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熊渠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这话什么意思,楚与周有何恩怨

《史记 楚世家》: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

楚国第六任君主熊渠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他说:我居住在蛮夷的地方,不必和中原各国的名称谥号一样。

言外之意就是:楚国不需要遵守中原的规矩,所谓中原的规矩指的就是周朝的礼仪,周天子靠这一整套的礼仪来线束天下所有的诸侯国

熊渠不仅不遵守中原礼仪,而且擅自封自己的几个儿子为王,他封长子熊康为句亶王,封二儿子熊红为鄂王,封小儿子熊执疵为越章王,其封地都在长江沿岸的楚蛮地区。

楚王熊渠

熊渠封王的行为是一种僭越,周朝时,整个天下只有周天子能称王,其他所有诸侯国只能以公侯伯子男的爵位来自称,熊渠是周朝历史上第一个称王的诸侯,时间是公元前886年~前877年之间,比春秋晚期的吴越称王早了近四百年。

按道理来说,楚国是周天子之下的诸侯国,要尊奉周天子为王,熊渠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呢?

《史记 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

这要从楚国的历史说起,楚国的成长其实是一部励志的奋斗史,楚王的先祖出自五帝之一的颛顼,颛顼号高阳氏,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颛顼生子称,称生子卷章,卷章生子重黎,重黎成为帝喾高辛氏的火正(传说中的火神,管理民事的官职),帝喾还赐于重黎祝融的称号。

楚人是炎黄后裔

共工氏发生叛乱,重黎讨伐不力,被帝喾所杀,帝喾让重黎的弟弟吴回接替他担任火正,因为火正这一官职是世袭的,吴回也被称为祝融,吴回生子陆终,陆终生子季连,季连有个后裔叫鬻熊,鬻熊如同儿子般侍奉周文王。

鬻熊生子熊丽,熊丽生子熊狂,熊狂生子熊绎,熊泽被周成王封到楚蛮之地,爵位是子爵,有五十里的封地,虽然爵位不高,封地很少,但好歹已经算是诸侯,跻身诸侯国之列,楚国虽然地处蛮夷之地,但它却是周天王所封的诸侯国。

周成王之所以封熊泽为诸侯,是因为熊绎的祖父鬻熊侍奉周文王有功,熊绎是功臣之后,这一分封只是走个形式,周天子并未把楚国放在心上,周成王在岐阳会盟天下诸侯时,楚国被视为荆蛮,在会盟仪式上,熊绎的工作是摆入祭祀用的茅草,设置祭祀山川时所立的木制标志,熊绎与鲜卑首领一起在外负责守卫火种,甚至都不能进门与其他诸侯一起祭祀。

楚人先祖是祝融

这对楚国来说是奇耻大辱,但由于当时的楚国非常弱小,只是个五十里地的子爵,只有弹丸之地丹阳,其国内就连一头祭祀的牛都没有,还要到邻国鄀国偷牛,还得晚上偷偷摸摸地祭祀,担心别人发现偷牛,这是当时弱小楚国的真实写照。

熊绎在立国之初是非常励志的,并不计较周天子对其的待遇,反而是筚路蓝缕式的艰苦创业,经常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任劳任怨,一心只想着发展壮大。

周昭王时期,三次南征荆地,但并不是对楚国用兵,而是对南方的虎方、楚蛮、扬越等蛮族用兵,三次南征后,周军全军覆没,就连周昭王也死在了汉水流域。

周朝讨伐荆蛮的战争其实给了楚国很大的好处,虎方、楚蛮、扬越原本生活在江汉平原一带,被周天子讨伐之后,全部退到长江以南的大山中,并且势力受到削弱,当时楚国弱小,周军撤退后,这些地区无疑成为真空,为楚国进军江汉提供了条件。

昭王南征

到了周夷王时期,楚国已经经历五六代人了,当时的楚国国君就是熊渠,楚国经过五六代人的发展,已经占据了江汉平原,所以熊渠才能把自己的三个儿子封到江汉当王,周夷王去世后,周厉王即位,熊渠担心周厉王讨伐自己,于是削去王爵,以避周王室的锋芒。

当时周朝传统的势力范围是在河洛及中原一带,南方的荆地生活着的大量的蛮夷,楚国所在的地区就是中原诸侯国与蛮夷的交界地。

周天子一向不把早期的楚国当回事,甚至把楚国当成鲜卑一样的蛮夷,周天子所依仗的是姬姓诸侯国,周昭王南征的时候,征发了曾国、邓国、随国等姬姓诸侯国的兵力,唯独没有楚国,这对楚国来说也是一种轻视。

熊渠之所以说那句“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根本原因就是楚国已经开始强大起来,开始向周王证明自己,言外之意是说,你周天子不是说我楚国是蛮夷吗,我就是蛮夷,也不遵守你周朝的规矩,你能拿我怎么办?

楚国崛起

熊渠的这句话成为楚国的一种反叛精神,贯穿了整个楚国八百年的历史,同时也成为楚人奋发上进的一种精神,每当楚国受到中原诸侯国的歧视时,楚人就拿自己的成绩来证明,楚国到后期成为方圆五千里的诸侯大国,某种意义上说,靠的就是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周宣王时期,曾派方叔为将率领兵车三千辆讨伐楚国,周军大胜,凯旋而归,还俘获了楚国宗庙重器俘金,这是史书上记载的周朝直接与楚国开战的记录,此时的周朝已经不是当初的周朝了,周昭王时期周六军都全军覆没,实力受损严重,

此时的楚国也不是当初的楚国了,周朝派出三千辆兵车讨伐楚国,至少有数万人,楚国最初只是五十里的子爵,国内连头牛也没有,此时的楚国想必至少也有数万人,已经发展壮大了,不是当初的楚国了。

楚国与周王室之间的恩怨也持续了数百年,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桓公遵王攘夷,齐桓公与管仲率领鲁国、宋国、陈国、卫国、郑国、许国、曹国及齐国的军队来到南方准备讨伐楚国,理由有两点:

一是楚国没有进贡用于祭祀的滤酒的包茅。

二是周昭王南征死在汉水与楚国有关。

楚国面积最大

楚国使者屈完只承认楚国没进贡包茅是过错,至于昭王南征,楚国认为昭王是死在汉水,让管仲去汉水边打听,这也说明此时汉水还不是楚国势力范围,但最终结果是双方结盟,没有发生战争。

到楚武王熊通时期,楚国成为南方大国,开始四处征伐,楚武王灭权国(今湖北荆门),设权县,讨伐随国,并传话给随国:我地处蛮夷之地,现在诸侯们都背叛王室互相侵伐,互相攻杀。我有军队,想凭此参与中原的政事,请求周王室尊奉我的名号。

《史记 楚世家》: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随人为之周,请尊楚,王室不听,还报楚。

随国人替他到周王室请求尊号,周王室不答应,随国人回来向楚国报告,也正是从这时开始,楚国公开称王,不再遮遮掩掩,这摆明是不服周王室的统治,明目张胆地挑战周王室的权威,随着实力的增强,楚国俨然成为南方的霸主,不断地四处扩张。

楚庄王问鼎中原

楚武王熊通去世后,其子熊赀即位,是为楚文王,楚文王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迁都郢都,今湖北荆州纪南城,到楚庄王时期,楚国成为霸主,楚庄王率军一直打到了洛水边,来到了周王室的都城洛阳,并且向周朝使者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这便是问鼎中原这个成语的典故。

楚国真正强大了,而周王室则一天天衰弱,楚国通过无数代人的努力,以不服周的精神,证明了自己,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成为楚国自强自立的一种精神,楚国虽然出身不高贵,但是通过努力仍然成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也是周朝所有诸侯国中土地面积最大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楚国八百年的历史原来这么简单(一)
为何春秋时期其他国家都称公,如齐桓公,而楚国称王,如楚庄王?
楚国小课堂(二)千里之国
向周王室献齐捷遭拒,献楚捷却受欢迎,绝不仅仅是因楚人自认蛮夷
怎么当春秋五霸?跟着齐桓公晋文公争霸一回,才知霸主标准和意义
楚王问鼎的底气何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