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孩子说“我害怕打针”时,千万别再说“别怕”,6招帮他克服恐惧心理

图片来自微博@世界卫生组织

“不要,我不要打针!

“走走,妈妈,妈妈,我不打针!

“你放开我吧!……爸爸我求求你了!
 
防疫站疫苗接种中心的哭声,此起彼伏。

带孩子打针是让无数家长们头痛不已的事情,软硬兼施、左哄右骗、威逼利诱,三十六计用了个遍,孩子依然是“哇哇”大哭,死活不进注射室的门。

真不想打针啊!

其实,不仅孩子害怕打针,很多爸爸妈妈同样害怕。↓↓↓

视频来自腾讯视频@大洋网
 
 

孩子为什么怕打针
 

孩子怕打针,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打针,不不仅是会疼,重要的是会让人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恐惧。
 
曾经,看到过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拒绝打针的场景

在注射室,他的妈妈把他抱在腿上,准确地说是“押在腿上,双手努力地按住他的两臂,孩子用尽力气反抗,拼命想将手臂拔出。爸爸,一个人高马大的男人,见状,赶快按着他的双腿,但也耐不住孩子的拳打脚踢,孩子几次被按住几次挣脱。

那个小男孩的反抗真可以用“拼了命”来形容,小小的身躯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凄惨的哭喊声让人感到震惊。护士惊叹:“真没见过这么拼命反抗的孩子!”

一个人的情绪如果没有走到极端,能“拼了命”吗?

可以想象小男孩的恐惧到了什么程度,也可以想象打针这个件事给孩子带来了多大的心理折磨。

那么,孩子对打针的恐惧来自哪里呢?

1

孩子最害怕的是近距离感知到的危险力量

许多家长都会认为,孩子惧怕打针是因为怕疼。

其实,疼只是一方面,这种疼痛,有的孩子是完全可以承受的。

很多孩子害怕的是,那种忽然进入体内的冰凉冰凉的感觉,那是一种让他近距离感知到的危险力量,他误以为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

即使父母给孩子做了很多心理建设,告诉他打针是什么样子的,他心里也很清楚,但他小小的内心还是难以拒绝自己产生这种联想,所以,他自然要抗拒。
 

2

家长的恐吓增加孩子的恐惧


一些孩子害怕打针,是因为家长在平时就有恐吓孩子的习惯。

一旦孩子不听话时,都会用打针来吓唬他。比如:孩子不吃饭、发脾气、在商场不给买玩具就不走等,家长就吓唬他说:“再不听话,就让护士阿姨给你扎针!”孩子立马就不哭了。

虽然这个办法对付“不听话”的孩子百试百灵,但,会让他对打针产生更大的恐惧。

孩子因为家长的恐吓而顺从要求,是消停了。殊不知,年幼的孩子分辨能力有限,可能会把家长的恐吓当成现实,幼小的心灵会受到伤害。

有一天,真的去打针了,他就会非常抗拒。
 

3

“怕针”的家长养育出怕打针的孩子


其实,很多家长自己本身就怕扎针,谈“针”色变。

或者,想到孩子打针时会很疼,家长自身就非常紧张,如同前面视频中的家长一样。

家长的这种紧张和恐惧,会无意识地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感到害怕。

根据加拿大科学家研究指出:

在多数情况下,孩子产生害怕打针的恐惧心理,与父母的行为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孩子会感受到父母的情绪,且会更加敏感。而孩子在打过针之后,会感受到疼痛,因此后来他们就会努力避免在不愉快的医院就诊。


因此,父母在孩子第一次打针时,势必得控管好自己的情绪。

4

医院环境激发了孩子的恐惧


孩子成长过程中,会对某些情景、某些事物、某些特殊对象产生恐惧,这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

在防疫站,戴着口罩、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以及各式各样的针管、仪器等,与孩子日常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差异,这种氛围可能让孩子感到恐惧。

作为父母,要教会孩子直面恐惧:可以有害怕的感觉,但是不能躲避,或许孩子以后就不会害怕打针。
 



孩子怕打针
请别再说"别怕"


恐惧,是经验积累的结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恐惧与其经验有密切的相关。

孩子怕打针,那也是由于打针曾给孩子带来过痛苦。

有位妈妈说:我儿子在两岁前是不怕打针的,打针从来不哭。但是,两岁后的某一天,由于连续几天高烧不退,结果被几个医生摁住手脚和头,从头部上打吊针,孩子当时哭得声嘶力竭……,从此,孩子便害怕打针了,甚至一见到穿大白褂的人就哭。

可能,很多父母在面对这种事情发生的时候,都会告诉孩子:“宝贝,怕什么,有什么好怕的?打针就是疼一点点,要勇敢!”

其实,父母这是在否定孩子的情绪,并强迫孩子去适应这种“害怕”。这种不断的否定,不仅让孩子不会消除对打针的恐惧,甚至会越来越害怕打针。

对于孩子而言,恐惧,是一种情绪,而且是一种比较负面的情绪。

如果这种情绪总是被否定,被责备,那么,孩子只会越来越害怕。相反,如果这种情绪被理解,被正常对待,那么,孩子会觉得"害怕"这件事情,其实没那么恐怖。

作为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害怕"

孩子在说"害怕"的时候,内心是恐慌的。而此时能够给到孩子安全感的,并不是父母的一句"别怕",而是父母(尤其是妈妈)给到孩子的安全感。

此时,如果妈妈对孩子说一句"没关系,妈妈陪着你",那么,孩子的恐惧感会逐渐消失。

有一位妈妈很聪明,她跟孩子认真交流对打针的感受。

孩子很认真地告诉她:“打针不是很痛,但就是害怕。”

妈妈便拿出一个衣服夹子,夹了他一下,孩子“啊!”地一声叫了出来,却并没有哭泣。

然后,妈妈问孩子:“你觉得很疼吗?”

孩子说:“有点儿疼。”

妈妈说:“是有点疼,但这个疼你可以承受吗?”

孩子想了想说:“可以。”

妈妈说:“这个疼跟打针是一样的。没关系,妈妈陪着你,打针的时候只疼一下就好了。”从此,孩子打针再也没有哭过。
 
打针疼吗?确实有一点,但也没有那么严重。

严重的,是来自孩子对打针的心理恐惧和父母对此的态度。
 

 

帮助孩子
克服打针恐惧


作为家长,想要让孩子消除某种害怕,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自己变得勇敢起来,注意自己的言行,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克服对打针的恐惧。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说,家长应该有几个原则:

1

平静自若,不要焦虑


家长要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

如果大人首先一脸焦虑,孩子就会觉得问题严重,会更加焦虑和恐惧。

2

耐心说明原因


对于为什么要打针,要用孩子能懂得的语言向他说明。

比如:告诉孩子,你现在生病了,需要打针,打针可以治病。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去说。

3

如实告知痛苦


对于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告知,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

比如:许多家长带孩子打针时,为了消解孩子的紧张,就说“一点儿也不疼”,孩子上一次当后,就绝不肯再上第二次当。并且,他们挑战困难的理性和勇气就失去一次萌发机会,以后再也会不信任大人。

4

激发孩子的勇气


孩子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

同时,也要给他退路,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感到羞愧。

5

不通过哄骗的方式达到目的


有的家长通过:“不打针警察就要来抓你”或者“打完针就给你买汽车”等方式达到目的,这是很糟糕的。

哄骗和收买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和恐惧,还有碍他们的道德发育。

6

打针游戏


孩子害怕扎针是因为对扎针这件事情本身就不了解,如果孩子平时,让可怕的事情成为一种游戏,慢慢就会排解对打针的恐惧。

家长可以给孩子买一些打针的情景玩具,比如玩具注射器、玩具听诊器等,让孩子扮演医生,家长扮演病人,或者让他给娃娃“看病”。

通过游戏方式的潜移默化、渲染渗透,让他释放面对医生、面对针管的紧张和压力,让他熟悉打针的程序和规则,由此来引导他的情绪和行为,告诉他应该怎么面对打针,他就不会害怕了。
 
有时候,父母需要的不是“应对孩子害怕打针”的技巧,而是陪伴孩子共同面对恐惧的耐心和细心,以及向孩子明确表达爱的勇气。
 
因为,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感到困难和恐惧的事情,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面对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
 
养育,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人生旅程!
 
《林文采教你如何为下一代“营造幸福的原生家庭”》,25个课程,帮你在孩子每个关键期都不缺席,让您成为卓越父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要动不动就吓唬你的孩子 会留下阴影!|吓唬|阴影|家庭教育
孩子怕鬼怎么办?帮助孩子战胜恐惧!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
当孩子说“我害怕”时,家长的回答很重要,你答对了吗?
到底什么样的父母会养出爱打人的孩子?
克服恐惧心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