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讲了n遍了你怎么还不会

标题中的疑问,许多老师不仅内心疑惑,而且经常会对学生“脱口而出”。这个话不仅伤人,而且不公平。因为,你那“n遍”到底讲了什么?是能让学生“会”的讲法,还是把他们引向“似是而非”、“盲点遍地”的讲法?董老师在“注重过程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中记录的教学过程,较好地诠释了为什么老师讲了n遍学生还不会。

作为“和(差)角公式”的典型应用,“二化一公式”(暂且叫它“公式”吧)实际上是“逆用公式解决问题”,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又能训练思维的发散性。正如董老师所言,如果从学生熟悉的和(差)角公式的“正用”出发,再提出“逆用”的问题,通过铺设合理的认知台阶,在关键的地方(即发现“提取

”)放手让学生探索,他们就不仅能掌握“公式”(它的结构特征和使用条件),而且适当训练后就能灵活应用。但遗憾的是教师A却把本应是自然而水到渠成的结果变成了“神兵天降”,而且是“使用暴力”。例如,在学生不知道如何把
化成
时,强制学生“提出2试试”;不顾学生“您怎么想到提出2?”的疑问,又让他们将sinxcosx化成
的形式,并再次强迫他们“提出
试试
。在学生“发现”了提出的系数的规律,得出“公式”后,老师没有在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明确使用条件上下功夫,而是迫不及待地引出另一个“知识点叠加的问题”:求函数
的周期和最值。当学生依样画葫芦时,教师又一次使用“暴力”:“你怎么能这样化简呢?二倍角公式不知道使用吗?大家再用二倍角公式试试!”最后,在学生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而“仍然不会”时,教师“只好亲自上阵,演示化简过程”,这时的教师大概已黔驴技穷了。

 教师A对“为何是您告诉学生提出系数2,

,而不是让学生自己探究呢?”的回答:“学生自己也看不出来,这个问题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旦捅破了,什么神秘也没有了,直接告诉他们,再让他们发现就是
,节约了时间,为下面的练习赢得了时间,教学效果会更好。”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当前概念、原理教学中的教师心态。许多老师以为,让学生探究太费时间,老师点破,学生能懂,节约时间,效率提高。殊不知,这是剥夺学生思考的权利,是导致学生“不会”的根源。当然,从中也暴露出老师不懂学生数学认知规律,是专业素养不高的表现。

总之,如果教师讲的“n遍”是不讲理的、越俎代庖的、强加于人的,少了循循善诱,缺乏心智启迪,没有给学生以豁然开朗的思维体验,那么这个n趋向于∞也是枉然。

 我认为,如果讲一遍学生不明白,老师就应扪心自问,“我对这个内容的理解是否深刻?”“我哪个地方讲得不到位?”“我是以学生能懂的方式讲解的吗?”“我的讲解是否针对了学生的理解困难?”如果你经常遇到“讲了n遍学生还不会”的情况,那么该怀疑的是你自己的数学教学水平,而不是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章建跃《中小学数学(高中)》2011年第5期编后漫笔

附董海涛《注重过程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以y=asinx+bcosx的教学片段为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数学评课稿精华汇编
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黄石文坛】徐卫祥的随笔《一次永生难忘的备课经历》
强化情感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实现“有思维的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实践和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