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杨智慧访谈录:关于百年中师教育文化(三)

访谈时间:2021711

访谈方式:微信视频交流
访谈话题:关于百年中师教育文化
访谈人:张颖(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科学教育专业大四学生)
访谈对象:杨智慧(湖南省特级教师,常德市一中正高级教师)
(以下简称张、杨)

:那您当时既是语文老师,又是班主任,作为中师的班主任,您是怎样培养中师生综合素质以适应将来教学需要的?
 
杨:我当时大学毕业的时候年轻着,二十二三岁,学生呢?十五六岁,第一届中师生和我年龄相差七岁左右,我和他们关系比较好。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两件事我可以说说。
 


在中师,我任班主任六年,但只完整地带过一个班级,30班,是普师班,完整地从一年级带到三年级,因为中师是不分班的啊。在30班,我至少做了两件现在还值得骄傲的事情。
 
我是从农村考出来,五音不全,集乐盲、舞盲于一身,但我想让我的学生重蹈我的覆辙,特别是综合素质要求高的中师生!我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组的依据便是各组员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平衡。怎么讲呢?有的人喜欢唱歌,有的人喜欢跳舞,有的人喜欢画画,有的人喜欢朗诵,而有的人似乎像我一样什么都不会。我按照他们水平的高低、内外向的性格等情况分成四组,然后,我要求每一个组,准备出三到五个不同的节目,组织一场班级专题晚会,必须每个人上台,不管你是不是不怎么爱说话,怎么内向啊,怎么脸红,我不管这些的,每个人都要上台,不上台就扣你组分,这是我班主任的一个做法。我特约邀请了艺术老师或其他班级文艺爱好学生担任评委,给每一个节目打分测评,还贴出海报,欢迎其他师生观摩,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每个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比拼厉害啊,话剧、小品、朗诵、舞蹈、唱歌等等,互相保密,挤时间彩排。一个多月准备后,他们闪亮登场啦,水准还真超乎我的相像!
 


前不久,当年这个班上学生(现在早已是教龄多年的教师了)的孩子高考后,来我这里填报志愿。偶然间,想起这事,我问她,还记不记得杨老师搞这次活动,她说她当时就是很内向的学生,硬被我逼着上台表演的,现在想来,算是很好地锻炼了我的胆量和勇气。有些老师可能没有这样“逼上梁山”,但是呢,我觉得中师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只要逼,就会潜力无限。
 
第二件事情呢,就是我让班级每一个学生从一年级到三年级至少当一个学期的班干部。但是,我还有一个条件,班干部一个学期改选一次,每一次班干部改选,都要演讲竞聘,当场投票公布当选者,老师不发表任何意见,完全听从学生意见。班干部可以一学期当选,可以六个学期连续当选,那个班的班长就连续当了三年,中师毕业后,一路高歌猛进,攻读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现在是省委党校的教授了。
 
我跟他们讲得很明白,你们三年级毕业的时候,在你们的毕业生登记档案里,可以骄傲地写下你的班干部经历。中师生的干部,是非常锻炼能力的,不像高中生,以学习为主,班干部只是挂个名。中师省的班干部,如果你是宣传委员,这个学期班级的宣传工作就有你负责主持,完成学校宣传部的各项工作。我们学校对班级的考核,是方方面面的日常综合量化打分,分高着为优秀班级。我和学生说,我宁愿班级扣分,但也要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能力,我也相信每位班干部都会把你分管的工作做好。结果,我这班级一直是学校优秀班级,我也跟着沾光,每个学期都是学校优秀班主任。
 
记得在一次教职工大会上,校长说,如果谁连续三年每个学期都是优秀班主任,我把他带到北京去旅游,三年后,在我和学生的努力下,我成了学校连续三年的优秀班主任。因为我信任学生,公开、公平、公正地任用干部,学生就非常服我,就用行动表示要给杨老师争气,管理好班级工作,不给杨老师丢丑!
 


前些年,学生毕业聚会,失散了多年的师生聚在一起,学生说了许多感谢我的话儿,我要多感动就有多感动,其中就包括我逼他们当干部的事情。夜深了,学生们送我回家,有学生在车上对我说了他当年当干部的事情。
 
席间,有学生很激动,也很真诚,脸涨得通红,端起酒杯向我敬酒,他说杨老师你不知道,你的中师教育对我一辈子影响有多大,20年后不敢忘记。那年,他竞选当上了班级宣传委员,负责组织班级黑板板。那时候中师的日常检查特别多,其中就有黑板报检查,就是每一期主题黑板报都要检查并评奖,一二三等奖。他第一次主办班级黑板报,由于经验缺乏,学校黑板报评选,班级三等奖也没捞到。其实,那些年,中师生的黑板报水平是相当高的,后来,我教高中,尽管是百年名校的高中,黑板报的质量真不敢和中师生比。他很内疚,也很害怕,似乎给班级抹了黑,不敢面对我,他想老师这么信任我,要我当宣传委员,我一当宣传委员就给杨老师丢脸,一个三等奖都没捞到,没挣到班级奖励分。要知道,我们班级当时在师范的时候,是非常优秀的班级,我又年轻气盛,争优创先的意识强烈,他更怕我会严厉批评他。
 
这学生告诉我,我找他谈话,但从头到尾没有批评他一句,还不停地鼓励他,安慰他,我说第一次不能获奖这很正常,要他到新华书店买一本《黑板报设计艺术》之类的书来,好好研究,认真揣摩,假以时日你肯定可以获奖。他说他听了以后非常感动,第二天就抽空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书,后来就带着他的伙伴们获奖了。这原来非常内向的学生现在也成了教育界的精英干部!
 


这些具体的事情,我真忘记了,学生帮我找回了记忆。我就是这样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每一个都是这样做的,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学生,你不会说话,你从农村来,我都逼着让你当干部。就是说我宁愿我的班级扣分,我也要培养你。听懂了没有?我的目的不是为了争优秀班集体,而是为了培养你们孩子。去掉功利性,反而获得成功,这也是我们当前教育工作者值得深刻反思的话题。
 
所以这两件事,我觉得是我的班主任管理中,最值得骄傲的事情。我用了三年时间,让每一个学生登上专场晚会舞台,让每一个学生至少当了一个学期的班干部。这就是我的中师生培养之道吧。
 
张:杨老师,您真有两下子啊,这样面向全体的培养真的好!杨老师,我还想让您说说,中师作为当年的中专学校,那个教学研究和学术研究是怎样一个情况呢?

 
杨:就我本人来讲,我还是一个敢于不断探索,不断奋进的人,这也得益于中师的随意而教!我刚分配到津市师范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次论文交流会,领导指定我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代表来一篇论文交流,以期捕捉点新时代的光芒。我干点什么呢?要与中师教育有关,那时候,我正教着《普通话教程》,我就想,我读大学时选修了鲍厚星教授的《方言学》,不知道你们现在还有没有,学会了各种语音的听音辩音,学会了用国际音标来标方言,非常厉害!难!全部用国际音标,不用汉字。我对这门学科感兴趣,暑假我们几个学生还陪湖南师大沈若云教授去岳阳市实地方言调查,住在当时的岳阳师专(现在是湖南理工学院)招待所,全天候约请岳阳本地老师来进行方言调查,积累了丰富的方言调查经验和资料,也更激发了我对方言调查的兴趣。
 
我到中师来以后的第一次所谓学术研究或者教学研究就在此,几十年后,师范的同事还记得我方言调查的认真劲儿和给他们的影响。我觉得,进行方言调查更有益于学生对方言的认知,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和运用好普通话。我就用国际音标,用我的方言知识来搞方言调查。津师的学生来自常德和张家界,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各县学生,鼓励他们用最土的方言跟我交流,按照大学所学的方言调查方法进行记录,汉字、词汇、句子等等,进行整理,整理出来后,与我们的普通话进行对比研究,探索出相应的转换规律,洋洋洒洒上万言。因为我整理出来以后,我可以讲自己都佩服自己,现在我做不好了。可惜呢,这个文稿一直找不到了。近30年过去了,我再也不会用国际音标记录各类稀奇古怪的语音了!
 
后来,我在教职工大会上宣读了我的所谓关于常德各地方言与普通话对比研究的论文,在师范的老师面前展现了新一代大学生的风采。他们感叹说,大学生还是大学生,就是不一样。我觉得这是一门难得的技术,很实用,我让学生和我交流本地土方言,我来研究它,将每一个学生辖区的方言与普通话进行比较,研究他们方言和普通话之间怎么矫正,包括声、韵、调以及词汇和特殊句式等方面,很有意义。因为中师教育,师范的普通话素质养成,这个也很重要。他们理论和实践一比照,他们就明白了。如果要说我在中师的学术研究,这应该是一次很好的实践启蒙吧,还有什么,随便聊啊。
 
:嗯,杨老师,当时您或者您的同事和其他中师学校有一些学术研究吗?是些什么情况
 
杨:当时学术研究啊,怎么讲呢。中师也有,不是很多。我记得我们学校有一位数学老师,他非常喜欢研究小学数学教法和奥数培训,发表了很多文章,后来也成为中师升格后第一批正教授。我们那个学校,因为建校时间短,学术研究氛围还不是很浓厚。但是,我们常德有所百年师范学校,叫桃源师范,宋教仁建立的,著名作家丁玲的母校,他们学校里面有几个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我知道,学术研究比较厉害,出过很多书,也有搞文学的。

 

全国网络名人之一的周碧华先生,也是我的师大师兄,那时候他在桃源师范任教时就出版过诗集《涉江之舟》,1988年他25岁时破格评为湖南省中等专业学校最年轻的讲师。前面说了,他教师范的时候,在由光明日报社举办的全国首届教师节征文中,其《一杆教鞭》夺得第一名,1986年起选入全国中等师范语文教材《文选和写作》第二册达十年之久,他曾这样调侃:他是中国唯一一个自己教自己文章的青年老师,时年23岁!他后来从事媒体工作,出版过长篇小说《权力.人大主任》和诗集散文集10部,是新浪网易凤凰网名博主,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他是最早发表地震诗的诗人之一,央视一台曾邀请他亲自朗诵自己的诗作《那只手,那支笔》,为灾区儿童募捐。湖南师大80周年校庆晚会,母校特邀他参加,现场朗诵他献给母校的长诗。
 
中师学术研究要像大学那样浓厚也不可能,因为中师教育研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当时关于中师教育研究的杂志比较少,师生们成果发表的渠道有限。我只记得当时有一报一刊,主要发表中师教育方面的各类文章:报纸是《中师报》,编辑部在常德师范,全国发行;杂志是《师范教育》,教育部主管。所以呢,常德的中师教育还是有影响的。那时候,我也开始投稿写文章,主要是找准中师与中学的共同素材,向中学语文方面的杂志投稿,第一篇散文在《教师报》发表,第一篇关于“古诗文流水喻”的小论文发表在《语文知识》杂志,这算是我教研的起步吧,这时候,中师都快要撤销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扪心三问!当年优秀的中师生和师专生们问的实实在在!
李兴海 || 当年那些阴差阳错踏入中师大门的少年
周碧华: 来生一定当教师(图)
中师生,一群错过北大清华的“学霸”
浑江师范,当年也曾辉煌过!| 孙笑平
信宜一教师初中英语水平被迫教英语,成绩欠佳作检讨竟声泪俱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