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家庭生活中的精彩瞬间

家庭生活中的精彩瞬间

 袁福成||江苏

老话说,党有党风,国有国风,家有家风。何为家风?特指家庭生活中形成的风气、风格和风尚。无数事实证明,好家风是明媚的光,和煦的风,是无言的歌,无字的书。优良家风的代际传承和发扬光大,通常是通过家中的长辈们不间断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和晚辈们的反复效仿和充实提高来实现的。因此,在家庭日常生活中,长辈们留下的若干精彩生活瞬间,既是优良家风最好的注脚,也是家风建设中值得挖掘、整理的优质资源。

儿时生活过的原生家庭,曾经四代同堂。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这个当年家中的孙辈,如今已升格为爷爷。曾经在同一屋檐下共同生活过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叔父叔母(除二叔母外)已悉数离世。但时时想起,总觉得大家庭中的这些长辈们从未走远,他们的音容笑貌还时常在梦里再现,尤其是他们为子孙后代留下的、由许多精彩生活瞬间构成的家风佳话,还在时时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小时候,就不止一次听我爷爷说起过他在上海打拼时的往事片段。

我们的老家,位于淮河水系里下河流域的苏北平原地区,自明朝年间黄河南下夺淮之后,十年九涝成了生活中的常态,原本的鱼米之乡日渐式微。为生活所迫,年轻时的爷爷,不得不撇下裹了小脚的奶奶和五个未成年的孩子,独自去上海打拼。如同当今的进城农民一样,没有多少文化底蕴和人脉关系,初到上海时,只能从当年最卑微的黄包车夫做起。后来凭着自身的勤勉和踏实,得到一位上海名中医的赏识,遂被聘为家中专职包车夫兼管家。

一日,爷爷送这位名中医出诊,患者本人身患重病且家徒四壁。名医见状便动了恻隐之心,不但诊疗费用分文未收,还免费赠送两个疗程的治疗药物。守在一旁的爷爷看在眼里,在离开患者住地时,也主动免除了本应由患者家属支付的黃包车返程力资。名医见状后力劝我爷爷:阿四(我爷爷的小名),我凭三个指头一张嘴能挣大钱,而你凭卖苦力拉车,挣钱不容易,我已免了他的诊疗费和药费,该你应得的返程包车费你就该收下,乡下的老婆孩子还指望你去养活呢。爷爷说,您医者仁心,做了件大好事,我受您的影响,只尽力做了点该做的小好事而已。说罢,主仆俩人会心地相视一笑。

爷爷健在时,曾屡屡和我们孙辈们提起此事,意在让我们懂得,一个人尽管地位卑微、能力有限,但一定要学会见贤思齐,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渐渐地,爷爷做“小好事”的故事,就深深地镌刻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

我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受祖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除了肯吃苦耐劳之外,心地也正直善良。在我们成年之后,父亲还经常提起发生在他和生产队原老队长之间的一段往事。

生产队老队长袁某仁,是和我父亲同宗平辈的远房兄弟。老队长在处理生产队的公务时,从来对事不对人,论理不论亲,是出了名的“铁面包公”。老队长和我父亲虽是本家弟兄,但在扣罚工分时从不含糊,我父母在私底下对老队长的六亲不认之举也曾有过抱怨。但客观地说,在老队长的治下,生产队的农、副业持续兴旺,生产队的工分值一直雄居全大队之首。每个工日(十分工)的价格,巅峰时期曾经达到一元以上,一个整劳力月内如出满全勤,可挣得人民币三十元左右,这在当年的农村,绝对是了不起的政绩。而本大队第七生产队,每个工日才区区七分钱。一个男子汉,还抵不上一只鸭生蛋(一只鸭蛋可卖八分钱)。本生产队不少社员,对老队长爱恨交加。爱的是他用铁腕治队,全队生产和生活秩序井然。恨的是如果劳动数量、质量不达标,老队长罚没你的工分也毫不手软,稍有懈怠或所干的农活略有瑕疵,老队长大手一挥,你的半天或一天劳动所得立马化为乌有。老队长还说一不二,任何人讲情都无济于事。所以,每扣谁一次工分,就播下了一枚怨恨的种子,不少社员背地里称老队长叫“袁死人”。久而久之,老队长的人缘关系便可想而知。

后来,老队长不幸得了重病,自知在任职期间得罪过的人不少,孩子年幼,如果再遭人报复,担心办不了或办不好自己的后事,打算全权委托我父亲届时替他料理。此时又有人在背后劝我父亲不要答应。父亲又一次拒绝了这些人的"好意”,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老队长的最后请求。

在关键时刻,我父亲不计前嫌,不乘人之危,不干落井下石的缺德之事,做人处事堂堂正正、有板有眼的正面形象,一直是我人生道路上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人们常说,一位好母亲,是一个家庭最靓丽的风景。母亲的格局如何,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儿女们未来的格局。对此,我们姐弟三人都深有体会。

我奶奶和我外婆是亲姐妹,我父亲和我母亲是亲表兄妹。父母结婚后,母亲并未从亲姨妈处得到额外的眷顾。相反,作为家中长嫂的母亲,被要求处处让着四个小叔子以及后来的几位弟媳们。长期未得到公平对待,不仅没有加深母亲对奶奶的怨恨,反而锤练出母亲忍辱负重、自立自强、柔中带刚的性格。

在上海的祖父,带回几块当年乡下难得一见的花布料,奶奶做主让弟媳们先选,不管喜不喜欢,剩下的最后一块才是母亲的。母亲不怒不争,默默地将布料锁进箱底。分家单过时,家中迎面砖主屋,爷爷奶奶作主留给叔叔们,父母不争不抢,一家五口主动搬进人畜混居的厨屋内。也有邻居们在私下里为我父母打抱不平,说最好的房子应该分给对家庭贡献最大的老大家才对。母亲却说,赤脚能走路,白手也起家。祖辈就是给你金山银塔,如果坐吃山空,富也不会超过三代。自力更生挣来的钱财,用起来心里瓷实。

母亲不仅在分家的大事上能高风亮节,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也心地善良、和蔼可亲。

有一年春节前,从外地来本地乞讨的一对母女俩晚间无处落脚,母亲毫不犹豫地将厨房的钥匙,交给了这对素不相识的母女,让她们在陌生的他乡有了临时的安身之处。如遇上极端天气,母女俩无法外出乞讨,母亲会主动给予接济。有一次,家中午饭即将吃完时,这对母女才出现在饭桌前,母亲立即将碗中仅剩的饭菜和这对母女分而食之。

在日常生活中,母亲的隐忍大度、和蔼善良,既赢得了祖父母的赞许,也赢得了叔父母和左邻右舍的尊重。在我们儿女们心中,也树起了一座无形的丰碑。

曾经和我们在同一屋檐下生活、在同一口锅内吃饭的四叔,是大家交口称赞的好人。

于我而言,四叔对我恩重如山。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因饥饿已奄奄一息的我,是四叔想方设法出手相救,否则我可能早已命丧黄泉。1978年参加高考,也是四叔坚决顶住来自大队、生产队的压力,宁可丢了大队通讯员这一饭碗,坚决支持我脱产复习,否则,我也上不了大学,至今可能还在农田里徘徊。

还有一件事,令我至今难以忘怀。七十年代初,当兵出身的五叔,退役后不幸患上了严重的心肺病,四十出头就撒手人寰,留下一儿一女和五叔母相依为命。当年五叔一家居住的老屋,由于年代久远急需重建。这对生活在农村又失去丈夫的五叔母而言,这无疑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就在这危难之际,四叔主动施以援手。利用他在大队当通讯员时积聚起来的人脉关系,如同燕子衔泥一般,从一筐黄沙、一袋水泥、一根木料、一担柴草的筹备募捐做起,跑遍大队所有生产队,请求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为五叔母一家建起了三间新房。

此外,五叔在生病期间还欠下不少外债,五叔去世之后,债权人知道向孤儿寡母讨还已经无望,就找我四叔协商,希望四叔能代为偿还。其实,当年四叔家的生活也不宽裕。四叔一方面逐户确认五叔所欠债务的事实并记录在案,另一方面分轻重缓急,积极帮助筹钱分批次逐步偿还。但凡公社有困难户专项补助或救济,四叔都在第一时间代为向上提出申请,救济款一旦下达,优先直接用于偿还欠债。由于五叔母对五叔所欠外债的底数并不完全清楚,代五叔还债之事又是由四叔一手操办的,五叔母曾一度还怀疑过所得救济款是否全部用于还债。

默默无闻地为五叔母一家做了许多好事,终了还受到五叔母的误解和质疑。四叔心里虽十分委屈,但还是想方设法将五叔所欠债务及偿还的账目明细一一理清,尽力消除五叔母心中的疑团,使兄弟间手足亲情依然和好如初。

四叔帮助五叔母一家建房、还债的事,我们既是全程的参与者,又是过程的见证人。耳闻目睹四叔对五叔母一家的真诚无私之爱,打心眼里敬佩四叔,他用实际行动去诠释了什么才是血浓于水的手足亲情。受四叔的影响,对五叔家生活在农村的儿孙,只要生活中有困难,我们都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叔伯弟兄如同亲弟兄一般。

几十年过后,当我们重新回望曾经的大家庭生活,若干精彩的生活瞬间依然熠熠生辉。

例如,随祖父去上海打拼、解放后在上海落脚的二叔、三叔,虽系极普通的职工家庭,但从来没忘记生活在苏北乡下的祖父母和三兄弟。祖父母的零用钱一直由二叔和三叔专门提供,我们上学的第一只新书包、第一双新球鞋都是由两位叔叔从上海邮寄回来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尾声,苏北农村饥荒蔓延,农民生活极度困难,饿死人的事时有发生。爷爷、母亲和我,曾经专程去上海两位叔叔家避难,轮流住在两位叔叔家达数月之久,叔父母两家热情相待、从无怨言,积极帮助我们渡过饥荒难关。危难之际,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骨肉亲情和优良家风的可贵。

家庭如圃,家风如根,孩子如苗。圃肥才能苗壮、根正方能苗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将大家庭生活中精彩的生活瞬间,作为鲜活生动的家风教育实例来教育子孙后代,让他们从祖辈们流传下来的优良家风传统中汲取丰富营养,力争成为怀揣理想、敬畏道德、懂得感恩、长于自律,乐于行善,对家国、对社会的有用之人。

插图/作者

作家简介

袁福成,江苏建湖人,中共党员,公务人员(现已退休),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追溯过往,怡情养性,格物致知。已有超百篇文学作品(散文、小说、随笔、杂文等)在各类报刊、杂志和文学平台上发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无   之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欣赏】远山 | 母爱深深
高氏梦
十篇经典感恩和怀念母亲的文章精选
【小说】《回首有你的岁月》第一章韶华入梦② || 作者 陈璞
韩珪: 工分岁月
那年,十六岁哥哥辍学,跟着村民去湖里捞杂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