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辰光|清明

文/戴维乔


清明节可以互祝快乐么?

近几年好像一到清明,总会引发一番不小的议论。之所以如此,大概是节日文化太贫乏的缘故:从小清明就没放过假,要说有活动也仅是少先队祭扫烈士墓,或者星期天跟家长上山祭拜祖墓。扫墓、祭祖,都与死亡相关,怎么会快乐呢?

其实,清明作为节气,最初主要是时令标志:冬至后一百零七日,春分后十五日,阳历四月五日前后。今年的清明,来得正是时候。《淮南子·天文训》说: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则清明风至。这时天地清爽,温煦明朗,“清明”节气由此而得名,并一直到汉魏。

唐宋以后,清明逐渐向民俗节日演化。作为后世清明重要节俗的祭祖活动,此前属于寒食节的内容。寒食在清明前二日或一日,因此唐人多将二者并举连用。如白居易《寒食野望吟》描写寒食情景:“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此后直到宋代,清明完成了对寒食的替置。明清时期,寒食基本消亡,清明开始身兼二职,独当一面,以节气涵节日。

不过,清明扫墓祭祖重在表达孝思。唐王建《寒食行》:“但有陇土无新土,此中白骨应无主”,墓上没有新土往往成为人们判断墓主有无子孙绵延的依据。人们感念祖宗的恩惠,以培土、展墓等形式显示后代的兴旺。就像近代以来,清明上坟一定要带上红黑两小罐的漆,描碑成为清明一大民俗。这样一个过程,也有子孙繁荣、香火兴旺的欢喜。墓祭完毕,照例多要上山摘映山红,孩子捧在手里,大人担在肩头,一路迤逦在金黄的田野里。

清明前后, 气温回升, 放眼青山绿水,处处桃红柳绿,花枝插头,拜扫游山,应该是无比畅快的愉悦,也是清明节气固有的本真。于是,踏青与其说是宋明以来都市经济繁荣的产物,倒不如说是悠游临泉、放怀自然的返璞归真。

宋代为了让人们能在清明扫墓、踏青,特地规定太学放假三日。此时寒食不仅收入清明名下,踏青习俗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兴盛。《清明上河图》更是直观形象地为我们再现了清明时节宋代市民出行的生活图景。范成大的“桃杏满村春似锦, 踏歌椎鼓过清明”“寒食花枝插满头, 蒨裙青袂几扁舟”“郭里人家拜扫回, 新开醪酒荐青梅”无疑是最好的注释。

▲《清明上河图》

此后,清明扫墓成为踏青春游的假日,墓前分享祭品的习俗也成了郊游的野餐。南宋江湖派诗人高翥有一首《清明》诗特别有名:“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化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高氏匡堰大姓,高翥便是今慈溪市匡堰镇人氏,写的或许正是当时当地的清明风情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节习俗
【节日科普·清明】这些科普你知道吗❓
清明节的来历、习俗介绍[图]
清明节来了,对她你了解多少?
民俗┃清明节,在潍坊有哪些习俗?
春暖花开话清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