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小升初,我写出了不一样作文

小升初,我写出了不一样作文

应传锋||河南

1964年农历7月出生的我,小时候在给生产队放了两年牛后的一个冬天,才背着书包从小学二年级读起,断断续续读完初一就辍学了,以后也就没有机会再走进学校。

1978年,我从五年级升初中,教我班的语文老师叫徐同圣。在升学考试前,徐老师每星期五的下午都组织班里同学写作文,而且各方面的题材都让同学们练习写,全方位备考小升初。

那时候,上中学是公社片区的联中,叫大山头联中,离家有8华里。小升初是3个大队的五年级学生聚在一起考试,考试时3个大队的学生混搭坐,谁也不认识谁。各大队带班的老师不准进教室,甚至连窗口都不让靠近。

我从窗口看到徐老师在校园里徘徊,时常朝教室里张望,他心里特别操心全班同学的考试情况,眼神里透出期盼。“几经风雨,几度寒暑。”朝夕相处几年,在即将送走全班同学之际,徐老师的心里是依依不舍的。

小升初考试,作文是用22个词语连接起来组成一篇记叙文,这是同学们预料之外的事情。当时五年级语文课本里刚好有一篇课文《毛主席回韶山》。同学们看到试卷作文题目,立即想到这篇课文,就以《毛主席回韶山》把这22个词语带进去写成一篇记叙文。小道消息总是一传十,十传百,一边倒、千篇一律。

而我却以在早晨上学路上的见闻写了一篇记叙文,把这22个词语连接起来给带进记叙文里。现在我还记得写的这篇记叙文的结尾:“......红艳艳的阳光啊!怒放祖国大好河山,欣欣向荣,格外美好,这怎能不使人去讴歌、去歌颂呢?”

当时,我大哥是建筑工,还没结婚,正在给大山头联中学校的几个教室做水泥糊的黑板,做几个黑板断断续续要几天功夫,做一个黑板工钱才6元,刚好是我读初一半学期的学杂费。

学生考试完,大哥在教室里可以提前看一下学生的考试卷。他看到其他同学的作文都是那样写,看到我一个的作文是这样写。于是,他大发雷霆,说我偏偏较劲,没有和其他同学写的一样。并说如果把作文考砸对我不客气,不给我交学杂费等明着吓唬我。那年月,农村的生活也确实是非常艰苦与贫穷。

我是第一个先交卷走出教室,走到徐老师面前说明考试情况,尤其是说到考试作文,是用22个词语组成一篇记叙文,而我是以自己在上学路上的见闻,把22个词语带进去写的记叙文。当时,徐老师是看不到试卷的,这样的作文试题也出乎他预料之外的事情,一开始他也非常担心。但他的目光告诉我,他是相信我的。

正在考试时,同学们都在小声议论写作文的事。我听到有的同学小声说:“课文里有,这还不好写?太容易了。”

和我坐在一个课桌考试的,是另一个大队一位姓李的学生。他看我作文和他们写的不一样,侧身瞅着我偷偷地发笑,那表情很滑稽,一言难尽。

等到3个大队的学生全部考完后,老师叫集中在一个教室里。这时候,徐老师和其他大队的老师也都可以进教室聚在一起,我大哥也在。

联中一位叫肖海权的老师,看到同学们的考试卷,又拿出一个学生的考试卷。有的同学立即把目光投向我,想到我这次作文写的不一样,考砸了。我看徐老师,他流露的依然是相信我的目光。

肖老师拿着考卷说:“同学们,下面我读一个同学写的作文,看看他是怎么把这22个词语带进记叙文里的!”

肖老师读完作文问同学们:“这篇作文写的怎么样?能不能得分?”我知道肖老师读的是我的作文,心里忐忑不安。教室里有的同学开始起哄,有个别同学大声说:“这有个锤子的分?”这时候,首先目不转睛盯着看我的是我大哥,表情复杂。有的同学们更是窃窃私语,偷偷的嘲笑我逆行倒施没有随大流。徐老师看着我用目光鼓励我,我也始终相信自己。

大家都在等结果,肖老师话锋一转:“就楼房村应传锋同学的作文考的好,22个词语组合的好,没有跑题。”肖老师说完,出乎同学们的预料。当我大哥听到肖老师读的是我写的作文,又给予好评时他笑了,我却有想哭的感觉。因为,这次小升初考试也是小事中的大事,我没有给徐老师丢脸。

中午12点后大家纷纷离去,各自回家。临别时,同学们纷纷与徐老师道别,我看到徐老师依依不舍的神情,他的眼睛里有点湿润,分明是在闪着泪花。

那时候,3个大队的五年级学生有的就是考0分,也照样到联中读初中,根本不用担心没有学上。

以后,当我走向社会,才知道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于是,我就边打工边自学,当我走进知识的海洋,穿过人生重重的迷茫。蓦然回首,才知道当初徐老师教我的那些文化知识的不易,打下的那些文化基础,对我以后的自学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再以后,当我自学写作,我把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作品的样报样刊寄给老师。后来听徐老师的家人说:徐老师看了以后笑了,眼睛也湿润了。

当年,当他教的一班50多个学生中,也许是我这些执着的举动,触动了徐老师心灵深处的记忆。我知道徐老师的笑容与泪水背后的难忘与沧桑,他在我心中是最美的老师。我也知道徐老师是一位有骨气的人,是生活的强者和生命的强者。

时光如梭,转眼40多年过去了,也正是在小学那几年徐老师对我的教导,给我一些文化知识的滋养。我一直感激及难忘徐老师对我的教导和那信任的目光,那目光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

记得高尔基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难忘的小升初考试,通过写作文让我悟到: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从他人的观点。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在关键的时候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由此而培养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我在充满风和雨的生活历程中,没有因困惑而停下前进的脚步,在芸芸众生中找到做人的尊严。

图片/网络

作家简介

应传锋,笔名:应峰,男,1964年8月出生,河南省信阳市人。

从2001年至今,已在全国30多家报纸、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200多篇,有30多篇文学作品获奖,作品被收入数种选集。并著有散文集《淡淡的芬芳》《看得见的远方》两部,本人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记叙文作文指导5
中学生记叙文写作入门示例
《有趣的游戏》作文指导课课堂实录
写作《学会记事》教案3
师生情作文(共7篇)
名家新作|韦国华:我和我的学生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