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 北 | 刘德贵:难忘的一堂作文课

难忘的一堂作文课

作者:刘德贵(湖北襄阳)

让时光倒流到1974年的春天。那年,我读小学四年级。

这天下午放学的时候,班主任(语文老师)宣布了一个消息:明天上午下乡支农,三、四、五年级学生都去。学生一阵躁动。班主任接着说:晚上回去后,每人准备一担青蒿,明天早晨带到学校,我们一起送到大队万亩林场,支援林场搞积肥(那时候叫做“绿肥”,也叫农家肥。那时也没有化肥)。力气小的同学,可以两人合伙,抬着青蒿去,不能空着手去哦。另外,明天还有一项任务,支农回来后,我们每位同学要写一篇关于支农的作文,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用心记。搞这样的支农活动,对当时的我们来说,也就是家常便饭。下乡支农不是新鲜事,而把下乡活动的见闻写成作文,倒成了我们学生感到新奇的事。

说真心话,那时候的我,虽然是四年级的学生,对写作文几乎是一无所知,一片空白。了解中国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学生在“又红又专”培养目标下,教育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学生读书其实并不重要,那时,严重的情况是课本(教材)都不够,有时几个学生合用一本书,期中、期末几乎是不考试的。这次,语文老师要求我们准备写作文,倒还引起了我的兴趣。

那天上午,我们三、四、五个年级的学生一百多人,在老师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支农大军,排着长长的队伍,挑着我们割来的青蒿,来到大队万亩林场。把青蒿交了公,在林区一块平整的空地上,林场场长给我们介绍了林场的情况,安排一位老贫农员工给我们上了一堂阶级教育课,场长还亲自领着我们参观了万亩林场的壮观景象,我们才返回学校。

第二天下午第二节课,天气晴朗,在学校老师办公室门前的空地上,支着一块黑板,黑板前放着一张讲桌。当上课的钟声响过后,三、四、五年级学生,带着本子和笔,按指定的区域坐定。由于条件的原因,学生都坐在地上,讲究点的学生垫张纸坐下。坐定之后,我们猜测着是哪位老师来给我们上课。过了一会儿,校长从办公室走出来,大声说道:同学们,昨天的支农活动,大家任务完成得很好,林场的领导对我们评价很高啊。按原来的安排,今天我们将请四年级语文老师刘老师,为我们同学上一堂作文课,大家用掌声欢迎刘老师。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刘家胜老师,一位充满激情的老师,我心里暗暗赞道。只见他健步走上讲台,放下手里的讲稿,清了清嗓子。说: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昨天支农的情景吗?哪个同学站起来说说昨天的支农情景。课堂里没反应。说心里话,那时的学生哪敢说啊,也不知道怎么说啊。课堂上一片寂静,鸦雀无声。刘老师接着说:今天,我们要把昨天支农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的记录下来,写成一篇记叙文,记叙文怎么写呢?停了停,刘老师又说:我们找几个五年级的同学说说,好吗?我还清晰的记得,当时叫了几位五年级的学生,要么是不敢说,要么说是不知道,都没有说个所以然。

课堂上出现这样的状况刘老师显然是有心理准备的,他并没有着急。刘老师笑着说:这样,下面我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一下昨天支农的过程,好吗?刘老师从上午八点,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出发开始回顾,支农路上我们支农队伍的行进情况,到了大队林场我们如何把青蒿交了公,参加了林场组织的阶级教育现场会,参观了景色壮丽的万亩林场,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回到学校。刘老师从头至尾又把昨天的支农过程缕了一遍,刘老师说:同学们,如果现在让你们把支农过程写下来,大家能不能做到?。课堂上,几乎没有响应,学生反应仍然十分平淡。刘老师心里明白,就学生当时的真实水平,能把这个过程记下来的学生真的不多。刘老师果然准备得特别充分。他又用商量的口吻说:同学们,既然大家不愿把你们好的想法拿出来供大家分享,我就把我昨天写的一篇支农作文,在这里读给大家听听,就算给同学们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吧,好不好?同学们表示赞同。

刘老师朗读他的作文的情景,我到今天可用记忆犹新来形容。刘老师,四十多岁,河南人。对,当时,刘老师就是用河南话朗读的他的作文,当时老师没有用普通话教学这方面的规定。他一边读,一边在黑板上板书。随着刘老师的朗读,黑板上出现了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等记叙文基本常识。一会儿,黑板上又出现了鸟语花香、郁郁葱葱、苍翠挺拔、灿烂绚丽、古树参天、绿浪层层、林海无边、青翠欲滴、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欢欣鼓舞、心花怒放……等等词语,这些优美的描写景物的词语,对我来说,太新鲜了,闻所未闻。我眼睛一亮,我似乎发现了一个“世外桃源”,我好像走进了一片新的宇宙空间,我当时,想的就是尽量把黑板上的信息记录下来,生怕把什么信息遗漏了。反正那堂课,我的本子上记录了满满的几张纸。刘老师是一个很有激情的人,一边读一边写,随着板书的加快,校长在一旁当起了刘老师的助教,专门为刘老师檫起黑板来。我感觉,那次的课堂上,同学们被刘老师的激情所感染了,大家听得很认真,记录得也很仔细。那节课,刘老师读完自己的作文,板书也更换了好几板。

几十年过去了,那堂作文课里学习的有两个词,至今还沉淀在我的脑海里,已融入我的血液里。“郁郁葱葱”、“绿浪层层”,每每读到或想起这两个词,我就会想起那次愉快的支农的情景,想起那“郁郁葱葱、绿浪层层”的万亩林场,想起那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堂。那情那景,历历在目。

那次作文,我才算写了一篇真正意义上的记叙文。作文首次具备了记叙文的基本要素,文中还借用了刘老师板书的一些写景的词语,作文开头、结尾还学习了刘老师范文中的环境描写,用于衬托心情,作文运用了现买现学的知识,使作文增色不少。那次的那篇记叙文还真的受到了刘老师的赞扬。说来好笑,那次作文课后的第二天,或许是第三天下午的第一节课,具体时间我有些模糊了,是刘老师的语文课,我们几个学生在上学路上玩游戏,入了迷,把上课的事完全抛在了脑后,听到上课钟声响了,才以百米冲刺般的速度奔向学校,晚了。当我们气喘吁吁地站在教室门口时,刘老师已经在上课了。刘老师让我们一个一个说原因,一一进行严厉批评。当批评到我时,刘老师说:你刚刚写的一篇作文,还很不错。取得一点成绩,你就翘尾巴,玩游戏,学校纪律都不要了。虽然挨了老师批评,但是心里高兴,刘老师等于从侧面表扬了我这次支农作文写成功了。后来,刘老师还真的把这篇作文当做范文,让我在班里朗读了几次。

至今,那堂作文课留给我的印记怎么也消磨不去,似乎刻在我的脑海里。现在,我也是一名语文教师了,我常常从教师专业的角度,来思考那堂作文课的特别之处,我经常思索那堂作文课的魅力来自何处,经常剖析那堂作文课对我的影响为什么如此之深刻。

我曾总结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原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把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写成作文,学生不仅仅是有话可说,更重要的是学生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一吐为快,而且写的是学生“心里话”,很容易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关于这个想法,我曾经写过一篇论文《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参加全国的一个论文大赛,还获得了二等奖。总的来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发展意义重大,许多专家学者等有识之士,都有共识。难道这是使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原因?

我曾思考是不是那堂作文课教学形式别开生面的原因。①、三、四、五年级,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放在一起学习作文写作,在当下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可当时就这么做了,确实挺特别。②、就在一块平整的空地上,学生席地而坐,幕天席地,最简易的课堂。就现在的教育眼光来看,那时的教学条件太过简陋吧。也许正是那堂课的简易、简单,不可思议的特别,让人印象深刻吧。我想:也许简易的、安静的、朴素的、让学生难忘的课堂就是好的课堂吧。

我曾剖析是不是那堂作文课教学方法的原因。那堂课,刘教师几乎“包场”,纯粹“满堂灌”,相当的传统。但其作文方法的特别之处有两点:一是师生同写一事,同写一文。二是教师采用“下水文”教学。这两点,看似笨拙,实则实用。刘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作文的样板(范文),教给了学生可具体操作的写作方法,刘教师为学生呈现了大量可选择的、切实适用的优美词语,这在当时的作文课堂,正是学生写作时所需要的。仔细想想,其实那堂作文课,老师帮学生解决了作文 “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学生写作起来就“有话可说”,学生甚至还达到了“有话会说”的层次,写起来当然得心应手,学生作文成功率不可能不高。学生怎能不喜欢这样的学习方法呢?

我还常常想到,也许是时代的原因,让人难以忘怀。在当时环境下,学校、老师能组织作文公开课,的确有些别出心裁,虽简易、单调、朴素,但还是激起了学生的兴趣,那堂作文课,也许正是迎合了学生干涸心灵的需求吧。需求产生兴趣,兴趣激励成功。那次作文,是我第一次的作文成功,后来涂鸦了许多文字,我感觉都没有那次的作文印象深刻。

我们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当今的学校,办学条件极其优越,教学环境优美,教学手段高度优化。一句话,教学因素现代化了。我常常还在反思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校园给学生留下了多少难以忘怀的快乐情景?学生的课堂里,我们的教师给学生留下多少感动时刻?我期待我们的教育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美好的回忆……

作 者 风 采 简 介

刘德贵(1962-)图右,男,汉族,湖北省宜城市,大学,高级职称,中学语文教师。本刊特邀专栏作者。

 

投稿作者请加主编微信 rocola2010 以确认投稿是否成功


当代文摘·摘您所爱

《当代文摘》编辑部

主编:黄山松

微信:rocola2010

  Email:1513686815@qq.com

苹果赞赏入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User_浅谈中学生叙事作文“叙述”方面存在的问题 31216
阅读和写作|双管齐下,提升大语文能力
新课改后的高一学生学习切身经验谈
一堂特殊的作文课
加强作文序列化训练 提高写作素质
重庆小语获奖课例系列展播 | 专家点评(柯孔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