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问道·54 圣湖、鬼湖与世界第一神山

妻以夫为贵

鬼圣本一家

——※※※※※※——

前篇回顾


离开日喀则,进入阿里凄冷荒凉的高海拔平原区后,无信号、无广播、无音乐,只能自唱自乐排解寂寞,却因长期高原反应造成的记忆衰退而错音忘词。

01 圣湖玛旁雍错


一首“我爱北京天安门”不知唱了多少遍。再这么下去,人会魔怔的。还好,苍茫无际的阿里高原上终于有了景色变化,国道左侧冒出一汪青色的湖泊,地图显示它是公珠错。公珠错面积不大,也没什么特色,但它是219国道进入阿里后的第一个湖泊。

过了公珠错,前面就是玛旁雍错了。

山南的羊卓雍措、拉萨的纳木错和阿里的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前两者的名气很大,绝大多数进藏的游客,至少也要去其中一个。玛旁雍错却从来都不是西藏旅游的热点,无他,前两个从拉萨出发一天打个来回,而玛旁雍错到拉萨的直线距离有1000公里,来回一趟要走个把星期。

景点的名气总是与交通便利与游客人数正相关,就如九寨沟与张家界,几十年前还是人迹罕至的穷乡僻壤之地,谁知道它们的魅力?距离纳木错并不太远的色林错是西藏第一大湖,也是因为交通不便,不仅没称圣,反倒是捞了个“鬼湖”的名号。

这么说来,“世界屋脊的屋脊”上的玛旁雍错,一年到头冷冷清清的,为何能居于三大圣湖之列,甚至有人称其为第一圣湖?原因咱们后面再说。

从公珠错到玛旁雍错有一个多小时车程,路旁总算是冒出了几间住人的平房,圆石与泥巴砌成,低矮破旧,围墙上没有牛粪干,除了屋顶上那几根稀稀落落的经幡,几无藏民居的装饰元素。这儿比日喀则更穷困。

玛旁雍错就在219国道旁不远,靠近它先要通过公路检查站。在检查站排队时,身边一位藏族司机告诉我,没必要从这里进去,门票贵得要死(150元),也没什么看头,除非转湖。我说既然来了,总要到湖边看看才是。他说那就绕过去,去普兰县城的路上可以看湖,而且圣湖鬼湖可以一起看。

我对这位热情的藏族兄弟表示感谢。出了检查站,上车前远眺湖边的游客中心。中心是新建的,在这荒郊僻野的高原上显得特立而突兀,景区外停着几辆越野车,也有些稀稀拉拉的游客。我也不想多看,除了一个地标,甚至懒得用相机多拍几张(或许是高反带来的迟钝倦怠所致),就驱车而去。

玛旁雍错是个形状比较规整的湖泊,可以说它像心脏,也可以说它像肝脏,说好听点如翡翠般的宝石。远看这湖,色彩明媚靓丽,但在我所见识到的新疆、西藏、青海的众多湖泊中,也未见得多么特出。或许也是距离太远的缘故,219国道平行于湖畔,却始终有三五公里的距离,这么远看湖,很难找到感觉。无法靠近,国道与湖泊间,横亘着一望无际的铁丝网,上面还挂着经幡。

湖畔总有藏人在漫步,人数不多,三三两两的,男女老幼都有,不紧不慢,步履从容。他们在转湖。藏人相信,围着神山圣湖转圈有莫大的功德,尤其是在特定的年份,即所谓的“马年转山、羊年转湖”。在无人区般的阿里,能见到有人类这么悠闲自在地活动,对我而言真是莫大的慰藉。

沿着219国道驶离玛旁雍错,会遇到一个丁字路口,向前是新疆方向,向左转90度通向普兰县县城。我按照那位藏族司机的指点,在这里左转。前一段都是平原丘陵,开了半个钟头,玛旁雍错在路的左侧浮出,再开一段,就到了湖边,也有一百多米远,但这已是公路距离湖岸最近的地方了。

然而,这里还是有高大的铁丝网,缠满了经幡,遮挡着视线,踮起脚才能看到这圣湖的模样。看来,这一圈一百多公里,都已被铁丝网围住,也不知这算是捆绑还是保护。

此处没有入口,看那湖边还有小木屋,说不定有看守人。再说,我还真没本事翻过这道铁丝网。那就放弃吧,站在这铁网后,找个能踮脚的地方,也一样能端详这神圣的玛旁雍错。

仅从景色评价,三大圣湖中的纳木错,广阔无垠,蔚蓝的湖水映照着念青唐古拉山的雪峰,远观近赏,都带给人震撼之感(见《西行漫记·17 天湖纳木错》)。羊卓雍措是高山堰塞湖,狭长蜿蜒且富于变化,宁静清澈,异常秀美(见《问道·36 温婉的羊湖与高悬的冰川》)。玛旁雍错青色的湖水洁净,湖面如镜,倒映着天上的团团白云,还有什么呢?湖边的山峦都是光秃秃的土丘,也未见有何特色。这湖除了大点,别的也没啥么。

失落中我驾车离开,继续向县城方向行驶,据此不远,还有一座著名的湖泊——鬼湖。

02 鬼湖拉昂错


离开圣湖翻过一个小山丘,行驶大约两公里,就到了鬼湖拉昂错。两座湖的距离如此之近,我当时猜测,之前它们曾连在一起,只是后来因为地质、气候变迁而分开。后来查资料,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远看拉昂错,湖水的颜色与玛旁雍错也没什么不同,湖边的雪山更多。走近看才找到两座湖的不同点,玛旁雍错的湖畔,长着稀稀落落的绿草,近湖的山丘上也有一抹绿色。而拉昂错的湖边,几乎寸草不生,甚至没有泥土细沙,都是粗粝的碎石。再看湖边的山峦,冰川之下是青色、黄色、黑色的山岩,反差很大。

原来,玛旁雍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而旁边的拉昂错是咸水湖。据说圣湖玛旁雍错的水清冽甘爽,鬼湖拉昂错的水却苦涩难咽。玛旁雍错意为“不败的碧湖”,拉昂错意为“有毒的黑湖”。青藏高原上的咸水湖很多,由于矿物质等原因,有的咸水湖毒性很大,有的却是动物们补充盐分的好地方,青海湖养育了周边万亩草原无数牛羊,圣湖纳木错也是咸水湖。

出行前,我曾读过一篇介绍圣湖鬼湖的文章,文中记录了不少传说与神奇的现象,因此我对鬼湖的兴趣远高于圣湖。鬼湖旁当然没有铁丝网护卫,我不舍得一百多块钱的门票,没资格畅饮甘泉般的圣湖水,尝尝鬼湖的咸水却也是个有趣的体验。

于是停下车来往湖边去。走了好一会儿才发现,湖水看着不远,其实也有挺长的距离,尤其是波浪起伏般的一层层的碎石,在上面行走特别累。海拔4500多米,为尝这么一口水来回折腾,实属不值。已是下午两点多,没吃午饭的我饿得头晕。于是返回车旁,做了盒自热饭,看着四下的景色慢慢吃完。

此时的拉昂错,湖水的颜色与玛旁雍错也差不错,或许在气候恶劣之时,它才会展示黑湖的恐怖。我又发现,拉昂错的浪花较大,泛着白沫(见前图),玛旁雍错没有。

如果继续前行几十公里,就能到达普兰县县城。一万多平方公里的普兰县,人口不足一万。它与印度、尼泊尔交界,是西藏重要的边境口岸之一,也是阿里历史上最主要的对外通道。

普兰县地图

来之前就在犹豫,是否要去普兰口岸看看。据说口岸每年7-9月开放,很多印度香客会从这里进入,参拜神山圣湖。

几经犹豫还是放弃了。中印这种关系,口岸真的会开放么?即使开放,会不会允许我等靠近?某些文章介绍,每年有几万印度香客进入,为什么我在两湖之间这条通往口岸唯一的公路上逗留那么久,就没见几辆车从身边驶过?

加之身体状态太糟,我决定缩短在西藏逗留的时间,于是驾车返回219国道。

后来想,从湖边到县城也就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即便不能去海关,体会一下这个三国交界处的世界屋脊上古老的城镇,也是很有意义的。数日来沿着喜马拉雅山脉走了一千多公里,路过亚东、吉隆和普兰三个口岸,却都未曾造访,实为本次西行最大的憾事。不能想着有下一回,人生中遇到的很多人和事儿,你缩退了,就再没机会拥有。

03 第一神山


所有古老的宗教都有一套宇宙模型(宇宙观),定义了神祇、凡人以及鬼怪精灵之类的居住空间及空间转换准则等。比如我们所熟悉的道教三十六天和十八层地狱。凡人死后进地狱,或等待投胎,或受残酷惩罚不得超生,修炼得道者却能摆脱轮回、升天成仙。

道教这一套抄自佛教,而佛教又继承于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婆罗门教,同样脱胎于婆罗门教的印度教、耆那教用的也是这套宇宙模型。

在这些宗教的宇宙模型中,世界的中心是一座高大的神山,诸神和三十六层天居于此山,而世间凡人生活在环绕此山的被海洋分隔的大地上。道教抄了三十六天结构并重新命名,却未套用山海结构。

笔者以为,这与印度人与中国人生活的地理环境相关,人类的想象力总不能超越自己所接触的事物。中原是平的,是个人就能爬上五岳,说神仙成群结队驻扎在哪个山顶上,说服力实在不高(个把神仙是可以的)。婆罗门教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印度河的源头就在西藏阿里。从古印度人的角度,他们居于冲积平原,天边是数千米高的犹如巨墙般的世界屋脊,那个时代没人能登上峰顶。将诸神想象成居住着山上是合情合理的事儿。

这些宗教,都将宇宙中心的神山命名为“须弥山”。高大的须弥山由四大天王护卫,顶部为四方形平台,其四边对应着凡人居住的四大洲部。

图源百度百科 有标注错误

是否存在真实的须弥山?从宇宙观的角度,须弥山是银河或宇宙中心,不应在地球上,为凡夫俗子所目睹。然而,将现实中的日月山河奉为神灵的自然崇拜,在世界各地风俗传统中仍有很大市场,比如汉民族的五岳,日本的富士山、朝鲜的长白山。

藏传佛教、苯教,以及很多印度教、耆那教信众认为,须弥山在青藏高原之上,它就是位于西藏阿里普兰县,距离圣湖玛旁雍错仅几十公里的冈仁波齐峰。

冈仁波齐是冈底斯山脉的一座高峰。在“世界屋脊的屋脊”上的冈底斯山脉,被称为“世界之轴”、“众山之王”。

冈仁波齐的海拔仅有6600多米,与珠穆朗玛等高峰相比差得远去了。然而,山不在高。珠穆朗玛等众,只是喜马拉雅山脉众多高峰中的一个,在高原上仅凭肉眼也看不出多大差异。

冈仁波齐却是突兀独特,它是印度河的发源地,它的山体如同一樽中国古代的官印,下面四方,中间隆起,真可称得上伟岸壮观。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印度神河的发源地、挺立于万山之王的中心、形状四方就如神话所描述,很多人相信冈仁波齐就是须弥山。它是苯教的发祥地,它是佛教大日如来佛的道场,它是印度教湿婆的寓所,它是耆那教祖师的得道之处,它是“多重”宗教圣地。以各个教派信众人数计算,冈仁波齐是当仁不让的世界第一神山,毕竟,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没有山川崇拜。

航拍冈仁波齐峰(前排山脉居中) 摄影:@老土豹孙岩

百年来,各个宗教的信徒跋山涉水、历尽艰辛来到这座神山前朝圣、转山,以获得更大的功德。这其中,印度教徒最多。从下图可以看到,冈仁波齐距离新德里仅有四百多公里,朝圣的路途虽然险恶,其实也没想象的那么麻烦。

请注意,旁遮普邦四个字左边的那条白线是印度河。从这张地形图也能看得出,为何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婆罗门教会诞生以神山中心为中心的宇宙观。

人类的想象力总不能超越自己所接触的事物。

04 无功而去


下面是一张介绍玛旁雍错的照片,有牦牛、草地、碧青的湖水和远处冈底斯山脉中冈仁波齐那白色的峰顶。这张照片也说明了神山、圣湖之间的关系。

图源:维基百科

离开圣湖前往神山的路上,我也琢磨出了圣湖之称的由来。玛旁雍错虽然秀美,与青藏高原上众多的湖泊相比,算不上有多么特别,起码比不上纳木错与羊卓雍措,它的名头靠的是冈仁波齐。

笔者在《西行漫记·17 天湖纳木错》中做过分析,在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中,山与湖是生殖崇拜的一种形式,分别象征着男性与女性,有了神山,就要配个圣湖当老婆,既然旁边还有个苦水湖,那就按照神鬼关系命名为鬼湖。显而易见,神山、圣湖与鬼湖源自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与须弥山宇宙观没啥关系。然而,又正是因为这第一神山,玛旁雍错这座不算太特别的湖泊得以昂首西藏三大圣湖之列。妻以夫为贵么。

沿着219前行,远方乌云翻滚,一道道闪电劈打在旷野上,打得我的心肝直颤,我口中叨念着:可别又是……

到了拐向冈仁波齐的三岔路口,远近的雨都止住了。我将车停在马路边,眺望横亘在两公里外的冈底斯山脉上那翻卷的白云,心里哇凉哇凉的。

看地图,这里距离冈仁波齐只有十几公里,中间还有个村镇。还是去试试吧,于是将车驶离国道。

前行不远遇到检查站和收费站。路旁一位年轻的汉人武警劝告我,他觉得完全没必要花这个钱(也是150元),进去看不到冈仁波齐。我说就走近看看不行么?他说即使转山也看不到峰顶,以他的判断,两三天之内天气不会好转,住下来等也没用。

奇怪,怎么这神山圣湖前都遇到劝离的?或许在本地的藏人和常住的武警看来,花两三百块费心劳力地看个就那么回事儿的山水,真不值。

抬头远眺,天上的云雾更浓了,由白转灰,沉沉地压下来,别说什么前方的神山,眼前的高山都看不到半山腰。

我没再犹豫,调转车头离开,向着阿里的深处继续前行。

上回在珠峰脚下,未曾目睹第一峰的容颜。这回在第一神山前,也不能瞻仰其庄严宝相。相机里只有一张距离冈仁波齐方向二十公里开外拍摄的长焦,那是云雾最少的一刻,露出了一段冰川。这情形与我在珠穆朗玛峰前一样。

算不算看到了神山,当然算,谁说山腰就不是山?你的下半身就不算你的了?


后记


《问道》之旅从波密到拉萨的路上,遇到徒搭的小周,那是他初次进藏,懵懵懂懂地到处乱撞。拉萨分手后我们一直有联系。次年,他走了我这一趟的逆向,从新疆进藏,在冈仁波齐转了山。之后,在朋友圈里看他走过很多极具挑战的徒步线路,如户外大神一般。

日前,在九江与他见面,他的眼神果敢坚毅,与五年前全然不同。

如果那年身体状态没那么糟,或许我也会绕着冈仁波齐转一圈,为的是一种难得的体验,为的是去理解那些转山的信众,为的是挑战自我、认识这个广袤无垠的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人心醉的绝色鬼湖
神山圣湖之魅
心中的圣地,人间的天堂--之八(阿里4)
阿里,远方的梦(一,岗仁波齐,玛旁雍错)
圣湖之王玛旁雍措 取经路上的王母瑶池
西藏有个“鬼湖”,为何人畜不靠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