下阴影,甚至会形成抵触情绪。您用孙膑赛马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其中的要义,可谓妙极。这就是如何排序的问题。不是强行禁止学生不谈恋爱,而是让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谈恋爱才是最佳的选择。高中生是明理的,当他们懂得了果子尚未成熟而不好吃的时候,他们就知道了等待的价值。只有在内心接纳的时候,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

【马孟祥】我们就是本着怎样让学生学会接纳,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新生入学时首先对学生进行关于“适应”的专题讲座。人的一生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适应的问题无时不在,不可避免地存在于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我们会遭遇失败和挫折,我们面对的首要问题便是:学会适应。

“适应”首先是一种放弃。我们要放弃怀念过去的安逸,放弃怀念过去的熟悉,放弃怀念过去的荣誉。

“适应”是一种接纳。就要接纳客观现实的改变。当客观现实发生变化时,我们要勇敢走出昨天,直面这种现实,接受这种变化。接纳,就是在心理上认同,情感上容纳;接纳就是走出“怀旧”情结,及早消除负面情绪,面向未来,重整旗鼓,重新上路。适应就是一种融入,要融入新集体,适应新生活。

“适应”更是一种挑战。每一次适应,必然就是一次严峻的自我考验和自我挑战,是一种脱胎换骨的磨砺,是对意志、性格、能力、水平的综合检阅。挑战的过程就是一个战胜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取得了一次挑战的胜利,我们也就实现了一种“适应”。

“适应”是人生别无选择的课题。适应是一种洗礼,是一种磨炼。适应是痛苦而艰难的,与其被动适应,不如主动接纳。谁适应新环境快,谁就进步得更快。谁的学习成绩就会更加优秀。正是在不断的适应中,坚定了意志、磨炼了毅力、增强了自信、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丰富了阅历,从而不断成长。也正是在不断的适应中,我们不断走向成熟,人生的内涵不断充实。 

【陶继新】“适应”专题讲座开得好!通过讲座,让学生知道,人的一生,有成功,也会有失败,有顺境,也会有逆境,有得,也会有失,任何人都打不断这个生命链条。所以,在成、顺、得到来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当败、逆、失到来的时候,也不要垂头丧气。拥有一个宠辱不惊的心态,不但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心灵的健康。

学会放弃很重要,不只是高中生,任何人都要学会取舍。有利于当下,尤其是有利于未来生命成长的,就可以取来,否则便大胆放弃。放弃当下的名利等,是为了取得更大的成就。

学会接纳同样重要。不但要接纳对自己有利的事,也要接纳对自己不利的事;不但要接纳自己想做的事,也要接纳自己不想做的事。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正视现实,要义以为上,要对大家有利才行。有了这个前提,暂时的放弃,赢来的往往是未来的得到,甚至是更大的收获。这正如老子所说:“君子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矣,故能成其私。”

挑战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它是对自我的超越,也是对意志的磨砺。挑战既要做好失败的准备,还要做好走向成功的艰难。只有有了挑战精神,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别无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关键是这个时候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人类在改变环境,也在被环境改变。高中生在改变不了现存环境的时候,就要想办法去适应它。当然,这种适应不是消极的,而是在认可的同时,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怀,具备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多管齐下,让学生健康成长

【马孟祥】我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开设心理课、专题讲座、办心理辅导报、自编心理教材自助读本外,还不断创新心理辅导形式。

(1)个别辅导。学生遇到心理困惑,就可以来到心理咨询室,由心理教师对来访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咨询。

(2)电话咨询。心理老师的电话对外公开,利用电话形式,对求助的学生进行帮助、疏导和劝慰。

(3)书信咨询。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有问题不愿当面说,有的虽然预约了可是没有时间。为此我们设立了“心语信箱”。学生可以用书信的方式向心理老师求助,我们就以书信形式进行疏导。

(4)网络咨询。学生可以通过QQ、微信、Email等形式与老师交流沟通。

(5)校园公开咨询。我们设定每周四下午为校园公开咨询时间。疏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我们把办公地点挪到教室外,设在校园里,走进学生当中,进行公开咨询。

【陶继新】能够创新出这五种心理辅导形式,不但需要精通心理业务,懂得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没有责任心,就不可能产生这五种形式。我到有的学校采访的时候发现,他们也有心理辅导室,可是,那只是一种点缀,一种应付,所以,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你们心系学生,想方设法去打开学生的心锁,让他们心理阳光地面对当下与未来。在这种状态下学习的学生,学习效率与效益都是高的。未必特别追求升学率,升学率也就有其中了。相反,那种孜孜以求升学率而不顾及学生心理是不是健康者,升学率却未必高。

潜移默化,身教重于言教

【马孟祥】为了把学生的心理工作做到精细,不留死角。学校对全体教师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宽容大度。教师能够包容学生的过失,能够善待每一位学生,包容但不放纵,严格而不苛刻。

第二、爱生。教师像对待自已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孩子小的时候每个家长都会蹲下身子和孩子讲话,这样孩子觉得是平等的,孩子也愿意和家长交流。所以我们的老师应该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才会深受学生欢迎。如果总是高高在上,发号施令,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第三、稳重诚信。老师不说大话空话,踏实诚信,言而有信,有真才实学,处事不乱,镇定自若,让学生觉得有安全感。

第四、风趣幽默。幽默是一个人智慧的象征,在教育学生时既让人不太尴尬,又可以达到教育的效果。

第五、淡薄名利。当今社会多数人心浮气燥,静不下心来做事,还急功好利。若我们的老师能够做到远离铜臭,静下心来做学问,不好高骛远,“心远地自偏”的老师必定能够受到学生的敬仰和爱戴。

第六、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教师不能只关注本学科的教学,在为人处事、举止言谈、待人接物,树立自信,意志坚强等方面给学生树立榜样。身教重于言教,言传身教,给学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陶继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优点,也缺点,这是正常的。所以,教师不但要欣喜学生的优点,也要包容他们的缺点。但是,包容不等于放纵,而是及时有效地帮助他们改正缺点,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好。

爱学生是优秀教师必备的品质,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教师有没有爱心,学生都有一双火眼金睛。当然,爱也需要智慧,就是教师在爱的时候,要让学生感受到爱,以至让他们自觉地回馈爱。有的教师爱生心切,恨铁不成钢,布置大量作业,对学习不好的学生大加斥责。这种爱就会产生负面效应。你们教师的可贵之处在于不但爱学生,而且让学生感受到爱的时候,有了一种心理安全场,有了一种自由快乐的心境。

《中庸》有言:“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还说:“不诚无物。”教师的诚信,就更加重要。有之,学生则敬而仰之;无之,学生则畏而远之。

幽默不只是一种语言风格,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的表现。同时,它还会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抵达学习高效的境地。

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他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的一句名言,它对于今天的教师,同样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如果教师不能淡泊名利,心理一定会喧嚣起来。一个心灵喧嚣的老师,是不可能教好学的,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

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有形或无形的影响。《周易》有言:“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所以,不但要有嘉言,更要有嘉行。学生听在心里,看在眼里的时候,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去学习。

紧扣时代脉搏,走出适合高中教育的新路子

【马孟祥】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目前学校中过多的“守则”、“禁止”和“不能”,给学生造成重重压力,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泯灭了学生创新的火花。这种高压教育也使教师泯灭了教育智慧,磨平了鲜明的个性,变得圆滑和功利。

重重压力下的教育让学生感到学校的一切规则都是约束和限制他的,都是利他的。比如很多人开车闯红灯,问他理由,他会毫不迟疑地回答:没警察或没电子眼。这实质上就是教育的失败!这种教育会使人完全失去自控力,他必须靠外界压力,否则就为所欲为。这就是为什么学生在校内校外不一样,在老师前和老师背后不一样,不能自觉学习和守纪的原因。 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双重性格:在有监督时,他努力地掩饰自己,压抑自己,包装自己;在没有监督时尽情放松自己、宣泄情绪、甚至丧失理性。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努力践行着我们的社会责任,以培养学生精神独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为育人目标,我们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个个能为人类文明进步、社会科学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完整的真正的人。

【陶继新】教育,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走向真善美。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可谓至理名言。如果教师是两面人,学生也就会成为两面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个地方一套,那个地方一套,这样的教师不管有什么大的名号,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名师;这样的学生不管考上什么样的名牌大学,都不可能对社会做出大的贡献。

再就是善。一个善良的教师,可以教出一批又一批的善良的学生;一个不善良的教师,也可能将其不善传递给学生。可是,有的教师不知道,善不但是利他的,也是利己的。《周易》有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是一个天地规则,谁也打不破它。所以,教师也好,学生也好,都应当有为善之心,有为善之行。

还有美。这里所说的美,包括外在美,更包括内在美。伟大的艺术家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其实,对于我们的心灵,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心灵中充满美的教师与学生,他们的心理多是健康的。这种心灵的阳光,不但会照亮自己,也会照亮别人。

原载于《名校之道——陶继新对话名校长(3)》,陶继新 著;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8年4月第1版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陶继新

微信号 : taojixin6789

网站:www.taojixin.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谁来拯救我们的老师
做一个幸福的语文老师 转载
中学生减负与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教学、管理这些事
最苦莫过学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