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课回响

01

引领学生释放人性能量的课堂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沧江中学  罗志远

我很高兴参加青岛“第六届全国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有幸听了刘金玉老师执教的《窗》一课,印象深刻,感受颇深。下面谨就这堂课教学中关涉的人文性谈谈个人的看法。

近期,我刚刚拜读了美国威廉ⅴ斯潘诺斯的《教育的终结》一书,书中质疑了学校人文教育的合理性,认为人文教育主要问题是“形而上的思维方式、异化的人文教育功能”等,使现代学校教育走向“终结”。其所言虽是当代高等教育之现象,但启发了我审思当下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我们不妨循此路径看看刘金玉老师执教的《窗》。

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短篇小说《窗》,文章虽然简短,但内涵十分丰富。作者设置的环境十分简单,人物只有两个。两个重病人在这狭小的天地里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斗争和复杂的纠葛,惟一的矛盾就是不靠窗的病人想得到靠窗的病床。临窗的病人虽身患重病,但他热爱生命,在他的心目中,“窗”是他们两人共同的财富,窗外的“春天”理应两人共同享有。而不靠窗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病友描述,充分享受了这段美好时光,但他却不满足,还强烈地渴望占有那扇窗户,最终导致采取见死不救的手段堂而皇之地取得靠窗的床位。然而,生活偏偏不肯饶恕他,他费尽心机得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正是透过微观世界中的这一矛盾,我们看到了善恶两个灵魂的猛烈撞击。

听完刘老师执教的课,自始至终感受到他在引领学生释放人性能量,整个过程是在刘老师逐步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中演绎完成的。

其一,教学生学会学习,释放知性能量。刘老师的课是以目标贯穿始终的,也是高效的。这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自读、思考、研讨,能够正确说出小说梗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旨。教学环节一,要求学生独立、认真、自由地阅读小说全文。六分钟后,比谁能够在一分钟内正确说出小说梗概。教学过程中刘老师始终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学生学会落实内化了小说的基本知识,小说三要素是什么,小说情节如何构成等。学生完成了正确讲述小说故事梗概的任务,在轻松、愉快的师生合学对话中尽显知性能量。

其二,教学生学会思考,释放善性能量。学会思考至关重要,这本身是人文精神的体现。课堂教学环节二,刘老师请学生再读小说全文,积极思考“小说中'近床病人’和'远床病人’各是怎样形象?”请学生结合课文具体文字加以分析;“通过对两位病人形象分析,看到了什么?”“六分钟后交流,比谁踊跃,比谁分析有道理”。刘老师以静待花开的姿态,引领学生在文本的具体文字中感受“远床病人”和“近床病人”两种情态性格迥异的鲜明形象。通过对比启悟,让学生看到了体验到人性的“善”与“恶”。看到了善恶两个灵魂的猛烈撞击,在学生的心灵中释放无穷的善性能量。

其三,教学生学会成长,释放理性能量。刘老师的课堂规避了形而上的思维方式,而是从寻找文本中的感性人物形象,分析具体的“远床病人”和“近床病人”的人性善恶。刘老师高明之处是,他着意矫正了当下课堂中异化的人文教育功能,智慧地将语文课堂迁移到学生能感知的生活世界。以“面对一位摔倒的老人,你扶还是不扶?”为例,让学生在思想的成长中释放理性能量。深刻地认识“真”“善”“美”是源于人内心的最本真的品性,是拒绝虚假与功利的。学生在讨论关于生活中自己面对摔倒的老人扶与不扶的两难选择,其思想挣扎的过程就是最真实的成长过程。虽然鉴于时间关系,刘老师没有含涉文章艺术特点的教学任务,但学生在讨论思辨中已经感受到了虚实、正反的丰富辩证艺术,释放了理性能量。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学又是一门永远遗憾的艺术!刘老师的课自然也有遗憾,或者说在以下方面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紧扣文本语言深入意蕴层的探析、教师执教课堂情绪艺术把控、对文本涵涉的丰富辩证艺术适切的点染等。谨此,期待下次人文教育高峰论坛再一次听到尊敬的刘老师更好更美的课!

02

以名师为榜样,在反思中前行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龙岗中学  丁桂芝

本次的青岛学习之旅,虽是短短的三天半时间,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那些大家、名师们的讲座与课堂,精彩纷呈,震撼心灵。他们新颖科学的教育理念,厚积薄发的人文思想,妙语连珠的语言表达,幽默风趣的演讲风格,亲切儒雅的大家风范,让我如沐春风,如痴如醉。庆幸自己能有这么一个机会,近距离聆听大师们的教诲,他们智慧的课堂,如冬日里的暖阳,春天里的和风,温暖了寂寥无奈的诸多教育者的心灵,也催开了教育园地中无数含苞待放的花蕾。

走进刘金玉老师的课堂,他独特有效的教学形式,抑扬顿挫的课堂语调,有条不紊的步步引领,驾驭课堂的高超技能,都让我油然而生敬佩之情。下面,我就谈谈刘老师执教的《窗》给我带来的启迪。



一、询问导入,一石二鸟

刘老师先用大屏幕显示课文标题,并告知学生所学课文的标题、作者、体裁,随即问道:“同学们,知道老师今天要给你们上什么样的课文吗?”学生齐声回答:“不知道。”其实刘老师的提问可以有双重理解:(1)是否课前就知道上哪一课?(2)这节课学习哪一篇文章?简单的一问,就显示了刘老师的智慧所在。通过学生的回答,他委婉告知大家,他上课不是作秀,课前学生并没有预习,所学课文是老师打印出来临时发给学生的;另一方面,他又提醒学生,上课要专心致志,切不可三心二意。这种询问式导入,真可谓一石二鸟,一箭双雕哇!



二、紧扣目标,循序渐进

刘老师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显示在大屏幕上,学生齐读目标后进入文本。刘老师紧扣目标,由浅入深地设置了几个问题,指导学生自学。从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不是想象中的一群超常生,他们很普通,跟我们学校的孩子并无差别,不免在心中为刘老师捏了一把汗。刘老师却很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他没有批评少数不爱学习、态度消极的孩子,而是让学生全体起立,直到能够达标才准许坐下。这就迫使每个孩子必须快速进入文本,不能有丝毫懈怠。刘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小说中的三个要素,指导学生学会概括小说的故事梗概。刘老师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很是值得学习。



三、深入文本,挖掘人性

刘老师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说说小说中的近窗病人和远窗病人,都处于什么样的背景之下?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矛盾冲突?结局如何?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经过阅读、思考后,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刘老师适时点拨、指导,最后水到渠成地归纳出人性中所存在的“善”与“恶”。近窗病人热爱生活,真诚帮助病友,给他人带来快乐,令人敬佩;远窗病人为了一己之私欲,见死不救,他的自私冷酷遭人唾弃。小说通过两个人物的鲜明对比,凸显了“弃恶扬善”的主题。



四、回归生活,学习做人

刘老师善于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他在课堂的最后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在路上遇到了一个跌倒的老人,你愿意去扶她吗?请说出扶或不扶的理由。这样的问题直击人性,睿智深刻,非常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大多数学生愿意扶,少数学生因为有顾虑而不敢去扶。学生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刘老师因势利导:人性中都有善与恶的因素,过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就会因自私自利而逐渐上升到冷酷无情,进而会间接造成对别人的伤害。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必须要摒弃自我、小我,这需要达到一个境界,需要不断提升!



五、自我反思,努力前行

听了大师们的讲课,犹如醍醐灌顶。原本总以为自己凭着满腔的热情,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就是一位好老师。现在才知道,要做好一名语文老师,必须有雄厚的文化底蕴做基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做保障,还得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做后盾------如此种种,都是我追求的目标。我要以名师、大家为榜样,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利用各种机会不断给自己充电,虚心向名师请教、学习。即使前行在满是荆棘和风霜雨雪的艰难路途中,我也绝不退缩。我坚信:待到峰回路转,必然会看到柳暗花明!

原载于《智慧 教法 感悟——中语名师课堂教学集锦(2)》,陶继新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声》反思 教学反思(九年级上册)
如何创新阅读教学提问设计
卞锋 杨金林 | 试论整合情境中的言语教学——《桥》教学实录及评析
让研读教材成为一种习惯
浅谈语文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dongyue2010的博客
我来评评课(11)——《百合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