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乾隆禅位后的一石二鸟操作,绝了嘉庆掌权的心,也绝了和珅的活路
userphoto

2025.09.02 山西

关注

嘉庆元年(1796年),刚刚完成新老交替的清朝发生了一场差点“废帝”的风波,太上皇乾隆帝动了废了嘉庆帝皇位的心思,还好有着正直大臣董诰劝谏,这件事才是风平浪静的结束,没有愈演愈烈。

这件事背后也是极其不简单,可以说是太上皇乾隆帝与嗣皇帝嘉庆帝的第一次隐性博弈,嘉庆帝完败,从此是老老实实当无权的嗣皇帝,和珅则是被逼着与嘉庆帝分割,不能再脚踏两只船,只能依附于乾隆帝,彻底得罪了嘉庆帝,也注定了他之后的死路,大获全胜的乾隆帝也进一步奠定了他身为太上皇一家独大的权威,自此是牢牢掌握大权,直到逝世的那一刻。

一、“废帝”风波的表面

这场差点“废帝”的风波,在《清史稿·董诰传》和《清史稿·和珅传》中有着具体的记载。

乾隆帝在禅位嘉庆帝以后,原计划召两广总督朱珪入京,将其升为大学士进入内阁,朱珪是嘉庆帝最敬重的师傅,因此嘉庆帝写诗向师傅祝贺。

大学士和珅害怕朱珪进入内阁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因此是“忌其进用,密取仁宗贺诗白高宗,指为市恩”,简单来说就是向乾隆帝告状嘉庆帝在收买人心啊,潜意思是嘉庆帝想组建个人班底争权夺利,最后架空太上皇。

嘉庆帝身为皇帝,自然不甘心当傀儡皇帝,肯定也有以此掌握一部分实权的想法,但是他并非愚蠢自大之人,知道父亲乾隆帝不想当无权太上皇,而是想成为依旧牢牢抓住一切的皇帝,禅位成为太上皇只不过是换一个名号罢了,不意味着他想慢慢放手不管。

所以师傅朱珪如果可以顺利入阁,这就是一个好的信号,能给他一部分不重要的权力就谢天谢地了,因此写诗庆祝就是真的庆祝,而不是有什么其他想法,不可能触及其底线真的去夺权,那样权夺不到反而会被废掉。

而且嘉庆帝与师傅朱珪的关系是相当亲密,可以说朱珪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师傅,更承担了一部分父亲的角色,因为乾隆帝这个人是标准的政治机器,为了维护皇权的独尊,连生母和子嗣都是相当提防,面对母亲他是先皇帝角色再儿子角色,面对儿子们,他更是皇帝的一面远大于父亲的一面,而且很是苛刻,甚至可以说是对儿子们都挺小心眼的,这点对嘉庆帝也不例外。

因此在嘉庆帝成长时期,一直用心教导,并且与他长时间朝夕相处的师傅朱珪起到的是亦师亦父的作用,所以等到朱珪被外放到地方为官以后,皇子时期的嘉庆帝与师傅是屡屡通信,根据《清代名人传略》记载,在朱珪外放期间,嘉庆帝与他通信多达139件。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嘉庆帝向师傅朱珪写信庆祝是正常操作。

乾隆帝面对和珅的告状是大怒,因此问军机大臣董诰:“汝在军机、刑部久,是于律意云何?”意思是你在军机处和刑部的时间长,这种情况按照律法该怎么处罚?

董诰身为正直大臣,也一向与和珅不和,所以于公于私都不会配合和珅去攻击嘉庆帝,而且嘉庆帝再怎么说也是皇帝,人家皇帝收买人心不是很正常的吗,就是把大清律翻烂,也不可能找到处罚嘉庆帝的律法,所以聪明的董诰是这样回应的,叩头说道:“圣主无过言。”意在强调嘉庆帝再怎么说也是皇帝,也是天子,不会出现过失或不当之言,所以写信庆祝朱珪是很正常的情况,没有错的。

乾隆帝的反应是“默然良久”,说道:“汝大臣也,善为朕辅导之。”

还好乾隆帝问的是董诰,如果问的是心术不正的大臣,夸大其词添油加醋的话,很可能会使得乾隆帝真有“废帝”的心思。

至于朱珪进京入阁的事情,则是“以他事罢珪之召”,而且还将朱珪降调为安徽巡抚。

至此这场差点“废帝”的风波,嘉庆帝终是有惊无险的度过。

二、“废帝”风波的背后

看似嘉庆帝的这场危机是和珅一手造成,实则这背后很是耐人寻味,和珅又不傻,乾隆帝当时已经86岁,而嘉庆帝正是年富力强之时,乾隆帝死后,肯定是嘉庆帝成为帝国真正的主人,他有必要得罪嘉庆帝吗?

更何况之前他为了讨好嘉庆帝这个未来的帝国主人,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乾隆帝要册封其为皇太子时,便是提前递上如意告知嘉庆帝,想要提前巴结好嘉庆帝,想要脚踏两只船,怎么会推翻之前的示好,去彻底站队乾隆帝呢?

而且最关键的是朱珪即使进京入阁也威胁不到和珅的地位,因为乾隆帝不想当无权的太上皇,至于和珅就是他掌握实权的最大触角,所以不会给予朱珪大的权力,和珅的地位并不会受到什么影响的,相反如果和珅趁着这个机会,提前与朱珪搞好关系,即使之后失势,只要有朱珪替他在嘉庆帝面前说几句话,那也可以保住性命,这点和珅不可能想不到的。

所以和珅完全没有动机没有理由去攻击嘉庆帝和朱珪的,这样彻底得罪死嘉庆帝,怎么看都是自寻死路,所以最大的可能是乾隆帝在幕后操纵,至于原因很简单,因为乾隆帝这个人比较纠结。

一方面他想替嘉庆帝铺路,不想这位嗣皇帝在自己死后没有班底,接管帝国不太顺利,所以召朱珪进京入阁,为嘉庆帝打下基础。

一方面参考赵武灵王被儿子赵惠文王活活饿死的例子,乾隆帝自然明白,太上皇和皇帝之间,如果想相处的风平浪静,最好的模式是一方可以占据绝对的优势压倒另一方。诸如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祖李渊,玄武门之变以后唐太宗李世民对朝政拥有绝对的控制,所以李渊只能老老实实当太上皇。

如果像赵武灵王和赵惠文王那样父子都有权力,很容易引发祸端,因此乾隆帝的选择是独揽大权,不分给嘉庆帝一丝一毫的权力,嘉庆帝表面来看是皇帝,实际上只是一个无权的储君。

所以乾隆帝在召朱珪进京入阁以后又后悔了,可能是想来想去,觉得朱珪进京入阁可能会释放错误的信号,会让嘉庆帝乃至天下臣民认为自己会慢慢放权给嗣皇帝,会打破自己苦心营造的绝对压制平衡,但是政令不能朝令夕改,所以怎么能将朱珪进京入阁的事情作废,并且敲打一下嘉庆帝,成为一个新的问题。

乾隆帝身为皇权处于极巅时期的皇帝,对于一切威胁到皇权的存在都是相当防范,所以和珅之前对嘉庆帝递如意的三心二意之举,他肯定是知道的,至于嘉庆帝向朱珪写信庆祝的事情,他肯定也知道,如果连嗣皇帝干了什么都摸不清楚,他又怎么能牢牢掌握大权呢?

所以他想出来一招一石二鸟之计,先授意和珅向自己告状,如此使得和珅与嘉庆帝决裂,并且注定了之后的死路一条,然后又借此敲打嘉庆帝,但是得控制住范围,避免真的“废帝”,所以特意挑嘉庆帝不在,正直还与和珅不和的董诰在场时,他开始表演发难,再把如何处罚的难题交给董诰,董诰自然是想办法维护嘉庆帝,如此一来就有了台阶可下,这件事自然是不了了之。

这件事和珅在场,董诰也在场,所以嘉庆帝事后肯定也会知道,这样一来敲打目的也达到了。

以此也可以看出乾隆帝的残酷无情,所有一切不过是他维护皇权的工具罢了,即使是他的第一心腹和珅也不例外,他可以重视的将女儿嫁给和珅的儿子,与和珅结为亲家,但只要有需要,或者说当和珅脚踏两只船的三心二意威胁到他时,他就会将其视为工具,哪怕绝了其之后的活路也在所不惜。

之后的历史发展也证明乾隆帝成功了,和珅再无退路,只能彻底站队乾隆帝,是不留余地的帮乾隆帝掌权乃至是监视嘉庆帝。嘉庆帝经此敲打,明白乾隆帝依旧想要独揽大权,自己是分不到权力,因此选择了老老实实当傀儡皇帝,要利用自己年轻的优势熬死乾隆帝。

同时为了应对乾隆帝与和珅的监视,嘉庆帝还伪装成为懦弱无能之主,乾隆帝笑他便笑,乾隆帝生气他便生气,对和珅则是引为心腹,是事事倚重,最终成功麻痹了乾隆帝与和珅,有惊无险的渡过了三年的傀儡皇帝生涯,熬死了乾隆帝,再干掉了和珅,顺利亲政。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最后自荐本人新书《大清300年》,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嘉庆
喻大华评说嘉庆王朝3周旋权臣
嘉庆帝:我要与和珅周旋到底
乾隆禅位给嘉庆,当了三年太上皇,历史真相是怎样呢?
嘉庆不服从乾隆嘱咐抄家和珅,为何15年后追悔莫及?专家一席话让人心惊
乾隆当了三年的太上皇,这期间嘉庆帝都在干什么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