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译文】 我的头发早已花白,时常感伤花开花落;远望蓝天白云,羡慕小鸟自由自在的飞翔。

 【出典】  岑参  《寄左省杜拾遗》

  注:


  1、《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

    联步趋丹陛,  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  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  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  自觉谏书稀。


  2、注释:

    左省: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

    杜拾遗:即杜甫,曾任左拾遗。

    “联步”句:意为两人一起同趋,然后各归东西。

     联步:同行。趋:小步而行,表示上朝时的敬意。丹陛:皇宫的红色台阶,借指朝廷。

     曹:官署。

     限:阻隔,引申为分隔。

     紫微:古人以紫微星垣比喻皇帝居处,此指朝会时皇帝所居的宣政殿。中书省在殿西,门下省在殿东。

     天仗:即仙仗,皇家的仪仗。

     惹:沾染。

     御香:朝会时殿中设炉燃香。

     鸟飞:隐喻那些飞黄腾达者。

     阙事:指缺点、过错。阙:通“缺”。补阙和拾遗都是谏官,意思就是以讽谏弥补皇帝的缺失。

     自:当然。

     谏书:劝谏的奏章。


   3、译文1:

   上朝时齐步同登红色台阶,分署办公又和你相隔紫微。早晨跟着天子的仪仗入朝,晚上身染御炉的香气回归。满头增白发悲叹春花凋落,遥望青云万里羡慕鸟高飞。圣明的朝堂大概没有错事,规谏皇帝的奏章日渐稀疏。

    译文2:

    我们一起走向红色台阶,分别站在走右边列队。早上,随天子仪仗队上朝;黄昏回来,沾满御香气味。满头白发,我悲叹落花无情;青云漂浮,羡慕鸟儿高飞。圣明的朝廷,没有什么纰漏,我觉得进谏的奏书日渐稀少。

   译文3:

  我和你同行,小步谨慎地走上朝廷,因分属两个官署,你在左省供职,我在紫薇办公。黎明时分,随着皇上的依仗队上朝,每天傍晚,带着满身的御香炉中的馨香回家。我的头发早已花白,感伤花开花落;远望蓝天白云,羡慕小鸟自由自在的飞翔。如今皇帝圣明,没有什么缺失可补,既然这样,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所以进谏的奏章自然是越来越少了。


  4、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曾祖岑文本、伯祖岑长倩、伯父岑羲都以文墨致位宰相。父岑植,仕至晋州刺史。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家境日趋困顿。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想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杜甫、高□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旅舍。

     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其艺术特色是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绚烂,风格奇峭。他擅长七言歌行,用歌行体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为唐诗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

    岑参是盛唐最典型的边塞诗人,在八世纪五十年代,他曾经两次出塞,在新疆前后呆了六年。他边塞诗的特点,我们应当从两个方面去把握。第一,他是一个好奇的人,正如杜甫说的“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陵行》)。早年他喜欢从出人意表的角度去发现诗。有了边塞生活的体验以后,他的好奇天性也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

  第二,岑参诗人中的一股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慨,这也是其他边塞诗人所无法比拟的。他赞叹别人“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他自己就是这样作为戎装的少年英雄驰骋在西北战场上的。他出塞时,才三十出头,正是充满锐气的年龄。王昌龄、高适等年稍长的诗人,随着开元盛世的逐渐萎缩,朝政的日益腐败,已经开始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非正义性的一面时,岑参却还在战阵上高呼驰骋显示英雄气慨。这种心态和思想境界,就使他的诗和高适比较明显的区别。高适观察比较深入,更多的看到战士的艰苦,因而诗的色彩要淡一些。岑参则用绮丽的笔调来凸显西北地区冰天,雪地,火山,热海的异域风光,歌颂保卫边疆的战争,歌颂将士们不屈不挠,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有一种感人的厅情异彩。《唐之韵》


  5、《寄左省杜拾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这是一首委婉而含讽的诗,采用曲折隐晦的手法,感慨身世遭遇和发泄对朝廷不满的愤懑之情,名为赞朝廷无讽谏之事,实含深隐的讽刺之意。此诗辞藻华丽,雍容华贵,寓贬于褒,绵里藏针,有寻思不尽之妙。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四月,杜甫从叛军囹圄中脱身逃到凤翔,见了唐肃宗李亨,任左拾遗。而岑参则于至德元年(756年)东归。从至德二年(757年)至乾元元年(758年)初,两人同仕于朝。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遗,属门下省。“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当写于至德二年(757年)前后。当时国事纷纭,贤愚难辨,诗人虽然位列朝堂却居官闲散,只能与杜甫等朝中友人诗文唱和,遂有这首自我解嘲的诗。

    此诗悲叹诗人自己仕途的坎坷遭遇。诗中运用反语,表达了一代文人身处卑位而又惆怅国运的复杂心态。

   前四句是叙述与杜甫同朝为官的生活境况。诗人连续铺写“天仗”“丹陛”“御香”“紫微”,表面看,好像是在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但揭开“荣华显贵”的帷幕,却使读者看到另外的一面:朝官生活多么空虚、无聊、死板、老套。每天他们总是煞有介事、诚惶诚恐地“趋”(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庑东西。但君臣们既没有办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定下什么兴利除弊、定国安邦之策。诗人特意告诉读者,清早,他们随威严的仪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获就是沾染一点“御香”之气而“归”罢了。“晓”、“暮”两字说明这种庸俗无聊的生活,日复一日,天天如此。这对于立志为国建功的诗人来说,不能不感到由衷的厌恶。

   五、六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内心的悲愤。“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这两句中,“悲”字是中心,一个字概括了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态度和感受。诗人为大好年华浪费于“朝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的无聊生活而悲,也为那种“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境遇而不胜愁闷。因此,低头见庭院落花而倍感神伤,抬头睹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如果联系当时安史乱后国家疮痍满目、百废待兴的时事背景,对照上面四句所描写的死气沉沉、无所作为的朝廷现状,读者就会更加清楚地感到“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两句,语愤情悲,抒发了诗人对时事和身世的无限感慨。

   诗的结尾两句,是全诗的高潮。有人说这两句是吹捧朝廷,倘若真是这样,诗人就不必“悲花落”、“羡鸟飞”,甚至愁生白发。这“圣朝无阙事”,是诗人愤慨至极,故作反语;与下句合看,既是讽刺,也是揭露。只有那昏庸的统治者,才会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正因为如此,身任“补阙”的诗人见“阙”不能“补”,“自觉谏书稀”,一个“稀”字,反映出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这和当时同为谏官的杜甫感慨“衮职曾无一字补”(《题省中壁》)、“何用虚名绊此身”(《曲江二首》),是语异而心同的。所以杜甫读了岑参诗后,心领神会,奉答曰:“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奉答岑参补阙见赠》)他是看出岑诗中的“潜台词”的。

   这首诗,采用的是曲折隐晦的笔法,寓贬于褒,绵里藏针,表面颂扬,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际和倾诉对朝政的不满。用婉曲的反语来抒发内心忧愤,使人有寻思不尽之妙。

   《瀛奎律髓汇评》:陆贻典:落句有含蓄。何义门:第七反言之,末句自省之词。“自觉”者,问心常有自负也,故是少陵同调语。“花落”则君子渐消,“鸟飞”则智士先去,是皆谏臣所不容坐视者也。句句有两层。纪昀:子美以建言获谴,平时必多露圭角,此诗有规之之意,而但言自甘衰朽,浮沉时世,则诗人温厚之旨也。五六寓意深微,末二句语尤婉至。圣朝既以为无阙,则谏书不得不稀矣。非颂语,乃愤语也。或乃缕陈天束阙窜驳此句,殆不足与言诗。无名氏:腹联炼沉思于五字,情景俱到。

 

    6、恰当处理形象与思想(情感)的关系是文学家面临的一个永恒的命题——形象大于思想,会被指为内容苍白贫弱,过分追求艺术;思想大于形象,往往给戴上给内容贴标签儿的帽子,被指为缺乏文学性——题中的两句诗可以说是成功的范例。

   诗中的形象有,白发、落花、青云、飞鸟,思想情感的引导词是“悲”和“羡”,,整体解释为,低头面对庭院落花,我会悲叹自己华发早生;抬头看见青云,我会羡慕自由飞翔的小鸟。

   作者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眼前生活状态的不满,言官“谏书稀”,无事可做,委婉地表现了对“无阙事”的圣朝的批评。

   这样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思想情感,有两个层次,一是与落花、飞鸟这样的形象紧密相连的“悲”和“羡”,二是其背后的婉讽,前者我们抓住句子本身即可捕获,后者则需与全诗融通。

  这也需要二者的良性互动——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形象是表面的主体——我和你(左省杜拾遗)“联步”上朝,分衙办公(首联),早上随大流进入,晚上带一身皇家“御香”回家(颔联),阶前看到花落而悲叹年华老去,庭中望飞鸟随云而去而顿生羡慕之情(颈联),圣朝如今没有什么“阙事”,近来不觉间奏本就少了很多(尾联)。

    前两联事件形象是基础和铺垫,后两联的情感抒写作者的态度和目的所在。

   如果把大环境撤去,只留这两句,你会发现,相近联想成为主要手段,由花落而白发,由青云而飞鸟,从形象到形象,相同而悲,相异则更悲(“羡”的背后是更深的悲哀)。这同样是形象和思想的良性互动。


  因此,把握形象与思想是读诗的一条捷径。


   7、很喜欢马未都先生的随笔,他在新浪网的博客是名博,点击率很高。他写的博文有知识、有智慧、有思考、有风格,像是在品茗闲话,又像是在促膝谈心。在闲谈中还可增加不少历史知识、文物知识、人情世故的知识。他的《马未都说收藏》是畅销书,而他的散文,也是我喜欢的读物。我几乎买全了他所有出版的书,即便是专业性很强的书,也写得情趣盎然,引人入胜。这使我感受到,一个作者写作,总是要以学识和思想来支撑的,如写得太一般化了,就会显得苍白无力。马先生在书中说:“晚上不管多累,也想在自己的书桌前坐上一会儿。”“岁数大了,忽然对‘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岑参)有了新感受,深知人生没有时间可供挥霍。”


   8、《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被认为是苏轼的豪放之作,但其中也有一把壮志未展的辛酸泪。“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随着岁月的匆匆流逝,多少英雄豪杰的丰功伟名都已经随波而去,无处觅踪。世事无常岁月无情啊!但毕竟他们都曾建功立业,可自己无功又被贬居于此。看那周郎,年纪轻轻,就建立了不世之功;自己已生华发,却功名俱无,天不我与,岂不哀哉!为此,苏轼特将自己与周瑜对举。周郎二十多岁就有名垂千古的功业,想自己四十多岁了空有济国安邦的雄才大略。周郎的成功因为他与孙权“外有君臣之义,内有葭莩之亲”,深得仲谋信任;苏轼是多么希望朝廷能相信自己,让自己成就一番功业啊!可自己只有“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之叹。岁月如流,江山依旧,而英雄不再。自己四十有四,功名在何处?“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苏轼独立江边,追忆前贤,感伤自己“人生如梦”,那壮志未展的愁绪何似东流的江水!

 

  9、 那一刻,我的脑海我的心里一下子就翻涌出“青春”这两个字来。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是谁掠走了我们的青春?!

   ——人生向晚,偏忆少年。难道说这也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逆向思维?!

   是的,人人最终都会老去,不可替代,不可逆转,但我们毕竟曾经都青涩过,我们都有过青春年华。

 

  10、连日来,只觉得困。在这个细雨霏霏、乍暖还寒时节,我想我是患上了春困。如此一来,深感“春眠不觉晓”的精妙。可是,当脑海蹦出孟公的诗句时,却有种莫名的忧伤——不知从何时起,久居城区的我们竟已无处“闻啼鸟”。记得当年对《春晓》一诗印象尤其深刻,因为没有哪一个初春的清晨不是伴着阵阵鸟啼声醒来。背上书包出家门时,还兴奋地发现眼前所见就是诗中所描述的那样——落花在风雨中缤纷。

  现在想来,在那遥远的吟诗作对的年代,鸟儿们是多么幸福,它们不但能翱翔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也神游于人们自由自在的精神家园。纵览我国的唐诗宋词,其间鸟影翩翩,鸟啼啾啾,好不痛快。“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王维于睡意中伸懒腰时,鸟儿的鸣叫何等欢畅;“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鸟儿飞鸣欢唱,水影湛然空明,让常建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涤除;“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使人不由得一定要和杜甫一起登上泰山之巅,体会“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

  我曾无数次地猜想,当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之时,明媚的春光定然带给古人们无法言语的舒畅。你看,“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屋中春鸠鸣,村边杏花白”、“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在这样莺莺燕燕、鹂声婉转、春鸠高鸣、子规声声的诗句间,你是否看到了片片生机,春光无限呢?

  如果说春来百鸟争鸣不足为奇,那么无时不入诗的鸟儿更是寄托了古人们的别样情怀。夏有“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和“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清爽;秋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以及“落霞与孤鹜齐飞”的豪迈;冬有“千山鸟飞绝”仍“独钓寒江雪”的烈烈傲气。

  因为有了鸟儿,爱情更加浪漫高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在天愿为比翼鸟”、“ 愿作鸳鸯不羡仙”、“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因为有了鸟儿,孤寂落寞也变得不再那么哀怨,当“白发悲花落”,有“青云羡鸟飞”;当“江枫渔火对愁眠”,有“月落乌啼霜满天”;纵然无处漂泊,也有“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豁达;即便成为断肠人,天涯尽头还有“枯藤老树昏鸦”相偎相怜……

  而如今,似乎真的是“众鸟高飞尽”。

  曾经无处不在的鸟儿呀,你们都去哪儿了?是否因为林立的高楼让你们迷失了方向、水泥浇灌的地面已容不下一截让你们栖息的树?又或是因为我们忙于追赶时代身心俱疲,已无暇顾及你们婉转的啼唱和悠然的身姿?

  写到这,我不禁对古人心生羡慕,只因他们多么惬意地拥有翩然于林间的鸟儿。

 

   11、红尘中一对热恋的男女,常常情到浓时就会山盟海誓,承诺天长地久。有多少因爱而起的誓言,又有多少爱恨交集的镜头,都是在流年的风中遗失了,山盟虽在,旧情已逝,最后找不到一丝丝痕迹。情场的漫天风雨,使我难以相信永远的爱情。

  “花开花落随风去,缘起缘灭天注定。”二个人相遇、相识、相知、相爱都是一种缘分,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纵使你肝肠寸断,也只能对着茫茫的夜空暗自哭泣。何为缘分?那是爱情不需要任何理由的解释,才用缘分加以慰籍。

   在我的生命里曾经有过太多的期待,也经历了很多人和事,可最终还得无奈的离开。情至深处曾经也有过山高的誓言海深的盟约,虽然足以温暖一生的回忆,但不能照亮一生的旅程。曾经爱得死去活来的人最后都离我远去,再努力我也是枉然,只能将那段美丽藏入心底。或许在某一天,还有相逢的时候。

   佛说,前世的500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那惊鸿一瞥是彼此前世修了多长时间的缘啊!缘起缘灭天注定,可缘分有时真的是缥缈虚幻,我们也不能指责什么。

   红尘中谁不期望有个朝夕相伴的人陪伴在身边?夕阳之下,那白发苍苍的一对老人相扶相携的情景,总能感动很多人。只是岁月匆匆人生漫漫,生命的路太长变数太多,有些人注定是你生命中的过客,或许你们有缘相识,但却无缘相守。有时候为了自己所爱的人为了自己深情的恋,我们也刻意地的努力过,可是最后也是没有结果。

   那些眷恋的岁月,那些眷恋的年华,所有我爱过的人,组成了我的生命,曾经让人心醉的“我爱你”,曾经令人痛心的“对不起”,都留在了我往昔的记忆深处。风中独步,细数过往,我经过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万事万物,不停的变幻,既然人生的脚步无法停歇,那么就勇敢地走下去,尽管我不知道沿途还会有什么样的风景?

   往事如烟,岁月如歌,人生就如同一首优美的旋律,悠远而绵长,孤独也好,寂寞也罢,都是一个人的事,当品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之后,伴随着时光一起流淌,一路走来。多少旧事成追忆,多少恩怨随风。一缕清风,飘海角天涯。历人世坎坷,多少凄凉寂寞,多少无可奈何!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思绪万万千千怨随风。我要把最精彩的,最美好的留在我记忆的片段中,无论今天还是明天,让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为我骄傲,为我自豪。为我的人生添上绚烂的一笔。风雨之后阳光总是灿烂的,就让往事花开花落随风淡淡而去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赏析 - 中华国学网 中华国学网|国学|国学网|全球华人的国学门户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寄左省杜拾遗_岑参
拔高和贬低
《古风泊客一席谈:五言古诗·寄左省杜拾遗·岑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