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推荐 | 闲谈春节习俗(文/杨眉官)


《中外文艺》公众平台
ID:zhongwaiwenyi

重名家,力扶新人

闲谈春节习俗

作者 | 杨眉官(山西作家)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古老的节日。在历史的发展中,春节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传统的习俗。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每年的这个时候,会送灶王爷上天。然后家家户户都要扫除。据《吕氏春秋》记载,从尧舜时代,人们就已经开始扫尘了。因为“尘”与“陈”是谐音,扫尘就是“除陈布新”,希望能把晦气和穷气扫出家门,把喜气和好运气迎接进家门。

过春节要贴春联,最早的中国春联,应是出自五代后蜀主孟昶之手。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孟昶命学士题桃符,他嫌不好,就自己提笔写了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成为中国最早的春联。春联,又叫对联、对子、桃符等。贴春联,源于宋代,到了明代,已经是很盛行了。春联是将诗歌的对偶句,贴在门上,用以驱邪,却又能表达祝愿,还能烘托节日的气氛,人们就都效仿去做了。这也表达出对中国文化的崇敬。

在贴春联的基础上,后来又时兴起了贴窗花和挂年画。剪窗花和挂年画,是与春联互相映衬的。春联贴在门上,窗花贴在窗户上,屋子里再挂上年画,就显示出屋内屋外都有节日的气氛了。我国现今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的《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木刻年画。这张年画,刻画了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到了民国年间,人们还把月历和年画结合起来悬挂,这就出现了挂历。挂历至今仍然风靡全国。

中国人过年,除夕是最重要的一夜。这一夜:一夜连双岁,三更分二年。人们在除夕之夜,用最隆重的形式来辞旧迎新。当然要点旺火,燃放爆竹。爆竹也称“爆仗”、“炮仗”、“鞭炮”等。古人认为,爆竹有邪魔驱瘟之用,燃放爆竹,可以把喜气迎接进来,把晦气驱逐走,就都燃放了。后来还演变为,家里有了什么喜事,也要来燃放爆竹。

除夕夜,守岁当然是不能少的。守岁最早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要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待到天明,称为“守岁”。守岁,实际上就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的团聚。点着蜡烛,吃着年夜饭,从晚上守到天明,能把邪恶瘟病驱赶走,会把吉祥如意迎接进来。

唐代守岁,已经很是盛行。唐太宗李世民,作为皇帝,他也来守岁。他还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可见守岁在中国人心中的重要。第二天,也就是大年初一,这是新一年的开始,人们自然要换上新衣服,走出家门,走亲访友,相互祝福了。

晚辈给长辈拜年叩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这也是用来驱邪,希望通过压岁,能让晚辈平安好运。大年初一吃饺子,应是也是取了“饺”和“交”的谐音,有“合”和“交”之意,自然是表达团圆了。

总之,中国人过年,有好多的讲究,也很隆重。从腊月二十三到除夕,再从除夕到正月十五,几乎都在为年忙碌。正月里还有破五,小填仓,大填仓等几个小节,把年就烘托更加多彩了。只有过完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闹完了红火,年这才能算结束。

中国人过年,在世界的众多节日来说,是最隆重,最红火,最热闹,最喜庆的节日。世界上的任何节日都比不上它。它在中国人心目中,也就最为重要了。

  

作者简介

杨眉官,网名:晋阳笑语。男,山西代县人,工作单位:太原钢铁集团公司。有散文、杂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在《杂文月刊》、《山西晚报》、《山西日报》、《山西工人报》、《太原日报》、《太原晚报》、《家园文学》、《天涯诗刊》等报刊上发表,有部分作品获奖,现已发表有百万余字的作品。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2017

©2017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节的习俗
河南人来看看我们家乡春节习俗有什么
我们的春节习俗
除夕大年夜、团圆夜,这些规矩、禁忌不能忘!
? 除夕,爆竹声中一岁除......
除夕(农历十二月卅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