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潇洒的西服好动人

每个时代都有着装特点,看着服装就很容易跟时代挂钩。

我们儿童时期,那时候基本是一身黑或者一身蓝的土布衣,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农村就是那个样子。

我们读高中的时候,最时髦的衣服是军装,很多同学毕业照还要穿着假军装照,儿童和少年在照相馆照相,军装照更是受欢迎。那个年代的人,谁没有一张军装照呢?

我们读高中的时候,改革开放有几年了,县城里会出现几个穿西装的人。那些人因为“奇装异服”而被认为是“名人”,他们甚至还烫了一个鸡窝卷一样的头发,脚上装着尖尖头的皮鞋,那样的人被当成了“二流子”。

因为他们的衣服太另类了,前面敞开着,不暖和,后面还开了一个口子,像破了一样。

其实,那些穿西服的人也知道,他们穿这样的“洋装”不好看,他们就是为了通过出洋相,以便更多的人关注。可惜,好景不长,到八十年代末,大家好像都适应了,也许是每天从电影和电视里看到这样的衣服太多的缘故。

九十年代以后,西服不再是稀罕物了,在城里,讲究点活动上,讲究点的人,都会穿上西服。很多人穿西服,其实还是不讲究,西服里面套什么的都有,甚至包括街头捡垃圾的,也有把西服穿成外套的,里面衬了羊毛衫或者马甲背心之类的。

很多在位的领导干部,他们不习惯穿西服,可又怕领导来了会穿西服,那段时间非常流行深色的夹克衫,夹克衫里面穿的是白衬衫,领导来了,找不到西服,将夹克衫领子一折翻,俨然也是西服的样子。这样的事来自于一位老干部的回忆录。那时候,书记喜欢穿西服,老大穿中山装,当官的都得在着装上进行变通。

我读大学的时候买了一套西服,小开口双排扣的那种,仔细地研究起来,那都算不上西服。尤其不提气的是,我那时候的身材非常瘦弱,以至于都撑不起那套西服,西服耷拉在身上,走起来衣服在身上晃荡。

那时候,有非常讲究的人开始订制西服了,南京的人民商场里有一个老师傅,他是做西服的名家,很多有头有脸的人都在他的柜面订做西服,有钱的同学在他那儿订了一套,手工费要200多,那是一笔巨款。我陪他去量体裁衣的时候,我就觉得那套西服值那个价格,他先后去了三趟,第一次去量身形,第二次去的时候,师傅已经把料子裁完,用线将料子缝起来让他试穿,第三次是正式缝合后试穿,第四次定型后取货。前后时间跨度十几天,为了感谢我陪他多次跑腿,我组织的最后一届学生会大会上,他将西服借给我穿了。

记得那个会议,我们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马列老太太)坐在下面,她会后跟我说,小伙子穿西服真帅!我平生第一次理解了“人要衣装、佛要金装”的意思。

大学毕业之后,我就再也没穿那套西服了。广州人穿衣比较随便,居家过日子,穿个大短裤、踏个人字拖就能出门。

那时候我羡慕穿西服的人,那些人一般都是涉外机构上班,如五星级酒店、外企高管,或者银行柜面人员。我所在的公司,工装是劳保服。服装好像是一种身份,也是一种等级,我开始不安分了,我希望能去穿着西服上班的单位。

同学在某五星级酒店上班,其实他挺痛苦的,广州那么热的天气,他每天骑车去单位后,迅速脱下自己的衣服,穿上白衬衫、西服、打领带,那是非常折腾的事,可我们看到的都是他穿着西装革履在空调室里工作。

我很多年都没再穿过西服,也没再拥有过西服。

结婚的时候,西服好像比较普及,每个人结婚时都会穿身西服拍个照片。成品的西服我是舍不得买的,听说毛纺厂边上有不少做西服很好的裁缝,我也想去“私人订制”一套。

也许是生意太好的缘故,那天去的时候,师傅对我爱答不理的。我顿时没了兴趣,后来听说老家有裁缝做西服不错,我便提了毛料到老家做了一套。我不敢怀疑老家裁缝的水平,毕竟他的见识就在那儿。

那套西服是我读研究生时的“礼服”,我毕业典礼时好像穿的就是那套西服,可惜当时都没有记得拍照留念。

我如愿地进银行工作了,可我们这些后台人员根本不需穿着西服上班。发制装费后,我咬牙切齿,圆了多年的一个西服梦。当时我也确实够大气的,那套西服的价格可以换我家两平米的房价。

西服有了,可我也没有遇到过太多需要穿西服的场合。甚至一年到头也穿不到2次。人到中年之后,也许是因为西服不是天天跟我一起吃饭的缘故,我的身形把西服远远地抛弃了。西服上衣要小心翼翼地套在身上,不然怕一个喷嚏就给撑破了。西服裤子无论我如何吸气收腹,裤子也接纳不了我,我只好彻底地将其打入“冷宫”,让它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现在,官场上好像都不穿西服了,领导人出来,即使穿西服,也不打领带。穿西服似乎没有那么时髦了,除了一些柜面或者直接对客的人员,大部分职业都不要求穿西服,尤其时髦的软件行业,格子衬衫、牛仔裤成了他们的标配。

街面上经常看见穿着紧身黑西服、白衬衫的,他们要么是聚在一角抽烟,或者是几个人往某小区走,再或者是一辆充电自行车上坐着两个人在路上飞奔,他们的职业是某租售房中介公司的员工,也许西服显示他们从事的是规范的职业,穿着西服能给客户以信心保证。

西服离我逐渐远去,说不准哪天,我会买一身长袍马褂,因为这样的传统服饰更容易掩盖逐渐臃肿的身材。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男士穿戴风格的25个讲究
西服贴袋缝制技巧,30多年老裁缝教你怎么缝制衣服贴袋
职场老油子话说应届生面试时的着装
3.4十五件服装单品
始终受用的50 个最佳时尚小贴士
【温度与穿着】温度与穿衣指数对照表 不同天气温度穿什么衣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