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潘安兴先生】《时代佳作 专辑》【精品名家文学】隆重推荐 20220081706





会长:王世春   总编:卢春志

 联合推送



作者简介

潘安兴,自号木兰山樵。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一日生。湖北黄陂人。当年老三届,曾经上山下乡招工进厂,下岗打工,招聘政府机关工作。代表作(中华大家庭赋,作品(钰山赋)获全国大赛二等奖。

                                         

   

潘安兴

耕耘自己三分地

——我的读书写作杂记

人活着怎样才有意义?这个问题的回答,读透读懂的人,才能获得满分。

听父亲与庆叔说,祖上在同治时中举,我们家在附近读书都很出名,伯祖修武在民国曾当过律师,江汉警察局长,国民党58军团,抗战阵亡。从姑大的谈话也得到证实。

祖父早亡,家道中落,祖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到我出世时,母亲在乡下靠砍柴为生,父亲在汉口做纸盒。1954年的大洪水,母亲砍的柴被人烧了,一家人迁到汉口。

父亲所在的纸盒厂,在民族路福建巷佛教会,方便来回就近,就给我报名上了福建巷小学。那时,学校附近有很多小人书摊,一分钱由你看个够。放学以后,拿书翻了翻,顿时迷上了。于是省下过早钱,星期六、星期天,在摊子的森凳上一坐几小时,什么《岳飞传》《杨家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系列连环画图书看遍,完全上了瘾。

一、尝到甜头的初次

到小学三年级,开始写作文了。那时家里穷,没有钱给我买书,没办法,就跑到新华书店看香瘾书。找到类似题材的作文,读了一遍又一遍,加深在脑海中的印象。

浮光掠影课外阅读,毕竟印象不深,就想了一个笨办法,带上本子,到书店,坐在地整篇抄,尤其是喜欢的作文,精彩段句,抄下来,反复背诵,在脑海中记牢。那些语言表达手法技巧,认真探讨尝试。一段时间的学习,试图在作业有些起色。

积蓄,最简单的原始方法,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一次,老师布置作业,写了交上去,语文老师张兆华当着全班同学念了一篇作文,评判点赞了一番,问同学们:“这篇作文是谁写的?”大家木然地摇着头,都不做声。“我告诉你们,就是潘安兴!”同学们惊诧的目光投向我,许多。老师说:“潘安兴同学,走上台,谈谈你的经验!”我腼腆地站在台上,只说了两个字:“多读。”老师接过话头说:“对!要想写好作,必须在课余多读书,才能积累!”

这次,老师的鼓励,给我的人生指明了方向。每次作文,抱着不写好不罢休的姿态去争上游。不知多少次,老师将我的作业作为范文在全班讲解,其它班级闻讯,也如法炮制,我的作文漂流,从落地,成了同学羡慕的对象。

二、在动乱中修童子功

轰轰烈烈的狂飙,学校在这块疾风骤雨中,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断了。在鱼龙混杂的激流中,乱世英雄们拜扯旗而起,纷纷招兵买马,当起了“大王式”的造反司令,上演梁山排座次的再版。

百无聊赖的彷徨,打算如何在这段迷茫岁月中打发自己,找到新课堂学习,在一片荒芜中沐浴文明香火。当时什么书都买不到,只有《毛主席诗词》发行最火,首先从阅读伟人作品开始,达到倒背如流,去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填补知识的饥饿,到处寻找精神食粮。偶然在同学家中碰到一本《革命烈士诗抄》,好说歹说,磨破了嘴皮,才答应借给我拿回家去,反复看了几遍,对方催还,又好言恳求宽限时日,便夜以继日抄了一些优秀作品,带着几分遗憾,完璧归赵。又找别班的同学借了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色基因在悄悄铸魂在失学中的我。

这样看书,总不能满足青春求知欲望,只得重开更广阔的读书渠道。那时,我的班主任刘永俊老师还是单身,在学校宿舍蜗居。投到老师门下,是当时不二选择,反正学校已经停课,学校一片破坏狼藉景象,倒也安静。没有事,三天两头往那里跑,毕竟师生之谊,谈起来很投机,很快成了知音,无话不谈的朋友。取得老师的信任,往来很随意,老师寝室翻阅览。

一套《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项》,华东大学朱庆润主编,四大本映入了我的眼帘,深思许多,才向老师说出自己的想法,没想到立即得到了同意。我掩饰不住内心的欢喜,连连道谢,表示一定看后归还。老师告诉我,这是他读大学时,指定专用教材,一定要保存好。我庄重地诺诺。

获得这套中文专业教材,开启了学业专攻领域,如饥似渴,通宵达旦,饕餮着空前盛宴,比较全面地吸引中华古文经典的营养,系统地学习古代中国文学原汁原味。得陇望蜀的我,在母校结交了邻班的王佑煊老师,不时转到他那里坐坐,寻找到了知识矿藏。在他那里,看到《李太白集》《白香词谱》,尤其是后者是工具书,拿钱也买不到啊!一狠心,就下决心抄下来,而我们家斗室,晴无天日,就到同学王传孝家中,一笔一划地抄,花了一个多月才完成。仔细抄,仔细读,仔细品味,逐渐掌握填词的要领,开始起步词的创作,致力于在长调下功夫。

打砸抢武装愈演愈烈的1967年夏,还不时在汉口铜人像响起了枪声。视线的舅侄闻讯,把我接到研子细余家湾家中。住乡下居住期间,结识了他家亲房余钰华,年纪相近,兴趣相投,拿出他心爱的残本《野火春风斗古城》共享。我忽然想到外祖父,想去看看,来到木兰山脚下的张家冲。我看到阁楼上箱子里有很多线装古书,外公给我捡了几本,《唐诗三百首》《纲鉴》《医学集成》,青翠在读诗读史读健康。在炙手可热的夺权造反派们的行动中,修心养性,抓住这个读书机会,为明天准备,我觉得这样活着才有意义。

三、把读书与写作当终身事业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如火如荼,在敲锣打鼓送喜报气氛中,回到老家,伴随着祖母相依为命。在栽秧和割谷岁月轮茬中,体味“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大队让我写篇目《栽秧画行新田野》,被公社广播报道,大队干部夸我有才,出席公社知青代表会,作典型发言。

晒黑了皮肤,磨硬手上双茧,肩上蜕去几层,带着《毛泽东选集》四卷,在疲惫的农活中,悟到在到农村锻炼的必要,突出表现在青年行列中,第一批推荐招工到黄陂县印刷厂,告别了蹉跎岁月。

进入企业也就进入社会。新的环境,开始新生活。那时,工厂时兴办墙报,厂里办国庆专刊,我的一篇文章列入头版头条,相当两报一刊的社论,处在中心位置,很快引起行人围观,琮有人带着绝笔抄呢!厂里领导很高兴,办墙报由我专门负责。

管组织的县委副书记梁玉廉到厂里调研,看到文章,问厂里书记钱人伟:是谁写的?答刚来的小青工。梁书记马上叮嘱:加强培养。厂里把我从车间调到政工组,负责宣传报道。那时工业学大庆,总结、大会典型发言都得写,全县工业学大庆会议,有时抽调到大会秘书组,担负写材料的任务。为领导写讲话稿,有时一熬一个通宵,一下子成了领导的私人秘书,厂里的笔杆子。

1973年,经过群众讨论,支部大会通过,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全县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上谈个人心得体会,还选送到县委党校学习,在当时是非常荣耀的事情。我写的《大学梦》曾获《幸福》《当年老三届》征文二等奖。

爬格子是我的爱好,最高兴莫过于将自己的作品付诸报刊。《黄陂文艺》《教感报》上,不时出现有自己的名字的作品,对创作是极大的鼓励与鞭策。我朦胧意识到,人来到世间,享受物质与权力的盛宴,都不过是行尸走肉,唯有文字的东西才能永恒。

上班了,有了微薄的收入,可以买些书阅读。读马列著作是一个时代的风尚。先是买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反杜林论》单行本。为系统学习马列原著,又买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书上写满了眉批,写了读书笔记。

我买了一些伟人传略,如《马克思传》《恩格斯传》《列宁传》《斯大林传》《无产阶级某家》等,仔细阅读,反复翻阅,萌生一个想法,准备写一本《论无产阶级革命家》,拟定了写作大纲,按计划写了近30万字,还征求刘老师意见,他认为很了不起。还有邻居泼了冷水,各种意见不一,我至今人民出版社,得到回复,已出版同类课题书。这部书稿一直尘封在40多年的岁月。

走上社会,才深深感触到知识危机,原始的学历随时淘汰出局。恢复高考,一场的诱惑引导着这一代人走向十字路口。我决定拼一回,请求单位开具介绍信报考,却遭到拒绝,忽然想到还有一个条件,在地级报上刊登作者可报名,我找到原件,顺利拿到准考证,录取通知送达单位,不发档案,含着眼泪,只得认命,但并没有颓废……

大学的梦,在我心中并没有熄灭。1982年,开始了自觉考试,挣扎在社会底层的我,参加一科又一科的考试,一次又一次的跨栏,终于拿到中文专业本科证书,虽然并没有改变命运,带来任何经济效益,但了却一项久违的心愿。

马克思说:“在科学道路上,只有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我还在苦苦探索着前行的道路,并没有放弃当初的追求。除却碎片化的阅读,潜心中华元典,从源头上浏览先秦诸子百家的活水,到《史记》《资治通鉴》《汉赋全集》《魏亚南北朝赋》《全唐诗》《全宋词》《全元典》等,吸足中华文化的富养。

国企改制了,很多人忙于当承包头,抢这块肥肉。在这种极不正常的转换中,感知还是坚守自我,不被劝请出来所困扰,躲进书斋,专事读书与写诗词,持续“十年磨一剑”的生涯。参与黄鹤楼重建征文《黄鹤楼赋》,祖母与父亲去世,我写出了各种体裁的祭文、诔、阡表,张贴满了堂屋,招来村干部、镇领导驻足此地的注目,认为是从未见过的创意。

《黄陂文艺》近百期的品牌,在全国享有很同声誉的期刊,编辑人员才华横溢而升迁调离,出现断档之虞。文化馆干部太阶找到我,请我帮忙编辑,毫不犹豫答应了,以校对署名在刊物上,我也不在意这些,全程负责编辑、审稿,不计报酬,权当锻炼机会。

四、始终做开山者与文化义工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木兰山举办了一场文化盛会,那就是黄陂县楹联学会成立。由林家义高举这面大旗,开启了文化社团方兴未艾的早春二月。

《古蕾新葩》的创办是继《黄陂文艺》又一文艺刊,是专业性很强的刊物,我与林家义的结识,也是新华书店买书的一面之缘,先是协同帮忙编辑校对了若干对联知识,很满意,就让我编《北京亚运会专辑》《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专辑》。

继黄陂楹联学会之后,我向他创办诗词学会的动议,他非常高兴地答应了,还带我到县老年大学副校长郑金佑家,协商创办事宜。讵料,天不遐龄,林家义的去世,打乱了原计划。我别无选择,只得在一无背景、二无资金的情况下,义无反顾地挑起了开山建立诗词学会的重担。我拟定了学会组成人员,到民政局办理了相关手续。

紧接着,发起木兰山征文,向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著名诗人词人逐一寄函。我亲自书写,自己掏钱付邮资2000余元。信函一经发出,稿件如雪片飞来。在这纷来的稿件中,大陆文坛耆宿、港澳台诗社更是闻风而动,纷沓惠赐佳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美国,一摞摞稿件,从往回到校对,一个人全程到付梓。其中历代样册诗词,就跑到湖北省、黄州、汉阳图书馆,从方志上、明清诗词选集中珠海拾贝,大海捞针,辑录了一部分,弥足珍贵的厚重。

资金是出书的关键,实现木兰山第一本诗集问世,我多管齐下,先后联系木兰山管理处,张广田书记派办公室主任彭知福协商出版事宜,又致信时任黄陂县县长的何仁俊,批转副县长方细庭解决了出版资金难题,本人所付出,个中情节,非局外人所知。这本书是木兰山有史第一次古今木兰山诗词总汇,其中人物故事,墨迹斑斑,记录着不可颠覆与篡改。

趁着熟悉诗词界人缘,那些诗坛文苑泰斗健在的机遇,我先后发函征文《双凤亭诗词集》《木兰山楹联集》《盘龙城诗词集》《盘龙城辞赋集》《黎黄陂诗词集》等书籍的编辑校对全过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这些书背后作者清晰记忆,留下的痕迹,依稀可见。

作为盘龙城文化研究会发起人之一,黄英负责到民政局办理申请手续,我则主要联系呈送盘龙城管委会领导签字盖章事宜。《盘龙城》刊物创办中,担负校对,减少讹误留下的遗憾。

一种文化自觉,一种文化良知,驱使我去做前人未做的事。既然在政府当差,就应不辜负身份的卑微与工薪的低廉。我提出建议得到管委会书记谌向红的应允,主任杨庆华的支持,由我执笔,编撰了一部55万字的《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志》出版问世,填补了本地无名志的空白,多年以后,黄陂罗汉、武湖、六指、横店试点,编纂乡镇志书。

我的《前后木兰山赋》,在微博上发出,产生很大影响。台湾张觉明先生看后,立即电话、QQ联系,为同道者,他也在研究木兰文化,撰有专著,与我经常交流,我便介绍了黄陂木兰研究会负责人,将电话告之,并将电话、QQ交给他,为海峡两岸交流架起了桥梁,实现两岸易地学术研讨盛会。奇怪的是,这位负责人对张觉民的询问,搪塞支吾,做法让圈内人心寒,是否有迟到的忏悔,不得而知。

黄陂文化现象是作家队伍中,新人辈出,社团如春发笋。过细一想,唯独辞赋是弱项和盲点,本世纪初时,就萌生再度开山创办辞赋学会的想法,随着老一辈耆宿作古,黄陂辞赋也面临断层的忧患,为培养新人,搭建平台,我物色一批年轻人,去继往开来的非遗。几经筹备,办理相关手续,黄陂区辞赋学会获民政局批准,成为民间法人代表组织。又办了《黄陂辞赋》刊物,受到读者好评。

五、为一本书而努力

年轻时,特别喜欢赋这种文学体裁,铺陈排比的表现手法。在财经学校打工时,就写了一篇30000字的《龙腾华夏一统赋》,印了1000份,赠送亲朋好友,希望得到鼓励,圆自己的出书上架梦。

招聘到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完成交办的公差,苦苦琢磨着如何打造文学不同的自和,不在平庸中淹没,全国上万个诗社,百万诗词创作队伍,作品如海水泛滥,能够称得上乘的,或许被更多的泛泛烟尘湮没。而省市诗刊,乃至《中华诗词》,被那些组织上层人员垄断,必须探索一条突出重围的道路。

辞赋这种文学作品,尤其骈赋,没有想当的文学功底,从小练就过硬的童子功,谈何容易?全国诗圣坛写赋的作者,不到1000人,优秀作者更是寥若晨星。从诗词中走出来,调整方向,创造自己的高峰,实现华丽转身,明确主攻方向,这是新世纪的选择。

新的思维调后,撰写提纲,专门写山川形胜、人文历史景观、考古发掘,把精力投入到这方面上,日夜写作,完成2000多篇赋作。忽然,一个新的念头否定原来的设想,这些作品,前人已有佳构,几乎很难逾越,四年的挑灯夜战,戛然而止。

恰巧,《光明日报》推出了《百城赋》,突生灵感,一项前人未做的事情,在脑海中油然而生,撰写一部《中华大家庭赋》,全方位展示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居住地,历史、自然、风光、民居、服饰、饮食、音乐、舞蹈、乐器、诗歌、戏剧、节会、保家卫国的精神,以赋这种文学体裁,填补民族创作的空白,既是一项国家文化工程,又是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学著作。

又花了四年的努力,收集资料,一个民族一个民族依序地写,一篇一个专门写,在句法中变换,达到建筑美与音乐美,以1600多篇,60万字完成初稿。

一位局级领导支持本书的出版,看了初校后大为赞赏,设计了版式、封面,出版了样书,联系了出版社,准备付梓,却被意外而搁浅。一次文化社团的会上,拜托一位领导将作品转呈主要领导,结果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张传东先生将我的书稿送到北京,转交一位贵州在京司局级退休领导,辗到民族出版社,历时半年,尚无回音。黄陂蔡店一位老师帮忙联系在省出版机关处的干部,以困难重重而告终。我们印刷厂老同事李转运陪我到武汉长江出版社咨询,答复以出版成本高昂,不能赢利而婉约。

在碰壁中并没有气馁,相信终有慧眼识珠的出版家,希望机会给那些准备好了的人。我又用了四年时间,使这部书更加完善充实,每个赋达到30篇以上,又补写了一个待定民族——穿青人,作为各个民族的概括,增加了民族创造、民族精神、民族智慧、民族楷模、民族标杆、民族认同、民族团结、民族瞭望八章。对少数民族术语方言,作了简单注释。这样,全书就达3430篇,153万字,比原来增加了一倍多。

遇到挫折,心中仍有坚定的信念,终有一天,他会破土而出,而打造传世作品,更需要千锤百炼,好事多磨。在实现一本书的努力中,修到功成果满,只要书还没有问世,我将不停顿,做好最佳善本。

六、打捞钩沉往事

历史是一面镜子,留下历史的记忆,给后人参考,弥足史料不足。在没有文字的洪荒,是靠传说来绵延历史。司马迁所撰《史记》三皇五帝时代,靠故事传说记录远古如烟往事。

记得大概是2008年,黄陂一家政府机关准备编写黄陂建国六十周年的书籍,拟定撰写大纲,提供了档案局提供相关资料复印件。其中1955年黄陂组织一批人,到荆江分洪筑堤工程,只有提纲,没有资料,无法知晓,当时谁带队,多少人筑堤,工程具体情况,一直是个谜。让事实说话,找参与当事人采访,获得一手资料,抓紧时间,抢救性发掘,让真实说明疑点。

木兰山寺庙被毁,史志上一笔带过,具体细节无详细记载,读来不知来龙去脉,总觉得有点惆怅。

在编写《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志》《横店街志》过程中,要忠于原始,在原始资料语焉不祥中,留下了档案空缺处遗憾。

2016年以后,我思考着如何开拓自己的新天地,涉猎未曾到过的领域写作,给人一个崭新的面貌,告别昨天的自己,让人刮目相看夕阳的灿烂。

试着用散文或纪实文学这种形式,写亲人、身边人、普通人物曾经的苦难,感触最深的往事,一代人在特定历史的缩影。写出亲情友情的世态炎凉,真善美永恒的主题,像《庆叔》《亲切在全菊的称呼中》《父亲与我的故事》《做祖母的小火坛》《原道》等都是作者根据上辈人的讲叙、自己经过的往事而缀成篇。

黎世炎先生是融入泥土的黄陂通,在文史部门待过,跑遍黄陂的山山水水,熟悉情况,《散落的大明王朝庄园化石》《一个铜板也不能给》《从滠水源头看我大黄陂》《从木兰山走向全国道教神坛》《将道法自然播向世界》《张子林烈士血洒鲁台山》《九门提督昨日的辉煌》,采访当事人,补轶官书的细化。我与张传东合作采访民间传说,三百年前的故事有了眉目,第一篇《姚缔虞的民生情结》,很多人当年想写而未写的文章。

写出新鲜的传说,别人所未闻的故事,发掘深层的富矿,给读者的意想不到,让人无法克隆与无法抄袭,我一直在苦苦探索,如何选准自己的视角,聚焦独特的镜头,拍下不可复制的经历。《我与胡秋原先生之交往》《臧克家与黄陂的故事》《潘正道先生与我家的故事》《木兰山到访备忘录》等透露着鲜为人知的情节,诠释着人物的品质与风采。

到了这份年龄,感觉时不我待,没有什么比抢救记忆更重要了。写诗作赋已成昨天的黄花,我似乎作为一个有心人,要做的事太多,不能让记忆化成一捧骨灰,泯灭在乱鸦斜日中。

打捞钩沉往事,还有很多事要做。这是一座富矿,潜藏着持久的开采价值。如有些一旦作古,带走了当事时记忆,那将永远弥补。身边的小人物,平常事件,记录一代人的情感,无愧今生。抓紧时间,不被那些无谓的纠葛所困扰,做否定昨天,走向明天的自己。

我这一生,只求没有白活,有点意义。无论多么艰难,坚持走下去。从写自由诗到格律诗,在格律诗中,由应时应景应酬到写社会底层生活,折射时代缩影,由写格律诗词到写赋,又转向写小人物散文发展,向多元化挺进,做最好的自己,留下一点文字,并未奢望成为名家,仅此而已。德艺双馨是真人追求的目标,权位只是过眼烟云。

三分地上的家园菜,供奉神龛上,让祖先分飨。



 诗 

【翰墨堂阳】

荣誉会长;李迅   修中河

荣誉顾问:  平淡似珍   郭涛  赵月花  白水山人 董文海   卢世明  张锁占  春哥在线 

名誉总编;杨蔚青

会长;王世春   

总编;卢春志

副会长;卢旭明  邢建东  

秘书长;庞丽英  

古体诗主编;赵小光   龚保峰 唐剑龙 微微 姚红

现代诗分社长;杨杰峰

现代诗副主编;段建平

制作:堂阳诗侠  

投稿专用王主编微信:  shenzhou81   邮箱2354352917@qq.com

【精彩回顾-名家名作】


【神州文学家园】隆重推荐  卢春志——《神州著名诗人》

【神州文学家园】隆重推荐林松平——《神州文人》  作品

【神州文学家园】隆重推荐王天胜——《文人墨客》  作品

【神州文学家园】隆重推荐  郝建龍——《文人墨客》  作品




版权声明:本刊发布展示的诗词(对联)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图片来自华为和百度,如有侵权,请通知撤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潘安兴 | 开山
请教黄陂的语文老师们!
黄陂赋——木兰公子、潘安兴
骑行318第一季,第八天
读《中华辞赋》感
2022年十佳诗词家及十佳辞赋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