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棣华堂·民生】刘光元:恩师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陵川支公司

 提醒共享才能双赢

打造个人企业品质生活

联系电话0356-62008660 6208449

永远的赶路者 一一记恩师张成玉

刘光元

凡人凡言不凡举,心底心声养心语。

大彻大悟大格局,善修善行善成玉。

凡人终成非凡人,心语原是醒世语。

《凡人心语》枕边伴,不逊赵普读《论语》。

   上述这首诗出自一位老教育工作者尚吉魁先生之手。20l0年初,尚先生有幸获得共事多年的同事即作者蒙赠《凡人心语》一书,“反复拜读咀嚼,感悟至深良多,遂诌打油诗以赞”。

   《凡人心语》面世后,“太行日报”出了消息,“城区小报”进行了连载,笔者在新浪微博也作了转发(20l6ll10一一20l7421)。一时间,在社会上得到有识之士的普遍赞同。有的企业、单位还向作者联系,打算给员工发放,而且索要数量较大。更有甚者戏说《凡人心语》像是一部“现代论语”。

   《凡人心语》究竟是怎样一本书,作者又是何人?竟然让读者如此青睐争相索取,並且当作一本“工具书”,“放在床头枕边,经常翻阅”。

    且听作者是怎样说的:

他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世界,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座宝库。我喜欢畅游这个世界,我酷爱挖掘这座宝库。每每思想上的一闪念,感情上的一触动,行为上的一异变,我都会信手记录下来,细细琢磨,苦苦探究。这个习惯,打我在晋城一中任教时起,延续至今,己有几十个年头了。其间虽有断断续续,但却一直是断而有续。时间久了,便积攒了一大堆犹如破砖碎瓦的'思想素材'。……经过去粗取精,梳理归类,以及再思考再加工,这才有了《凡人心语》这本集子。”

    显然作者早年曾在晋城一中执教,后走上仕途,曾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化局长,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笔杆子”。

他叫张成玉(乳名维锁),是一位有抱负有追求、充满睿智与才华、风度优雅的文化人。

l938年,他出生在泽州县泉头村一户农家。兄弟二人他为长,无姐妹。小学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困顿,父亲让他辍了学,随后给身薄力单的儿子选择了放牛的活儿。从此,他便和本族张末堆小伙伴每天驱赶着16头牛(含两头两家的)来到山坡放牧。每头牛一年可挣“三官斗”(每斗约合16斤)小米。一次在石庵中专注走“石方”、抓“石蛋儿”(一种用石子走棋的游戏),一不留神让两头牛啃了邻居家的玉米而吓得午饭不敢吃,提心吊胆地给人家赔情道歉,事后还受到了父亲的严厉训斥。后有幸进入王匠高小读书。他也许天生就是一个读书做学问的人。或许因家境贫寒,抑或放牛娃的经历,使他早早地感知到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使然,在王匠高小的每一天,他嗜书如命,勤奋刻苦,每次考试不是班里第一名便是第二名。l954年中考,他和同窗好友——每次考试不是第二便是第一的李树芳(l960年考入北京大学,北大教授)比翼齐飞双双以优异成绩考入晋城县第一中学。从此在这个“最高学府”读完初、高中,奠定了他人生的如磐坚石。1960年高中毕业后,因学习优秀,被老教育家郭焕章校长慧眼相中,动员他留校当了一名语文教师,因此与大学失之交臂。从此,“就像一个匆匆的赶路者,为了达到前面一个又一个的人生目标,为了攀登一个又一个的人生高峰,风雨兼程,奔波不息,一鼓作气,走到今天。”(引自张成玉《斜阳悠情》)

数十年来,他历经多个单位和职位,从教育局的办公室主任到县广播局副局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化局长,工作能力与业绩自不必说,从他的人生轨迹中不难看出,他一直走的是上坡道;从走势形态上看,无疑是一支潜在的绩优股。他识博德高,善心仁厚,写的一手好字,凭借手中的那支秃笔,任劳任怨,勤奋笔耕,驰骋在字里行间,大展雄风。“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数十年间,不知为他人做了多少“嫁衣裳”。有人说他是一副“菩萨心肠”,有人说他是一个“老好人”。总而言之,“善修善行善成玉”。所到之处,人脉资源深厚,没有一人说他的坏话。其实,无论是“菩萨”抑或是“老好人”,都是赞美非贬意。因为他的骨子里流淌的是父母的血液,秉承的是父母的基因。感冒时“小富嫂的一碗白面疙瘩汤”使他浑身发了汗而铭记母亲的教诲:“有人给你好,一辈子要记着”。参加工作后,不忘感恩报德,千方百计找到改嫁后的小富嫂,屡屡资助钱财,不望归还。他说倘若归还了,于心不安呐!这都源于母亲给了他“知恩图报”的品德。他和李树芳是挚友。从高小,初中到高中,同窗八年,实乃有缘。李上大学后,因买鞋等缺钱,他便三元五元的寄去了(时月资29·5元),不图回报。在《祭父挽辞》中,他深情地写道:“吾父不作诳言,不存欺心,处世以宽,做人以正,行事以善,待人以诚,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人。乃子孙学习之榜样。”有其父必有其子。试想,向他这样的人,日后岂能不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995年冬季,他从一线岗位退下后,位卑不敢忘忧国,不甘寂寞,放着自在不自在,连络志同道合者,再创夕阳余晖。他发挥自己的优势,重操旧业,一心扑到了教育办学的梦想中。经过两年的奔波,克服资金校址等诸多困难,“冒着风险起了步,迎着困难开了业”。l997615日,一个响亮的名字——“晋城凤华学校”,终于挂牌了!他被推举为董事长。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既干之则干好之。他温良恭俭让,礼贤下士,不耻下问,团结带领市县两级教育界退下来的校长们以及众多精英,齐聚“凤华”,共谋大业。坚持“名人兴校,规范建校,文明治校。作为办学指导思想,以待遇吸引人,用感情凝聚人,用事业鼓舞人。集教育精华,兴凤华学校”。为本地区当时上高中难的大批有志学子提供了千载难逢的继续深造的机会。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嬴得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赞誉。

    荣誉不能代表未来。他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诚如他在《晋城凤华学校年鉴·序》中所说:“虽然我们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但以后的路並非是坦途。我们从风风雨雨中来,还将投身到风风雨雨中去。但我们坚信,无论什么困难与阻力,都将在凤华学校历史上成为牺牲品。自信乐观的凤华人,将一如既往,栉风沐雨,昂首阔步跨入新千年,在新的世纪里,谱写出兴学建校的新篇章!”

“人啊,为了到达前面一个又一个目标,永远是奔波不息的赶路者。”

这是他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对自己人生的诠释。

凤华学校在“三步走”的战略中,度过了“求生存”这个极其困难的阶段后,在“谋发展”“创一流”的路上开始了探索和追求。而他却没有刹车止步,而是在进入新世纪后,一鼓作气又与同仁们先后创建了“晋城早期教育学校”、“晋城早期教育学校幼儿园”,并任董事长。

    有位导师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辈子做好事难。而他从步入社会的那一天起,有多大力就发多大光。纵观他的一生,一路都是向爱出发!

五十八年前,我们这群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有幸踏进了晋城一中这所最高学府。这一年,学校招收了高、初中各6个班,是历年招收人数最多的一年。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提出了“因材施教,分槽饲养”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导处通过入学后摸底考试,按照分数的高低,重新再编班。从57排到62,自然排到最后的那个班就是成绩最低的一个班了。幸运的是,校领导这样做并非是歧视这些孩子,而是为他们能够吃到“偏饭”,因此特意配备了强有力的教学班子,并配备了一位当年高中毕业、被慧眼识人的郭校长选中留校的德才兼备生担当班主任。他英俊帅气,风华正茂,踌躇满志。响鼓也要重锤敲。校领导把62班这副重担压在了他的肩头,兼代语文课(当年留校任教者中唯一的班主任)。他“殚精竭虑,使出了浑身解数”。从此,53名分数偏低的小弟弟小妹妹,在他的带领呵护与谆谆教诲下,经历了一个由懵懂少年走向青少年的关键阶段。三年朝夕相处,一日三餐排队唱歌,刻骨铭心。他朝气蓬勃,充满爱心,尽职尽责,终于把这帮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小孩儿,顺利地送上了毕业、中考之路,并取得了较好的学业成绩。为这群苦孩子后来的人生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1112日,一个星期六的上午,当年62班的部分同学与张老师聚会了。这是毕业离校后的首次相聚。在海天大酒店三楼20多平米的会议室内,来自太原、长治及本市区、乡镇的20多位年已古稀的老同学,激情满怀热情洋溢地述说着别离后的情景。他们个个精神矍铄,激情四射。面对年已八十岁的恩师,感激之情如潮涌,桩桩往事涌心头。

已退休的长治市财政局原副局长郭女士,心潮澎拜,情绪激动。她讲起当年(1963年)接到太原财经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后,因家境贫困,决定弃读。张老师得知后,鼓励她如期报到,并送10块钱路费(张老师当年月资29.50元)。话一出口,又有数位同学当即站起来争相感恩。大家方知当年不只郭女士一人得到了资助。10块钱在今天点赞,可能有人嗤之以鼻。但在那个年代,一个青年教师一天还挣不到一块钱呐。笔者曾为一块压岁钱著文感恩舅父,足见当时一块钱的价值所在。曾任五机部某兵工厂党办主任的马宵立在《师颂》中写道:“我们的老师像园丁、像太阳、像雨露、像蜜蜂、像蜡烛、像父母、像母仪、像灯塔、像大树”。“再久的时日也难解师生天缘,再美的语言也难表师生情份。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老师辛苦了,弟子谢大恩”!

原晓太同学是烈士之后。当年他得到恩师的呵护,担任班劳动委员。该参加工作后,长期担任乡镇领导以至城区纪检副书记至今五十多年间,依然践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每年春节、中秋节都去看望恩师。对此,恩师屡屡劝阻,不忍其劳。

1960年,国家遇到了空前未有的困难。来自农村的绝大多数同学,家庭困难者十有八九。好的是在国家那么困难的情况下仍然资助贫困生助学金,才使得他们坚持完成了学业。当时我任班干部,记得为了多争取几个享受助学金的名额,张老师一趟一趟往教导处跑。他把学生完全视为了自己的亲人!

还有一位女生,父母包办婚姻。向张老师倾述。了解情况后,他做工作,终使有情人走到了一处。笔者早年丧母。从农村来到县城后,处处显得自卑。张老师鼓励增强自信心,并有意让担任了班干部,从此克服了自卑感。每年暑假联系勤工俭学事宜,帮助克服经济上的困境,使得学习成绩逐年提高。1963年秋以六门528的总分升入本校高中班。……

今天,面对几十年后的聚会和来自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你听他又是怎么说的。他说:“过去我给你们当老师,那三年是我刚参加工作、做人做事都没有经验,在与同学们长期事无巨细的接触中,难免有考虑不周、处理不当的地方,因而给某些同学造成过一定的伤害,我深感遗憾。今天特向你们表示歉意,恳请同学们能够谅解。”

话音一落,在座的各位老人立马伸直腰板,表情严肃,面向着恩师肃然起敬。心想,半个世纪都过去了,怎么突然向同学们表示歉意。老师,您说的这是哪儿和哪儿呀?

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殊不知,这就是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啊!

如今身为老人且又诸多荣誉加身,面对当年那帮小孩儿却表示歉意并恳请谅解,八十岁给七十岁的人道五十多年前的歉,如此光明磊落襟怀坦荡,乃真师表也。可敬可佩,值得学生们终身效尤。咋还会埋怨责备而又谈何谅解呐?

一天午休时,我从枕边随手翻开了《凡人心语》,突然第三章“写好一个人字”吸引了我的眼球。作者在第一篇“关于‘做人’”中是这样论述的:

“人在各种不同的遭遇和处境中,要有不同的处事术。顺利时做人要当心,成功时做人要虚心,逆境时做人要有忍心,挫折时做人要有信心。得势时要低调做人,得理时要慈善做人,得利时要谦虚做人,得意时要理智做人。”

啊,我明白了!作者是这样写的,更是这样做的。

光阴荏苒,一晃大半个世纪过去了。一路风雨兼程走过来的他,正顺风顺水事业兴旺的当儿,他被疾病击中了。

    2003年,他在北京301医院的手术台上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考验。但他赢了!至今十五个年头过去了。这十五年间他又干了什么呢?

2018年春节过后一个月,我看到了一本油渍未干印制精美的册子《斜阳悠情》。这是恩师继2010年《凡人心语》之后新近出版的第二本书。原来他退出自己艰苦创业六年之久的“凤华”后,并没有歇着,而是为了心中的夙愿沉下心来,用处处留心积累了数十年的“破砖碎瓦”垒起了“长城”(指《凡人心语》)。此后,一发不可收,不仅没有放弃爱好,更没有抛弃那支不知为他终身增添了多少荣誉和乐趣的生花妙笔,又“将此晚年情怀记叙了下来”。由此,《斜阳悠情》这本散文集得以呈现在读者面前。他将晚春爱心再一次传递给了人们。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如饥似渴地读着大师笔下的新作。欣赏之余,不仅从中找到了他这些年“干了什么”的答案,更意外地又获得了一个世人千方百计寻觅的“长寿之秘诀”。作者在《斜阳悠情》“自序”中说,人生晚年最惧怕孤独寂寞闲暇无聊,欲克服只需四字:“没事找事”。“适度有点儿事做,生活才会充实快乐。老而不闲,乃是诸多长寿之秘诀”。

数年内,他相继出版了两本书,便是他“没事找事”的结果,更使他在“笑看斜阳落”中同样获得了长寿!

读着恩师那一篇篇美文,对于爱好阅读的我来说,心情与感受更是不同于往日,简直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享受。含饴弄孙,他饱含喜爱之情,为孙辈们写了数篇小文章,篇篇读起来津津有味饶有风趣。不可思议的是,他呕心沥血为单位为朋友为慕名找到门下而写的那十多篇序、跋和前言,更是令我惊叹不已!且不说这些点睛之作如何优秀,单说他每天上午工作两小时(别人劝他注意休息时,他说每天只工作两小时),试想,那每写一篇“序”又该耗费多少时日?。尽管他说“序跋是一本书的窗口,透过它可以看到书中的世界”。但那十多篇“序、跋与前言”背后的大量文字——几万,十几万,几十万的文字,让年轻人阅读尚且都可能会头昏脑胀,怎可以让一个拖着病残之躯的古稀老人一遍遍地去阅读去遍访然后再作序写前言,是不是有点残忍?真不知道又是如何从“书中的世界”中找出他需要的亮点和关键词?再说有的洋洋洒洒云遮雾罩的文字背后,竟不知所云,还谈什么写“序”?真是太难为他了。

    但是,你的担忧是多余的。他从来都是笑容可掬,任劳任怨,无怨无悔。高大瘦弱的身躯里蕴藏着无穷的能量和永远使不完的劲。这些品德都是他从父母那里秉承来的。他是一个典型的大孝子。他与弟弟磋商“孝道”,不忘教育后人。仅这一点就令人感激涕零。笔者曾读过一本前苏联小说《叶尔绍夫兄弟》。书中有一句话非常经典,拿到今天完全可以做广告词。即“弟兄们多了就应该有一个傻子”。他是否“傻”,我不敢冒犯,但他绝对是个公认的大孝子。古语说“有女万事足”。恰恰母亲没有女儿,他没有姐妹,天不随人愿,令母亲常常为此悲戚。他深深了解母亲的心病,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他就“竭力以儿当女,孝敬母亲,以慰母心(母享世88岁)”。在母亲患病的最后日子里,他守候榻前,整整三十天不离左右。父亲(父享世76岁)去世后,泣血顿首,挥笔为父亲撰写了一副挽联:“广览世人谁无经风雨,唯有吾父异常遭坎坷”。对父亲怀着满满的思念与深深的歉疚。30年后,特意为父亲“在白马寺山禅院超度亡灵,请戏班搭台助演,举全家之力,悉心恭祭,以寄哀思”。

他是一个感情充沛、晚年生活丰富多彩的人。既会工作又会生活。除坚持笔耕外,总要抽时间与家人出游,享受天伦之乐。他爱相濡以沫的妻子,爱儿女,更喜欢孙辈;他广交朋友,重情重义,为他们书写传记;“老友圈”中“一伙耄耋老人”年年“大年初一”在其寒舍聚会,共贺同乐,其乐无穷;利用漫游的方式,像历代的文人墨客一样,遍游祖国大好河山,异国他乡,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丰富自己,享受乐趣。正如他所云:“喜得悠情伴,笑看斜阳落”。无论“三代同游”“白马寺山赏灯”、“湘桂行”、“庐山行”、“西行记踪”、“畅游草原与大漠”,还是“独自漫游”,都是满满的“收荻的喜悦”。但他也有没进大学读书以及生平为他人办了几多好事唯独没能给自己的亲弟弟闹个工作而感到一丝遗憾。

2017年7月,一中史上最受敬重的校长一一郭焕章百年诞辰座谈会后,《一中魂郭焕章》这本书在人们的翘盼中结集出版了。作为主编之一,他满怀深情地为自己的恩人——这位难得的伯乐写下了《一中史上最受敬重的校长》这篇序,表达了无数学子对老校长无比的崇敬和爱戴。事后有人劝说他该休息了。他仍是如常地笑着说,不写了,这是最后一篇。然而,写作是他一生的最爱。倘若晋城一中再搞什么活动或再有人慕名找到门下请他写个序、跋什么的,心肠太软太软的他,谁又敢说他不会再揽下这份耗神费力的天下第一苦差呢?

最近,笔者看到一篇文章《即使老,也要活得漂亮》。文章说:“步入老年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但在变老的路上,有人活得疲惫,老气横秋;有人活得轻松,老得漂亮。”“一个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有一种精神,爱自己,更爱别人,让自己充满爱的光辉,使自己快快乐乐地活着”。

本文的主人公 ---我的恩师张成玉不正是“爱自己,更爱别人,让自己充满爱的光辉,使自己快快乐乐地活着”的这样一个人吗?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在他的人生路上,他永远是一个赶路者。

                                          20l832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感谢恩师…… (高田作品)
【原创】感谢恩师,不忘恩师!
刘振杰:怀念—— 献给我的恩师(外一首)
【2019-02-28】恩师蓝Sir“来做客”
于航语录:感谢恩师,感恩学校
成中医往事|入门•难忘恩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