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押微韵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词句注释
⑴左省: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杜拾遗:即杜甫,曾任左拾遗。
⑵“联步”句:意为两人一起同趋,然后各归东西。联步:同行。丹陛:皇宫的红色台阶,借指朝廷。
⑶曹:官署。限:阻隔,引申为分隔。紫微:古人以紫微星垣比喻皇帝居处,此指朝会时皇帝所居的宣政殿。中书省在殿西,门下省在殿东。
⑷天仗:即仙仗,皇家的仪仗。
⑸惹:沾染。御香:朝会时殿中设炉燃香。
⑹鸟飞:隐喻那些飞黄腾达者。
⑺阙事:指缺点、过错。
⑻自:当然。谏书:劝谏的奏章。

评注
《?溪诗话》:
岑参《寄杜拾遗》云:“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退之《赠崔补阙》云:“年少得途未要忙,时清谏疏尤宜罕。”皆谬承荀卿“有所从,无谏诤”之语,遂使阿谀轩佞用以藉口。以是知凡造意立言,不可不预为天下后世虑。
《唐诗广选》:
“白发”二语,托兴堪咏。
《唐诗直解》:
写得雍容,有体有度,与子美《左掖》诗相敌。
《唐诗归》:
谭云:伊、吕之言(“自觉”句下)。钟云:勿忽作颂圣谀语(“自觉”句下)。
《唐诗训解》:
首二句言同朝不同曹者。结有体。
《唐诗归折衷》:
吴敬夫云:多少规讽,寓于浑厚之中。
《唐诗观澜集》:
气格苍浑,词旨温远,探得古人赠言之义,直堪与少陵旗鼓相当。
《唐诗别裁》:
下半自伤迟暮无可建白也。感叹语以回护出之,方是诗人之旨。
《一瓢诗话》:
岑嘉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正谓阙事甚多,不能诊缕上陈,托此微词。后人不察其心,至有以奸谀目之,亦属恨事。
《网师园唐诗笺》:
婉而多风。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
陈德公曰:摩诘五律能备诸言,嘉州各篇惟工美隽,顾其赋分自天,姿韵绝俗,与王并配,岂有闲言。非有他警,而句字矜琢,体韵安雅,读之令人矜浮之气俱尽,岂非移情盛音也!汪献公曰:结笔犹是温然。
《瀛奎律髓汇评》:
陆贻典:落句有含蓄。何义门:第七反言之,末句自省之词。“自觉”者,问心常有自负也,故是少陵同调语。“花落”则君子渐消,“鸟飞”则智士先去,是皆谏臣所不容坐视者也。句句有两层。纪昀:子美以建言获谴,平时必多露圭角,此诗有规之之意,而但言自甘衰朽,浮沉时世,则诗人温厚之旨也。五六寓意深微,末二句语尤婉至。圣朝既以为无阙,则谏书不得不稀矣。非颂语,乃愤语也。或乃缕陈天束阙窜驳此句,殆不足与言诗。无名氏:腹联炼沉思于五字,情景俱到。
《唐宋诗举要》:
吴曰:能茹咽怀抱于笔墨之外,所以为绝调。
以下资料来源未详:
1、趋:小步而行,表示上朝时的敬意。
2、丹陛:宫殿前涂红漆的台阶。
3、分曹句:时岑参为右补阙,属中书省,在殿庑之右,称右省,也称紫徽省。紫
微:本指星座,因其成屏藩的形状,故取象以为喻。微:一作薇。曹:官署。
限:界限。
4、阙:通“缺”。补阙和拾遗都是谏官,意思就是以讽谏弥补皇帝的缺失。

【简析】:
这首诗是赠给杜甫的,当时杜甫任左拾遗。表面是歌颂圣明,而实际上是说:看现在这个样子,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
==========
       《寄左省杜拾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这是一首委婉而含讽的诗,采用曲折隐晦的手法,感慨身世遭遇和发泄对朝廷不满的愤懑之情,名为赞朝廷无讽谏之事,实含深隐的讽刺之意。此诗辞藻华丽,雍容华贵,寓贬于褒,绵里藏针,有寻思不尽之妙。
==========
创作背景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四月,杜甫从叛军囹圄中脱身逃到凤翔,见了唐肃宗李亨,任左拾遗。而岑参则于至德元年(756年)东归。从至德二年(757年)至乾元元年(758年)初,两人同仕于朝。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遗,属门下省。“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当写于至德二年(757年)前后。当时国事纷纭,贤愚难辨,诗人虽然位列朝堂却居官闲散,只能与杜甫等朝中友人诗文唱和,遂有这首自我解嘲的诗。
============
作品鉴赏

       诗人悲叹自己仕途的坎坷遭遇。诗中运用反语,名义上赞朝廷无讽谏之事,实是暗含讥讽。肃宗朝此事甚多,岑参和杜甫对此都不满。只因不受器重,不得不少写谏书而已。表达了一代文人身处卑位而又惆怅国运的复杂心态。

       诗题中的“杜拾遗”,即杜甫。岑参与杜甫在公元757-758年(唐肃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初,同仕于朝;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

       前四句是叙述与杜甫同朝为官的生活境况。诗人连续铺写“天仗”、“丹陛”、“御香”、“紫微”,表面看,好像是在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但揭开“荣华显贵”的帷幕,却使读者看到另外的一面:朝官生活多么空虚、无聊、死板、老套。每天他们总是煞有介事、诚惶诚恐地“趋”(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庑东西。但君臣们既没有办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定下什么兴利除弊、定国安邦之策。诗人特意告诉读者,清早,他们随威严的仪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获就是沾染一点“御香”之气而“归”罢了。“晓”、“暮”两字说明这种庸俗无聊的生活,日复一日,天天如此。这对于立志为国建功的诗人来说,不能不感到由衷的厌恶。

       五、六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内心的悲愤。“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这两句中,“悲”字是中心,一个字概括了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态度和感受。诗人为大好年华浪费于“朝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的无聊生活而悲,也为那种“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境遇而不胜愁闷。因此,低头见庭院落花而倍感神伤,抬头睹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如果联系当时安史乱后国家疮痍满目、百废待兴的时事背景,对照上面四句所描写的死气沉沉、无所作为的朝廷现状,读者就会更加清楚地感到“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两句,语愤情悲,抒发了诗人对时事和身世的无限感慨。

       诗的结尾两句,是全诗的高潮。阙事,指缺点、过错。有人说这两句是吹捧朝廷,倘若真是这样,诗人就不必“悲花落”、“羡鸟飞”,甚至愁生白发。这“圣朝无阙事”,是诗人愤慨至极,故作反语;与下句合看,既是讽刺,也是揭露。只有那昏庸的统治者,才会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正因为如此,身任“补阙”的诗人见“阙”不能“补”,“自觉谏书稀”,一个“稀”字,反映出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这和当时同为谏官的杜甫感慨“衮职曾无一字补”(《题省中壁》)、“何用虚名绊此身”(《曲江二首》),是语异而心同的。所以杜甫读了岑参诗后,心领神会,奉答曰:“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奉答岑参补阙见赠》)他是看出岑诗中的“潜台词”的。

       这首诗,采用的是曲折隐晦的笔法,寓贬于褒,绵里藏针,表面颂扬,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际和倾诉对朝政的不满。用婉曲的反语来抒发内心忧愤,使人有寻思不尽之妙。
==========
       问:清人纪昀在《瀛奎律髓》卷二评价这首诗说:“五六寓意深微,末二句语尤婉至。圣朝既以为无阙,则谏书不得不稀矣,非颂语,乃愤语也。” 充分肯定了这首诗的讽刺意义。请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
       答:诗的前四句,写真挚的友谊。五六两句, “悲花落”是悲叹时光空逝,无所建树;“羡鸟飞”是羡慕鸟可自由飞翔,自由鸣叫,反衬出没有言论自由。尾联有言外之意,反话正说,寓贬于褒,说明朝廷并不需要犯颜直谏的人,表现了诗人的愤慨之情。

联步(联步)  拼音:lián bù
(1).同行;相随而行。 唐 岑参 《寄左省杜拾遗》诗:“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太平广记》卷四九○引 唐 王洙 《东阳夜怪录》:“俄则沓沓然若数人联步而至者。” 郁达夫 《金丝雀》诗之四:“犹忆前年寒食夜,与君联步上西泠 。”
(2).继续向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已见差肩趋翰苑,更期联步掌台衡。”

丹陛  拼音:dān bì
(1).宫殿的台阶。《隋书·薛道衡传》:“趋事紫宸,驱驰丹陛。” 宋 陆游 《三山杜门作歌》之二:“小臣疏贱亦何取,即日趋召登丹陛。” 明 《端午食赐粽有感》诗:“天恩敕赐下丹陛,琼筵侑以黄金觞。” 清 顾炎武 《王徵君潢具舟城西同楚二沙门小坐栅洪桥下》诗:“曾折帝廷槛,几死丹陛旁。”
(2).借称朝廷或皇帝。《旧五代史·符存审传》:“射钩斩袪之人,孰不奉觞丹陛,独予壅隔,岂非命哉!” 清 李渔 《意中缘·名逋》:“这不过是暂负苍生之望,稍回丹陛之心。”

分曹  拼音:fēn cáo
(1).分对。犹两两。《楚辞·招魂》:“分曹并进,遒相迫些。” 王逸 注:“曹,偶。言分曹列偶,并进技巧。” 唐 李商隐 《无题》诗:“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一曰布库,相扑为戏也。徒手搏击,分曹角力,伺隙蹈瑕,不专恃匹夫之勇。”
(2).分班;分批。《史记·平准书》:“乃分遣御史廷尉正监分曹往。” 司马贞 索隐引 如淳 云:“曹,辈也。谓分曹辈而出为使也。”《汉书·刘向传》:“分曹为党,往往群朋。” 唐 刘禹锡 《山南西道新修驿路记》:“两将受命,分曹星驰。”
(3).犹今之分部门,分科。《后汉书·百官志二》:“ 成帝初置尚书四人,分为四曹。” 唐 沉佺期 《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诗:“并命登仙阁,分曹直礼闱。” 明 何景明 《寄马君卿进士》诗:“通籍金门里,分曹画省东。”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跋》:“其分曹治事,任久而责专。”
(4).犹分司。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时崇二子分曹洛邑,会知古至,恃其蒙恩,颇致请托。”参见“ 分司 ”。

分司  拼音:fēn sī
(1).分掌;分管。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然后沿才受职,揆务分司。是以五正置于 朱宣 ,下民不忒。”
(2). 唐宋之制,中央官员在陪都( 洛阳 )任职者,称为分司。 唐 白居易 《达哉乐天行》:“达哉达哉白乐天 ,分司 东都十三年。” 宋 陆游 《简邻里》诗:“独坐空斋如自讼,小镌残俸类分司。”
(3). 明 清 于盐运司下设分司,为管理盐务的官员。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作碱》:“凡地碱煎盐,除并州末盐外, 长芦分司地土人,亦有刮削煎成者。”《儒林外史》第三五回:“随即是盐院来拜,盐道来拜,分司来拜, 扬州府来拜,江都县来拜,把庄徵君闹的急了,送了各官上去,叫作速开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家诗(一百九十五)——寄左省杜拾遗
《古风泊客一席谈:五言古诗·寄左省杜拾遗·岑参》
我喜欢的古诗词第287首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寄左省杜拾遗_岑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