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禅艺茶道】卢仝七碗茶

卢仝好茶成癖,曾著有《茶谱》,有“茶痴”之号,被世人尊称为“茶仙”。卢仝诗风浪漫且奇诡险怪,人称“卢仝体”,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传唱千年而不衰,其中的 “七碗茶诗”之吟,最为脍 炙人口。茶的功效,和卢仝对茶饮的审美愉悦,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人以诗名,诗则又以茶名。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是卢仝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作品。全诗可分为三部分,共 262 字(不含标点),一气呵成,尽情抒发了对茶的热爱与赞美。开头写谢谏议送来的新茶,至精至好至为稀罕,这该是天子、王公、贵人才有的享受,如何竟到了山野人家,似有受宠若惊之感。中间叙述煮茶和饮茶的感受。由于茶味好,一连吃了七碗,吃到第七碗时,觉得两腋生清风,飘飘欲仙, 写得极其浪漫。最后,忽然笔锋一转,转入为苍生请命,希望养尊处优的居上位者,在享受这精美的茶叶时,知道它是无数茶农冒着生命危险,攀悬在山崖峭壁之上采摘来的。诗人期待茶农们的苦日子能有尽头,诗里蕴含着诗人对茶农的深深同情。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全诗奇谲特异,句式长短不拘,错落有致,行文挥洒自如,直抒胸臆 :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第一部分分三层。头两句为第一层 :送茶军将的叩门声,惊醒了他日高三丈时的浓睡。军将是受孟谏议派遣来送信和新茶的,他带来了一包白绢密封并加了三道泥印的新茶。读过信,亲手打开包封,并且点视了三百片圆圆的茶饼。密封、加印以见孟谏议之重视与诚挚 ; 开缄、手阅以见作者之珍惜与喜爱。字里行间流溢两人的互相尊重与 真挚友谊。赞叹谏议大夫孟简与处士卢仝的真挚友谊,如果没有他的赠茶,中国茶文化也许就不会有这首“七碗茶诗”。

第二层写茶的采摘与焙制,以烘托所赠之茶是珍品。头两句说采茶人的辛苦。三四句天子要尝新茶,百花因此不敢先茶树而开花。接着说帝王的“仁德”之风,使茶树先萌珠芽,抢在春天之前就抽出了金色的嫩蕊。连载四句,着重渲染珍品的“珍”。之后四句,说像这样精工焙制、严密封裹的珍品,本应是天子王公们享受的,而今竟到这山野人家来了。在最后那个感叹句里,既有微讽,也有自嘲。

通过朴素铺叙,诗句给人以亲切之感。诗中虽出现了天子、仁风、 至尊、王公等字样,但并无谄媚之容,而在“何事”一句中,却把诗人自己和他们区别开来,把他划入山野人群中。作为一个安于山林、地位卑微的诗人,他有一种坦直淡泊的胸襟。卢仝一生爱茶成癖,茶对他来说,不只是一种口腹之欲,茶给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天地,似乎只有在这片天地中,他那颗对人世冷暖的关注之心,才能略有寄托。

第三层写反关柴门,家无俗客,这是一种极为单纯朴素的精神生活所要求的必要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能摆脱可厌的世俗,过他心灵的生活。纱帽,这里指一般人用的纱巾之类。诗人纱帽笼头, 自煎茶吃,这种平易淡泊的外观,并不说明他内心平静。读完全诗, 才会见到卢仝内心炽热的一面。碧云,指茶的色泽 ;风,指煎茶时的 滚沸声 ;白花,煎茶时浮起的泡沫。

第二部分是全诗的核心所在,“七碗茶诗”的思想在此完全展露。在茶癖的眼里,煎茶自是一种极美好的享受,并不是单纯为了修饰字面。饮茶时,所饮之茶就像一阵春雨,使人内心世界一片葱翠。在这里,卢仝集中了奇特的诗情,并打破了句式的工稳。在文字上做到了“深入浅出”,或者说“险入平出”。七碗相连,如珠走坂,气韵流畅, 愈进愈美。“七碗茶诗”是《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最精彩的部分, 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一杯清茶,让诗人润喉、除烦、泼墨挥毫,并生出羽化成仙的美境,写出了茶之美妙。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看似浅直,实则沉挚。第三碗进入 素食者的枯肠,已不易忍受了,而茶水在肠中搜索的结果,却只有无用的文字五千卷。似已想入非非了,却又使人平添无限感慨。第四碗也是七碗中的要紧处。他写来轻易,笔力却很厚重。心中郁积,发为深山狂啸,使人有在奇痒处着力一搔的快感。饮茶的快感以致“吃不得也”的程度,可以说是匪夷所思了,这是对孟谏议这位饮茶知音所送珍品的最高赞誉。同时,从结构上说,卢仝也要用这第七碗茶所造成的飘飘欲仙的感觉,转入下文为苍生请命的更明确的思想。

第三部分是为苍生请命之作。蓬莱山是海上仙山,卢仝自拟为暂被谪落人间的仙人,想借七碗茶所引起的想象中的清风,返回蓬莱。 因为那些高高在上的群仙,不知下界亿万苍生的死活,所以想回蓬莱山,替孟谏议这位朝廷的言官去问一下下界苍生的事,问一问他们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得到喘息和休息的机会。卢仝期待劳苦茶民的苦日子能有尽头,得有喘口气的一天。他写这首饮茶歌的本意,并不仅仅在夸说茶的神功奇趣,背后蕴藏了诗人对茶农们的深深同情。

全诗写得挥洒自如,毫不费力,从构思、语言、描绘到夸饰,都恰到好处,能于酣畅中求严紧,这首诗将品茶的审美体验的微妙之处描绘得出神入化,淋漓尽致,每饮完一碗,即开拓出一层极为愉悦的审美天地,层层递进,从口腹之欲升华到精神享受,从世俗红尘展翼 飞翔到幻想王国。一切百虑千愁,万种情结,在这里都得到化解,变成了习习而生的清风,飘飘欲仙。

初盛唐时,茶只是一种普通的饮品,它首先只在寺院僧人中流传, 僧人们又赠茶给平时有所往来的文人墨客,又以这些文人为中心向整个文人圈子辐射,茶逐渐被士大夫们所接受,向外传播,最终流入民间而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风尚。一开始,虽然有诗人写诗咏赞茶,但是数量极少,且只是偶一题之,并无对茶进行全面的表现,而饮茶这 一活动的真谛更是尚未被阐发。直到中晚唐,饮茶之风日炽,有更多的诗人开始以茶为题材写诗,卢仝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卢仝虽不是第一个咏茶的诗人,但他却是咏茶诗写得最好的诗人,在他之后,茶诗才真正成为一大诗歌题材。

有一首诗偈说得好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认为只要修心便可成佛,并不需要每天拜忏念经,而《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恰好流露出这样的意境。 卢仝宣扬只要饮茶便可摆脱身体这副臭皮囊,超脱自我,飘然成仙。羽化成仙是道教的理论支柱,但卢仝认为无须炼丹求药也可成仙,只要饮茶便能体味成仙的境界。这种审美境界是卢诗所独有的,然而也影响了唐以后人饮茶的品味,他们认为“茶通仙灵”“飘飘欲仙”是饮茶中所能达到的最高层次的审美享受,他们也以能达到这种浑然忘我的境界为荣。对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种风雅之举,还是雅士洗涤心灵、升华精神的途径。

卢仝爱茶至深,恨不得全世界都能知道它的好处,他将这种感受 写入诗中大肆表现也是入情入理的。在《忆金鹅山沈山人二首》中,卢仝这样表现自己的美学理想和人生理想 :

君家山头松树风,适来入我竹林里。
一片新茶破鼻香,请君速来助我喜。
莫合九转大还丹,莫读三十六部大洞经。
闲来共我说真意,齿下领取真长生。
不须服药求神仙,神仙意智或偶然。
自古圣贤放入土,淮南鸡犬驱上天。
白日上升应不恶,药成且辄一丸药。
暂时上天少问天,蛇头蝎尾谁安著。
君爱炼药药欲成,我爱炼骨骨已清。
试自比校得仙者,也应合得天上行。
天门九重高崔嵬,清空凿出黄金堆。
夜叉守门昼不启,夜半醮祭夜半开。
夜叉喜欢动关锁,锁声地生风雷。
地上禽兽重血食,性命血化飞黄埃。
太上道君莲花台,九门隔阔安在哉。
呜呼沈君大药成,兼须巧会鬼物情,

无求长生丧厥生。

他苦劝沈山人,何必要读经书炼丹药才能求得长生,在齿下茶香中自有人生的真意,不必服药就能成仙。 “君欲炼药药难成,我自炼骨骨铮铮。”茶已经成为卢仝的风骨寄托和心灵自白。人皆有癖,无癖而此人不深情,而人的癖好在某种程度上是自身某些特质的反映。

“七碗茶诗”极言饮茶之后的愉悦与美感,酒或其他饮料都无法与之相比,这是这首诗的成功之处与艺术魅力。大碗小盏,古代的碗一般都比较大,即使是卢仝这样的茶痴,一般也很难一口气喝下七碗。夸张是诗人、作家常用的手法,如果拘泥于文字,就会曲解文学艺术的美好创意,也阻断了读者的想象空间。唐代杜牧有 《春日茶山病不 饮酒因呈宾客》诗曰 :“谁知病太守,犹得作茶仙。”就是形容卢仝对茶的研究之深,可见在唐代时,卢仝已有“茶仙”之美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多篇茶诗,都曾化用《饮茶歌》的诗意,可见他对卢仝茶诗的仰慕与推崇。卢仝的《饮茶歌》无论是文学价值还是茶学价值都很高,作为中国茶诗之最,作为能与陆羽的《茶经》齐名的茶学经典, 它的研究价值是很高的。

“七碗茶诗”独领风骚,堪称绝唱。它优美空灵,给读者以无穷想象, 广为传诵,历久不衰,已被译成多种文字走向世界。“七碗茶”诗在日本广为传颂,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与“茶圣”陆羽相提并论。

以上内容节选自中国大陆第一本专题研究禅宗与茶道关系的专著,由纯道编著的《禅艺茶道》中第五章『七碗茶诗与一字茶僧』。全书共370多页,具有重要的自学与收藏价值。需要购买的读者,可以向禅艺会(加微信号:zendao)订购,微信支付,快递上门。批发、团购与作为教材使用的机构,请电话13917878218何老师联系。

订阅禅艺文化丛书中任意一本邮费到付,订阅两本起免邮,预订可加微信:zendao后联系。

《禅艺题记》黑白印刷 有图 定价:48元

《禅艺春秋》黑白印刷 有图 定价:48元

《禅艺茶道》黑白印刷 无图 定价:48元

《禅艺插花》全彩印刷 有图 定价:78元

《历代插花》全彩印刷 有图 定价:98元

《日本茶挂》全彩印刷 有图 定价:88元

《自然而然》全彩印刷 有图 定价:98元

需要预订,以及团购、批发、作为教材使用和就近购买的读者,可以联系:上海市恒丰路638号苏河一号  何老师:1391787821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卢仝的“七碗茶”诗
文徵明行书《卢仝七碗茶歌》
七碗茶诗
卢仝及其《饮茶歌》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茶诗、茶词
卢仝《七碗茶歌》千古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