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者】江城问茶

人生如梦、苦辣酸咸、时光流转、漫漫游途。我每每在书房感怀数十年采写生涯,记述华夏大地生动风貌,便不忘泡一杯喜爱的绿茶,伴随缕缕升扬的清馨,节奏匀称的键盘敲击声,从曙色未开持续到日上三竿。

如此也好理解——无论是深山殿阁还是古城街巷,无论是一江绿水还是林海竹庐……倘若没有茶香陪伴,便失去一角意趣。

岂能忘,2013年即将进入酷暑的时段,我受邀赴湖北武汉,采写第八届木兰旅游文化节亮点。该地区清凉寨的“茶文化周”很值得留恋——不仅为人们带来入长夏的清爽之感,还让人们体味了一番“静美文化”享受。君不见,近万名游客流动在木兰清凉寨风景区,有的游客坐在茶轩欣赏古筝名曲《渔歌唱晚》;有的游客观赏茶艺学校的学生表演茶艺;有的游客在茶农指导下哼着茶歌采茶;有的人索性到制茶车间,与茶工一道炒制新茶,然后以每包20元的价格购买。事实证明——“茶文化游”带火了清凉寨”。

为了寻根溯源,我走入清凉寨,入户多家深入访问。获知这片风景区位于黄陂区蔡店乡刘家山村。村里有上百亩优质云雾茶。昔日由于欠缺推销力度,这些茶叶一直卖不出好价格。为了增强景区文化特色,清凉寨请来专业炒茶师和茶艺表演队,利用“五一黄金周”举办茶文化周。慕名前来的游客,除了在名茶基地现采、现炒、现场品尝外,还参加猜灯谜和学习茶艺知识等活动。结果,木兰生态旅游项目每日吸引了数万人,成为武汉远城区最热的线路,茶文化表演也使茶农的脸上绽开了花。

那年,为了采写“茶文化游”深度报道,我从湖北直奔江西婺源。遗憾的是,那里的茶文化节刚刚落下帷幕。幸运的是,婺源一位精通茶艺的史学家热情陪同我了解婺源茶文化的“前世今生”。在广袤茶田,在知名茶楼,我被震撼人心的茶史所吸引。 

原来,世界第一部茶学巨著《茶经》在列举中国名茶产地时曾明确点出:“歙州茶生婺源山谷”。《宋史·食货志》里,将婺源茶列为全国“八大绝品”茶之一。明末清初,婺源茶不仅成为贡品,而且进入国际市场,被列为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物资之一。

随着我杯中茶色由深变淡,伴随古街茶楼的乐曲向清婉空灵演进,一连串壮美数字徐徐入耳,让我感知,婺源茶不仅有强势文化支撑,还有很可观的经济效益——人口仅33万人的婺源县,仅茶田就有14万亩,可采茶园达13万亩。在尚未大力开发旅游业的2001年之前,婺源茶主要是外销。2001年,全县茶叶销售额仅为8000余万元。2001年,该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以来,婺源茶被广大游客看好,茶文化也随之广为播扬,在“发展茶叶兴旅游,旅游兴旺促茶叶”的格局下,“婺绿”等有机茶,渐渐成为“建设绿色婺源”的支柱产业。2002年,该县茶叶销售额一举突破千万元,2006年,茶叶销售额高达30800万元。“茶叶和旅游联姻,文化与市场互动,茶农富了,游客笑了”。婺源街头老字号茶店的一位经理,以此言论,阐述茶乡的变化。

那次,我在婺源旅游部门领导大力推荐下,来到林生实业有限公司的茶叶基地。欣然看到,从远方赶来,入婺源看明清古街和山光水色的游人陆续走进茶田,向技术人员和茶农咨询茶史、茶艺知识以及采茶、炒茶方面的知识。为此,当地农科部门,加紧对茶农开展茶文化知识讲座及采、制方面的技术培训,使茶农不仅熟练掌握培植、炒制优质茶的要领,还掌握了科技知识和茶文化。

与郊野的林生茶基地相比,位于婺源闹市的“茶博府”则偏重于传统茶文化的展示。以茶产业开发为主、集生产、销售、科研、文化服务、旅游观光、购物消费、休闲娱乐为一体。茶博府负责人对此作精辟介绍——茶博府重头戏,就是“茶情展示”。这座茶博府除了茶楼、茶叶品种观光园、茶博馆、茶亭、观光台、茶艺表演厅、茶食展示场所,还在徽派建筑内设有茶文化氛围浓郁的琴棋书画室、旅游购物商场、茶文化咨询台以及用“药茶”进行足疗的足浴城……我在观览时看到,有的游客观看完茶艺表演后,或欣赏百年茶树的风采;或隔窗参观百年以来制茶、称茶、贩茶的设备及工具。一位从浙江衢州来的游客向兴奋地表示,这里展示茶文化,让人感到不仅内容丰富、新颖别致,而且没有“看茶须买茶”的那种不适感。因为,很多茶文化展示都是免费的,只要你走进来,不管消费与否,都能享受优质服务,能体味到粉墙黛瓦、飞檐戗角、亭台楼阁、柔婉曲调、茶香醉人的古徽州文化。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品茶大家向我袒露观后感。他认为,而今,中国旅游城市的茶文化,正以多种形式表现其独到的魅力。但有一点,应引起经营者的注意,就是“利”和“义”的关系如何处理。有些大城市的茶馆、茶庄,虽然以“茶文化”的名义招徕客人,比如茶艺表演、曲艺表演、炒茶表演等,但卖茶的目的首当其冲、显而易见。程序凸显急功近利的“茶文化”演示,使很多没打算买茶的人不敢停留。这样的“茶文化”场所,不利于可持续发展。说完,引我继续深入探访。我看到,由于茶博府环境优雅、待人宽厚、艺术演示精致,相当一部分前来欣赏茶文化展示的人,尽管没把买茶作为初始目的,体验之余,大部分都成了消费者。由此可见,茶文化,既要注重时效性与赢利模式,更要注重传播性和欣赏性。

岁月如梭。转瞬10余年过去了。我也由如日中天变为一襟晚照。好在品茶习惯依然,往事值得品味。我坚信,武汉、婺源的茶文化之旅,定会较当年更上一层楼。

展读

【行者】 “天下第一江山”,一吟三叹

【行者】 “龙凤归宿地”,彰显因果

【行者】清素小吃,惟“它”多情

【行者】低调离宫,给人启迪

【行者】城坚不再,糕甜悠久

【行者】紫砂情结

【行者】『萝卜盆景』随想

【行者】春节,红艳串起甜美

【行者】沉寂元夕,深怀灯彩

【行者】古刹夜,曾有“精灵”来袭

【行者】情系中国结

【行者】苦菜花开

【行者】品砚思远

【行者】泰山石景,意味悠长

【行者】神秘古村,伟人后裔

【行者】千古吴地,奇哉庙宇

【行者】丁香情结

【行者】江天深处,品甜

【行者】阐福寺,禅房花木深

【行者】古刹石刻,千年超越

【行者】初识蜀绣

【行者】老槐,摇曳别样诗情

【行者】月季花,岂止清丽?

【行者】 松景,此处称奇

【行者】 “悬空”之悟

【行者】梦幻左岸,一饮知味

【行者】深谷行,有所悟

【行者】神秘山崖,忠勇使者

【行者】雨中脊兽

【行者】皇苑二景,谁解其味?

【行者】郪江畔,他超凡脱俗

【行者】诗圣入古刹,身心得栖隐

【行者】微山,窝头入赋

【行者】暮雨秋凉,千里诗情

【行者】川西古都,千古大爱

【行者】京西,何处稻花香?

【行者】学府墨迹,故居美味

【行者】海畔佛寺,清音入心

【行者】贺兰山,解惑‘’满江红‘’

【行者】一款素饼,千年诗话

【行者】灵隐寺,月美桂香时

【行者】寒山寺释疑

【行者】韭园酱菜,究竟何味?

【行者】千年余味“邯郸芹”

【行者】 登此桥,谁自省?

【行者】兰州雨雪,遇“清丽”

【行者】 何处赤壁,迎东风?

【行者】麻花,是何滋味?

【行者】碑刻,能言否?

【行者】佛教文化游,怎样明灿持续?

【行者】晨雾流泉,话稼轩

《禅艺会》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人人可以订阅,人人可以投稿,人人可有专栏。禅艺文化十八项,由雅道八项(茶道、花道、香道、琴道、书法、绘画、收藏、诗词)、生活六项(建筑、庭院、空间、家具、素食、服饰)和艺术六项(书法、绘画、雕塑、摄影、手艺、法物)组成。在这里,你将看到与众不同的图文资讯。原创无穷、图片无码、转载无限。邂逅之后,不再彷徨。投稿邮箱:zenart@126.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茶 旅,生态旅游新业态
50多名老外在婺源客串“茶农”,不亦乐乎!
座无虚席!金寨油坊店首届!圆满成功!
不挖掘茶文化,做不好茶旅游
茶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发展
以旅兴茶 以茶带旅 江西茶产业转型升级焕发新活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