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暖花开话清明


春暖花开话清明

文/老夏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已有2500多年历史。时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草木萌动,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一片清明景象。

   我国的清明节在每年4月5日前后,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节气,二是指节日。从节气来说,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它较客观的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季节。劳动人民根据节气的迟早安排农业,进行耕种。江南有“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谚语;华北有“清明早,立夏迟,谷雨种棉正当时”的农谚。可见,在农业生产上,清明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节气。

                                     

节日与节气不同,节气是时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某种风俗和纪念的意义。在二十四节气中,俗演为节日的只有清明。那么,“清明”又是怎样演变为祭祀的节日呢?传说源于晋国介之推之死,为了纪念他,每逢清明,人们往往带上食品香烛到介之推墓前凭吊后来就成为祭奠已故者的扫墓活动。据《荆楚岁时记》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以此推算,寒食在清明前二日,因为寒食和清明日子相近,而古人在寒食中的活动又往往延续至清明,久而久之,寒食和清明就合二为一了,也就没有严格区分了。到现在,人们已把清明和寒食并称。

自古以来,每到清明佳节,人们就有禁火寒食、上坟扫墓、踏青春游的习惯,一直流传至今。古时扫墓始称“墓祭”,到了唐宋,扫墓最为盛行,当时叫“上墓”、“拜扫”。唐代诗人杜牧《清明》诗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当时人们扫墓的热闹、虔诚和悲哀的情景,可以说是写清明节诗的千古绝唱;南宋诗人高翥《清明日对酒》诗中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化作白蝴蝶,泣血染成红杜鹃”。可见宋代扫墓也很盛行。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春光明媚,桃红柳绿,莺飞草长,风和日丽,是郊外春游的好时机。清明的另一习俗是踏青春游,春游也称踏青,始于唐,盛于宋。唐代诗人杜甫就有“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的诗句。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道:“乱花渐浓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宋诗人欧阳修也在《阮朗归·踏青》词中写道:“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梅,日长蝴蝶飞。”生动描绘出宋代清明踏青盛况;南宋诗人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更是详细描述了时人出城春游的热闹场景“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朱熹笔下的春游盛况也别有一番情趣:“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春风雨,万紫千红总是春”。古人踏青时往往还有举行荡秋千、放风筝、蹴鞠(踢球)、走马、斗鸡等文体活动。杜甫在《长安清明》一诗中写道:“紫陌乱嘶红叶拔,绿杨交映画秋千。”在《清明》诗中又有“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清诗人郑板桥也极具放风筝乐趣:“纸花如雪飞满天,娇女秋千打四周;五色罗裙轻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现在,每逢清明,男女老少纷纷到郊外扫墓、踏青、远足、登山、野炊、拔河、放风筝,去领略大自然的绮丽风光,乐趣无穷。陈毅同志在《昆明游西山》诗中咏道:“车如潮,人如海,清明游,相追攀”把新中国人们踏青春游盛况生动地描写了出来。人们在绿野竞放风筝时,邓拓同志见了也吟哦咏唱,赋诗赞道:“莺飞蝶舞喜翩翩,远近随心一线牵;如此时光如此地,春风送你上青天”。

   在民间还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的谚语。在南方一些地区,清明前还把井沟搞得干干净净,并在井边上插上杨柳条,称为“井井有条”。据说“井井有条”这一成语就是从这里得来的。因此,清明不仅是农事的一个节令,也是一个富于诗意的节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辰光|清明
中国人的文化时间——书话千年清明
宋代人怎么过清明节?
(8026)问候亲友2022年4月5日早上好!(8026)
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传统文化】清明节的三大“热搜”:食俗、祭祖、踏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