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双十一爆品的前提
▪ 来源:乔诺之声
双十一就在眼前,每年这个时点一定会在消费领域频现多个爆款产品,在市场上激起强烈反响,产品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如果针对这些爆品进行详尽分析,就会发现这些爆品产生也有迹可循。
《从偶然到必然》中讲到一个核心观点:IPD的本质就是让投资决策实现商业成功,而需求管理就是投资决策实现商业成功(爆品)的前提。
需求管理一个核心的目的是挖掘价值需求。什么叫价值需求?
一般是指能够满足客户还未被满足的痛点,同时和竞争对手相比具有差异化,这样的产品基本上会成为爆款,能够成功吸引客户,与市面产品有所不同,最终让客户愿意买单。这里包含三个价值:
客户价值:满足客户未被满足的痛点
竞争价值:具备差异化打赢竞争对手
商业价值:成功吸引和促成客户买单
由此可见,需求管理和爆款产品之间的因果关系。
需求管理有哪些核心价值?
正如书中所讲,需求管理是商业成功的前提,那么需求管理的价值到底是什么?专业的需求管理会为企业带来哪些改变?
需求管理的核心首先是挖掘用户的痛点,以客户为中心,从用户的痛点出发,找到用户还没有被满足的需求,把从用户那里得来的所有需求进行管理。需求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得到以下三大价值:
一、从无序到有序
如果企业没有专业的需求管理团队,收集到的各种客户需求都是零散的分布在公司的各个角落。而专业需求管理的企业,会把这些无序的需求梳理归纳,把不同的需求落到不同版本的产品里。让这些需求信息变得井然有序,与产品一一对应。
二、从粗放到精细
原先的资源分配是谁先来先到,或者谁吵得凶,就听谁的,不分优先级,没有节奏,也不管这个客户需求属于长期需求,还是中期、短期,所有需求的管理方式都很粗放。
而科学的需求管理方法,会把用户长期、中期、短期的需求统一起来管理,把所有的需求都进入管道管理,不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把这些需求装进管道里,避免需求遗漏。
比如用户长期需求就被放入产品战略,中期需求被放入产品路标,短期需求作为新产品进行开发。紧急需求通过需求变更落入开发中的产品,这样能保证需求不遗漏。
三,从被动到主动
如果企业的市场部门特别强势,研发就会很被动的照单全收,开发出的产品多且杂;研发人力和资源被消耗在很多非价值需求上,而真正具有战略价值的产品开发时间窗被错过。导致了研发整日疲于奔命,忙于灭火,缺乏主动思考和规划下一代产品的自由空间。
专业的需求管理可以有效解放研发,帮助研发集中精力,更加聚焦于当前的产品开发,和未来产品规划。
企业在需求管理中常常出现的误区
一、以为需求管理让产品响应市场的速度变低
很多企业认为,需求管理会减慢产品开发进度和响应市场的速度。原先收集到一个用户需求之后就可以直接到研发,以为这样效率很高,现在有了需求管理,要经过需求管理团队的分析和决策才能进行开发,很多企业会认为这是效率的降低。
因为他们没有理解到需求管理的长期意义,实际上需求管理虽然对于单独一个、两个需求来讲,它可能是效率变低了。但是从长期来看,企业内部把需求管理的能力长起来,是帮助后端开发一次把事情做对,在一个点上瞄准用户痛点帮助产品商业成功。
如果前期不做需求管理,一个虚假的需求直接进入产品开发中,后期不但不能满足用户真实需求,还会造成大量返工和研发成本。
比如一家制造型企业,终端消费里的一款家用产品,由于收到海外经销商的需求之后,没有需求管理的流程,客户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对这个需求进行区隔和分析,途中出现很多需求变更,反而拖长整个产品的上市时间,错失国内618,也错失海外圣诞季,还错失暑期销售旺季。
后来这款产品上市之后竞争力不足,整个海外市场都卖不动。这类现象在这家企业经常发生,但通过需求管理以后,他们的第一感受是原来立马开发并不可取,现在收集需求后他们会进行管理,做个分析和决策,反而提升了整体效率。
二、认为需求管理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
其实需求管理属于产品开发之前的一个前端事件,一般只要几个人或者一个人专职的虚拟团队就可以做好。如果公司规模小,请产品经理调用20%-30%的时间来做需求管理的工作也可行。
比如企业每周用一个人来组织,调用两个小时,把客户需求全部收集起来,大家针对这些需求进行讨论,哪些有价值,哪些放入长期战略,哪些放入短期研发,把收集到的需求进行集中讨论后管理,实际工作量并不大,并不需要投入很多人力。
比如一家研发型企业,原先没有需求管理,在知道需求管理之后一直以为要投入很多人,但在专家辅导后才知道,上百人的研发队伍,调两个人过来做需求管理,完全可以应付一年几十亿销售的需求。
三、只关注外部客户需求,不关注企业内部需求
很多企业有了需求管理之后,只关注客户和外面的需求,忽视了企业内部的需求管理。
比如一家企业的运输成本一直很高,有的涨了10倍都有,如何让运输环节装更多的货物,跟踪更多的产品,这是企业内部很重要的竞争要素。
这家企业在关注到内部的运输需求之后,通过DFX(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开发出比竞争对手多装20%货物的运输方案,在企业综合考虑运输成本以后,运输集装箱效率提高20%,有效实现了运输降本。从而让需求管理不仅为客户创造价值,也为企业内部创造价值。
 为什么有的爆款产品,有爆款基因,但上市没上量
在乔诺过往辅导的企业中,很多产品本身具有爆品的基因,但是没有真正形成爆品,究其背后,都有根因。
一、内部决策力不足,爆款带病上市,贻误战机,泄露产品创新方向
比如一家企业的新款产品,创意业界领先。但由于这款产品采用了新工艺,对材料的耐用度要求变高,新材料没有经过充分的老化测试验证,但公司为了双十一,提前让新品上市,导致上市9个月,质量问题依然存在。
用户投诉,使用三个月,换货两次。在利润损失的同时,也影响了品牌口碑,同时泄露了产品创新的方向,竞争对手迅速跟进,错失了品牌领先的机会。这类现象就说明企业内部在需求管理方面决策力不足。
首先,这类带风险的产品,是否能成为爆款?产品质量存在风险的情况下上市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都需要有个重量级的团队来决策,如果是个人决策的话,很容易带主观倾向,很容易受KPI压力,而低估风险,最终做出错误的决策。
其次,技术面的新材料验证的风险是否存在,如何应对才能跟上产品开发的节奏?这也需要有个重量级团队来决策,来达成共识,来保证资源的投入,来保证步调一致。最后,出了问题后,如何改进管理方法,这个也需要有机制设计。否则,下一款爆品也会犯错误,而且是犯同样的错误。
这些问题,在需求管理都有响应的流程、组织和运作机制的设计来解决。出现这些问题的企业,管理的根因,是没有做好系统的需求管理。
二、缺乏市场洞察力,产品创新,源头不足
比如一家企业的消费者终端畅销产品,一直行业领先,但竞争对手开发出一款新品,其中有一个指标在数字标称上超越行业现有水平。这家企业内部分析后认为,这项指标对销量没有影响,和产品实际效果也没有必然联系,还会增加成本,所以这家企业没有跟进。
不料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疯狂抢占,被竞争对手反超。因为消费者也搞不懂指标和产品效果之间的关系,看宣传以为产品效果会超越从前。
这类现象,说明企业内部的在需求管理方面的市场洞察力不足。首先,客户有没有关注这个指标?客户在特定购买场景时的需求是什么?客户是否具有专业性?这都需要一个重量级团队来进行全面的需求分析。
如果只是从研发视角分析,这个指标和实际效果无关,就会导致产品功能领先,但无人买单的情况。
另外,其实这家企业的门店店长都是清楚客户的购买心理的,但没有流程和制度把这些信息收集起来,没有唯一的入口来响应这些需求,使得这些宝贵的一手信息散在外面,产品的创新,源头不足。
三、缺乏产品间的需求管理协同,导致客户流失
比如有一家企业开发了系列化的2C产品,其中A产品和B产品,从开发规划都是独立运作,各自的功能和款式都很受市场欢迎,但客户买单是出现了问题。大部分客户会选择A+B的组合,但由于前期两个产品部门是分开规划设计的,在颜色上没有配套,导致大量客户流失。
回到客户需求管理,这个需求从解决方案的角度看,客户需要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需要产品功能好、款式好,颜色匹配。
如果这家企业有一套简单的需求管理流程,就可以通过组织把这个需求方案分析的更细一些,用解决方案的角度去看现在这个产品需求和其他产品需求的配合,通过协同产生1+1>2的额外的价值。
综合上述,一家企业的需求管理水平可以反映其内部管理水平,包括做正确的事的规划水平,正确的做事的研发水平,和团队协同的经营水平。
标杆企业的需求管理是怎么做的?
A公司的需求管理人员一般是研发人员的3%~5%,其中很重要的是把需求管理人员的职责和考核指标定义出来。
职责规定业务边界,做好市场洞察和消费者调研,从各个渠道去收集竞争者信息。考核指标规定需求管理的命中率和持续改进,通过考核来发现需求管理到底一年挖掘了多少价值需求,实现了多少商业成功。
A公司的需求管理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没有需求管理的阶段
基本都是粗放型管理阶段,看到需求就直接开发,需求也被分散到不同部门,各管各且没有协同与配合。
二、粗放型管理
基本都是粗放型管理阶段,这时的企业好像有人在做需求管理,只是各个部门管的不一样,管理比较分散,每个部门都有一点粗放型管理。
三、有责任部门的管理
这时的企业已经把技术管理收口到一个部门,有了相关的责任部门来管理需求,有了相应的梳理和分析方法,形成这样一个跨多部门的需求管理团队。
四、主动精细化的需求管理
这个阶段的需求管理,是通过各个指标和效率来考核团队,牵引这个团队把需求管理做得更好,主动进行需求管理,主动学习和积累能力,不断地提高需求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送给中国企业关于需求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预则立。对于爆款,应该提前规划。
二、做好过程管理,尤其是市场洞察和内部决策的管理。
三、把管理能力固化到流程、组织和机制中去,构建持续打造爆款的基因。
爆品的前提:精准制导,需求管理十八式
乔诺集结了200位平均20余年跨国公司退休专家的实战经验,萃取出了《爆品的前提:精准制导,需求管理十八式》在线课程。课程包含需求管理的五大模块,十八个课题。
以需求管理三板斧为基础,从需求收集、分析、分发决策、到验证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基础篇:需求管理三板斧,涵盖了需求管理的基本概念,从组织、流程、制度层面构筑需求管理的先决条件。
进阶篇1:需求收集,到听得到炮声的地方发现客户需求,帮助企业扩大需求管理的喇叭口,让更多含金量高的需求进入需求管理流程。
进阶篇2:需求分析,客户买的不是产品,而是欲望的实现。助力企业去伪存真,从海量需求的线索中,识别出真正的高价值需求。
进阶篇3:需求决策,鱼与熊掌亦可兼得。刨析企业普遍存在的资源和需求冲突的问题,通过一套完整的需求决策方法提高研发的效率,提升产品竞争力。
进阶篇4:需求验证,我们做的是客户真正想要的。通过验收客户需求,保证客户满意,构筑闭环管理。
先弃后取,从四处救火到爆品不断。利用需求管理提升研发效率,提升产品需求命中率,提升客户满意度,为产品商业成功构建土壤。
每个课题讲清一个方法论、一个工具、一个模板、一个业界经典案例,“四个一”助力企业可落地、可快赢。
通过《爆品的前提》课程学习,帮助企业实现从被动到主动、从粗放到精细、从无序到有序的三个转身,达到提升客户满意度、提升需求命中率、提升研发效率的三个目的。实现变挑战为机会、变机会为收益的商业成功。
构建持续领先的产品竞争力,让商业成功从偶然到必然。
IPD在线课先导片——爆品的前提,可点击视频观看
点击上方 观看视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客户管理(非常精彩)
【W34】如何关注应用选型者?
盘点移动办公的2018:连接、推进与动能
营销决策数据分析概述
2015,你打算如何升级你的企业?
4大场景、12个维度!穿透理解未来制造的内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