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卧🐯湾】马誉炜|存养为重🌟与年轻官兵谈做人⑰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就算晚一点也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投稿:308286678@qq.com
粉丝微信号📶13960233130
来源|作者《在军营里学做人》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3年)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着你哭。
人,其实一简单就快乐,喝上一碗热汤面也能够知足知福;一复杂就痛苦,即便应有尽有了也还是欲壑难填。
17
与年轻战友谈儒学之二
——存养为重
子涵同志:
你好!来信收悉。信中说,你近段时间“静下心来”又细细品读了一遍《论语》,对照自己的工作生活加以体会,发觉原先觉得“简单”的东西并不简单,原先觉得“容易”的事情似乎也并不容易,孔子的许多思想固然非常有道理,但真正用来指导实际工作时却往往不知如何下手,对此你感到有些迷惑。你在信中虽然没有举出实例,但我能感觉到你在工作生活中可能碰到了一些矛盾问题不易解决,甚至“不知如何下手”。你试图通过从古人的智慧汲取营养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想法是值得肯定的,但初学者希望从古人那里“对号入座”式地找到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法显然有些过于急迫。我的理解是,先贤的思想博大精深,各家学说大多是“形而上”的,换句话说就是他们的思想更多的是对人的精神层面上产生影响,使人们逐渐改变看待和理解现实问题的观点和态度,而随着观点和态度的转变,有些问题即迎刃而解,有些问题甚至就不成其问题了,这一过程是缓慢的、漫长的,甚至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思索、去追求。上封信我们谈的是“静心”问题,这一次,我想和你谈谈“存养”问题。
“存养”一词来源于《孟子》中“存其心,养其性”语句。“存”是保存,“养”是保养。古人往往把养生、养心当作一门最高深的学问,他们讲究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力求使人时刻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他们认为生活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并用自己的生活经历来探究和理解这门艺术。
毋庸讳言,现代人虽然物质条件发达了,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而生命的问题却反而越来越多了。客观上,有环境污染、社会竞争的压力、生活节奏加快等方面的因素;主观上,价值追求期望值高的欲望、名缰利锁的羁绊,使众多的人常年处于思想负担重、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劳累过度状态,导致积劳成疾、“富贵病”流行,甚至屡有英年早逝的现象。
生命如果不复存在,事业及名利地位又在何方?看来,现代人之所以不懂得养生,固然有着其它主客观原因,但很多时候也与缺少传统文化修养有关。
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程颐讲过这样的话:“动静节宣,以养生也;饮食衣服,以养形也;……慎言语以养其德,节饮食以养其体。”这里的“宣”即指“喧闹”。这段话大意是,控制好自己行为的节奏,可以调节身心;通过饮食、衣着和打扮,可以培养我们对身体的美感体验;待人接物有礼有节,可以培养我们做人的美德。总之,言谈举止、饮食起居之中都包含着深刻的养生道理,都对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有着重要影响,不可不察也!
诚然,养生与物质生活水平有关,但更与心境、情操、性情有关。鉴于此,古人还提出了“存心”、“养心”的说法。“存心”指有意识地保存自己的良心,不使之被人事淹没;“养心”指不断地修养自己的身心,纯净自己的心灵。我时常在想,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令许多人羡慕的那些大款、老总中,有的住别墅开豪车、花钱如流水,但精神空虚、人生没有方向?为什么有的人日子过得也算殷实,生活基本上称得上无忧了,每天却愁容满面、怨天尤人?而那些经常被称为草根阶层的人,虽身居陋屋、生活艰苦,但精神充实、其乐融融,日子过得挺滋润?为什么一些条件很好、相当“成功”的青壮年学者、白领、金领,稍遇不顺就喝药、跳楼、自缢轻生?而一些高龄老人经历过艰苦岁月和人生逆境的磨砺,虽已步履蹒跚、疾病缠身,还是秉承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训,信心百倍、有滋有味地活着?为什么有的特等残疾、甚至失去双臂的人能够成为作家和钢琴艺术家等有特长的奇才,而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却无所事事、能力平平、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专长?……可以肯定地说,这与个体对生命的理解有关,与一个人“存心”、“养心”的修炼程度有关。很多时候、很多情况下,观念一变路子就宽了,念头一转就有不一样的结果;心境不一样,对人的生命影响和事业质量影响也不一样。“存心”、“养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永无止境的。命运是无常的,许多时候是个人无法左右的。但人生观、价值观,情操、理念这些东西的确立与坚守,是自己完全可以主宰的。把握好我们自己可以而且应该主宰的这一部分,努力把修身的功夫练到家,我们就有了安身立命的根基。有句话说得好: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着你哭。懂得和学会“存心”、“养心”,就要使自己有平常的心态,以简单的态度来处世。人,其实一简单就快乐,喝上一碗热汤面也能够知足知福;一复杂就痛苦,即便应有尽有了也还是欲壑难填。
儒家认为,“养心”重在培养“浩然正气”。孟子一贯把有无“浩然正气”作为衡量人格力量的主要标准,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使“存心”、“养心”的目标更为明确、具体、深刻。孟子以为,浩然正气一是要“以直养”,就是不能期望一蹴而就,而要体现在平时对自己的要求,要靠长期积累、修炼而成。一个人如果平时总能够正直无私、刚正不阿,关键时候自然能体现出较高的境界和水准。二是主要靠诉诸自己的内心来做到,能够从良心出发来要求自己,凡是自己处理的事情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能够让自己心安理得。孟子非常重视做人做事要扪心自问和自我反省,扪心自问时心中坦然,自我反省时毫无愧疚,才可能一身正气。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三是强调道德具有自在价值,要遵循道德生成的规律。培养浩然正气,绝不能一味依赖按照外在的社会规范来要求自己,只能源于灵魂深处积蓄已久的力量,来自我们在精神升华中对人性之崇高、生命之伟大的切身感受。这一点,今人似乎不太好接受,应该说,道德的培养离不开外在的环境影响,包括社会规范的约束,只是最终内因是道德生成的主因罢了。
儒家关于“养”的思想,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不仅“养己”,而且“养人”,建立起“养的人际关系学”和“养的政治学”。孟子一贯倡导要能够“以善养人”,而不是“以善服人”,说:“以善服人,未有能服人者;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孟子·离娄》)。这里的“以善服人”,指的是以威武逼人服从,或者说指运用权威的力量来强迫人为善;“以善养人”,指的是真心诚意地关心、帮助和爱护别人,使人们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追随。而要让人们自觉追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涉及到另一个儒学概念——“化”。一个是“教化”。古人所说的“教”,并不局限于学校教育,而且可以指人格境界高的人的影响。《孝经》中提出“教之化民”,认为古代圣贤能够以身作则来感化他人,收到了心心相印、和睦相处的功效。主张自己真心爱人,让他人学会了爱人;自己公正无私,让他人理解了公平正义;自己谦逊礼让,让他人懂得了相互尊重;自己修习礼乐,让他人其乐融融;自己正直果毅,让他人有了善恶之分。由《孝经》可以看出,儒家在人际关系方面的理想并不是要人机械地、教条地服从,而是以实际行动来感化他人,从而达到以行育人、以善养人的效果。孟子还提到“善政”和“善教”的区别,“善政”指好的办法措施,“善教”指的是用严于律己感化他人。他说:“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这些主张和精辟哲理,对于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对所有从政者都显得非常珍贵,至今读来,深受教益。二是“风化”。“化”的另一个含义,是指一个人在没有被迫和勉强的情况下,缓慢地、不知不觉地被改变了。《说文解字》中用“风动虫生”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化”的这一含义。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得草”(《论语·颜渊》),指君子的德性能够像风吹草动一样感化众人,让他们从善如流、乐此不疲。孟子用“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孟子·尽心》)来形容“化”的过程,意思是说,好的政治并不强迫别人去学习,而是通过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让人们一天天变好,却不知道是谁让他们变好的。在儒家经典中,还有诸如以德化民、化民成俗、天下化成、施化、育化等一系列表达类似思想的词句。

子涵同志,上面说了这么多,不知对你有没有些许帮助。对于你感觉到的“不知如何下手”的问题,我想试着再说上几句。上面提到孟子提倡的“以善养人”的观点,比如你作为一个基层连队的指导员,势必能够感受到在年终评功评奖、考学入党等敏感时期,各种矛盾比较突出。如果你能够善用孟子“以善养人”的思想搞好平时的教育和沟通,用平时的严于律己和公平公正的做法来感“化”官兵,那么,在一些敏感时期,官兵自然会给你一个满意的态度。
另外,我觉得有必要再和你谈谈养生的问题。所谓存养,一方面是精神之养,一方面是生命之养。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不知你发现没有,先秦诸子的寿命大多远远高于同时代的人,孔子寿至七十三,孟子八十四,荀子七十八,墨子更是活到九十二岁!从某种角度来看说明人的思想活动与生命延续是紧密相关的,存养的过程是精神和肉体的双重修炼,这对于基层部队干部而言,似乎更有借鉴意义。
今天就写这么多。祝好!
评论留言
作者感言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做人是一切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的题中应有之义。学做人的途径有很多,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身边的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经一事,长一智”,“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会做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生命和事业的全过程。
张海明(河北秦皇岛)
时光已走得很远,远离了我们出发的驿站,没想到现在还能够听到老政委声声教导,沁人心脾,催人奋进。
徐红新(河南)
每一封书信我都转了,而且还打印出来,收藏。谢谢作者的辛勤劳动!
周向(江苏徐州)
读将军每一封信都似当面聆听政委教诲,每一句嘱咐和教导都语重心长,充满关心与期望,时刻萦绕耳边,铭记在心,谢谢您!我们永远的首长与兄长!
杨芝(95880部队一营一连连长)
作为一个连队的管理者,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在管理连队的时候,与下属人员相处融洽是工作的助推器,所以管理者不仅要工作认真,为人处世方面也应加强学习。
赵敏(95880部队一营一连副班长)
当我疑惑时,我总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它就像一位良师益友,教会我如何做人做事。读将军给士兵的信丛书之一《在军营里学做人》,让我在迷失中找回自己。
王昭华(北京)
将军从戎四十春,创造辉煌立大功。诗书彰显人生美,续写未来好前程。
王昭华(北京)
文学大师笔尖灵,默默耕耘果实丰。诗书传播正能量,军旅生涯称英雄。
刘少华(内蒙古日报社)
铁骨柔肠,军人情怀。英雄有爱,山高水长!
赵建军(内蒙古铁道报)
马达轰鸣,文思奔涌;军人胸襟,赤子情怀!

重点推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6  先秦儒家哲学《孟子》解读:浩然正气
老了才明白,无论我们到了多少岁,都需要这三种“智慧”
“三更寒夜五更鸡,熬夜多了伤身体”,劳累的古人靠什么养生?
《孟子》:养浩然正气,塑造完美人生
儒家的浩然正气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