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的奖励,正在让孩子丧失动力

#

柠檬心理&QQ音乐/   5分钟心理学

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Pexels、Pixabay、网络丨图源

有些父母,为了鼓励孩子努力学习,会采取奖励的办法。

比如:

“如果你这次考到90分以上,就奖励你100块钱。”

“如果这次能考到全班前3名,我就给你买遥控赛车。”

但你忽略了,这种奖励措施,可能正在让孩子丧失学习动力。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概念,叫做德西效应。

指的是:

当人们进行一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不恰当的奖励,反而会让他丧失对这项活动的兴趣。

这个效应来源于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做过的一则实验:

他找了一些学生分成A、B两组,然后给他们分配了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让他们去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解完题,两组学生都没有奖励。

第二阶段,A组每解出一题,可获得一美元奖励,B组没有奖励。

第三阶段,让两组自由活动,以此观察他们是否有继续解题的兴趣 。

结果显示:

在第三阶段, B组学生比A组学生更乐意继续解题。

也就是说,有奖励的学生组,很快就失去了解题的兴趣,没有奖励的学生组,依然对解题抱有很大兴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似乎反常理的现象呢?

这和效应背后的内外部动机有关。

  • 本来,学生解题是源于自己产生的浓厚兴趣,也就是内部动机,解题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很有意思,解题本身就是一种奖励,所以他们会自发主动去解题。

  • 但是,在给了奖励后,学生们解题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奖励,这是外部动机,当学生们觉得外部的刺激不够大了,他们就不愿意再去解题了。

由此可见,外部动机,只能起到短暂的作用。

比如:

为了避免父母的批评而打扫房间;

为了赢得奖学金而努力学习。

而内部动机,才能真正让人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情,这会让人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

比如:

因为喜欢音乐而学习唱歌;

因为做数学题有意思而沉迷解题。

做这些事,只是更多的来自于对事情的兴趣,和对事情本身价值的认可,不需要别人催,自己就会去做。

那么在教育孩子时,该如何避免德西效应呢?

01
判断孩子有无兴趣。

如果孩子对这件事已经很有兴趣了,那就不需要再施加外部刺激,可以使用精神奖励。

在孩子做出一点成就之后,多夸奖鼓励孩子,这种精神奖励也会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内部动机,形成正向循环。

如果孩子对这件事没有兴趣,那么可以先用外部激励,刺激孩子尝试做这件事,可能做着做着,就激发出孩子的内部动力了。

随着孩子越来越热爱这件事,可以慢慢地取消外部激励,让孩子形成真正的内在动力。

02
给予合适的奖励。

在给孩子奖励之前,我们要对孩子有充分的了解,判断他们对什么奖品感兴趣,并准备好相应的奖品。

只有孩子喜欢的奖品,才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不过,尽量让奖品和你想激励孩子做的事相关,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03
给予奖励要及时。

很多父母虽然承诺给孩子奖励,但有时候隔了很久才会发放奖励,这样起到的激励效果会差很多。

时隔过长的话,甚至还会引发孩子对父母的不满,觉得父母在欺骗他。

这样,以后再想用奖励的方式激励孩子,就很难起作用了。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擅长奖励孩子的父母,为什么要这么做?
孩子在为谁而学习?教育中的心理学效应
为什么孩子天生对世界感到好奇,却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
三招,找回孩子的学习动力
为什么不要轻易奖励孩子?1971年的这项实验早就揭露了一切
我们正在用“奖励”毁掉孩子,采用补强性原则,奖励变得更高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