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香樟园】邓敏| 精艳绝人的飞卿词


品质    语文     生活



精艳绝人的飞卿词

——邓老师讲《人间词话》之十

邓敏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多处讲到温庭筠的词,比如第十一则中说,“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刘融斋谓‘飞卿精艳绝人’,差近之耳。”

   张皋文就是王国维所批判的清代常州词派的领军人物张惠言,他推重唐五代和北宋词,提倡比兴寄托,反对无病呻吟,要求词作能反映现实生活,一时扭转了词的颓风,提升了词的地位。张惠言在《词选·序》中把温庭筠的词作为词体的典范,他对唐五代词有这么一番评价,“自唐之诗人李白为首,其后韦应物、王建、韩翊、白居易、刘禹锡、皇甫松、司空图、韩偓并有述造,而温庭筠最高,其言深美闳约。五代之际,孟氏、李氏君臣为谑,竞作新调,词之杂流,由此起矣。”

   “深美闳约”是兼指内容上的精深宏大和艺术上的简约美赡,有言内意外、含蕴无穷的意味。每个人都有自己偏好的作家,何况温庭筠是“花间鼻祖”,他的词作艺术成就之高和影响之深远的确是无可辩驳的。张惠言称赞温庭筠“深美闳约”,是以“探幽索隐”的眼光来发掘温词的“微言大义”。比如他评价温庭筠的《菩萨蛮》“此感士不遇也。…‘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初服”有保持美好高洁的本质之意,也就是说他认为温词比兴寄托,有屈原《离骚》的意思。而王国维反对这样捕风捉影、牵强附会的说法,他批评张惠言的解释,说:“兴到之作,有何命意?皆被皋文深文罗织。”

   王国维比较认可刘熙载的说法。刘熙载是晚清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和语言学家,他在《艺概·词曲概》中评说“温飞卿词精妙绝人,然类不出乎绮怨。”不知是王国维误将“妙”作“艳”,还是有意为之。不过这个“艳”字也很有道理,它既对应刘熙载原句中的“绮”字,同时也准确传达了温庭筠词作的总体风格——富丽精工、细腻秾艳。

菩萨蛮

【唐】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词是最能反映温庭筠词作“精艳绝人”特点的。“精”指刻画精工细腻,温词善于铺排描绘、渲染烘托氛围,营造隐约的意绪;“艳”是指温词多写贵妇生活,用浓厚的色彩意象、富于装饰性的词语来反衬女子的落寞孤独。

   该词上片先从室内器物、环境写起,画屏上重叠的小山风景,在晨光的映照下忽明忽暗。一来人物的起居环境暗示了人物的身份——深闺中的少妇;二来室内的昏暗与微弱的晨光及光线映射下画屏的金色,共同营造了一种重金属色,既典雅高贵,又透露出主人公隐忧的心情。浓重的黑加幽暗的金,色调浑厚凝重,富丽雅致,金笼锁丝雀,有多雍容华贵,就有多落寞深愁。

   接下来继续着色,继续张本语言的工练精巧。鬓发的黑如同墨云翻滚,卷过雪白晶莹的脸颊,空中泛起一层薄薄的花香。色彩、形象、香味,还有动态完美地再现了闺中少妇初醒而尚未起床时的娇美慵懒姿态。但总是要起来的,对不对?想到即便是新的一天,依然是一个人,依然见不到自己的所爱,所以在画蛾眉的动作上也是懒懒的,毫无意绪,弄妆梳洗时也是迟缓、随意的。

   “照花前后镜”,前后镜里满屏的花容月貌。看到镜中青春娇美的容颜,持镜之人一定感慨良多吧。一定看了又看,深深惋惜这样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姿容,这样风华正茂、锦瑟华年的好时光就如此在寂寞中虚度了吗?

   最后又回到女子的服饰、用度上,锦绣罗缎、金丝鹧鸪、绚烂华贵、成双成对的绣品,这些秾丽鎏金的色彩词汇和精工富丽的细腻描摹无不反衬出闺中少妇的深深愁怨。“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不能不说古代许多才子、士人将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深愁托女儿之口说出,不然他们如何深味女儿的心事。

  近代红学家俞平伯评该词“旨在写艳,而只说‘妆’,手段高绝。”(《读词偶得》)的确,全词通过对室内环境、器物、人物的态度、动作、服饰等的客观描写,将人物的艳丽多姿和无限伤心、顾影自怜的心情都巧妙地表现了出来。如果说语言精工、用词秾艳算是一种风格,那温庭筠也是将“精艳绝人”之风格发挥到了极致的人。

   第十二则中,王国维点评温庭筠的词品,“‘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词品》原是明代文学家杨慎著的一本考证历代词人词作本事以及前人品评的书籍。既然人有人品,那词也是有其品格的。王国维认为温庭筠的词作品格可以用“画屏金鹧鸪”来形容。“画屏金鹧鸪”一句来源于温庭筠的《更漏子》。

更漏子

【唐】温庭筠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该词依然是表现阁中女子的相思之苦,与《菩萨蛮》通过女子晨起梳妆的动作、情态来写愁所不同的是,《更漏子》则表现女子夜闻更漏声而触发的相思和惆怅。

   阁中女子不知是因漏声搅扰了好梦,还是本身就心绪不宁,所以今夜是个无眠之夜。睡不着的人,听觉格外灵敏,窗外雨疏风骤,柳条随风飞舞,春雨淅淅沥沥,这个柳絮已尽,花儿零落的时节,漏声自远而近一声又一声,一声接连一声,不停息地撞击着阁中人的心房。无眠之人本就敏感,偏这声音绵长、细密、幽远,声声惊心,又声声令人心碎,却总也摆脱不掉。女子想,难以忍受这恼人声音的不止我一个吧,外面扑棱棱惊起的还有塞上群雁和城头乌鸦。偏偏“画屏金鹧鸪”却无动于衷,呆呆地在那里,一动不动。

   收敛起听觉,随着女子所见回到兰室之内。画屏前面,炉香将烬,香雾渐渐消散,依稀透过层层纱帐。帘幕中独卧着谢家姑娘,她一个人正背对红烛,低垂绣帘,在惆怅索寞中黯然入梦。期望在梦中暂解相思之苦,稍慰孤愁。偏这好梦又被门外漏声惊断,不知这份长长久久的思念,君知不知,不会像画屏上的鹧鸪一样,漠然不知吧。

   “画屏金鹧鸪”是该词中一个经典的意象。它既与前面“塞雁”“城乌”的俱为惊起形成鲜明对比,以“金鹧鸪”的无动于衷衬出抒情主人公胸中的难言之痛;又与“梦长君不知”遥遥相应。画屏上的金鹧鸪对这样凄寒心惊的夜晚漠然无知,抒情主人公在长夜帘垂烛背、耐尽凄凉,而君也不知。这样巧妙的构思是不是更让人同情女子的孤苦境遇呢?

   近代词人夏承焘《唐宋词欣赏》中说,“鹧鸪不惊不起,是何道理?这使我们想起温庭筠《菩萨蛮》词中有‘双双金鹧鸪’之句,由此可以悟这首词写金鹧鸪不惊不起,是由于它成双成对,无忧无愁。这样写的目的,正是反衬人的孤独。……一首四十多字的小令,而写来这样婉约、含蓄,这正是温庭筠小令的特有风格。”所以,用“画屏金鹧鸪”来形容温词的品格,一符合温词大多表现闺中女子的生活和女子情思的主题,二也与他用词华美、精艳绝人的风格契合,三同时反映他的构思巧妙,不直接写愁,总是通过暗示手法,隐微曲折地传达情感,造成婉约含蓄的效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第十四则中以“句秀”来评价温庭筠的词,从积极意义上来看,“句秀”可视为对温词文句秀丽特色的一种中肯的评价。温庭筠一生精通音律,温词天然的韵律感和炼字的精巧使语言更加唯美。词本来就是用于和乐而歌的,温词与音乐、舞蹈完美结合,更能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所以,“句秀”用来形容温词的语言之美是恰如其分的。下面再来欣赏另一首《菩萨蛮》。

菩萨蛮

【唐】温庭筠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这首词同样写女子的思念,但它巧妙地借用了一个梦和剪戴花胜的迎春活动来委婉烘托女子的心理状态。

    水晶帘、玻璃枕、鸳鸯锦,这是室内用度和器物,也可见作者用词的绮丽和讲究。不过细究这些词还有一层深意,请注意它的用色,不是“小山重叠金明灭”那种半昏暗半浮光掠金的重金属色,而是晶莹明丽、玲珑剔透的光洁缥缈之色,感觉房中的女子与此前不同,她好像有一种明亮的期待。同时,这样的室内陈设也可能暗示主人的高雅情操。最是“惹”字绝妙,是暖香熏得美人醉,还是美人不胜春日自醉入梦呢?一个“惹”字将无情之暖香、鸳鸯锦与有情之人交合在一起,发生了一种叫“春梦”的奇妙化学反应。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单看这两句与上文室内器物、下文人物服饰风格不搭,有些突兀。若联系上句“暖香惹梦”,料想这室外江岸之景当是发生在梦中。温庭筠的另一首词《望江南》“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或许这位美人在江上柳如烟的日子送别自己的心上人,折柳赠别,离思黯然;又或许她也曾在临江的楼阁上,日日盼归人,直到月上柳梢头。她的梦境很可能是平日习见场景的幻化,或一些零碎画面的组合。江岸边柳树迷蒙似烟,朦朦胧胧;春晓时分,残月渐消,一行大雁飞过,雁阵惊寒。这种清俊疏朗的梦中之景,不仅营造了凄清迷离的梦中之境,衬托出女子的寂寞孤单,也使整个词明丽香艳的色彩里多了几分清雅绵邈的境界。“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的幽邈梦中之句,也是一个有声有色,有画面有意绪的名句。晚清文人陈廷焯在《云韶集》中就称,“‘杨柳岸晓风残月’,从此脱胎。”北宋词人柳永《雨霖铃》中酒醒之处,亦当是《菩萨蛮》中美人的春梦时分,隔空相承,也颇有情致。

    上片写水晶帘中的春梦,下片写人胜日剪花。“藕丝秋色浅”写衣着,这位女子的服装色彩素雅清淡,不是锦衣罗裙、秾丽艳妆的风格。这样的用词、着色也与上片水晶帘、玻璃枕、“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自成一体,雅而不艳。接下来写女子的活动,正月七日是唐代的人日,这一天要剪戴花胜以迎接春天的到来。所以,女子颇有兴致地剪出花胜准备佩戴。她认认真真地在制作花胜,我们也可以借助作者的笔力仔仔细细地欣赏这位如花一样的女子。她头戴玉钗,身着藕裙,花容娇巧,如此美丽动人。下片无一句谈情,只以女子衣着、头饰和剪制春胜活动示人,但将这样一位正值青春的美丽姑娘与上片悠悠梦思合照起来读,是不是有一种对孤单中的女子隐隐的心痛?这么美的姑娘却又如此孤独,不能不让人心生怜意。由此可见作者的匠心独运和精当的布局。

    温庭筠词作的语言风格很明显,他用词艳丽,善于精工细描,又长于韵律,说温词“精艳绝人”“句秀”都无不当之处。但他的词不直接写情,而是通过环境,通过人物的衣饰、活动来暗示、烘托,营造一种含蓄幽婉的意境。此后的婉约派词人大多受到他的影响。还有一点要说明的就是,温词不光用语好,其布局也是巧得妙心的。我们通过前面例文的分析已经窥见一斑。所以,温词在词坛有其一席之地,亦是有缘由的。只是各人风格不同,各有所长,王国维将温庭筠置于李煜等人之下,也是基于其“境界”说的理论主张而言的。

编辑|蔡兆霞

校对 |吴中扬

长按识别,关注珠溪语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间词话卷上 手定稿 词句与词品
叶嘉莹【人间词话七讲】读书笔记十
香港诗词学会
七绝——振波浪清 12品读王国维《人间词话》 第一部分“弦上黄莺语”之初感
邂逅《人间词话》,遇见王国维心中的温庭筠、韦庄、冯延巳
【诗词学堂】 恁说《续诗品》之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