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千里叩寻井冈红

千里叩寻井冈红

江西吉安是我的祖籍,而位于吉安市内的井冈山是我灵魂向往的朝圣地。我曾两次来到井冈山干部学院接受革命洗礼。今年四月,在第十四届井冈山国际杜鹃花节的召唤下,我踏着历史的栈道,奔赴春天之约,重走会师之路,再次聆听井冈故事,更深感悟井冈精神。

人间四月杜鹃红,最美不过井冈山。此时的井冈山,千峰绘彩,生机勃发,鲜艳葳蕤的杜鹃花漫山遍野开得轰轰烈烈,无比恣肆,成为一道独特的靓丽风景。那江西坳万亩高山杜鹃花海,山坡山岩上的杜鹃花,攀岩簇壑,叠锦堆秀,殷红欲燃,艳丽缤纷,灿烂夺目。它们从泉水流淌的幽谷蔓延到悬崖峭壁的山巅,从一座山岭蔓延到另一座山岭,以燎原之势燃遍一座座山脉,把春天装点得分外秀美。举世罕见的十里杜鹃花长廊绵亘在井冈山的峰脊上,争先恐后地绽开红彤彤的笑靥,在春风里欢快舞蹈,摇曳成花的海洋,而且密密匝匝地伸向蓝天,灿若云霞,美艳撩人,把即将过去的春天激动得神采飞扬,把春天的热烈与烂漫渲染到了极致。

杜鹃,又名映山红,是井冈山的市花。曾记得1974年,电影《闪闪的红星》公映,从此潘冬子和主题曲《映山红》深深地扎进我的心中。还有一出现代京剧《杜鹃山》唱红了全国各地。井冈山的主峰就是当年的“杜鹃山”。今天,无论是在当年红军最高指挥部所在地的茨坪,还是在毛委员办公的八角楼前、红军曾经鏖战过的黄洋界上,抑或是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挹翠湖公园、红军路的大路小道,一簇簇、一盆盆、一朵朵杜鹃,含苞似一颗颗红心,花开似一朵朵云霞,飘舞胜一面面彩旗,千姿百态,姹紫嫣红,向人们展示出一个繁花似锦的世界。

一朵朵红艳艳的杜鹃花,仿如灿灿明霞朵,更若殷殷碧血丛,就像一颗颗革命的火种,播撒在井冈山这片红色圣地上,迸发出顽强不屈的生命力。有如毛泽东在井冈山点燃的革命火种,虽是“星星之火”,却在这里渐成燎原之势。朱毛会师壮大了革命势力,“三湾改编”将千万颗心凝聚成一颗心,黄洋界的炮声将井冈岁月描绘成战火纷飞的巨幅画卷,四次“进剿”、三次“会剿”,将红军的思索与行动熔铸成一面面铁血红旗。井冈山壮怀激烈的峥嵘岁月,成为红色烙印中最鲜明的记忆。

1927年春夏大革命失败之后,我们党在全国很多地方发动了武装起义,包括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100多次,但无一例外全部失利。苏联老大哥的成功革命经验为什么在中国水土不服,中国革命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急迫地摆在了毛泽东等共产党人面前。

秋收起义失利后,在讨论工农革命军去向问题的前委会议上,毛泽东说服大家放弃继续攻打长沙的计划,带着队伍转向敌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山区,走上崎岖的山路,来到了井冈山,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但上山这条路走得很突然,不少人思想一时转不过来。弱小的红军经常面临敌军频繁的军事“会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井冈山斗争遇到了极大困难。加上“左”倾盲动主义思想的影响和干扰,1928年根据地遭到了三月和八月两次失败。不少人感到革命前途渺茫,井冈山能待下去吗?“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不断出现。

1928年10月,为从理论上阐明中国革命发展的道路,毛泽东观察形势,总结一年来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经验,在八角楼的微弱灯光下写下《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透彻地分析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从五个方面回答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原因。

1928年11月初,毛泽东收到中共中央6月4日的指示信。整整一年,毛泽东和中央失去了联系,现在终于接上头了。毛泽东满心欢喜,在八角楼给中央写了一个报告,这就是著名的《井冈山的斗争》,他鲜明地提出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革命红色政权”的思想。

井冈山的杜鹃忘不了八角楼长明的灯芯,八角楼昏暗的灯光成就了毛泽东光芒四射的思想。它不但指导了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的斗争,而且使处于懵懂状态下的共产党人明白了一个道理:照抄别人,永远不是自己的答案。因而,毛泽东大胆跳出“本本”,突破“教条”,开辟了中国革命独特道路,开创了中国革命崭新时期,书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

我爱井冈的红杜鹃,因为它是革命的映山红。当年,毛委员把井冈山当作革命根据地,就是认为这里位于湘赣两省交界,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反动派驻军较少,鞭长莫及。红军躲在像映山红这样的灌木丛中,能灵活机动地与敌人周旋、战斗。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开满杜鹃花的原始丛林,曾经掩护过许许多多的革命战士。在一次反围剿战斗中,红军派一男一女两名侦察员下山侦察敌情。女的头插红色杜鹃花,身穿花色红衣裳,扮成新娘,男的扮成新郎。他俩以新婚夫妇回娘家的名义,与敌人周旋,历尽艰难险阻,终于摸清了敌情,使红军打了一个大胜仗。

映山红与井冈山红军有着割不断的情,扯不尽的缘。在特别困难时期,映山红成了红军战士聊以裹腹的食粮。国民党反动派在拿不下井冈山的情况下,采取经济封锁的毒计,不准老百姓把粮食运上山,想把红军活活饿死在山上。在红米饭、南瓜汤都不够食用的情况下,红军采摘的野菜中就有映山红,它的花、叶子被拿来充饥。映山红在救治红军战士伤病方面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它浑身是宝,在西药奇缺的日子里,红军医护人员上山采集的中草药中,就有映山红。

井冈山这个“革命第一山”,处处充满了鲜明的为民底色。“一切为了人民”是我们党的初衷。在红军扩大根据地的斗争中,毛泽东提出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发展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断密切着红军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党在中国历史上首次用法律形式规定农民“耕者有其田”的神圣权利,并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分了田和地,穷人笑哈哈。跟着毛委员,工农坐天下。”当时流传的这首民歌,生动地表达了农民分得土地后的欣喜。我们党正是因为依靠群众求胜利,才赢得了底层工农的拥护和支持,形成了鱼水相依、血肉相联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携手谱写了井冈山的红色旋律。

井冈山的颜色,是人民群众的红心映衬的。在井冈山斗争的岁月,为了打破敌人的进攻,保卫红色政权,保卫土地斗争的成果,广大群众踊跃参军参战,其他群众热情为红军送茶送饭,运输弹药,站岗放哨,捕捉敌探,慰问战士,看护伤员,创造了红军游击战中永新困敌的一段佳话。1929年,毛泽东带领红四方面军向赣南方向转移途中遇到危险,当地一个农民冒死相救,让毛泽东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红军被迫长征后,井冈山人民把对红军的思念寄托在映山红身上。“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迎春风。若要盼的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中国人民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把革命的胜利希望与杜鹃花的遍地开放紧密联系,坚信待到杜鹃花遍地盛开时,中国人民就一定会取得胜利。就像潘冬子在妈妈的墓前对吴大叔说的那样:“妈妈说,等映山红开了,我们的队伍就回来了。”

杜鹃啼血,红土凝魂。皆因先烈当年血,染得鹃花分外红。火红的杜鹃花,如鲜艳的旗帜,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浇灌的革命之花、信仰之花、英雄之花,是烈士鲜血的映照。

战争时期,湘赣两省敌军对井冈山发动了大“会剿”的血腥烧杀。顿时,井冈山火光冲天,红军和赤卫队员的鲜血洒遍井冈大地。黄洋界哨口饮弹阵地上的小战士,小井红军医院倒在机枪下的女护士,朱砂冲哨口炮火硝烟中献身的赤卫队员,被称兄道弟的叛徒打死的王尔琢参谋长,把盐献给战士自己染病身亡的张子清师长,被敌人挖去双眼后放在蒸笼中活活蒸死的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委员刘真,被敌人杀害后悬首赣州城的女中豪杰伍若兰,舌头被割也要用脚趾头蘸着鲜血写下“革命成功万岁”的莲花县委书记刘仁堪,忠贞不屈、视死如归,被敌人机枪扫射牺牲的130多名重伤病员……

鲜红滴滴映霞红,尽是先烈血染成。集结于鲜红党旗下的革命先驱,在生与死的考验下,处处闪现着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在血与火的淬炼中,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井冈山斗争只有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却有4.8万余名革命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平均每天有50多位烈士倒下,留下姓名的只有1.5万多人, 3.3万多人甚至连姓名都不曾留下。他们就像一棵棵井冈山独有的杜鹃花树,不为名,不为利,仅为心中的理想与信仰,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的一切,用鲜血和生命点亮了劳苦大众翻身解放的希望火种。

英雄已去,理想不灭,信念不死。井冈杜鹃生长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不朽的红色基因;杜鹃花开的每座山头,都流淌着永恒的红色血脉。中国革命史上,在井冈山上的每一朵杜鹃花都活跃着一个追求理想的灵魂,每一簇杜鹃花都珍藏着一段红色悲壮的记忆,每一丛杜鹃花都蕴涵着一种坚忍不拔的品格,每一片杜鹃花都象征着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

巍巍井冈山,殷殷杜鹃红。映山红虽不是井冈山特有的花,但因为它见证着一段特定的历史,蕴涵着一种特别的精神,承载着一份特殊的情愫,才让人如此刻骨难忘。井冈路,革命路;井冈红,中国红。我爱井冈杜鹃红,爱它红色的革命基因,爱它红色的人民情结,爱它红色的井冈精神。它让我洗尽蒙尘的浮华,找回干净的灵魂。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张泽新,男,笔名:哲夫,湖北省仙桃市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仙桃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党支部副书记,仙桃市孔子研究会副会长。出版有《一代人杰张难先》《说痴道怪》《沔水廉思录》等七部著作。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上明月 | 那些山 之四 《惊艳井冈山》
井冈杜鹃红 / 河 流
黄洋界上赏杜鹃|曹国选
散文||井冈杜鹃||作者:付文羽
井冈山旅游
夏同宪:想起韶山、井冈山的红杜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