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骈文通论》莫道才【杨亚军】
《骈文通论》莫道才——笔记
绪论
1.为什么要研究骈文?
基于当代文化建设的需要
骈文是古代突出而奇特的文化现象/神秘性
古代文学重要的部分/长期受到片面评价
同时训诂学、古音韵学、古文字学、格律学、古代美学的大进展为研究骈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什么是骈文学?
骈文学是以中国文化特有的骈文为研究对象的文艺学分支科学。
属于文艺学中文体学这一范畴。
以骈文的文体特征、结构形式、美学特征、文化内蕴以及发生、发展、消亡过程为研究内容
3.骈文学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
3.1前研究期——齐梁至宋
最早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丽辞》: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
宋代出现专门谈论骈文的笔记体著作——骈文话
王铚《四六话》、谢伋《四六谈麈》、杨囦道《云庄四六余话》、洪迈《容斋随笔》、杨万里《诚斋诗话》等。
总结:局限于个别骈句的评赏和枝节性问题,有指导写作的意味,缺乏系统理论概括。
3.2准研究期——元明清
清彭元瑞《宋四六话》:见古人巧思浚发,妙义环生,揽个体之菁华,存一朝之典故。
清孙梅《四六丛话》、刘开《刘孟涂集》(与王子卿太守论骈体书、书'文心雕龙’后、与阮云台宫保论文书、文言说、文韵说、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
骈文选本
李兆洛《骈体文钞》、王先谦《骈文类纂》、蒋士铨《评选四六法海》、陈均《唐骈体文钞》等。
总结:理论的自觉性提高,见解的系统性增强
3.3成熟期——民国
谢无量《骈文指南》、刘麟生《骈文学》、《中国骈文史》、钱基博《骈文通义》等
吴虞《骈文选本》、金敏伦《骈文观止》
总结:进入科学研究领域,承前启后,欠广度,深度
3.4发展期——新中国成立后
80年代后开始
胡国瑞,黄均、贝远辰、叶幼明《历代骈文选》,谭家健《历代骈文名篇注析》,姜书阁《骈文史论》,于景祥《唐宋骈文史》,张仁青《历代骈文选注》、《骈文学》、《中国骈文发展史》、《中国骈文析论》、《六朝唯美文学》、《六十年来之骈文》等。
总结:此时期尚未结束,很多皇皇巨著,与各相关学科联系加强。
第一章骈文的名称与界说
1.骈文的名称演变与定型
汉——连珠
六朝——今文、今体、丽辞
唐及五代——今文、今体、四六
宋——四六、四六文
明清——四六、骈体、骈体文、骈文
现代——骈文
2.骈文的界说
2.1从内涵看骈文的定义
骈:驾二马也
骈文是基本由对偶修辞格句子组成的文章
骈文是从修辞学角度划分出去的散文分类概念
骈文的对偶一般体现在四个方面:字数对等、意义对举、词性对称、结构对应。
2.2从外延看骈文的义界
骈文与辞赋自成体派,交叉点为骈赋
骈文与古代散文为对立关系
骈文与现代散文为内含关系
骈文与韵文为交叉关系
2.3骈文与文学的关系
骈文与古代文学为内含关系
骈文与现代文学为交叉关系(骈文中很多类别为应用文,当代文学强调语言的艺术,生活的反映,感情的抒发)
第二章骈文的分类
原书阐述了从古代文章分类得失看骈文分类价值的取向及历代对骈文的分类与现代对骈文的分类,内容繁杂,学术性较强,此处只记录原书对当代骈文的分类,如下:
文学型:骈赋、律赋、诗序、游序、宴序、杂记类、书类
准文学型:论类、集序类、哀诔、箴言、碑志
非文学型:公牍类
文学型指完全符合现代文学概念的骈文
准文学型兼具审美与应用之间的骈文
非文学型为纯应用型骈文
任何分类只是相对而言,文学型的骈文在文笔拙劣者手中也可能称不上文学,非文学型骈文在才子手中也可为文学型骈文。
第三章骈文的产生与起源
汉语为词根语,属于汉藏语系。
1.汉语的特质为骈文产生提供了语言基础
单音节优势(空间之骈)
语法的灵活性(意义之骈)
声调的美(流转之美)
丰富的量词与同(近)义词  语汇(语言优势)
2.客观的对立对应事物为骈文提供了摹写对象
自然界的对立、对应
社会人生的对立、对应
(奇偶相生,阴阳之道,中庸之文)
3.从摹仿机能看骈文产生的心理基础
马克思:文学起源于劳动
亚里士多德:文学起源于人的天性
自原始而来对称艺术的摹写体现
4.传播的需要是骈文产生的外在动因
古代传媒介质不发达的情况下,相当长的时间口耳相传为主要传播方式,基于需要,骈具有稳定性与准确性
传媒发达如当下,社会也存在相当的箴言、谚语、哩语、歌谣等也多为对称,即骈式
第四章骈文的结构形式与句型模式
1.骈文的结构形式
1.1结构体制
破题,导语,引语,或骈或散,有的骈赋起直接独立为序
文章的主体,铺衍正文,意之张驰,句之交互,大量丽辞、典事、对仗、声律
收束全篇,总结全文,简洁明快
1.2游离结构
导、起也,类辞赋提引发送之提引、发
托也,主要完成句子的表达完整性
例:“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之勃字/“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之伪临朝武氏者/“高宗明皇帝以上圣之德,借玄宗之念”之高宗明皇帝。
即散体句,同辞赋漫句,调节文气,描写不便骈文描述的内容。
2.骈文句式的构造
2.1骚体句
兮用于上句末
兮用于句中间
兮用于下句尾
(此点同于辞赋)
2.2诗体句
多从《楚辞》演化而来,去掉了“兮”字,以五言与七言为主,多用于行文调节,点缀,收束全篇。诗体句可对仗工整也可以随意,有的骈文直接用诗来结尾,例《滕王阁序》。六朝诗体句对于后来的格律诗有所影响。
2.3叠字句
多用来摹景、状物、拟声、拟情,具有渲染气氛,强化效果的作用。
六朝为多,唐后渐少
例如:山则苍苍入汉,水则涓涓不测/日黯黯而将暮,风骚骚而渡河。
3.骈文的句型模式
1.齐言单联型
出句与对句为单句,节奏、字数完全相等,既有奇顿也有偶顿或者奇偶相间顿
主要有双三、双四、双五、双六、双七……双十一
2.齐言复联型
出句与对句句数非一句,但相等。(可以理解为四四对四四,总四句。四四四对四四四,总六句。)
主要有四四、六六、七七、八八、四四四
3.杂言复联型
3.1奇言复联型
出句与对句全部由奇言句组成且字数不相等
主要有三五式、三七式、七三式、五七式、七五式、七九式、三三七式、三三九式、三五七式
(三五七这种就要结合上面四四四的理解,即出句便是三句,为三、五、七言,对句也得三、五、七言,实则六句)
3.2偶言复联型
出句与对句全部由偶言句构成
主要有四六式、四八式、四十式、六四式、六八式、八四式、八六式、四二四式、四四六式、四六四式
3.3奇偶复联型
出句是奇偶句
主要有三四式、四五式、四七式、四九式、五四式、五六式、五八式、六五式、六七式、六九式、七四式、七六式、九四式、十七式、三三四式、三三六式、三四四式、四四七式、四七五式、五五四式
以上为骈文的大体结构与句式,其中每一种句式原书都有举例,且非常体现骈文之美。
第五章骈文的修辞形态及其文化内蕴
1.对仗
从语言句法看,可以分为当句对、单句对、隔句对、长联对
从语言词法形式看,可以分为正名对、异名对、虚字对、数字对
从音韵技法看,可以分为双声对、叠韵对、双生叠韵交互对
从描写角度看,可以分为方位对、颜色对、人名对、典事对
文化内蕴:骈文对仗体现出民族安稳平和心理、文人间高级游戏心理
2.声韵
2.1平仄对应关系
出对句节奏点平仄必须相对,其余不论,没有孤平和三平调之禁忌,也不讲拗救。
2.2黏接关系
马蹄格
2.3押韵关系
非文学型骈文多不押韵,文学型骈文多押韵,且押韵随意,可以连押,间接押,奇句押,偶句押,轮换押,一韵到底也可以
文化内蕴:诗化特性、易诵易记、显示才学
3.典事
3.1典事的种类
事典、语典
3.2用典的方式
明用、暗用、正用、反用、借用、活用
3.3用典的手法
人名引带法、地名(物名)引带法、中心概括法、以偏代全法、原文照录法、局部改动法
文化内蕴:用典可以拓展骈文的内在容量,体现了我国经验型文化,有助于显示作者的才学功力。
4.藻饰
4.1藻饰的方式
色彩藻饰、形态藻饰、数量藻饰、比拟藻饰、摹状藻饰、铺排藻饰
文化内蕴: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尚美心态及尚神似的特征。
以上内容对仗、声韵、典事、藻饰为骈文的四大修辞,对仗为一篇骈文的基本,通篇四分之三由对仗句组成即可称为骈文。声韵、典事、藻饰不是骈文所必备,但却是骈文最常态的修辞手法。评鉴一篇骈文是否为上乘之作,往往四大修辞皆具且皆文辞应用卓尔不俗方可。
第六章骈文的美学特征与审美效应
1.骈文是文字型文学的最高典范
语言型是指用口语写作的文学,文字型是用书面语写作的文学。这种划分根据文学的本体——文学是以语言为材料的艺术。
文字型文学在中国古代一直占据正宗与霸主地位,诗、散文、骈文、词、赋都是文字型文学。
宋代之后白话小说等民间和下层社会中的文学,是语言型的。
骈文是相对于白话小说这种口语化的文学,是书面语,即文字型文学的极致。
2.骈文的均衡和谐美(对仗)
3.骈文的音乐美(声律)
4.骈文的典雅美(藻饰)
第七章骈文的风格形态与流派
1.骈文的风格形态
1.1骈文的常态风格
华美
1.2骈文的异态风格
因时代、作者而不同
2.骈文的流派
2.1徐庾派
徐庾体,梁陈时代徐陵、庾信为主,绮艳
其意浅而繁,其文匿而彩,词尚轻险,情多哀思
2.2四杰
初唐四杰为主,文辞清丽,气象高华,情思飞动,气韵浑成
2.3燕许派
盛唐时期燕国公张说、许国公苏颋,燕许大手笔,以朝廷公牍文名世
文辞通俗(唐时的通俗),少用典事,力避曲折
2.4唯美派
晚唐李商隐、段成式、温庭筠,三十六体
藻饰秾丽,对仗工巧,用事博瞻
2.5白描派
欧阳派,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秦观
以古文之气行骈体之实,不尚典事,辞藻,重议论,善长联,追求平易近人之新文风,新逸
2.6六朝派
自然派,清,尤侗、毛奇龄、汪中、孔广森等,蓄意打通骈散之藩篱,恢复骈散合一之汉魏六朝体制
气韵遒古,渊雅醇茂,文辞清新,少用典事,自然流畅
2.7三唐派
清,吴绮、陈维崧、黄之隽、胡天游、吴锡麒等,崇尚唐四杰、燕许、唯美派
博雅清丽、雄奥生动
2.8宋四六派
清,章藻功、袁枚、曾国藩、李慈铭、张之洞等
模仿宋代骈文家
清空流转,质实直率
2.9常州派
清,常州府籍的一批骈文家,李兆洛、恽敬、张惠言等,不拘一格,清代骈文的创作中心之一
2.10仪征派
清,江苏仪征籍,以骈文为“文”,以“古文”为笔,与桐城派对立,阮元、阮福、刘师培,为骈文正名,探索骈文的创新发展
第八章骈文的体类
1.骈赋
咏物骈赋,写景骈赋,咏怀骈赋,怀古、咏史骈赋,说理骈赋
2.骈序
集序、诗序、宴序、赠序、游序
3.骈书
书札、书简、书函
4.公牍骈文
制敕诏册、表奏章疏、启、檄文露布、
5.碑志与祭诔骈文
6.铭箴赞骈文
第九章骈文的历史演变
1.发轫期——有文字记载到先秦
2.形成期——秦到西汉
3.成熟期——东汉到曹魏
4.繁盛期——西晋到初唐
两晋、南北朝、隋及初唐
5.变异期——盛唐到宋
6.衰落期——元明
7.复兴期——清
8.消亡期——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
本篇内容为莫道才《骈文通论》个人读书笔记,整书阅览数遍后20余万字精简所得。各位老师有关于其中根本性错误的地方,可以评论于下,学习交流。
至此,关于骈文及辞赋方面我所接触的两本书读书笔记皆已经完成。我是一个中学时代自发骈文辞赋写作的,相较于批量应试教育下同龄人的一个变态。寒门出身没有家学渊源及老师指导的我,《骈文通论》与《赋学微义》算是我真正接触及了解骈文辞赋的开始。我对于辉煌过的事物,往往怀有特别的情愫。骈文是千年流转的风骚,长期与古文(文言散文)争文学主流,却在一朝之间黯然退场。
骈文已经没落,或者说古典文学都没落了,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这个时代的必然。我想也没有人狂妄到去彻底复兴它们,只能说是号召更多的人来继承和发扬它们为当代文化建设服务。
其实关于本书第九章,关于骈文的历史发展情况,我本来打算重点去做笔记,让大家都去了解它,但那种内心深处的无力感,让我作罢!
骈文这种文体,总要有人去传承它。
骈文已经消亡,但是对于它的偏见,依然存在。
二十岁出头的年纪,依然偏执和任性。同龄人颓废者声色犬马,有识者忙各种考证及出路,我沉浸在骈文辞赋无心其他。
想做一个骈文与辞赋的继承发扬者,但理想与现实的抉择即将来临。想上古代文学的研究生,但无心英语,无缘高等学府的深造。在学校还可以任性的学习这些,但一年之后的我,大概率深埋激情,苟图衣食,泯然众人矣。
杨亚军(纵横捭阖)2021年4月15日于宁夏银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骈文的形成与鼎盛 / 于景祥
骈文文学
辞赋写作第六讲
古骈文的格式
辞赋论——中华辞赋,吾观以复
关于骈文研究的若干问题 谭家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