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课回响

听课

回响

01

灵动和谐  言意兼得

山东省乐陵市教研室   吴   健




在全国第五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小学)上,虞大明老师用两篇不同类型的课文教学,让与会者从多个角度领略了这位小语名师灵动和谐的课堂风采。现以《珍珠鸟》的教学为例来谈谈我的感受。

善读生活之书,学做有心之人。导课时,虞大明老师引用几段话来提醒学生:要读好生活之书,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和发现,并用文字记录下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这样的导入设计,既点明了语文学习离不开对生活的感悟积累,又引出了《珍珠鸟》作者冯骥才的写作背景,从而使学生带着好奇和思考开始了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可谓一箭双雕。而课尾,再一次提醒学生要读好“生活之书”,可谓画龙点睛。

体现授之以渔,进行学法指导。《珍珠鸟》是一篇略读课文,相对于精读课文,对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有不同的方法。虞老师首先出示了“略读课文学习策略”,即:凭借“快速浏览”,抓住主要问题进行大略地学习,也就是要快速地默读,达到“一目十行”;然后,又引导学生找出这篇课文的中心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最后,指导学生就这个句子提出了一小一大的两个问题:“美好的境界”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美好的境界是由“信赖”创造的?还使用提问同学的名字分别命名为“王肖宁问题”和“曹文魁问题”,并幽了一默:“我们先集中火力解决掉王肖宁,再来解决曹文魁。”虞大明老师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巧妙地教给学生学习一篇略读课文的基本方法,不得不为之叹服。

品味重点词句,注重语言训练。首先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最能体现“美好境界”的一段,并从中找出两个重点词语——“居然”、“竟”,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巧妙——使用这两个词语更能表现人与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然后再用添词的办法,把两个词语移植到后面的句中,即“我轻轻一抬肩,它(居然、竟)没醒,睡得好熟!(居然、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通过这样的办法,使学生学会更深入地体会课文意境,也强化了遣词品句的意识。

另外,虞老师还指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写我对珍珠鸟的呵护以及珍珠鸟变化的句子,并学习使用“越来越”这个词来概括和表述人鸟之间这种和谐相处的画面,即:人对鸟越来越呵护,鸟对人越来越信赖,为下面的师生对话做好准备。

巧妙设计对话,体悟文本内涵。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觉得设计最巧妙的就是师生的对话,也就是把描写作者与鸟的表现的句子穿插在一起,形成师(作者)生(珍珠鸟)之间的对话形式,利用师生配合读的手段,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份“信赖”,说出“只有人'呵护’鸟,鸟才能'信赖’人”这样深刻的感受。到此环节,听课者大都会以为已经达到了使学生读懂课文的目的了,但没想到虞老师却反其道而行之,转变了作者对鸟的态度,变善待为厌烦,再读下来,学生就会逐渐体会到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只有人善待鸟,鸟才会亲近人,才能创造出人鸟和谐相处的“美好的境界”来。

感受想象艺术,体验写作精妙。一篇美文之所以能使读者百读不厌,离不开作者独特写作方法的运用。而“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是新课标中规定的高年段学生重要的阅读目标。虞老师通过指导学生对“啄着书背上大文豪的名字”这段话的理解,使学生了解“想象手法”在写作中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到作者刻画动物形象的生动传神;然后引入老舍先生的《猫》以及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通过对“小梅花”和“官司”这两个词语的品读,领会作家的高超的想象艺术运用,从而为学生今后的习作打下良好基础。

虞大明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可谓精湛。一堂课,不仅指导学生学习、运用了语言文字,而且在亲近文字的过程中,用心体悟了作者(编者)所要传达给我们的那种和谐美好的境界,可谓是言意兼得,达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02

风乍起,吹一曲欢快哨音

安徽省合肥市长淮新村小学  王   丽




五月的泉城,莺歌燕舞,犹如盛开的鲜花,格外的醉人。有幸来到这里参加了第五届名家论坛盛会,十几位名师的魅力、学识让我们震撼、折服,这是一次美的宴飨。我独爱虞大明老师执教的《麦哨》,他的课犹如山野的清风明朗轻快,又如溪里的甘泉沁凉舒润。他的课堂板块清晰,相对独立又前后勾连;他的课堂不急不缓,学生入情入境;他的课堂充盈着快乐,彰显着无穷的魅力。

删繁就简三秋树——

环节设置  简约灵动

《麦哨》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最后一篇略读课文,本组教材属于“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作者满怀喜悦之情描写了盛夏时节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在其间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的情形,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纯朴的形象,表达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简约,是教学的大气度、大智慧!纵观虞老师的《麦哨》一课,“揭示课题,交流预习——整体感知,梳理内容——聚焦重点,感受快乐——成果梳理,总结全课”的四个教学环节,简约灵动。虞老师充分利用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展开课堂的对话,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又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教学环节的繁琐复杂,使整个教学结构粗线条化。   

但这份“简”却为孩子们提供了“留下方法、留下语言、留下情味”的广阔空间,给予略读课文以“从容推进”的充裕时间,从而彰显了课堂的丰厚与精彩。

适时拨弦意万千——

语言学习  有效致远

王尚文教授说:语文教学的奥秘藏在言语形式里。发现、关注、深入语言形式,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虞老师本节课敎学的目标指向显然不仅是体会文本所反映出的快乐,而是在体会文本内容的同时学习文本的言语形式。

如板块:感受“吹麦哨”的快乐

师:吹麦哨快乐吗?圈出表示麦哨声音的词,圈出表示麦哨声特点的词语。试着读一读,吹一吹。

生:画、吹。一名学生试吹时,只吹出了“呜”声,不明白省略号的意思。

师:强调了省略号是省略了相同的声音,即“呜卟”。

生:再读再吹。

师:课件出示三种不同的吹麦哨的形式,并试吹,让学生判断老师吹的是那种形式的麦哨。感受破折号、省略号在表达上的作用。

麦哨一:“呜——卟,呜——卟,……”

麦哨二:“呜卟——,呜卟——,……”

麦哨三:“呜——卟——,呜——卟——,……”

生:学生按照不同的形式吹响麦哨,然后自由选读。在读中体会吹麦哨的快乐。

师:孩子们吹响的是什么样的麦哨?

生:自由的、无忧无虑的、柔美的、欢快的、此起彼伏的、你呼我应的……

师:吹麦哨很快乐,所以写的详细。

在虞老师的引导下,每个孩子充满兴致的浏览、圈画,想象,尤其是吹响快乐的麦哨。一时间,教室里充满了此起彼伏的麦哨声,快乐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每个孩子好像置身于美丽的田野之中,享受着快乐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获取到了省略号的知识,获取到了作者如何把孩子们吹麦哨的快乐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方法。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

顺学而导  教给方法

略读课文不是让我们教师忽略地教,而是让学生“浓墨重彩”地去学,因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我们知道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其最大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在阅读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在《麦哨》一课的教学中,虞老师的《麦哨》以检查预习、指导自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圈、画、批注,并与朗读有机结合。对于如何预习方法,指导得那样的细致、那样的扎实。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虞老师反复强调要读好导读提示,抓重点段品味。在学习重点部分,虞老师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体会,并出示选读课文《可爱的草塘》两个片段,让学生迁移学习,运用 “圈画关键字”概括事件,再次感受到选材的独特,在语文实践中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方法。

在虞大明老师的“名师慧语”中,我读到这样的一段话:“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观照儿童的心理,多管齐下,有效激励,让学生充分体验阅读的滋味,享受阅读的快乐,从而'爱上阅读’并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他这样说,也是这样实践的。在虞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他那充满童趣的鼓励:自己给自己打上“五角星”,奖励“茅茅针棒棒糖”。我们看到了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看到了孩子们一张张欢乐的笑脸。

在这节课上,孩子们真真切切地收获着。他们学会了标划、批注,学会了抓重点段品味,感受选材的独特。他们收获着语文学习与表达的方法,收获着言语智能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孩子们沉浸在欢声笑语中,享受着阅读的乐趣,感受语言教学的魅力。




本文收入《智慧 教法 感悟——小语名师课堂教学集锦(1)》,陶继新 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陶继新

微信号 : taojixin6789

网站:www.taojixin.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杭州“千课万人”研讨观摩会学习心得
【课例梳理】虞大明《珍珠鸟》|许嫣娜《大象的耳朵》
永远响在心中的麦哨
《鸟的天堂》教学评课
11月16日,星期二,阴,高一语文课
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