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着名师学中医

黄吉庚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呼吸病专家,早在20世纪70~80年代就是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参加国家攻克“老慢支”的科研项目,研制治疗“老慢支”的泽漆片。1983年高惠然教授跟黄吉庚教授临诊学习期间,发现黄老在临床中常善于将温病方与伤寒方结合加减,用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和其他肺系感染引起的高热性疾患,往往得心应手,疗效显著。

高教授实践也证明,该方用于肺系各种感染性高热,能经得起临床重复验证,在治疗过程中,既无副作用,又不必加用西药,对于年老体弱者,在密切的观察下大胆应用,获效颇佳,这说明单用中医中药是能治疗重急症的。

为了传承黄吉庚教授的宝贵经验,附验案两则如下。

案一 患者沈某,女,62岁。1983年5月14日初诊。

素有支气管扩张史,今发热恶寒3日,头痛,周身关节酸痛,频繁呛咳,咯痰量多,白如泡沫,胸闷而痛,咽痛,纳差。大便秘结,4日未行,小便黄赤,舌苔薄黄,脉浮数(脉率110次/分)。检查:体温38.9℃,白细胞17.6×109/L,中性89%,淋巴11%。X线胸透:两肺纹增深,模糊,右侧肋膈角变钝。

西医诊断:支气管扩张继发性感染。

中医辨证:风温犯肺,痰热壅盛。

治法:清化痰热,和解通腑。

处方:银翘散合大柴胡汤加减。金银花、连翘、鲜芦根各30g,黄芩、半夏、生谷芽、生麦芽各15g,枳实、厚朴各10g,柴胡、桔梗、甘草各9g,生大黄4.5g(后下),4剂。另加服黄芩苷,每次3片(每片0.25g),每日3次。

二诊(5月21日):药后热退;体温37.5℃,咳嗽咯痰明显好转,胸痛已除,纳食增加,大便得解尚干,舌苔薄黄,脉细滑(脉率86次/分)。血白细胞11.4x109/L,中性粒细胞82%,淋巴细胞14%,单核细胞4%。再以原法守上方继服4剂以清余邪而愈。 



按语
本案久患支气管扩张,素体肺热较重,咯血,既有风温犯肺之症,又见伤寒少阳兼阳明之象,故治以温病与伤寒合方获效。且肺与大肠相表里,上焦肺热炽盛,下移大肠,则大便秘结,故在清肺热之中必佐以通腑泄热之品,方能上下并治,腑气得通,肺气得宣则热有出路,故尽管是痰热壅盛,高热之候,亦能药到病除。


案二 患者王某,女,70岁。1983年3月12日初诊。

有慢性支气管炎史3年,今发热恶寒,肢体酸楚,咳嗽频繁,咯痰白黏不爽,喘息不能平卧,口干欲饮,纳呆,舌质红,舌前无苔而干,舌根苔黄而剥,脉滑数(脉率96次/分)。检查:体温38.7℃,血白细胞11.4×109/L,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28%,单核细胞2%。X线胸透阴性。

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

中医辨证:风温犯肺,肺失宣肃。

治法:疏风散热,和解宣化。

处方:银翘散合小柴胡汤加减。金银花、连翘各30g,鲜芦根60g,黄芩、生谷芽、生麦芽各15g,柴胡、桔梗、甘草各9g,半夏、前胡、杏仁各10g。3剂。

二诊(3月15日):自诉服药1剂,次日热退,气喘大减,咳嗽好转。咯痰渐爽,胸闷,纳差,舌深红,苔根腻而花剥,脉细(脉率72次/分)。检查:体温36.9℃,血白细胞9.5×109/L,中性粒细胞70%,淋巴细胞29%,单核细胞1%。再守上方去柴胡,加瓜蒌皮15g,改金银花、连翘各15g,生谷芽、生麦芽各30g。5剂。另加服鲜竹沥口服液,每次1支(20mL),每日2次。

三诊(3月19日):咳嗽渐减,咯痰已爽,气喘已平。纳食增加,口干欲饮,舌深红有裂纹,苔花剥少津,脉细。此乃热退津伤,肺阴不足,肺失宣肃,转法以清宣润肺,止咳化痰。

处方:南沙参、北沙参、麦冬、桑叶、桑白皮各12g,鲜芦根60g,黄芩、杏仁、前胡各10g,桔梗、炙紫菀、炙苏子各15g。再服7剂以治其本,善其后。



按语
本案年已古稀久病慢性支气管炎,素体阴亏。其标为风温犯肺,其本为肺阴不足,当以标本兼顾。初诊用疏风散热,和解宣化以治其标,且重用鲜芦根以生津止渴兼保肺阴,因药证相符,故仅服1剂,热度即退。复诊热退,故去柴胡。热退津伤,阴液亏耗,正如《温病条辨》谓:“温病最善伤阴。”故见口干舌裂阴虚之症,则于三诊转用《温病条辨》之桑杏汤加减,既滋养肺阴,又清宣凉润,肃肺化痰,调理善后而愈。


体会:黄吉庚教授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引起的高热性疾患多属中医学风温范畴,风温乃风与热相合为病,风与热皆为阳邪,两阳相劫,则热势炽盛;邪在肺卫,则出现高热、恶寒、咳嗽等肺卫诸症;热及胃肠,则可见便秘不通;阳邪伤阴,则热退后易出现阴虚之症。故根据其病因病机,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制定出一个以疏风散热和清化热痰为主法的基本方(金银花、连翘、黄芩、柴胡、半夏、桔梗、甘草、前胡、杏仁、鲜芦根、生谷芽、生麦芽)。本方是由吴鞠通《温病条辨》之银翘散合张仲景《伤寒论》之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加减化裁而成,温病与伤寒方并用,灵活加减,取长补短,恰到好处。方中以银翘为主,清热解毒,辛凉透表;配黄芩可清泄肺热,其具有较强的抗炎抗菌作用,尤适用于肺部感染;柴胡和解退热,疏通气机以透达外邪,并针对邪及少阳之“发热恶寒”一症而设;桔梗配甘草即《金匮要略》之桔梗汤,可开宣肺气,化痰排脓;芦根甘凉清热,生津止渴;杏仁、前胡宣肺止咳化痰,半夏化湿去痰,宽中降逆;生谷芽、生麦芽健脾和胃,以防大量苦寒之品伤胃之弊。诸药相伍,共奏疏风散热,清化热痰之功。

在应用中,若胸透见肺部感染较明显或化验血常规白细胞较高者可重用银翘、黄芩,或加服黄芩苷,每次3~4片,每日3~4次;若痰黏难咳者可先加瓜蒌皮、生蛤壳,不效再加服鲜竹沥,每次1支,每日2~4次。竹沥“性寒而滑,风热暴火有痰者宜之”,尤适用于痰黏难咳者,用之可使咯痰爽快,痰量减少而起止咳平喘作用。

痰黄如脓者加冬瓜仁、鱼腥草,胸痛加桃仁,体温不甚高时去柴胡,兼有风寒加荆芥、防风,便秘加生大黄、枳实,舌苔厚腻加厚朴、陈皮、薏苡仁,恶心呕吐加生代赭石、竹茹,痰中带血加仙鹤草、藕节或茜草、白茅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肺脓肿 中医辨治方药验案举隅
治感冒,首选中医药
小儿咳嗽
支气管扩张的中医验方
支原体肺炎(中医)
面对流感束手无策? 教你几个办法, 预防超有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