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着霜的柿饼【征文】

着霜的柿饼

牛立 ||河南

时隔多年,一些往事都已淡忘,

但儿时过年的情景却永远地留在了心中。

——题记

过年,是炎黄子孙几千年来传承的最古老、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勤劳的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追求。祈盼过年是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孩子们的共同心愿,无非图的就是有一套新衣服穿,有肉和白馍馍吃,可以放鞭炮疯玩几天,磕头拜年讨到块八毛的压岁钱…… 

小时候的冬天没有现在这样五花八门的零食吃,过年时唯一能让人期待的就是甜蜜可口的柿饼了,硬硬的,黑乎乎的,吃起来很甜,但是嚼起来也很吃力。现在想想都会不由自主地流口水,那可是童年过年记忆中最难忘的美味啊!

每年国庆节前后,是柿子成熟的季节。老家漫山遍野的老柿树缀满了灯笼般的柿子,个顶个连成串儿,阳光下泛着诱人的色泽,眼看着一颗颗硕大的果实渐渐地压弯了枝条,累累的柿子在黝黑的树枝之间,随风摇曳亮相,沐浴在这秋天清澈的阳光下,成了一片火的世界。 

做成柿饼算是让柿子的美味得以延续的一种方法,但程序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形似灯笼、个大无核的大盖柿子,是最适宜做柿饼的。橘黄色的柿子被摘回家,一筐筐一车车,村里的老人们用自制的柿饼刀,麻利地为柿子脱去黄色的外衣,再穿成一串串挂起来,放在通风背阴处晾晒。

晒柿饼挺繁琐的,早上要摊开晾晒出来,晚上就要归拢收集。晒柿子的火候,大有讲究。晒过了,太硬,影响口感;晒轻了,太软,封坛不生白霜。晒柿饼,还最忌讳淋雨和露水,有时碰上半夜下小雨,就得赶紧爬起来,掌着手电筒,瞅一遍草帘下晾晒的柿饼。刚切的柿饼,一见淋雨和露水就会泡浆,发霉变酸,前功尽弃。

通常柿饼晾晒经过六七天风干,鼓腾腾的柿子便会慢慢瘦下去,变成椭圆形。用手轻轻一捏,估摸着柿子体内的果肉已糖化到绵软,便一层隔一层放入罐子中封存,再过四十天左右,封坛的柿饼,就捂出一身白霜,抓一把就可以吃了。

捂好的柿饼如馒头碰上了雪霜,白乎乎、软腾腾,洁白似面,谁看见都想弄俩尝尝。柿子象征红红火火、事事如意,是待客零食,也是走亲访友极具特色的礼物。而今的柿饼,已成为超市礼盒里一种商品。

加工成的柿饼,往往舍不得吃,层层包裹,隐隐当当地藏好了,等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来了重要客人才会拿出来,分几片给孩子打打牙祭。

转眼,我们都已长大成人,天各一方,奔忙各自的事情去了。而今,每看到山村晾晒柿饼,就不自觉地检索我童年过年的记忆,翻阅童年春节的快乐往事,一切都历历在目。尤其是那一块块甜美的着霜的小柿饼,让我倍感春节的温馨甜蜜。这种甜,已融入了老家对子孙们的挚爱和真情,也增添了我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牛立,一名青年数学教师,但是喜欢读文学作品,乐于观察身边的事物,闲暇时坐下来写写东西,曾在多个公众号上发表过文章。我相信“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柿饼上的白霜是什么呢?能吃吗?
多“柿”之秋——嚼几个红红的软果子犒劳下自己吧!
【渭南特产】——柿柿如意,吊霜柿饼
富平柿饼,一些基本知识
青州柿饼-柿饼中的c位选手
农村晒柿饼,场面壮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