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懂爱吗|《爱德华的奇妙之旅》中的心理学

本文系一杯咖啡心理读书小组第15篇文章
如何加入咖啡心理读书小组,请拉到文末看介绍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这本儿童畅销书籍被很多人推荐。

(本书曾是韩剧《来自星星的你》都教授枕边书)


本书作者Kate Dicamillo写了不少儿童读物,例如已经改编拍成电影《双鼠记》的小说《浪漫鼠德佩罗》,还有《傻狗温迪克》等等。那些书都值得一读,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一书中,作者构思了一个“流浪与回家”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内涵耐人寻味,竟同时吸引了大小读者们。作为一名“大读者”,我连着读了好几遍,仍感到意犹未尽。

作者对这本小说究竟施下了什么“魔法”呢?

“全能感”引发的“我被爱,故我在” 
小说一开始交代了瓷兔子爱德华的身世。

他是小女孩阿比林的祖母找人订做的玩具,并在阿比林的生日那天作为礼物被送给了阿比林。阿比林对爱德华关怀备至,爱意满满,几乎与他形影不离。

有一天,阿比林的祖母给阿比林和爱德华讲了一个残酷的童话故事:一个美丽的公主因为不爱任何人,结果被巫婆诅咒变成了一只疣猪,并且被猎人打死后吃掉了。

小女孩阿比林很失望,为什么不是“王子与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官方版结局呢,而祖母在讲完故事后反问道:如果没有爱,一个故事怎么会有幸福的结局?

又偷偷对爱德华说,“你使我很失望”。

我想起梁静茹的一首歌《崇拜》,“你以为爱,就是被爱。你挥霍了我的崇拜。”

曾几何时,我们也是在父母的怀中被无条件地呵护、关怀着。就像阿比林对爱德华的爱那样。而我们一直以为那是理所应当。阿比林就像是爱德华的父母,毫无疑问地,她是好父母,给予了爱德华足够多的正向反应,让爱德华有了“自己是完美的且是被爱着的”良好感觉。

可是作为“父母”,但她也“好过了头”,并未给予爱德华足够的挫折,以致爱德华一直维持着自己完美的“全能感”,觉得因为自己完美就足够了,所以被爱是理所应当的。正如那个公主一样,她以为,公主的身份就足以获得别人的爱。可巫婆说:那又有什么用呢?巫婆的回答提醒着人们,身份并不能决定人的价值。

那么,阿比林的祖母又为什么对爱德华说“你使我很失望”呢?

因为爱德华也不爱任何人。他不懂得爱一个人是什么感觉。她是在提醒爱德华,其实他并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


如果说,小兔子爱德华掉入海中开始他颠沛流离的旅途是推动情节发展的明线,那么,这个故事中,阿比林祖母讲的故事则变成了爱德华后来的经历的一种隐喻。

那究竟是一个不详的诅咒,还是一种另有深意的祝福呢?

随着情节的发展,这个童话中的童话带给我们的启发越发明朗起来。

直到他沉入深深的海底,恐惧围绕着他时,他的全能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才为他后来的转变做了铺垫。

读到这里,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呢?作为独生子女的80后,我们中的许多人可以感同身受。在家里,我们受着“小太阳”一般的恩宠,家人围着我们转。而直到走上社会,各种不顺、打击纷至沓来,才明白原来被爱不是理所应当。

如果学不会爱,又凭什么得到别人的爱呢?如果不能明白这一点,我们便不能幸福。

这正印证了阿比林祖母所说过的那句话。

倾听——与他人联结的爱

爱德华的第一次真正地倾听他人,是在落入海中被渔夫救起后,倾听渔夫妻子的故事。这种陌生的感受让他觉得“海底的泥进了自己的脑袋”。但同时“生活变得甜蜜起来”。

为时二十年的旋途中,小免子爱德华辗转于多个主人之手。很多人把它当作一个亲密的朋友来倾诉自己的故事。爱徳华成为了人们的“树洞”,因为他无言的陪伴,人们在倾诉中获得了释放。



谁说他不能治愈人心呢?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爱德华陪着流浪汉布尔和狗露西到处流浪时,他被借给了很多流浪汉伙伴,他们在爱德华的耳边小声念叨他们所牵挂的家人的名字,这让爱德华知道了“想念某个人是什么滋味”。于是他倾听着,“他的心扉敞开了,而且越敞开越宽广。”

在倾听的过程中,他想像着,也感受着,他的生命也因别人的故事而丰满起来,变得有血有肉。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感受到了自己被需要,也明白到倾听也是一种爱的付出。

为什么我们选择与不会说话的对象交谈?

这又让我想到我们如此喜欢宠物的原因。无言的陪伴是如此难能可贵,不评判,也不打岔,只是安静地,敞开着心扉倾听。小说里的爱德华不会说话,只能保持沉默。

那么,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呢?

我们是否能不带任何主观偏见去倾听周围人的声音呢?这一点恐怕很难做到。

在听对方说话的过程中我们也许可以保持沉默,但是主观偏见不受控制地在脑中此起彼伏,我们忍不住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却没有听到对方真正想要表达的。可以说,这种交谈并没有和别人联结起来,我们只是在自说自话而已。我们没法解读彼此的情感,又怎能让情感自由地流动呢?

换句话说,不能倾听,便失去了感受情感的一种渠道。由此不难理解,为何现在的社会中,心理咨询行业是如此被人们所需要了。先不论咨询师如何疗愈人心,光是“无条件积极关注”,“不作任何价值判断”的倾听就是对咨询师提出的基本要求。事实证明,这种倾听对来访者的正面影响也是卓著的。倾听正是如此地重要,它搭建起我们与他人之间的桥梁,也为我们了解对方、与对方建立情感联结打下很好的基础。

“我爱,故我在”的救赎

爱,需要领悟,也需要学习。

爱德华在颠沛流离的旅途中与陪伴自己的人们相遇、分离,在这些过程中,他不仅了解了自己的价值所在,知道了如何用倾听、陪伴他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也经历了分离的忧伤与对爱的期待。这种习得是珍贵的,甚至可以支撑着他作为一个玩具继续存在下去的动力。

书中有好几处描写到了爱的力量,这里举两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一处是爱德华被小男孩从稻草人的杆子上解救下来时,他内心的变化:从“太晚了,我只不过是一只空心的兔子”,“太晚了,我只不过是一只瓷质的玩具”到“感到解脱了,解脱很快又变成一种喜悦的感觉”。因为,他感受到自己得到了对方的爱。从“空心的兔子”到“我得到解救”,这种自我认同的矫正与巩固,是他心存希望,继续活下去的动力。



另一处,当爱德华被恶人打破脑袋又得到玩具商的修复,获得新生坐在商店的货架上时,他身心俱疲,因为与爱自己的人们一次次分离而感到伤心不已。他陷入了抑郁,对身边的娃娃说自己不会再爱,因为太痛苦,他甚至想过从货架上跳下去自杀。娃娃回答“你使我很失望”,这句有魔力的话又令他想起那个公主与疣猪的童话故事,他心中开始想象自己会“重新被人爱,重新去爱别人”。这让他“重新激动起来”。

爱德华经历了太多的分离,他的陪伴者每一次都是仓促地与他分离,甚至没有机会告别。但正因为陪伴过爱德华的人们爱他,他才始终保持着自己值得被爱的认知,维持着稳定、连续的自我认同感,并逐渐发展出爱的能力。

这些现实中离开了他的人们,在他的心中始终维持着温暖的形象,也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内在客体”因为这些温暖的内在客体的存在,使得爱德华的内心充满着对爱和被爱的渴望。

看到这里,我们明白了,那句从阿比林祖母口中说出的咒语和那个残酷的故事,到最后却成了深埋在爱德华心里的种子,他用自我反省的思考和爱的行动去灌溉它,使它发芽生长,并使其最终成为拯救自己的力量。

回到现实中来,一个人如果无法确认自己的价值所在,无法确认自己是否值得被爱,那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比如现在社会中青少年的“空心病”就是这种人容易得的心理疾病。他们缺乏自我认同的稳定“根基”,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也那么疏离、脆弱,犹如浮萍一般飘荡,一旦遭遇人生中的暴风雨,便轻易地被颠覆、摧毁。就像是那个被诅咒变成了疣猪并被吃掉的公主那样,结局是那么悲伤。

我认为,“如果没有爱,人生就不会幸福”的断言并不是阿比林祖母的诅咒,而是作者试图通过她来表述的人生的真相。那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努力去理解并学会爱。也许将它作为一个人生目标时,这种力量的种子就已经开始保护我们,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充实,而不是空空如也。

童话的结局是美好的,爱德华最终找到了爱着自己,自己也深爱着的人。

那么,现实中的爱德华们,那些正在试图领悟爱,学习爱的人们,从这个童话故事中可以学到什么呢?

等着你来读读这本书,从中找到你的感悟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
绘本《爱德华的奇妙之旅》推荐理由
【广东】张培泽《读“爱德华的奇妙之旅”有感》指导老师:左玲
【校园】(29)|小学四年级作文 懂得爱,学会感恩注定成功
姚晨揭开千万女性的伤疤:角色错位,才是人生悲剧的根源
孩子眼里的《爱德华的奇妙之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