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忆中的武圣观
userphoto

2022.08.04 内蒙古

关注

武圣观是清朝末年在敖汉旗大甸子二龙山脚下建立的一处寺庙。人称“大甸子庙或称甸子庙”。

甸子庙坐落在一小山顶上,占地约20余亩。有前殿、后殿、钟鼓楼、焚香炉、颂经房、马厩、僧舍等组成。

前殿为武圣庙,亦称老爷庙。高台正中为关公塑像,高约3米,枣红脸,眼微闭,长髯过胸,头上冠巾威严,身披将袍, 双腿叉开,两足踏地有力,显得十分威严!他的两员干将——周仓、关平,分列左右两边。皆站在高台下。





周仓手握关公用的青龙偃月大刀,关平手握长矛。

关公左右两侧,还有几位塑像,好像在关公右侧为比干丞相,其余大名已记不起。

塑像形象生动,构图准确,各个惟妙惟肖,色彩艳丽。特别是周仓形象,令我至今难忘!油黑油黑的大脸,厚厚的嘴唇,两只像鹰一样的眼睛,在浓浓眉毛间,熠熠发光,令人生畏!像铁铸的两只大手,紧紧握着青龙偃月大刀,神圣不可侵犯!

粉白的墙面画有武圣关公过五关斩六将、刀挑华雄酒未寒等内容,生动而有趣。

后殿为娘娘庙,供有三霄娘娘:“琼霄、云霄、碧霄”塑像。财神爷、药王爷、土地爷……各有其位。平地进门处的左边,为手托男婴的送子娘娘。娘娘身后的天棚顶上,设有观音菩萨佛龛(应是后人所为)佛龛两边有一幅金色对联。上联“出南海驾祥云霞光万道,”下联:“回北斗寻善恶普渡众生”!横批“大慈大悲“!

前殿的正前方是硕大的焚香炉,高约四米,由纯铁铸成,做工精细,风一刮,叮咚作响。焚香炉的正后方,设功德碑一座,上刻诸香主捐的善款,细看竟有家父的名字。

钟鼓楼位在庙宇的东侧,纯白色,由二层小楼组成,上设大钟、大鼓。

庙宇内的各建筑,被三米多高的石墙围起,南墙偏东处,开正门。门楼正中悬挂“武圣观”大横金匾。(我记事时,门楼上已无金匾,白墙上只有模糊字迹)

东墙正中处开小门,亦称山门。平常紧锁,只有做法事时才打开。

每年的旧历四月初巴八为庙会。

庙会期间,热闹非常。首先撞钟数响,接着便是鼓声阵阵。那些求子的、求财的、请求治病的,许愿的还愿的,求寿的,更多的则是看热闹的,早已等侯在门外。看热闹的,好像女人居多,尤其青年女子更多,她们穿红挂绿,脸上擦着厚厚的粉。有钱的女子多穿旗袍,常常几人一起,步履轻盈,花团锦簇,更显妩媚动人,惹得众人围观!





有钱的病重的女子,祈求除病,心诚的,多以磕长头求治,由僧人带领,从东山门进入。

那些求子的妇女,各个穿着整洁,手提装满供品的小筐,挤在娘娘殿里,送子娘娘的跟前,争前恐后地用手摸娘娘手上男婴的小鸡鸡,有的竟用嘴咬小鸡鸡!由于年久,小鸡鸡已剩下很短很短一小段!

还愿的有的送小纸人纸马的、有送小泥人泥马的、多数人送包子、香和纸钱。还有送咸菜嘎达的……

每位香客进香、烧纸,僧人都敲磬鸣谢,口中还念念有词。

每逢庙会,大多都请戏班子唱戏。戏台搭在庙门外的平地上。最少唱三天,多则六天。庙会那天,通常是开戏的正日子。做完祈祷的人,都跑去看戏!压跟儿专门来看戏的人,几倍超过祈祷的人。

戏班子,多是侯家班,每年必唱的戏定有“秦香莲”、“窦娥冤”、“马寡妇开店“、”朱买臣休妻“……很多老戏迷几乎把戏词全背下了,但是还看得津津有味。

戏台周边全是做生意的人:有卖瓜子的、有卖糖葫芦的、有卖切糕的、有卖牛羊肉的、有卖学生用品的、有卖农具的、有卖布匹的、还有卖成衣的……香味冲鼻,叫卖声四起,好不热闹!

解放后的武圣观,被村政府代管,把村小学搬进了庙里,香火也一年比一年少了。庙里只有一位姓吕的道长管理。我的小学一二年级,便在庙里的颂经堂念的,老师是我本家长兄张国臣。我们课间休息时,常在庙台上玩。踢毽子、弹玻璃球,撞拐,捉迷藏……

庙门不常开,只有初一十五,道长清扫庙宇时才打开。这时我们凑近跟前,可以看个够。学生渐渐多了,颂经堂装不下,整个学校便移出了武圣观。

十年动乱期间,前后两殿的几十个塑像被拉倒,庙墙、焚香炉、一人多高的大钟都被砸了,屹立在大甸子、二龙山脚下的武圣观从此消失。

经过38年的沉默,2003年由当地村民宫玉昌、李国栋(此二人皆是我儿时的同班同学)向社会募捐,筹集资金,凭记忆重建“武圣观”!(当时无任何影像资料,想建一模一样的武圣观,是多么难的一件事。)

武圣观建好后举行竣工仪式征集书法作品,我寄去五六幅作品。





2007年8月17日(农历七月初五)由老同学宫玉昌陪同,参观了重建的武圣观。他向我说起了武圣人,关老爷前面桌上的“瓷老爷”的离奇故事:说瓷老爷,在庙被毁前失踪了,流离38年后,竟意外回归了!回归过程极其有趣……这引起了我极大兴趣!

是的,关老爷前面桌上,的确放着一个精致的瓷老爷——关公居中、周仓居右、关平在左的组合体。高约十一二公分,精致异常,显然是景德镇的官窑产品。儿时不懂瓷器,并未引起太大的注意。有一年大旱,整个伏天无雨,庄稼快全枯死了!农民们唯一的办法就是“求雨!”

他们脱光膀子,脱掉鞋子,头戴用柳条拧成的帽圈,腰扎草绳,打起鼓察,敲起铜锣!行走在最前面的,是由四个小伙子抬着的一个大方桌,桌上放着“瓷老爷”及供品,诸村诸村地游走……

听到锣鼓声,我第一个跑出迎接!供桌上的瓷老爷,在烈日照耀下,溢彩纷呈,给我留下了极深地印象!(在庙里读书,虽常常看到瓷老爷,但未引起我的注意)

在我的强烈要求下,老同学把”瓷老爷“请到了我的家!

在炕上,把“瓷老爷”的包裹一打开,令我大失所望,这可不是当年的“瓷老爷”!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做工粗糙的近代工艺品!

最最明显的差别,是大小的差别,,真“瓷老爷”,最高也超不过一大乍,(12公分)而假瓷老爷,只少超过20公分!

我说:“这是假的!”

老同学二话未说,包起了假“瓷老爷”。

大约在10年前,朋友送我一张2004年的《红山晚报》,上载柴么人写的“瓷老爷”漂流记,把“瓷老爷”遗失、转藏、回归写得生动而有趣,可惜的是——没有最最重要的“瓷老爷”照片。

我是大甸子人,我出生在二龙山脚下的武圣观西,直线距离一华里。在我不识字前,大人们指着墙上的画念给我听的。在我在庙里读一二年级时,所有画面说辞,全都能背得下来!

当地书法家“吴海峰”老先生,大甸子梁西吴家窝铺人,庙前的小桥——“济生桥”三个大字就是他的杰作。我每天上下学,皆从“济生桥”上走过!

我对家乡的记忆太深刻了。


作者简介





张果彬   笔名长山,张果,曾用名张国彬。1934年生于内蒙赤峰敖汉旗大甸子。大专文化,曾任小学教师、中学教师,文化馆创作员,旗图书馆党支部书记、馆长和文化馆党支部书记、馆长等职。曾在《人民日报》、《体育报》、《百柳》等报刊杂志发表文艺作品100余篇(首)。散文集《大漠黄柳》、书法专著《草书新学》于1994年由大连出版社出版发行。1994年入选由中国国际名人研究院辞书编辑部出版的《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已有2000余幅书法作品被国内外朋友收藏。

编辑:寒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董 刚 || 东 关 帝 庙
【法库老故事】秀水镇长岗子庙
长春关帝庙—昔日的庙宇群
关老爷的祖庙在这个小山村,最大的关帝塑像也在这里
西江月·忆汪村大庙 [依韵寒江渔人] 作者:jxwhb
村庙里供着“国家级神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