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皇帝突然死去遗诏找不到,皇后为何不立自己儿子,反而支持继子?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二十五日,61岁的清仁宗嘉庆帝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突然驾崩,由于事出仓促,不在京城不说,连遗诏刚开始都没有找到,随行大臣和皇子可谓是人心惶惶,偌大的清帝国最高权力传递出现了短暂的危机,不过还好的是这场风波并没有蔓延出去,短暂混乱过后,及时平息,由皇次子旻宁继位,是为清宣宗道光帝。

道光帝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所生,虽然他在皇子齿序中排名第二,但却是嫡长子,所以他创造了一个纪录,他是清朝268年之中唯一一个嫡长子出身的皇帝。


而在嘉庆帝突然死去,一开始找不到遗诏的风波之中,道光帝继母孝和睿皇后,为了支持道光帝,又以下懿旨的方式来支持道光帝,因此道光帝又创造了一项纪录,他是有清一代,唯一一个太后以懿旨来支持其继位的皇帝。


嘉道交替之际的这场帝国最高权力的传递,虽然是有惊无险地平稳交接成功,但其中可谓是相当惊心动魄,稍有不慎,就是一场腥风血雨,还好当时各方都是聪明人,因此没有酿成大祸,这其中有那么惊心动魄呢,今天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一、嘉庆帝突逝,皇后顺水推舟下懿旨支持道光帝


嘉庆帝在位时,清朝当时实行的是秘密立储制,所以对于继承人,是不明示的,即使大家都知道某某皇子是皇帝属意的继承人,也不会说出来,而后来的道光帝也就是皇次子旻宁,就是嘉庆帝所属意的,这是朝野上下都知道的,毕竟继承人可以不公示,但是不能不提前培养,只要一培养一重用,时间久了,大家也都知道了。

虽然皇次子旻宁为嘉庆帝所属意,这是众所周知的,像刚开始找不到遗诏之时,总管内务府大臣、睿亲王淳颖之子禧禧恩以内廷扈从“建议宣宗有定乱勋,当继位”。这足以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宗室和大臣对于旻宁的支持,但是皇帝留下的传位遗诏,到底还是一道不可或缺的凭证。


所以禧恩提出旻宁先继位时,枢臣托津、戴均元等虽然没有反对,但却是
犹豫,一时之间是“众不能夺”。


在继续寻找遗诏的同时,道光帝又派内务府大臣和世泰带领太监等人回京向孝和睿太后报丧,同时在紫禁城和圆明园的皇帝寝宫中寻找传位遗诏。

话说两头,道光帝派内务府大臣回京以后,避暑山庄这边继续寻找,在嘉庆帝诸多遗物中寻找,最后在嘉庆帝一个近侍身上找到一个小金盒,当时盒子被锁上,没有钥匙,情急之下拧开一看,里面竟是传位遗诏,这下最重要的凭证找到,道光帝继承皇位的合法性是毋庸置疑。


这个近侍应该不知道小金盒里面装的是什么,再加上嘉庆帝突然死去,人心惶惶之际,慌乱中也没有及时将其拿出来,所以由此引发了一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风波。

而另一边,内务府大臣和世泰回京以后并没有找到传位遗诏,按照雍正帝留下的惯例,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应该有一份传位遗诏,不过乾隆帝因为刚开始立谁谁死的原因,建了几次储,在第二次秘密建储时,改变了这个惯例,并没有将传位遗诏放在正大光明匾后面,而是带在身边,让随行侍卫带着,自己走到哪带到哪,所以嘉庆帝应该是延续父亲乾隆帝这个做法,后来因此并没有像雍正帝那般在正大光明匾额后也放置一份传位遗诏,而是只让近侍带了一份。


这时候孝和睿皇后开始表态,
身为道光帝继母,她自己还有两个亲生儿子,分别是皇三子绵恺、皇四子绵忻,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她并没有趁此机会立自己亲儿子,也没有置身事外静看事态如何发展,本来按照清制,皇后是没权力干涉皇位传递的,哪怕是嘉庆帝突然死去,遗诏找不到的这种情况,所以孝和睿皇后置身事外静观其变的话也说得过去,但她并没有,而是通过下懿旨方式支持道光帝继位


但恐仓猝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谕,而皇次子秉性谦冲,素所深知,为此特降懿旨,传谕留京王大臣驰寄皇次子,即正尊位,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灵,以顺天下臣民之望”。

孝和睿皇后懿旨到达承德行在以后,当时道光帝已经找到了传位遗诏,虽然孝和睿皇后下懿旨干涉皇权传递,认真来说是不合理的,甚至属于是僭越了,但毕竟是支持道光帝继位,所以道光帝也没有反感和批评,反而是心怀感激,并且在接奉懿旨以后,道光帝又立即将传位遗诏驰送到京城,先交由孝和睿皇后览看,再奏请览后“发交留京王大臣祗领,即行封固,寄至热河恭缴”


因为一开始未及时找到传位遗诏,所以
为了平息这场风波,道光帝在找到遗诏以后,将其送回京城先让皇太后孝和睿皇后,还有在京的诸王和朝臣观阅,以证明自己继位是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


道光帝的这一做法,在清朝历史上也是唯一一次,所以
这算是他创造的第三个纪录

二、孝和睿皇后为何“舍近求远”放弃两个亲生儿子,转而大力支持继子道光帝呢?


孝和睿皇后在当时局势不明情况下,为何舍弃两个亲生儿子,支持继子道光帝,可能有人不是很明白。

其实原因很简单:一是嘉庆帝属意道光帝是朝野上下都知道的,而且道光帝当时有着足够的威望和班底,不是区区一道传位遗诏找不到就没办法继位的


而孝和睿皇后两个儿子,老大绵恺25岁,根本没什么势力,在嘉庆帝驾崩前一年才被封为郡王,老二绵忻虽然很受嘉庆帝宠爱,但才15岁,资历和功劳都没有,
两个儿子根本没办法与道光帝争,争的话就是以卵击石


二是
传位遗诏只是暂时找不到,不是永远找不到,因为当时是秘密立储制,嘉庆帝肯定留有传位遗诏,而且肯定放在可以找到的地方,找到传位遗诏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没理由搏一把,如果肯定找不到了,死无对证的话还有一点点可能敢搏一把,但早晚都能找到还是算了。


三是孝和睿皇后这个人根据史书记载还是识大体顾大局的贤惠之人,所以她成为皇后之时,
虽然她只比17岁的道光帝大6岁,按说年轻漂亮的继母,往往跟十几岁的继子是搞不好关系的,但她对于继子道光帝还是很不错的,很是亲近,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也与道光帝关系融洽


所以像她这种性格,不争强好胜,还知道进退之道,
自然知道有些事可为,有些事不可为,所以自然是顺水推舟大力支持道光帝

反之如果孝和睿皇后真的是利欲熏心,看不清形势,非要为儿子强出头,下懿旨要求立自己儿子的话,她的两个儿子没有实权,她虽然贵为皇后,但也没有实权,母子三个都不是道光帝的对手。


届时必是一场腥风血雨,血流成河在所难免,而结果肯定是她们母子三人不得善终,而道光帝依旧可以登基,并且稳坐钓鱼台。

三、道光帝知恩图报,双方皆大欢喜互为佳话


事实证明孝和睿皇后是个聪明人,在关键时刻,她能冷静判断,做出使自己利益最大化选择,以一个顺水推舟人情,换来的是道光帝对她的无比尊重。

道光帝继位以后,孝和睿皇后的大儿子绵恺在前一年才被封为郡王,按惯例不会在短时间内再晋升,但还是马上被道光帝晋封为亲王。


至于孝和睿皇后更不用说了,因为其“拥立”之功,道光帝视他为亲生母亲一般,很是尊重,还没事就加加徽号什么的。

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孝和睿皇后病重,道光帝是每日问安,还亲自服侍,死后道光帝更是“哀恸号呼,擗踊无数”,当时身体不好还生病,已经68岁的道光帝还坚持在丧处“席地寝苫”,恪守孝子居丧礼节,王公大臣多次劝阻也没用,孝和睿皇后的灵柩移置到绮春园迎晖殿后,道光帝依旧居住在慎德堂“苫次”,经过这一系列折腾,风烛残年的道光帝是一病不起,一个多月以后驾崩。


道光帝跟继母孝和睿皇后的母子情深,可谓是一段佳话,之所以这般,正是因为孝和睿皇后能不受权力欲望遮掩,能在嘉道交替之际做出明智选择,使事件没有发展到腥风血雨那一面,才成就如此佳话。


这也说明为什么古代有那么多祸起萧墙、血流成河之事呢,皆是因为权力的诱惑最容易使人乱花渐欲迷人眼,使人迷失其中,最终是人不像人,连亲情也挡不住利欲熏心的尖刀。

而当一个人没有权力欲望,或者可以抵挡住权力的诱惑,能清醒的做出明智选择,那么也就没这么多祸起萧墙了,可惜这种人太少太少了,即使有,但清醒的个人往往阻挡不了时代的欲望潮流,难免被卷入其中身不由己,只有又清醒还又居于关键位置之人,在关键时刻做出明智选择,才能避免祸起萧墙之事,可惜像两者都有之的人,更是少到可怜,所以才是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多少宫闱惨变,不知多少祸起萧墙!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嘉庆突然去世,道光没有找到传位诏书,太后的做法太聪明
嘉庆突然驾崩,遗诏又下落不明,皇后有亲儿子,却为何立养子为帝?
嘉庆去世后,皇后为什么不立自己的儿子为帝,反而要拥立道光?
嘉庆死后没留下遗诏,皇后为何没立亲儿子,而是让道光当了皇帝?
嘉庆帝突然驾崩在宫外,大臣忙着找遗诏,道光看到绵忻备受煎熬
清」绵宁无诏为何登皇位?嫡子身份,皇祖乾隆宠爱,他出生的恰到好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