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比女主广末凉子的脸,更令人着迷,这部电影代表日本电影最高水平

丨本文首发于皮皮电影(微信号:ppdianying)

皮皮电影 / 每天一部精彩电影推荐

死亡,一个看上去太过沉重的字眼。

有的人渴望死,视死为解脱,就像前不久刚自杀去世的日本男星三浦春马

更多的人畏惧死,因为世间有太多无法舍弃和放下的东西。

而在日本文化中,死就是生

日本画家古贺春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再没有比死更高的艺术了。”在他看来, “死亡是一种美”,甚至比生更美。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面也曾写过:“死并非生的对立面, 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深受佛教“轮回转生”、“万物归一”等观念熏陶的日本文化,保有一种“至纯至美”的生死观:

早在奈良时期,净土宗就提倡“宴离秽土,欣求净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中,视死亡是最神圣的事情,切腹自杀是一件宣誓忠诚的行为;日本人极爱樱花,爱樱花盛开时的绚烂,也爱樱花生命的短暂,以及凋落时的凄美。因此,死亡也被他们称为”落樱之美“。

我们今天要说的这部电影,就很好地反映了日本人的生死观——

《入殓师》

这部上映于2008年的日本电影由泷田洋二郎执导,本木雅弘、广末凉子、山崎努等主演。

在2009年的第8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入殓师》成功击败了呼声甚高的热门影片《和巴什尔跳华尔兹》以及戛纳金棕榈奖得主《高中课堂》,一举拿下最佳外语片奖,这是日本电影继20 世纪 50 年代三度摘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之后的首度获奖。

《入殓师》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抓住了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东西——

死亡

正如中国学者何显明总结的那样:死亡是人最本己的可能,任何人都无法否定、逃避死亡。

入殓师,也称葬仪师,这是一种“专门为死去的人进行化妆整仪、纳入棺中”的职业。

这个工作听起来怎么说呢,光是听起来就让人有一种piapia的感觉,毕竟正常人大多还是避讳死亡的。

但只要死亡存在,入殓师这个职业就肯定会存在。

日本近年来发展出一种”职人电影“,就是颂扬一种认真对待工作精神的电影,比如《哪啊哪啊神去村》、《编舟记》,《入殓师》无疑也位列其中。

电影的主人公小林大悟从事的就是这份职业。

电影一开场就是一个入殓的场景。

只见大悟西装革履,跪坐在遗体前,神情严肃、庄重、优雅又有序地完成着所有入殓的动作:

为逝者整理遗容、活动手臂和指关节,隔着被单为逝者脱衣、擦身、穿衣、化妆、入殓。

“拭擦身体,目的是洗去死者一生的疲劳、痛苦、烦恼,拭擦身体的水也象征着进入往生世界的诞生水”,“为其穿寿衣是保护往生者的尊严”。

为女性死者洗脸化妆,为男性死者刮去胡须,然后将死者的双手十指交叉摆放在胸前并为其戴上佛珠,装入棺木。

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有节有度,虔诚而又谦卑,充满了对死者的尊重。

“让已经冰冷的人复活,给予他们永恒的美,这需要冷静,需要正确,但比什么都重要的是需要满怀亲切而温暖的爱心”。

开头的入殓场景,神圣而又庄重,令人对”入殓师“这个职业肃然起敬。

接着,影片返回小林大悟的人生,按照大提琴事业受阻,夫妻返乡——误打误撞成为入殓师——接受自己的职业——为父亲入殓这个主要线索进行讲述,辅以妻子美香对大悟职业从不理解到接受和大悟对父亲的感情变化这两条伏线,立体而完整地表现了日本人的生死观。

没错,大悟原本是一个大提琴手。

“大提琴啊,多么优雅和高大上的职业,而入殓师就……这相差也太大了吧!”

想必很多人在了解电影的设定,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入殓师》中的“NK( nokan 纳棺) 代理”是从葬仪社承接的其葬礼程序中入殓纳棺一环的工作,在现代日本社会,是“超级夹缝产业”,而大提琴属于艺术之列,往往是中上层阶级才有闲情逸致欣赏的东西。

《入殓师》展现了梦想与现实的差距。

从小学习大提琴的大悟,在留学归来后与妻子美香一起在东京生活,靠在一个不知名的管弦乐队当大提琴手维生。

由于管弦乐队解散、租房压力过高和工作不好找,大悟不得不和妻子一起回到了老家山形。

这里要说一下这部电影的社会背景:

自20世纪末期开始,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平成大萧条已经持续了整整 20 年,需要强大经济支撑的文化艺术产业此时日渐衰微,失业率居高不下。

《入殓师》正是日本经济不景气时代的产物,反映了日本社会当前的现实。

主人公小林遭遇失业也宣告了自二战后确立的日本式的终身雇佣及年功序列劳动政策的终结。

为了找工作,大悟整天盯着报纸。突然有一天,他发现了一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旅游社”工作:

“年龄不限,高薪保证!按实际劳动时间计费。旅行的助手,NK代理商!”

“还有这等好事?”大悟想都没想就冲到了报纸上写的地址。

没想到,所谓的“帮助旅行”。所谓的“NK代理商”,不过是殡葬社社长佐佐木老头用的障眼法。

大悟一看是殡葬这种事,本想拔腿就跑,没想到社长转身就掏出两万日元说是今天的日薪。

无奈对方给的钱实在是太多了啊!眼看就要山穷水尽的大悟只好收下了钱,勉强从事了这份工作,想着一找到其他工作立马就跳槽。

就这样,大悟就“入了坑”。

为了钱,大悟要在入殓教学录像中充当尸体。

大悟第一次真正见到尸体就是一具高度腐烂、恶臭难闻的尸体,为了钱,他只好坚持了下来。之后,在回去的公交车上,他又被同车的学生嫌弃他身上散发出的巨大的异味。

入殓迟到了五分钟,就要被死者家人指责:

“你们就是吃死人这碗饭的。

“难道要那个人( 入殓师) 来赎罪吗?”

当然,这份工作他是瞒着妻子的,他怕她接受不了,只说是在旅行社工作。

但纸是包不住火的,妻子发现真相后决意要回娘家,并对大悟吼道:“你的手脏!”

大悟儿时的朋友在得知他的工作时,甚至不让孩子和大悟打招呼,并说:“你找个强点儿的工作吧。”

在各种巨大压力从四面八方袭来时,大悟却逐渐感受到了”入殓师“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为喜爱女装的男性死者化个漂亮的妆;为去世的女主人涂上她生前最爱的口红;为猝然离世的洗澡堂老板娘系上她最爱的黄丝巾;当为一个老爷爷清洁好面部后,家里的所有女性都围到一起,在老爷爷的脸上印下数个火红的唇印……

面对死亡,有悲伤,有不舍,有愤怒,也有幽默和欢乐。

殡仪馆火化师平田在送别澡堂老板娘艳子时说: “死亡可能是一道门,死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段路程。作为看门人,在这里送走了很多人,对其说,一路走好,总会再见的。”

也正是在为艳子入殓的时候,大悟的妻子和朋友,终于对他的职业有了改观。任何一个见证过这种对于死者充满无限尊重的场面,都不会再心怀歧视。

道家云:生生不息。

死亡只是生的一部分,是生的另一种形式。

大悟对于早年跟随情人离家的父亲始终有怨恨,而在最后为父亲入殓的时候,他才发现父亲的手中一只握着大悟送给他的那颗小石子,怨恨终于解开。

片尾,大悟将那颗小石头放在已经怀孕的妻子的腹部,以示死去父亲与自己即将诞生的孩子血脉相连,也体现了影片生与死循环交替的主题。

到这里,一条主线辅以两条情感线终于完美落幕。

影片优秀的地方不止是叙事,还在于音乐的运用。

《入殓师》整部电影一共采用了三种音乐,分别是大提琴、钢琴和弦乐,以配合情节和人物情感的转变。

著名日本音乐家久让石为电影谱写了Memory、On Record 和Ending三段主题音乐,娴静温暖,又引人深思。

影片将大悟以富士山为背景演奏大提琴的场景与入殓的场景进行了蒙太奇剪辑,充满了律动感的同时又展现出了“生与死”的对比和交融。

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拨动琴弦是“生”,为死者入殓是“死”,看似对比的表层之下实则是殊途同归——

无论是拉大提琴还是入殓,只要恪尽职守,就是最好的生。

《入殓师》是一部审视死亡的电影,而入殓是一个属于生者的仪式。

死者死矣,入殓抚慰生者的恐惧之心和悲痛之情,让生者得以好好的告别,然后再次踏上属于自己的人生路。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童云溪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入殓师》:让人生最后的乐章如秋叶之静美
入殓师
日本电影中的生死观
社会各界评《入殓师》重映:认真生活,告别才有意义
生死皆坦然的日本人
生命不息,爱也无尽~~~《入殓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