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材研读的三层次

    

  长期浸淫于教学中,耳闻目睹一线教师对于教材的看法与做法,认为中、高考几乎不考教材,教教材是在浪费时间。表现在课堂上对教材不屑一顾,除了讲题就是考题,并理直气壮的认为这才是对学生负责。对此,笔者深感震惊,深表担忧。教材,对于教师叫“教本”,对于学生叫“课本”。“教本”者,教学之本也;“课本”者,课堂之本也。“本立而道生”,教学只有立足于“本”,才会实现真正有效的教学。

走进课堂,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状态。教师要么是考试前讲试题;要么是考试后讲试卷;要么就是在考试。—— 应试教学一览无余。而且这种教学正从高三蔓延到高一高二,进而到初中乃至小学的课堂上。我从未反对教师教学中教给学生应试,却反对一贯的应试教学行为带来的直接后果——没教会学生。这一点,在随便一间教室内就可以看得见:学生课堂状态散漫,时常会有人走神、瞌睡甚至交头接耳、东张西望;教师偶有提问,全班如惊弓之鸟,避之不及。一群在课堂上连参与学习都困难的人,怎么能期待他学会呢!应试教学反映出来的问题很多,潜在的问题更多。一直以来上下口诛之、笔伐之,不是没有理由。若还任其像瘟疫一样在课堂上流行,学校就危险了!若给课堂做大手术不是不能,是眼下条件不允许。那就从最基本的改变开始。——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认识教材是什么?说教材是“教学之本”“课堂之本”,是因为教材中有学生成长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这些知识与技能,以文字、数字、符号、图片、表格等形式次第呈现给出来,其知识情境具有典型性,使学习者更直观的了解到知识生成的过程,易于引发学习兴趣与拓展思维。尤其是每一篇教材的选择无不直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目标。——这是新课程极力倡导的最高教学目标。事实是教材是一群中国顶级大脑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精心选编而成,既体现了国家意志,又符合当代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需要。教师的任务是与编者对话,深刻领会课标要求与编者意图,精准施教。“万丈高楼平地起”。能立足于教材,从教材走出去,实施拓展、连接学习,把教学思维延展到千里万里,才是教学的需要,认知的需要,也是教育规律使然。所谓“本立而道生”。妄言高考、中考不考教材,故而束之高阁的做法,既不顾及国家意志,也不了解课程标准,教学过程忽视教学与认知规律,唯中、高考马首是瞻的做法,实在短视而功利的可以!

怎样发挥教材的作用呢?

首先,备课备教材。教师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备教材是实现教学的第一步。通过备教材,既要知道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教?更要知道怎么做?即所谓新课程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立体目标。“永远学做教师”的于漪老师教了一辈子语文,80年代,她的语文课在电视上播放,上海出现万人空巷的盛况。在那个崇尚知识的时代,于漪老师绝对称得上是全民偶像。她无数次告诉教育同行自己是这么备课的:首先要在通读整册教材的基础上,反复阅读课文,直至教材上的每一个字都能在自己眼前立起来与自己说话。其次,才开始翻阅名家备课,看人家是怎样理解教材的,以取长补短。最后才看教学参考书。以此为基础写成详案,让这个详案在自己大脑中过电影,找得失。如饥似渴、如琢如磨。如此精心的备课,怎能不吸引学生的学习呢?

由此,我们要求教师备课时要有对教材有不少于十遍的阅读,真正理解教材在说什么?理解作者的意图,理解编者的意图。参阅“课程标准”找准教学的通道及带领学生去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的策略与方法,在反复拓展中直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而实现要用教材教学的要求。

其次,预习读教材。备课中容易被大家忽略的是“学情”,而教学中常被大家忽略的常规是“预习”。通过预习读教材是教师了解学情的绝佳通道,而了解学情则是有效施教的前提条件。在此不谈这些教学要素为什么被忽略,重点说预习中怎样读教材。要让学生带着任务读教材,所谓任务驱动法。为了达成阅读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设计。本着“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原则,把蕴含在教材中知识要点转化成问题呈现出来,引导学生通过读教材回答这些问题。当然回答问题不是任务的终结,而是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预习的情况(问题解答及个人质疑)就是学情的再现——这为教师的课堂施教提供了基本信息。怎样的问题才能引领学生走上预习之旅呢?前面发文《例谈教学问题的设计》已提及,此不赘述。以此为基础,大家把教学管理的触须延及到这里,像对待课下作业一样管理学生的预习,教材的作用就此得到有效发挥。若考虑操作上的方便,可以把预习问题以“导读工具”的形式呈现出来交给学生做预习之用,进而更有效的发挥教材的作用。

第三,上课用教材。就是要求教师课堂上要用教材去教学,而不是别的。当然,若教师备课备教材,学生预习读教材,就不太可能有上课不用教材的问题。这也就体现了教学中要“依纲据本”的基本原则。

目前我校课堂上出现的不用教材教学,“一张试卷打天下”“从头到尾讲试题”的做法,不仅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的原则性问题,更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与态度问题。以中、高考不考教材为由,上课带着学生做考题的言行可以休矣!要求有这种认识或行动的同事,加强对中、高考的学习与研究,尽早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潭,把自己的工作言行规范到我校教学的要求上来。

教育不能打着“为了学生明天的幸福”的旗号而去牺牲其今天的幸福,虽然这样做很容易得到一些人尤其是家长们的认可。人生来是追求幸福的,人只有在幸福的情绪体验中才会笃信真理的价值。我们的教学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幸福的,成长是快乐的。为此,作为教育者付出怎样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而在教学中发挥“教材的作用”仅仅是这种努力的一个发端。



教材研读的三层次

唐建新

     因为我们的考试不直接考教材,只是进行学习能力的简单迁移,多年延续下来的后果堪忧:考试越来越呈现出脱离运用的浅层次化,学生负担就在机械重复中不断加重,而教师的教材研读能力也日益萎缩。

    在倡导大力减负的今天,有必要再次提出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

    研读教材是备课的基础前提,也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先决条件。没有这一点,其他的都是白说了。

    研读教材,不少的教师认为这还有什么值得说的呢,自己大学都读过来了,难道连小学初中高中的教科书还读不懂吗?

    其实这里不是一个简单的读得懂读不懂的问题,因为你已经不再是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了,在教材阅读上,作为教师应该把握好三个层次的研读进程。

    第一个层次,即知道教材的基本内容,这是一般学生通常情况下那个自行阅读理解的程度,也是我们常常说的“是什么”的问题。这一层面的教材阅读,需要的是一般阅读能力,即教材字面上的意思,属于浅层次的理解阅读,譬如语文教科书中课文的主要内容,或者主要故事主要情节主要人物主要观点等,数理化教材则是什么现象什么原理什么公式等最基本的教材内容。

    第二个层次的教材研读,则应该是深入一步思考,这是一个“为什么”的问题,即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教材内容,其内在的学科知识结构展开方式中,该内容有何地位及作用。在此层次上,还得思考教材内容的教育价值,即为什么在青少年学习时间非常宝贵的阶段,为什么要安排该内容的学习,必要吗,非学不可吗,在学生一辈子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有什么必要性,要尽量挖掘出教材中教学内容的极端重要性,要能够说服教师自己,然后才能够去引导学生的学习,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也为自己的教学切入找到充分的理由。

    第三个层次的阅读思考是结合学生学习起点来进行,即学生自己能够学习的是哪些内容,需要教师讲解的需要教师提升的是哪些内容。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实际,各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教学。不要误以为学生都能够自学,学生自学都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也不要误认为教师能够什么可以教给学生的。要知道,人类五千年文明硕果累累,而进入教科书的是其中很少很少一部分,是最基础最基本最具有发展性再生性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的多元教育价值,一般学生是根本不可能寻找得出来的,一般的教师也是难以寻找出区分出这些价值的。这需要教师学科的职业敏感,需要相对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需要一定的教学论的理论支持。这第三个层次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怎么样”的问题,即面对不同层次学生面对不同层次问题内容,怎么样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的问题。遗憾的是,一些相对比较平庸的教师,从来没有思考过教材内容中学生可以自己学习哪些内容,教师可以教学哪些内容,甚至错误地认为自己这门学科是不需要教师来教的,教师自己是无实质内容可教的。

    考试的浅表化导致了教学的浅表化,进而使得教师不深入研读教科书,依靠学生的机械重复操作无数次的简单雷同的重复,依靠体力来换取在浅表化考试中的所谓高分满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少教师的学科教学的职业水准,就只长期停留在第一层次“是什么”上,早就淡忘了该内容的“为什么”的价值叩问,更加不去思考“怎么样”去区分学生自学与教师可教的内容与方法,也难以找出学生无法达到的学习程度自己应该且必须教的内容与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优质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编制与运用(导学案讲座一之10)
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导学案讲座一之5)
导学案编写与使用的点滴体会
关于预习习惯的总结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有效性
如何指导小学语文课前预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