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1高考.作文预测(24)】面对“五.一”小长假拥堵,你怎么看?
“五.一”小长假那么拥挤,你怎么看?

(图片选自网络)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1)某同学5月1日早上,没有挤上预估时间的公交车,导致延误高铁,改签班次第二天才到家。

(2)据媒体报道,5月1日,杭州西湖游客拥堵,景点断桥变“人桥”;洛阳龙门石窟游客大喊“我想回家”。

(3)有人“5.1”宅家,发朋友圈“看书,浇花,不香吗?”

读了上述的材料,面对当下的“五一”小长假,不知触发了你怎样的想法和思考?请根据你掌握的对“5.1”长假的相关认知,给广大市民写一篇倡议书或演讲稿,对以后小长假该如何过,表达出你的观点。

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2)不得抄袭或套作,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审题指导】

5.1”小长假,人们选择不同的方式,也就有不同的结果。材料(1)是放假导致的拥堵,连公交车居然没挤上,导致延误高铁。放假的车辆的拥堵,由此可见一斑。材料(2)是景点的拥堵,人们利用假日外出旅游,结果只能看“人头”。材料(3),是小长假安心宅家看书,过着逍遥的生活。三则材料,不同的经历,回家、游玩、宅家,都可激发民众的思考。为此,在立意上,可从以下角度来思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5.1”小长假,回家或旅游,都应该做好准备,才能遇事不慌,享受生活。城市公交出行,但要考虑到很多都要乘高铁,势必导致公交拥堵,必须要充分估计到路上的情况,提前出行。景区旅游,选择恰当时机,才能游兴盎然,欣赏祖国大好河山。

高科技时代,做好预警。在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科技大数据,对景区的人流量进行测算,提前订票及时预警提示,提醒游客景点的情况,可早做准备另择他处,防止游客在景区里拥堵,影响旅游的心情,减少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宅家过长假,享受平淡。假日可选择宅家里,学习工作的忙碌,趁着几天假期,安心的在家里,过几天悠闲的日子。身边公园的风景,所在城区的书店,还有小区里的花草,终于可以慢下来欣赏,享受生活的日常,也是一种美好。

【学生佳作一】

关于“寻一方净土,为心灵放假”的倡议书

安徽省歙县第二中学    张星暖

亲爱的市民朋友:

你们好!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你是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的呢?是搭车飞奔回家,还是走出去感受大好风光,亦或是望着人潮汹涌的街道,挤不上的公交车,暗叹一声:我太难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节假日选择外出旅游从时尚逐渐变成常态化。“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随时随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领略美好风光。但人是那么多,身临其境时,只想回家躺着,热门景区的人山人海,让游客生无可恋,说好的风景呢?基本都是看人头。

景区爆满,不见美景只见人的话题,早已是老生常谈。人们或许也接受了这一设定,人多挺正常人,少了才奇怪,怀疑自己是不是来错地方了。渐渐地,忽视了旅游的本质与目的。为什么人都要往一处挤,因为这有名的网红景点,但风景如何呢?对不起,没看到。

寻一方净土,为心灵放假,这是我们不辞辛劳,奔波千里去追寻美景的真正目的。览名山大川,观人文景观,才能说是不虚此行。若是,到最后身心俱疲,那旅行的意义在哪呢?由此,面对“5.1”小长假,我向大家提出倡议:

一.有目的、有选择的去旅行。不要盲目的寻找知名景点,一头扎进拥挤的人潮,进退两难。小众景点,又何尝不是一种选择,只要你能够在其中寻得片刻的放松;

二.逆着人群,“随心所欲”。旅游并非假期必备,放松方式不止一种,书本、影视、运动等,都可以是一方净土,与其人挤人,为何不跟自己进行一次对话,充实自己;

三、保持良好心态,记住初心。外出旅行是你的爱好,身处人群中也切莫烦躁,等人潮退却,这里也曾留下过你的足迹,这样想旅行才有意义。亲历的事情,也是一种独特的记忆。

假期的目的,不止是休息,它包含着很多事情,也年复一年的发生。家人团聚,领略风景,充实自己,一切都应尽在掌握中。

忙碌的生活需要按下“暂停键”,我们有时间去回想、体验一些事物,抱着目的出发,希望最终能够实现,有所收获。所以,当望着无边无际的人潮,自己的体验感全无,目的落了空,那为何不简单点呢?看书、写字窗外的那一棵老树,静静赏来也别有一番韵味,只要能让心灵得以滋润,处处是净土。

                                                         倡议人:李华

2021420

【教师点评】

      观点鲜明,语意流畅,是本文是显著特点。作者针对“5.1”小长假景区拥堵的人潮,提出自己的看法,阐明旅游的价值和意义。然后,围绕旅游的目的、方式、心态三个角度发出倡议,引领读者去思考。全文首尾呼应,升华了主题。

【学生佳作二】

关于“纵享诗意,让生活'漫’一点”的倡议书

安徽省歙县第二中学   洪思思

各位市民朋友:

“五.一”佳节的到来,全国各地人民的都活跃起来,奔赴于这不可多得的假期生活。王维曾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然而,作为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却是感受到假期的“一顿操作猛如虎,每逢佳节路必堵”。

大家应该没有忘记,有的人提前半个月就抢票,愣是抢不到回家的票;有的人正在大路上搭乘公交车去高铁站,就是挤不上;有的人身处于著名景区之中,却是见人不见景……可见,在搭车不易、景区人多的今天,节假日的旅游、交通成了问题。在我看来,与其在外人挤人、车堵车,安静在家看书、浇花,不香吗?

让生活“漫”一点,异地过节亦是明智之举。

新冠疫情的影响和交通系统的不堪重负,2021年春节,国家大力倡导异地过年。因此,在我看来,异地过节也未尝不可。诚然,在外苦读的学子压抑不住回家的急迫之心,在外工作的父母按奈不住浓浓的思子之情,在家孤身由老人渴望与家人一聚,大家想利用节假日放假回家理解。

在我看来,何需共饮同席酒,举头共赏一轮月?我们对家人的关爱,不仅体现在节假日的团聚,亦可体现在给家人的一通电话、与家人的一次视频、寄往故乡的一份携带爱意与思念的包裹……因此,让我们的生活节奏慢下来且更浪漫起来,让疲惫的心灵在此时得以休息使之更加充盈。

让生活“漫”一点,家中赏景,亦有此中佳趣。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风雅的人是真正的生活之王。”众人都向往诗和远方,想在假期中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结果却是票订不到,车赶不上,景观不全,最后只留下一身疲倦,败兴而归。

在我看来,远方有诗,近处亦有诗,感受生活之美,方是人生之道。你或许不知道,达尔文就是在感受昆虫之美后,写下《进化论》的;你或许不知道,齐白石就是潜心在家、一日一画,而成为国画大师的;你或许不知道,钟芳蓉就是居家领略历史之更妙,而毅然选择北大历史考古专业的。

人生旅途,你并不一定要去多远的地方。静下心来,拿起书伴着夕阳而读;慢下步子,放开眼迎着朝阳而赏;放下工作,举着水壶对着鲜花而浇。如此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一茶一饭也变得浪漫起来。孟子言:“充实谓之美。”便是这个道理。为此我倡议:

一、异地过节,不去给道路交通添堵。

二、家中赏景,感受生活之美,天伦之乐。

三、诗意生活,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生活懂得浪漫!

倡议人:振华中学 李平

2021420

【教师点评】

    首尾照应,条理清晰,是本文显著特点。作者针对“5.1”假日的拥堵情况,旗帜鲜明的提出,享受“漫”生活。在论述过程中,围绕“异地过节”“家中赏景”两个角度,阐述生活尘世,要懂得享受生活,让普通的生活变得浪漫而充实。

【学生佳作三】

且赴诗酒田野去,

不如吃茶赏月来

江思佳

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且赴诗酒田野去,不如吃茶赏月来》。

随着时代在那光年般前行的步伐中飞逝而去,我们在光阴的余晖下感怀;随着交通工具在那有序的轨道上遁追隐去,我们在星罗大道上追逐方向;随着精神世界在物质的基础上日益丰富,我们在曙光的滋养下追逐远方的田野。

我们可想而知,当生活日益美好,速度般的体验和物质上的充裕,令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波澜不惊的舒适圈中。于是,每逢节假日,我们遏制不住内心对于远方的向往,我们渴望拥有一场精神“狂欢”;于是,远方的田野变成了满眼的人群,快速的体验变成长久的等待,满心的憧憬变为一脸的无奈……

张晓波曾说:“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个中真谛流露其中。作为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节假日的远程出行必定是人潮汹涌。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去奔赴我们内心的田野呢?我们为何不去追寻生活的诗意呢?我认为,当我们避开节假日的出行高峰,驻足观望身边的美好,亦是一种对生活的敬意,一种对内心的陶冶。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一句“凌晨四时起来,发现海棠花未眠”,这是一种世之惊美,这是生活赠予我们的偶然风景;海子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激起了无数人的心灵高潮,给予人们一种别样的风味。诚然,唯有心中的美意不可辜负,唯有偶遇的惊美令人肃然无敬,唯有明月清泉,自在于怀。

当下,,我们在科技的发展前夜里秉烛前行。科技在另一层面满足了我们对远方的追求,VR技术深入发展,线上景区“打卡”受到广大年轻人的追捧。当信息技术遇上风景,便会迸发出熠熠火花。在家便可真实地来一场视觉盛宴,岂不美哉?

从另一角度说,当出游人数过多时,便会引发一系列不可避免的问题。从社会层面上看来,交通的拥堵日益严重,城市交通运行停滞紧张;从生态层面上看来,景区人口过多会极大破坏当地的生态景观,像丹霞地貌被踩踏,乞力马扎罗山雪将不再有之类的人间“悲剧”,只怕要“层出不穷”。

从人类自身来说,拥挤的人群可能会带来安全威胁,出行体验感的跌落,交通不便等等问题。所以,同学们,让我们大守这边风景独好,享受身边的一丝清凉。让我们远离“远方”的喧闹,乘风听着鼓,静嗅花香来。”一清茗,奏一小曲,偶遇一场世之惊美吧!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教师点评】

    观点鲜明,整散结合,是本文的显著特点。文章标题“诗酒田野”“吃茶赏月”,带着清新的文风,开门见山,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论述中,多处用到排比、对偶句式,加以引用名人言论,全文一气呵成,读之感慨万千,带动阅读者的情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倡议书
五一小长假,我们倡议……
如何写祠堂重修捐款倡议书?
这是美丽萍乡的倡议书,请转发……
2016年高考语文特色题举隅:应用文进入高考该点赞
【讲语文】六上习作“学写倡议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